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教育改革
师范教育改革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62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8975篇;相关期刊156种,包括上海教育科研、生活教育、比较教育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7年科学人文教育融合与复合型教师能力培养国际研讨会等;师范教育改革的相关文献由258位作者贡献,包括连秀云、金惠堂、马立等。
师范教育改革—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975篇
占比:98.64%
总计:19237篇
师范教育改革
-研究学者
- 连秀云
- 金惠堂
- 马立
- 黄鸿鸿
- 关春明
- 徐群
- 本刊编辑部
- 本刊评论员
- 朱晓博
- 李定仁
- 李运福
- 杨之岭
- 杨汉清
- 杨移贻
- 林冰
- 汤晓兰
- 王明伦
- 苏平
- 葛飞
- 邓铸
- R·N·布什
- W·D·霍利
- 丁萍
- 丁逊
- 万勇
- 丛选忠
- 临沂师专课题组
- 于兴国
- 仪淑丽
- 伍卓章
- 但加
- 佘可文
- 修朋月
- 傅建明
- 公坦
- 兰英
- 冯增俊
- 刘寅仓
- 刘晓光
- 刘曼君
- 刘潮
- 刘瑞桂
- 刘福国
- 利珊
- 区潜
- 华实
- 华山
- 卢惠庭
- 卫中玲
- 叶泽滨
-
-
王稳东
-
-
摘要: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乡村教育振兴,而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则在于高水平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地方师范院校是乡村教师培养的主体,需要回应时代和社会的召唤,积极主动地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之中。通过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服务乡村教育的教师培养目标,创新教师培养实践样态,厚植师范生的乡土情怀,以卓越乡村教师培养等助力乡村教育振兴。首先,要准确定位服务乡村教育的发展目标,推动高水平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
-
-
-
摘要:
本刊讯3月10日,自治区教育厅在南宁召开全区教师教育改革工作推进会,总结交流教师教育改革经验,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师教育改革工作。会议指出,近年来我区教师教育改革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奋力实现了教师教育资源总量新跨越,有力推动了师范教育改革取得新突破,努力开创了教师培训工作新局面,积极建立了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新机制。
-
-
-
-
摘要:
三明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3年陈宝琛创办的全闽师范学堂,被誉为“闽师之源”。百年来,三明学院赓续闽师血脉,坚守师范教育初心,深耕内涵建设,不断深化师范教育改革,打造“双支点、大雁阵”师范教育新格局,助力三明市成为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不断提升师范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影响力。
-
-
郑新蓉;
孟雅琴
-
-
摘要:
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是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受财税制度改革、师范教育改革及大学生就业制度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出现“教师荒”。教师数量短缺、结构失衡、质量相对薄弱等问题严重制约农村教育的发展。为此,我国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政策,解决乡村教师短缺难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
-
-
-
摘要: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高等师范院校作为教师教育的主力军,是培养高水平未来教师的主阵地。为适应并满足基础教育不同学科、不同学段对师范人才的不同需求,师范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
-
李运福
-
-
摘要:
优化基础教育教师结构、提升教师质量不能不关注普通院校师范毕业生的发展走向。在就业去向多元化的背景下,了解普通院校师范毕业生就业特征及变化情况对推动师范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以陕西省普通院校师范毕业生就业创业跟踪调查数据为基础,对2016届至2019届普通院校师范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特征及变化进行分析发现:普通院校师范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师范教育目标达成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师范类升学比例趋于稳定;中小学幼儿园及教育局单位的就业比例逐年下降,基础教育产业就业比例逐年上升;薪酬福利待遇、职业发展机会是教育行业就业满意度的明显短板;教育行业就业规范性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面对这些特征与变化,提高普通院校师范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质量的对策主要有:高校要重新审视师范教育价值观,创新师范生协同培养模式,加强师范生能力资本的全面开发,提升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相关行政部门应设定师范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的常模值,发挥评估引导功能,提升普通院校师范毕业生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深入推进卓越教师试点改革成效评估工作,发挥师范教育改革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法律保障,规范教育行业用人机制。用人单位应提高教育行业薪酬福利待遇水平,帮助普通院校师范毕业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提升其就业满意度。
-
-
李运福
-
-
摘要:
优化基础教育教师结构、提升教师质量不能不关注普通院校师范毕业生的发展走向.在就业去向多元化的背景下,了解普通院校师范毕业生就业特征及变化情况对推动师范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以陕西省普通院校师范毕业生就业创业跟踪调查数据为基础,对2016届至2019届普通院校师范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特征及变化进行分析发现:普通院校师范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师范教育目标达成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师范类升学比例趋于稳定;中小学幼儿园及教育局单位的就业比例逐年下降,基础教育产业就业比例逐年上升;薪酬福利待遇、职业发展机会是教育行业就业满意度的明显短板;教育行业就业规范性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面对这些特征与变化,提高普通院校师范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质量的对策主要有:高校要重新审视师范教育价值观,创新师范生协同培养模式,加强师范生能力资本的全面开发,提升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相关行政部门应设定师范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的常模值,发挥评估引导功能,提升普通院校师范毕业生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深入推进卓越教师试点改革成效评估工作,发挥师范教育改革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法律保障,规范教育行业用人机制.用人单位应提高教育行业薪酬福利待遇水平,帮助普通院校师范毕业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提升其就业满意度.
-
-
邓思芹
-
-
摘要:
"诸君何所事?候补当教员。开创新世纪,大任在两肩!"此句摘自陶行知先生的诗歌《敬赠师范生》。陶先生号召师范生将国家的兴盛与教育的兴衰作为己任,他对师范生的首项要求就是要以"信仰国家教育事业为主要生活"。陶行知关于教师的学说对今天的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培养仍然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与借鉴价值。学前教育师范生作为新时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者与中国梦追梦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实现角色对自身的要求,实现教师队伍素质的不断提升?应是师范教育改革亟待重视的问题。
-
-
-
葛飞
-
-
摘要:
师范教育改革对于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与师范专业认证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山东省师范教育中教师改革正在迈入快车道,做好师范专业认证工作不仅有助于师范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同时也能推动基础教育中教师职后教育质量的提升,为了进一步探索提升师范专业认证的具体策略,在本文当中对相关课题进行了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