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0年内共计3165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文学、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63篇、会议论文2篇、相关期刊557种,包括云南教育:小学教师、小学生:教学实践、小学语文教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编辑学会第16届年会、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等;小学语文教材的相关文献由2983位作者贡献,包括方德佺、果明、王贺玲等。
小学语文教材
-研究学者
- 方德佺
- 果明
- 王贺玲
- 张庆
- 张晓华
- 王丽
- 薛法根
- 郑宇
- 郭根福
- 陈先云
- 高子阳
- 余映潮
- 刘仁增
- 叶枚举
- 吴丽娟
- 周一贯
- 张军
- 徐连梅
- 施茂枝
- 朱家珑
- 林仕谋
- 王向东
- 范国强
- 蒋成云
- 陈国安
- 黄玉平
- 刘亚雄
- 刘敏
- 刘有林
- 史语
- 吴民益
- 孙景华
- 宁宇
- 崔峦
- 巫新秋
- 张丽钧
- 张燕
- 方德俭
- 曹建召
- 朱瑛
- 李云龙
- 李娜
- 李霞
- 柯孔标
- 梁昌辉
- 王庆欣
- 王满满
- 王艳霞
- 白金声
- 罗才军
-
-
-
-
赵国华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0年
-
摘要:
阅读策略单元的独立设置,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较之以往教科书的一大创新点。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年级的上册都安排了阅读的策略单元,分别是"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和"有目的地阅读"。近年来,我们也很明显地觉察到,在各级各类教研的赛课和公开课中,在"教什么"的问题上,教者已经不再单纯关注生字新词、内容赏析等。
-
-
余映潮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0年
-
摘要:
尝试对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写作训练,也是有据可依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为数不少的文学作品课文,有不少是小说。五下第二单元特地安排了“人物描写一组”的小说片段赏析。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九上安排了“尝试创作”的作文训练。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安排了8次作文训练,其中就有“诗歌试作”“散文试作”“小小说试作”三次训练。
-
-
牛玉玺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0年
-
摘要:
一、课后习题转化为学习活动的理论分析在活动理论指导下的学习活动是由学习任务、学习客体、学习主体、学习共同体、活动规则、学习工具及活动评价组成的动态系统。在这个动态系统中,学习任务是核心,是需要完成的具体项目和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主要回答的是“做什么”的问题。而其他各个要素,都围绕学习任务这个核心展开。学习客体指学习目标以及具体的学习内容,是进行学习活动设计的前提和起点。它与学习任务的关系是回答“为什么做”的问题。
-
-
周一贯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0年
-
摘要: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应当具有文体意识。这是因为小学语文教材历来是以选编现成作品为主,这自然就少不了文体的存在。“文章以体裁为先”,所以作者在写作之前,总会思考如何“宜正体制”的问题;完篇后,又会顾及务必“不失体裁”。这之所以很重要,皆因“文章之体裁犹宫室之有制度,器皿之有法式”的道理。造宫室和制器皿的人,如何“苟舍制度法式,而率意为之,其不见笑于识者鲜矣,况文章乎”?所以,如“陶者尚型,冶者尚范,方者尚矩,圆者尚规”一样,著文者当然会十分看重文体,编选者也不可能丢弃了文体意识。唯此,便足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重视对文体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
-
杨庆云
-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 2020年
-
摘要: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个例子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大多语言优美,结构整齐,布局严谨,为学生学习写法、迁移仿写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写作能力?“读写结合”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近几年来,我对“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做了如下探究:一、重视方法指导,形成读写特色本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难点是: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
-
-
师燕燕
-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 2020年
-
摘要:
小学语文教材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教材中的内容语言活泼、情节生动有趣,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大多充满了兴趣,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展开提问教学,确保提问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通过提问对文章内容展开深入思考,自主分析出文章的中心内容和结构大意,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顺利促进自身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增强。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有效开展提问教学,我们提出以下策略。
-
-
许小丽
-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 2020年
-
摘要: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随文小练笔”、“阅读单元作文”、“习作单元专项训练”等内容。可以看出习作的比重有所上升,教师要抓住教材特点与优势,结合学生的学情有针对性的开展习作教学,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
-
赵晨
-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 2020年
-
摘要:
什么是“语文味”呢?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一、用语文的头脑去解读小学语文教材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解读教材这一做法已经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所倡导。在让“语文味”回归小学语文课堂的理念下,解读小学语文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
-
-
郭曙纶;
张红武;
柏亚东
- 《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对上海市小学语文教材的用字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统计与分析.其中包括文本的总字次数(总长度,共用了多少个汉字)、文本的总字种数(出现了多少个不同的汉字)、每年级每册用字的数量、用字的频率等等.通过统计发现,教材用字存在许多问题、不容乐观,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提高教材编写的科学性.
-
-
张月萍
- 《中国编辑学会第16届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叶圣陶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主力和干将之一,其文学成就引人瞩目.他还是一位优秀的编辑家,可谓作家式编辑家.他在1932年编撰的《开明国语课本》充满童趣、内容经典,至今仍受赞誉.《开明国语课本》成功的关键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教材内容上,叶圣陶倾心推出原创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作为课文;二是在教材发展史上,它树立了民国语体文教材的范本;三是在教育宗旨上,它注重对孩子们人文精神的培育,昌明现代教育精神.由此可见,叶圣陶准确抓住了小学语文教育的本质,形塑和推升了小学语文教育水准,彰显出以质量取胜的教育特质.这是《开明国语课本》成为经典教材的根本原因,对于今天小学语文教材的革新仍有积极的启发意义.教材关涉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尤其是小学语文教材,这是我们基础教育的出发点。这不仅是千家万户关心的大事,也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如今,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版本很多,有人教版、苏教版、沪教版、北师大版等,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是我们今天的小学语文教材是否真正抓住了语文教育的本质?是否挑选出经典的儿童文学精品奉献给孩子们?是否尽善尽美?答案恐怕在路上,还需要教育者和教材出版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