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教师观

教师观

教师观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920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体育、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034篇;相关期刊570种,包括文教资料、早期教育(教师版)、教育革新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六届年会、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獻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等;教师观的相关文献由952位作者贡献,包括孔凡茹、熊昌雄、刘静等。

教师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6 占比:15.3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5034 占比:84.55%

总计:5954篇

教师观—发文趋势图

教师观

-研究学者

  • 孔凡茹
  • 熊昌雄
  • 刘静
  • 李静
  • 涂怀京
  • 宁波
  • 宋淑瑛
  • 李征
  • 李森
  • 王小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文平; 龙庆; 郭荣
    • 摘要: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百年事业发展,离不开教师这一支重要力量的坚实支撑,同时在事业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也探索并逐渐形成了成熟、系统的教师观。在教师使命观上,从主张教师作为社会民众运动的指导者到强调教师要在教书育人中助推国家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教师角色观上,从定位教师为全人生指导者到国家、民族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石;在教师地位观上,由主张将教师从被支配阶级地位解放出来到将教师确立为推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在教师素质观上,始终强调正确政治方向引领下的多方面高品质素质;在教师发展观上,从早期认识到教师自修的意义发展至主张构筑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 何佳璐
    • 摘要: 学生进行深度学习需要有深度教学来支撑。深度教学的“三观”———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师观,可以作为对深度教学进行理解剖析的三个基本命题。知识是教与学活动的支撑体,向深度教学转变最先应该关注知识观的基础性、价值性、丰富性、自我建构性、文化性与情境关联性。学习观和教师观的转变分别指向学生和教师两类对象群体,学习观和教师观是在实践和反思的过程中渐进生成的,学习活动应具有理解性、实践性、发展性和反思性,而教师应清晰定位自我角色,做有限的学习活动引导者。
    • 潘丽新; 王美
    • 摘要: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教师应基于儿童立场,创设自主、自由、轻松的游戏情境,并在幼儿游戏时观察、记录和有效介入,从而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游戏精神形成于“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理念,实施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程中,渗透在对幼儿自主游戏“理念认识—实践转化—观察反思—支持深化”的教育模式里。我园基于“安吉游戏”精神,以游戏项目化研究为牵动,通过对儿童观、课程观、教师观的探究,围绕理念、环境、教师、教研四个维度,建构自主游戏课程,探索有效的实践策略。
    • 董玲
    • 摘要: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在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关于学前教育普遍规律的理论知识,既有对学前教育历史发展、教师观、儿童观及教育原则的梳理,又有对幼儿园教育实施要点归纳总结。传统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新时代育人标准要求,在教学时更强调理实一体、课程的实践性,为此,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实施项目化教学,创设一线工作情境,以培育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为导向,重视学生掌握工作诀窍知识及提升职业能力。
    • 陈春辉
    • 摘要: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教育领域的又一次探索与变革,也是教师提升自我的又一次机会,核心素养要求教师不仅要完成基本的课堂教学任务,也要教学中找准契机。在教学观上进行积极改变,给课程的目标重新下定义,提升自我反思理念、在教学方法上学会创新等意识,只有在正确思想观念的指导下,才能进一步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
    • 刘丽平; 张欢
    • 摘要: 玖恩·路易斯·维夫斯基于自己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从教师的素养、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及教师的工作环境三个方面阐述了其教师观,表现出超乎时代的深度和广度,对后世的教育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新时代背景下,其现实意义体现在:教师应树立崇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立足学生的发展,构建多元化的教师角色;教师要有亲近自然的教育理念,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升教师的教学品质;从学生心理发展视角出发,关注个体心理健康与学业发展的关系。
    • 张米彩; 张艳宏
    •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术界已对新时代党的教师及教师工作进行了较多研究,也对一系列相关问题有了深刻认识。但由于这一教师观形成的时间不长,且还处在不断充实和发展阶段,学术界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研究等方面还不够深入,部分课题研究略显薄弱。对此,我们应进一步加大其理论研究,探究当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进一步开拓理论视野,在以往的教师理论比较中认识到新时代教师观形成的必然性和理论价值;进一步探讨教师教育与发展问题,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稳定发展。
    • 摘要: 一部好电影就是一个好故事,一个好故事就是一种好教育。——从师范教育创新的角度来看,许多教师题材电影都具有丰富的课程与教学论意义:能够绘声绘色、声情并茂、深入浅出地讲述教育故事、传播教育理念、揭示教育规律。师范生观赏中外教师题材电影,最直接的收获是见识不同国别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观、教师观、儿童观、课程观、教学观,在欣赏教育教学理念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同时,思考自己将来踏入校园应当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成为什么样的教师。
    • 摘要: 一、杂志定位导向性·探索性·实用性·基础性·服务于课程改革的宣传指导一课程观:·服务于数学学科的创新发展一数学观·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实践反思一教学观·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一育人观·服务于评价评测的探索创新一评价观·服务于优秀学法的经验分享一学生观·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平台构建一教师观:为广大数学教师、教育研究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促进广大数学教育实践者、研究者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勇于尝试课程改革,坚持在实践中探索更好的数学学科有人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 杨芳
    • 摘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树立了新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育观,转变了课堂教与学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独立思维的客观存在。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还给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要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提炼具有导向性的核心问题,让学生经历问题的思考、问题的分析、问题的推理、问题的猜想等思维活动的过程。思维活动来源于问题的引领,问题的思考是让思维走向深处的必经之路。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提炼精准核心问题,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充分表达想法的学习过程。小学数学课堂要突出核心问题的引领作用,围绕核心问题,帮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问题到思考,由思考到形成能力,最终提升数学素养。那么,要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炼出具有引领性作用的核心问题,以实现促进深度学习、提升核心素养的目标呢?数学核心问题的提炼可以从知识的关联处、知识的难点处、认知的困惑处、概念的本质处以及思维的转折处入手,以问促思,以思促学,具体将从以下教学实践中有效探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