知识习得
知识习得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心理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4702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初中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师教育论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华东、华南港澳地区高校教育技术2010年学术年会暨东南地区教育技术系主任协作会议等;知识习得的相关文献由111位作者贡献,包括余宏亮、吴静、房汉平等。
知识习得—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702篇
占比:99.31%
总计:14804篇
知识习得
-研究学者
- 余宏亮
- 吴静
- 房汉平
- 杨奕琦
- 王梓丁
- 云富郎
- 付卫东
- 何学锋
- 何晶晶
- 余萍
- 余陈乙
- 倪立擎
- 刘克章
- 刘勤社
- 刘大军
- 刘安梅
- 刘慧1
- 刘成敏
- 刘永中
- 包丽琴
- 包彩霞
- 吕捷1
- 吴平
- 吴登文
- 周一贯(点评)
- 周建华
- 周攀
- 周明才
- 周红
- 夏阳东
- 姜海明
- 子行
- 孙青
- 季科平
- 屈宸羽
- 张兰婷
- 张卓玉
- 张娜
- 张家慧
- 张敬军1
- 张爱华
- 张霞
- 方建移
- 施全
- 曹敏
- 朱张虎
- 朱雅倩1
- 李利娟
- 李小华
- 李志超
-
-
张霞
-
-
摘要:
教师教育的本质是实践性。处于职前教师教育阶段的师范生,其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问题,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习得非常必要。当前,师范生习得实践性知识面临实践性知识的误读、实践性知识作用的夸大、教育实践观的矫枉过正、教育行动中伦理性的缺失等困境,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既有哲学认识论的主客体二元对立说,也有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刺激-反应学说。创设问题情境,变革教学模式,拓宽反思渠道,发挥主体作用,是师范生实践性知识习得值得探索的突围路径。
-
-
季科平;
周一贯(点评)
-
-
摘要: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这就要求学科教师在各类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习得、学科能力提升,而且要基于学科特质,挖掘学科的德育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期,我们呈现两位语文教师经由红色阅读引领学生传承红色精神的探索,展示在学科活动中挖掘德育价值的生动面相。他们基于学科特质,创平台、精选本、深思考、善引导,其实践经验,应可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
-
屈宸羽
-
-
摘要:
学校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作业是中小学课堂学习与课外延伸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除承担着巩固知识、建构能力的基本功能外,更是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反馈。对于学生而言,作业是知识习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知识和能力发展至关重要。作业也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精心设计的作业能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习的热忱,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作业连接着教师和学生双重主体,因此,好的作业设计至关重要。学习目标是中小学教师设计作业时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
-
-
刘成敏
-
-
摘要:
不同于本科阶段的知识习得,研究生的学习要在一个更为具体、专门的学科领域、研究方向里面表达新的思想,通过研究和探索,至少能够就研究对象及其问题形成自己的学术看法,因而偏重于知识的创发。也可说,这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这中间,有关治学方法,前贤示我津筏,阐论已夥,不待细数。然而成为职业的学者,未必是每一个人的选择,如此,则谈论研究性学习,或当超越通常而言的方法层面,而勘入看似无用实则对读书研学乃至立身行事不无裨益之研究精神、学习理念的层面。应“研究生论丛”张子怡学棣之邀,笔者从古典资源中拈取几个关键词,师其辞义,稍予阐发,以续貂前贤之后。以下四个部分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结,撮其旨要,仍在“学,不可以已”①。
-
-
倪立擎
-
-
摘要:
芬兰有一种“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的教育思想,建立在学生整体化学习的基础上,其核心是让学习者在清晰目标的引领下开展学习,或者(以及)在感悟学习意义的前提下从事学习[1]。“先见森林,后见树木”,也是知识本身复杂性以及知识习得建构性的必然要求,符合人类普遍的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认识方式[2]。这一思想恰恰与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设计编排思路相吻合。具体呈现为“单元—课—子目”三级,每一单元前设有导语概述单元主要内容,课文内容以主干知识为主,删繁就简,突出重点[3],其目的是强调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然而,单元整体教学终究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笔者认为教科书目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起到拨云见日的作用,现从以下四个方面分享个人经验和思考。
-
-
甘莉;
李小华;
李璞;
魏全;
李利娟;
王磊;
王红艳;
王琼芬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各大高校的教学模式也正逐步向网课教学模式转变。各种创新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教学设计愈发精益求精。践行上述教学设计并完成知识习得后,需解决的最大问题便是遗忘。艾宾浩斯(Ebbinghaus)遗忘曲线理论是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于1885年通过无意义音节的记忆实验后首次提出。
-
-
周建华
-
-
摘要: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着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能够促进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发展个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就是我们要建设的绿色课堂。我校的绿色课堂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要素及其内在整体性展开:1.课堂教学目标:体现统整取向,从分解割裂到融会贯通。既重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学生与同伴的关系、当前需求和未来发展的关系,更要由原来重视认知层面的知识习得转化为重视情境之中的知识综合运用。
-
-
张娜
-
-
摘要: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将“劳”列为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劳动教育再一次被提到教育的重要地位。然而,笔者通过“问卷星”软件调查了某校一到六年级的600名学生和30位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发现在开展劳动教育时,64.8%的教师局限于书本教材,窄化课程内容;68.2%的教师偏重知识习得,缺少积极的劳动体验;72.5%的教师关注课内表现,忽略课后实践。
-
-
-
-
摘要:
“双减”背景下学生学习力提升之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要“健全教学管理规程,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一边是减负,一边是提质,对于教师而言,关键就在于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力,帮助学生掌握更恰当合理的知识习得、时间管理、方法构建、创新实践等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管理能力。
-
-
谢建军
-
-
摘要:
新课改风向标下,数学课堂教与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沿着教师的思维路标的指引完成教学任务”“重结论而轻体验”的现象较为突出,对解题技巧和知识习得的培养重视程度远远超越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仍是课堂主体,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方向行走的现象屡见不鲜.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思考力得不到锻炼,问题意识缺乏,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学习效果较差,创新能力缺失,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开发.“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的起源和发展都和问题息息相关,数学也是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反复轮回中曲折前进的.因此,激发学生的思维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本文从问题情境、质疑问难、层层深入、创新视角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