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书
教师用书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583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常用外国语、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539篇;相关期刊309种,包括中国学校体育、山东外语教学、语文学习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届(沈阳)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等;教师用书的相关文献由622位作者贡献,包括令怡、余树财、兰本达等。
教师用书
-研究学者
- 令怡
- 余树财
- 兰本达
- 孙晓晴
- 宋华强
- 廖小娜
- 廖翠华
- 张玉枝
- 徐继宽
- 徐飚
- 曾东京
- 李敏
- 李玲玲
- 杨芳
- 王兴发
- 王后雄
- 王承辉
- 王燕
- 盛雪锋
- 符正金
- 符礼科
- 胥传翠
- 费玉华
- 邝细群
- 邢莲君
- 陈伟
- 陈明凤
- 陈群
- 陶勇
- 韩中凌
- Gerald Mosback
- ■.П.Неустроева
- 丁永海
- 丽塔·皮尔逊
- 于业宏
- 于其永
- 于晶
- 于珊珊
- 于秀霞
- 于芳
- 亓俊峰
- 亓臻
- 井秋菊
- 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组
- 付冬梅
- 代立言
- 伍伏海1
- 伍利民
- 何崇荣
- 何敏真
-
-
程汉波
-
-
摘要:
n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割为多少个部分?这个问题首先被瑞士几何学家斯坦纳提出并解决.很多著作在谈及“推理与证明”中“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应用时将其作为案例介绍,如波利亚的名著《数学与猜想:数学中的归纳和类比》[1].大学组合数学教材在讲利用递推关系解决计数问题时也经常将其作为例题剖析,如曹汝成的《组合数学》(第二版)[2].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选修2-2的教师用书在“自我检测题”部分也将其作为教学的补充资源供教师选用,而且,教材选修2-2的复习参考题中有一道变式的习题:n个圆最多将平面分割为多少个部分?当然,书中为突出合情推理中归纳推理的探究发现作用和演绎推理中数学归纳法的验证作用,以及整体难度的考虑,编写者将其设计成了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师生探究.由此可见,这类分割问题备受青睐.
-
-
吕娟
-
-
摘要:
对《曹刿论战》中两个人物的评价,一直存在着褒曹贬鲁的倾向。统编教材教师用书对庄公的评价,虽整体上仍是扬曹抑鲁,但和评庄公的只见其“鄙”相比,相对全面而客观。鲁庄公谥号为“庄”,“胜敌克乱曰庄”,乃美谥。那么缘何摆脱不了一个“鄙”字呢?笔者认为是解读方法出了问题。教师用书对庄公的评价,在故事层面考虑较多,对作品精练的“春秋笔法”分析不够。另外作为从史书中节选的一个历史片段,教师用书仅着眼于局部,对人物评价存在局限性。
-
-
汪福伟
-
-
摘要:
《桃花源记》是各版本教材必选的一篇文言名篇。笔者曾使用过人教版、张志公版、语文版三种版本,对比其注释,发现只有人教版对“落英缤纷”中的“落英”作注,即“落花。一说初开的花”。但在教师用书上,均将其译为“落花纷纷”,在各种教辅资料上也是如此。
-
-
李志宏
-
-
摘要:
课标、教材、教师用书是教师用于教学的重要依据、内容和可资参考的教学资源。如何使用并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教师的必修课。本文以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谈几点想法。一、厘清课标和教材的关系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教材是依据课标编制的,系统地反映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标的具体化。作为教师,要非常熟悉课标和教材,熟练地掌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质量标准和教学要求,做到胸有成竹。
-
-
张平柯
-
-
摘要:
记得看过一堂《做一个指南针》的课,上课的是一位当地的名师,我看过视频后见他一边按照教科书和教师用书的说法示范怎么样摩擦,一边在数1、2、3、4……时,便给他打了一个电话,问他:“你试过摩擦次数真的很重要吗?”他明确回答试过,不摩擦足够的次数钢针磁性不够。我知道他肯定没有进行过对比实验,而是迷信了书本上的话。
-
-
马灵君
-
-
摘要:
幼儿期是人的品德萌芽时期,对幼儿进行品行教育至关重要。郑州市郑东新区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郑东实幼)自建园以来,时刻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把幼儿品行教育作为首要任务,积极开展“品行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出版了《童心育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幼儿绘本》及教师用书。“品”,指向幼儿情绪、态度、性格;“行”,指向幼儿的行为习惯。
-
-
赵通
-
-
摘要:
一、设计性与生成性的课堂矛盾教学过程中设计性与生成性问题是一组相对的概念。我国古代先贤的启发式教学、古希腊对话式的教学、中世纪教会学校模式都将设计性与生成性并举。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设计性越来越占据了高位,生成性逐渐处于从属地位。及至在我国过去几十年的中学课堂中,最常见的课堂模式就是教师以教材中某课课文(或是某个主题)为中心,在教师用书的"指导"下,提出一系列预设性问题,在45分钟内以教授为主要形式.
-
-
李敏;
李辉
-
-
摘要:
李辉:李老师,您好!祝贺您的专著《语文深度学习:课程设计与实施》出版,我的访谈就从这本书开始,好吗?李敏:谢谢!这本书是去年11月新出的,如书名所示,仍然是关于语文深度学习的,它分为教师用书版和学生用书版,里面收录了我最近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我团队的老师们开发的一系列微整合阅读课程,希望能就语文深度学习给一线老师提供一些专业的指导和案例借鉴。
-
-
陈静
-
-
摘要:
最近,听了一节年轻教师执教的九年级数学“弧、弦、圆心角”新授课,看得出教师课前精心备课,课上也安排了多名学生上台板演,努力想上好这节课.然而,由于在新授课课堂教学理念及研读课标与教材方面存在盲区,使得这节课存在不少“硬伤”.本文先概述这节课的教学,再给出听课思考.一、从“弧、弦、圆心角”新授课教学听课说起课前阶段:课前教师给学生发了一份导学案,听课教师也人手一份.在这份导学案上,给出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比如,体会圆的旋转不变性,了解圆心角的概念,了解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简评:查阅课标或随教材配发的教师用书可以发现,这节课的内容应该是“掌握”,而不是“了解”.说明该教师阅读课标要求不到位,研习教材要求不深刻.
-
-
-
-
摘要:
王爱华,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情境教育研究会理事,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08年起,倡导的“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三味课堂”获第四届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主编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师用书由江苏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先后应邀到上海、重庆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讲学200多场。
-
-
罗青松
- 《第十届(沈阳)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本文对中文教材教师用书的基本功能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中文教材《快乐汉语》与《加油》的教师用书的初步考察,梳理了两套教材的教师用书在目标定位、教学步骤与方法提示、语言文化知识介绍、形成性测评指导等核心项目上的编写思路和基本特点.文章还结合海外主流教育系统中的中文教学的教学理念、课程目标、教学资源等因素,提出了海外中文教材教师用书编写应遵循的主要原则:第一,指导性.引导教学理念的贯彻.第二,目的性.目标指向海外主流教育系统的课程与考试标准.第三,知识性.充分弥补师资储备与教学资源的欠缺.第四,协调性.与教育环境、教材使用对象协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