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网络社群

网络社群

网络社群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318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学、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6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325223篇;相关期刊215种,包括东南传播、国际新闻界、今传媒(学术版)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全国高校商务管理研究会第26次年会、华东、华南港澳地区高校教育技术2010年学术年会暨东南地区教育技术系主任协作会议等;网络社群的相关文献由434位作者贡献,包括党兴华、周健、徐成华等。

网络社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6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25223 占比:99.91%

总计:325520篇

网络社群—发文趋势图

网络社群

-研究学者

  • 党兴华
  • 周健
  • 徐成华
  • 张长亮
  • 王晰巍
  • 张彦华
  • 邓胜利
  • 黄睿航
  • GONG Yanping
  • 万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乔夏阳; 赵娟
    • 摘要: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真正的共同体”中个体身份得到普遍认可,个体与共同体共生互构,个体自主性在共同体的活动中显现度更高。网络社群组织的发展趋向在理论上与其相契合。在这一理论指导下,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社群,对其成员对社群活动的感知质量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个体与其他成员之间的身份认同度、个体与组织之间的利益互惠度,以及个体在社群活动中的显现度均对网络社群组织运行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但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在现实网络社群的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个体与网络社群组织的互惠度、认可度不高,成员在社群组织中身份认可不明确等问题,需在发展中进一步予以改进和完善。
    • 张建钦
    • 摘要: 电商直播中社群形成的两大因素为利益驱动和情感驱动。用户在直播过程中与主播、产品进行互动,从而产生社群经济。基于分析构建了社群经济在电商直播中作用机制的理论框架模型,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利益驱动对主播互动、产品互动有正向影响;情感驱动对主播互动、产品互动具有正向影响;电商直播过程中主播互动、产品互动对社群经济具有正向影响。提出了电商直播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对消费者的情感驱动,以及直播过程中主播和产品互动的提升与管理运营的建议。
    • 杨玉秀
    • 摘要: 近年来,网络社群呈现爆发式发展,集聚了大量人群,并促生了新的消费模式——社群消费。社群消费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消费方式,和传统电商相比,社群消费具有三大优势,即信息优势、信任优势和消费从众心理优势。网络社群能实现生产与消费的高效对接,从而具有激活消费潜力,推动消费升级的功效。鼓励企业创建品牌社群,发展“门店+社群”的新零售模式,积极发展粉丝经济、直播带货,挖掘非经济型社群的商业价值,加强物流行业发展、提升物流效率,有利于活跃社群消费,助力消费提升。
    • 程润峰; 谢晓明
    • 摘要: 网络语言社群是移动互联时代通过语言建构的新的组织形式。网络语言社群化的表征包括网络语言社群的建构和网络语言的社群化传播两个方面。根据社群成员的语言需求,网络语言社群可分为兴趣社群、关系社群、幻想社群和交易社群4种基本类型。网络语言的社群化是在符号机制、媒介机制、关系机制和传播机制等多种机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与发展的,既有利于关注社会与批判现实、表达情感与调适心态的积极意义,也有容易导致语言贬值与社交壁垒、兴趣固化与思维情绪化的消极影响。从社群化视角来考察网络语言的发展现状,有利于拓展和深入网络语言研究。
    • 曹峻盛
    • 摘要: 基于文化网络理论的“符号”角度,以百度百科中固定用户团队“科星球编辑达人团”为例,研究其在“协同编辑”背景下处理词条时的标识、语言、行为等,并分析固定用户团队内符号系统的效果与缺陷:组织语言具有体系,但在实践中有时无法解决异议;组织行为具有条理,但在实践过程中有时无法完全遵守等。最后基于该现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UGC模式中增加部分PGC模式,且固定用户团队的组织者需承担起管理团队的职责,开展定期的学习活动等。
    • 高俊; 王新新
    • 摘要: 网络社群中,大部分成员是潜水者,他们只浏览他人发布的信息而不主动参与贡献或分享信息,如何激发和转化潜水者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基于人类学的共睦态体验理论,通过4个研究探究了网络社群成员的共睦态体验对他们潜水意向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网络社群成员的共睦态体验有助于降低其潜水意向;第二,成员聚合的自我扩展感在共睦态体验影响潜水意向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第三,成员的信息过载感调节了共睦态体验对聚合自我扩展感的直接影响和通过聚合自我扩展感对潜水意向的间接影响,即当社群成员感到较强的信息过载感时,共睦态体验对聚合的自我扩展感的提升作用,及通过聚合的自我扩展感降低潜水意向的中介效应都会随之减弱,反之则增强。本文针对现实中的潜水现象,深入讨论了共睦态体验、聚合的自我扩展感、信息过载感等网络社群成员的体验和自我感对潜水意向的影响,不仅丰富了潜水现象的理论研究,也为网络社群的运营管理和信息的流通传播提供了积极的实践启示。
    • 王梦婷
    • 摘要: 豆瓣网是一个以兴趣为基调的综合性网络社区,豆瓣网中的豆瓣小组是更典型意义上的网络社区。本文通过对“我们代表月亮消灭居心不良的乐手”与“体制内茶话会”这两个豆瓣小组为期8个月的观察得知,豆瓣网的私密小组呈现出高度的隐匿性和边界感,小组内部的内容产制、成员互动的实践行为呈现出独特的互动仪式过程与结果,并反作用于成员感情的维系和社群内部生态的稳定。
    • 刘华; 姜萃
    • 摘要: 论文以两届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大赛中5个共读获奖作品为例,采用5W2H分析法分析高校图书馆开展共读社群服务的原因、内容、服务主体、时机、空间、措施和评价等要素,并提出网络社群在高校图书馆共读服务的应用应以目标为导向,规范社群的结构,强化社群运营日常化,检测社群的数据变化。
    • 赵家鑫
    • 摘要: 随着网络社交成为日常社会交往的主要方式,网络社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形态,网络社群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然而,学界尚未充分认识到网络社群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的崭新特点及内在矛盾。过去以网络工具论为基础的“教育者中心说”“受教育者中心说”以及“主体间性说”都难以准确概括当前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特征。只有在网络社会论的基础上,才能深入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间对立统一的基本规律、求同存异的基本范式以及说服教育的基本方式。
    • 罗吉
    • 摘要: 在对现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从风险投资机构、二元关系、网络属性三层面,分析并归纳风险投资网络社群形成的影响因素,采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分析风险投资网络社群形成的内在机理。选取16个影响因素测度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四个主因子,以此构建风险投资网络社群形成机理的概念模型;基于2004-2019年中国风险资本市场相关数据,采用Probit回归分析与OLS分析对概念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互补需求、连接整合和认同感知因子都对网络社群身份的形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认同感知在风险投资网络社群形成中存在中介作用;地理邻近对认同感知中介路径的正向调节效应不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