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
师范生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9271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体育、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83篇、会议论文59篇、专利文献16371篇;相关期刊2045种,包括文教资料、中国教育技术装备、黑龙江高教研究等;
相关会议40种,包括江苏省高校第三十届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第二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第十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学术论坛等;师范生的相关文献由10341位作者贡献,包括徐章韬、李静、李莉等。
师范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371篇
占比:63.92%
总计:25613篇
师范生
-研究学者
- 徐章韬
- 李静
- 李莉
- 童琳
- 刘佳
- 李丽
- 聂新明
- 陈富
- 韦芳
- 唐芬芬
- 彭长德
- 杨青
- 沈超
- 王群
- 陈晓清
- 张丽萍
- 李娟
- 李敏
- 杨华
- 王慧
- 王磊
- 王芳
- 苗深花
- 赵新生
- 侯小兵
- 刘国皇
- 姚玉环
- 张波
- 张静
- 李尧英
- 杨慧
- 王卫东
- 王璐
- 王莹
- 王静
- 等
- 袁樱
- 陈海燕
- 兰珍莉
- 刘立立
- 刘颖
- 张凯
- 张帆
- 张旭东
- 张洁
- 朱沛雨
- 李国栋
- 李树平
- 李玲
- 李霞
-
-
李承杰;
成彪
-
-
摘要:
高校师范生是未来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他们对教育专业的认同程度将影响他们对教育专业的学习热情和态度,进而影响着未来基础教育培养质量,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探究不同师范生身份在教育专业认同的差异性。对广东省某高校的师范定向生、师范非定向生和一般师范生三种群体共887位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女生的教育专业认同显著高于男生;非师范定向生的教育专业认同显著高于定向师范生;定向师范生的教育专业认同显著高于一般师范生;非师范定向生的教育专业认同显著高于一般师范生。最后,针对性别和不同身份师范生的教育专业认同的差异探究其原因和讨论,并提出相关相应的建议。
-
-
刘素珍
-
-
摘要:
师范生作为教育战线的储备人才,不仅要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还要具备心理自助、互助的能力,掌握助人技术.文章从积极求助、善于自助、乐于互助三个角度出发,即从理论、体验、实践的角度,层层递进地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教学活动,以此让未来的教师在大学期间就能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关助人技巧,在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基础上,积极投身心理健康教育,为提升社会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添砖加瓦.
-
-
陈实;
李家清;
常珊珊;
龙泉
-
-
摘要:
以《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结合地理师范专业的特点,运用特尔斐法,建构地理师范生关键能力体系和地理师范关键能力评价量表,通过四轮"评价—检验—修订",对量表进行完善,最后运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61节课堂录像,采用肯德尔和谐系数和内容效度检验法检验其信度和效度,量表通过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基于"标准"的地理师范生关键能力评价体系建构探究,能客观、科学、有效地度量地理师范生在各个阶段的关键能力水平,为促进师范生地理关键能力进阶发展和贯通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
-
-
-
摘要:
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中文核心期刊邮发代号:4-324,单价:15元,全年共12期《化学教学》创刊于1979年,入选最新2020年版中文核心期刊。《化学教学》的读者群定位主要为中学化学教师、高校及研究机构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的教师和研究者以及相关专业的师范生和研究生。《化学教学》的办刊宗旨为"引领中学化学教学研究,促进化学教师专业成长"。
-
-
田建伟;
时斌
-
-
摘要:
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便是高校师范生应该培养的素质,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为解决院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矛盾,依据中小学教师素质结构,经过工作分析确定了28个关键词,编制出《高校师范生核心素质调查量表》并进行施测,根据因素分析结果和专家评价,构建了师范生核心素质的理论模型,并从高校和师范生两个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
-
-
王景妍
-
-
摘要:
近年来,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被提上日程,在重视思政课教师专才教育产出导向的基础上,要重视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而高校思政专业师范生作为后备人才最重要的来源,探究其培养模式尤为重要。文章在阐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内涵的基础上,对目前某些高校思政专业师范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从以学生为中心、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增加实践锻炼、 U-G-S协同培养等模式进行探讨。
-
-
王稳东
-
-
摘要: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乡村教育振兴,而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则在于高水平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地方师范院校是乡村教师培养的主体,需要回应时代和社会的召唤,积极主动地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之中。通过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服务乡村教育的教师培养目标,创新教师培养实践样态,厚植师范生的乡土情怀,以卓越乡村教师培养等助力乡村教育振兴。首先,要准确定位服务乡村教育的发展目标,推动高水平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
-
陈湛文
-
-
摘要:
高校教育学是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优秀师资的学科,是拉动我国教育质量提升的引擎。师范生是教育学的培养对象,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象是未来担任中外各级各类学校语文教师的学生。学校提高内生发展动力的关键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培养师范生的核心素养,使其能够增强自身的适应力,成为当下要思考的问题。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汉文专业存在软硬件设备不足、教师的能力结构不完善、缺乏信息化教学的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今后要结合专业教学实际,从制定专项设备更新计划、发挥教师的核心带动作用、完善管理机制等方便全面床戏专业教学。
-
-
薛栋;
杨双铭
-
-
摘要: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师范生作为职教教师队伍的后备力量,师范能力是职教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依据《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四个维度的培养要求,基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比赛”三项职业教育教师职业能力比赛的师范能力需求,提出“班级建设、课堂教学、课程开发”三维一体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师范能力培养策略。
-
-
何雯雯
-
-
摘要:
现如今,在部分高校教育学类师范生于毕业前通过学校的一些培养机制能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的新形势下,高校单招类师范生的培养和成长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将从高校针对单招类师范生的理论课程的开设的合理性以及规范性和高校对于单招类师范生职业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的看法等各方面着重分析单招类师范生职业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并从多方面分析高校单招类师范生职业教学实践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以期对现如今单招类师范生的成长教育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
-
李茜;
张志祯;
张玲玲
- 《第21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
| 2017年
-
摘要:
反思对教师入职和专业发展十分重要,应注重师范生反思能力培养.微格课例研究融合了微格教学和课例研究的特点,是提高师范生教学反思能力的新兴方式.本研究在组内反思的基础上引入组间反思,试图比较组内反思和组间反思在反思内容指向和反思方式上的差异.数据表明:第一,在反思内容指向上,组间反思更注重教学方法,讨论的问题点集中且深入;组内反思更注重教学内容;第二,在反思方式上,组间反思更关注评价性反思和解释性反思,组内反思更关注行动性反思,但组间反思在解释性反思的意义单元上用时更多,讨论更加深刻.
-
-
李海峰;
王炜
-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师范生培养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新标准之间并没有达到有效契合,对其进行现状了解、因素挖掘将有利于揭示两者之间的脱节问题.本文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教学绩效、自我学习效能等作为模型构建和问卷开发的理论基础,利用SPSS和AMOS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通过对新疆、贵州、河北和广西的321名师范生的调查发现: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普遍较低,专业间的能力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教学绩效、课程内容和自我效能对应用能力水平的影响十分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加快课程改革、深化教学绩效评价、开发专业课程案例、加强高校教师培训等是提高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重要措施.
-
-
钟苗;
胡继飞
- 《第八届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了解生物专业师范生和中学在职生物教师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师范院校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rn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359名生物专业师范生和中学在职生物教师进行健康素养水平的问卷调查.rn 结果:生物专业师范生和中学在职生物教师的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10.7%、28.6%.生物专业师范生的健康知识和理念、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及医疗技能均明显低于中学在职生物教师.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级、职称分别是生物专业师范生和中学在职生物教师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rn 结论:生物专业师范生和中学在职生物教师健康素养水平偏低,健康行为和慢性病预防具备率明显不足,生物专业师范生、中级职称在职生物教师具有高的健康素养水平.师范院校及各级教师培训部门可据此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
-
-
-
汪敏;
叶芸
- 《2014年两岸四地大学教学文化与教师发展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立德树人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教育根本任务,立德树人要求新时期的教师必须德才兼备."立德树人"语境下注重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有利于引导师范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师范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提升师范生及各级各类学校教师职业形象.可以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培养师范生的师德信仰,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氛围,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师范生的师德践行能力,通过完善师德评价机制增强师范生的师德自律能力.
-
-
Wang Xiaoli;
王晓莉
- 《第二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
| 2014年
-
摘要:
“顶岗实习”是当前我国各地高等师范院校正在探索和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师实践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农村地区教师的继续发展,也给师范生提供了提升专业素养的发展机会.然而,经过调查发现,相对于常规实习,顶岗实习生却表现出较低的教学自我效能感.以此为基础,本研究分析了产生这一状况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
-
赵呈领;
周玲;
刘冬梅
-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是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为了解决实验课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笔者试图构建基于云课堂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并以"数码图像处理"实验项目为例开展实证研究,通过对比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检验该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云课堂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下,学生的作品质量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作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强烈,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上表现良好,并且对该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较高.由此可推测,该模型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对实际教学能够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
-
-
代朝霞
-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师生对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定位是"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教学能力",这种定位与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地位与作用是不相符的.信息技术教学论的课程结构主要包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两方面.本文由此反观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与作用,主要表现为承担知识的整合重任、帮助师范生转换角色、课程功能延伸三方面.为此,提出从完善课程资源建设、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调整课程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做到重视信息技术教学论的课程建设.
-
-
Xue Zhengbin;
薛正斌
- 《第二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
| 2014年
-
摘要:
随着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师范生培养从封闭转向开放,延长了教育实习时间,注重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对基础教育的服务,主要包括教育教学改革、师资培训、科研等.但目前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教育实习基本上是自发的,虽然签订教育实习协议,但却仅限于双方在经济、责任、权利等方面的规定,没有健全的合作机制.因此,本文提出要建立合作组织管理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制定切实可行的合作方案、完善教师评价制度等,建立和完善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教育实习机制:同时,还提出大学教师要树立平等民主的合作理念,加强合作意识,政府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加大经费投入等,完善合作教育实习的外部保障机制,以确保双方合作顺利进行,健康可持续发展.
-
-
刘彦华;
王梓杨;
衣宛霞;
温赫柏;
冯宁
- 《第十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学习适应”是社会适应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个体根据学习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和行为,使之与学习环境相一致的适应过程.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中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大学新生的心理、生理以及周围的环境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影响着他们今后在大学学习中的发展.因此,对不同专业的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状态进行调查研究有助于对他们正确的进行有针对性指导.本文以沈阳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350名学生进行调查,并针对数据分析结果提出如下建议: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要重视高中与大学的衔接工作;要帮助学生进行大学学习及职业生涯规划;专业课的设置要强调专业性和可操作性;关注大学新生第一学期的学习和心理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