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陶先生

陶先生

陶先生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363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3篇、专利文献3996篇;相关期刊171种,包括当代教育科学、现代教育论丛、生活教育等; 陶先生的相关文献由312位作者贡献,包括叶良骏、拱保罗、拱辰晖等。

陶先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3 占比:8.33%

专利文献>

论文:3996 占比:91.67%

总计:4359篇

陶先生—发文趋势图

陶先生

-研究学者

  • 叶良骏
  • 拱保罗
  • 拱辰晖
  • 方明
  • 汤翠英
  • 王士芬
  • 贾培基
  • 郭椿炎
  • 阮希建
  • 仲兰邨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陶行知
    • 摘要: 陶先生所倡导的“小先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长者为师”,而是知者为师、能者为师,以知识和能力掌握的先后为标准,与年龄的先后没有必然联系。“小先生制”是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普及大众教育、推广平民教育、实施民主教育、改造乡村教育的时代大背景下创立的,在当时有效促进中国教育民主化进程的过程中切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极具创新价值与实践意义。
    • 宋云彬
    • 摘要: 书之应该读,是没有问题的;读书应该不受什么限制,自由研究,自由批判,在此时此地,我想也没有什么问题的;剩下来的便是书之如何读法的问题。从来深通读书三昧的要推陶渊明。他在《五柳先生传》里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不求甚解”四字却被许多人引为口实,以为陶先生读书马马虎虎像项羽先生学兵法似的,只略知其意,不肯求进一步的了解。
    • 拱保罗; 拱辰晖
    • 摘要: 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就是父母之爱。母爱如水,父爱似山。古往今来,人们从未停止对慈母严父的赞颂。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蓼莪》,就是写给父亲、母亲的感人诗篇。“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如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追寻陶行知成长之路。陶先生父母对陶行知一生的影响深远。
    • 管珺
    • 摘要: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现代信息更迭交替迅速,万事万物都会发生变化,而唯一不变的是我们紧跟时代的创造性思维,而幼儿时期是培养人创造性思维的黄金时期,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发现和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建立在幼儿自由、自主的基础上,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陶先生认为幼儿应该有自己的创新精神,美工区能为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幼儿提供自由尝试与自主实践的机会,通过美工区可操作性的材料和环境,让环境和活动相互作用,并且最大程度的发挥幼儿的自主创造力。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思维方式属于以感知动作为主,思维模式建立在动作和感知的基础上,所以发展创造性思维需要给孩子更多的创作空间,提供更多的环境支持,针对教师应该做什么值得根据我对中班幼儿美工区的观察,我发现一些问题,并且我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
    • 罗刚淮
    • 摘要: 教育开始于生活,并与生活紧密结合,但人们在建构科学世界的过程中却在不自觉中渐渐遗忘了自己的生活世界。在近乎整齐的教学行动中,儿童像工业产品一样,按照老师的预设被推动着经历各种流程,在相对统一的塑造与规训中,其个性需求和兴趣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和响应,教育成了“以培养人为目的,结果和过程却都没有人”的怪异模样。陶行知先生看得清楚,因此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观点,强调教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与深度关切。时至今日,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仍能振聋发聩,因为当下教育的迷失仍严重存在。作为学校,如何在教育实践中科学有效地将教育与生活相融,让学习活动回归生活的模样,让教育真诚地成为儿童成长的土壤和营养,这是时代命题,是现实紧迫的责任与使命。
    • 庞忆清
    • 摘要: “小先生制”是1934年由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并实施的。他是这样说的:“生是生活。先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后生,学生便是学过生活的人,先生的职务是教人过生活。小孩子先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和同辈的人去过同样的生活,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小先生了。”他提出儿童可以既当“学生”,又当“先生”,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即学即教。这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又是一种学习方式。“小先生制”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距的,也认为学生是有巨大潜能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搞“一言堂”,而是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去动脑、去思考、去研究、去互助,从而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所以,即便是在今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践行陶先生的“小先生制”也是有时代意义的。
    • 摘要: 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远岫集》,是赵伯陶先生近期出版的继《义理与考据》《聊斋志异新证》两部论文集之后的第三部论文集。分为上编论文,中编书评,下编序跋,凡三类;书后附录,罗列作者迄今为止所撰写“论文书评杂纂目录”凡384篇,古籍整理与专著目录48种。
    • 周月芳
    • 摘要: “习惯养成”思想是叶圣陶几十年教育生涯始终如一的主张,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自然也是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吕叔湘在给《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所作的序中写道:“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1]本文将梳理叶圣陶“习惯养成”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概述其主要内容,并探究其丰厚的教育学意蕴。
    • 蓝伟文
    • 摘要: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这句话,初读时感觉他说过了头。然而,只要留心生活,真让人钦佩陶先生。前段时间,家中浴室的花洒喷头出现了堵塞,水流变细了不说,让人讨厌的是有些水流“不老实”,无规矩散喷。冬日,这些“捣蛋”的细流俏皮地酒在身上制造“冰浴”,一冷一热地冲在身上, 叫人难受。按理,将花酒喷头清洗一下, 即可解决问题。可我使起懒招:调为用花洒喷头中心一小块的粗水流出水。没想到懒得让我惬意:粗水流增强了冲击力,周身蛮舒服的。
    • 邝忠龄
    • 摘要: 一九四七年冬,我刚满十七岁,第一次来到红岩村。那时,陶先生已经逝世,育才学校由孙铭勋同志主持。各专业组和初中第六班已迁去上海。留在重庆的小学部和初中第七、八班,都是年龄幼小的孩子,共七十七名。其中大部分是孤儿。这一年,正是国民党反动派在战场上节节败退,面临总崩溃的末日。在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下,白色恐怖笼罩着山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