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寓言性

寓言性

寓言性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6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电影、电视艺术、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7篇、专利文献435480篇;相关期刊136种,包括青春岁月、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新闻世界等; 寓言性的相关文献由15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保华、储双月、卞梦薇等。

寓言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7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435480 占比:99.96%

总计:435647篇

寓言性—发文趋势图

寓言性

-研究学者

  • 张保华
  • 储双月
  • 卞梦薇
  • 周熹
  • 宋宁刚
  • 左韵
  • 张建明
  • 朱其
  • 李君怡
  • 李建民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爱清
    • 摘要: 作为一种"教训性"较强的文体,寓言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位置别具一格。在关于寓言教学的问题上,学术界和教育界的观点莫衷一是,尤其是在寓言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孰轻孰重的争论,以及故事性与寓言性的纷争方面分歧较大。同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寓言文体本身和寓言之于儿童的特殊性方面认知不足,导致在寓言教学中容易出现成人与儿童两种相互冲突的思维呈现。为此,本文将以《坐井观天》这篇人尽皆知的寓言文本为例,对具体文本、寓言文体和寓言教学做初步探究,以期对小学语文寓言教学起到实践意义。
    • 王宇川
    • 摘要: 第五代导演是中国电影新时代的开门人,他们复杂的阅历使其常常怀有对世界、对群体、对个人的独特思辨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价值观的重构,他们往往也在日新月异中不断地进步与成长。陈凯歌是第五代导演的杰出代表,他通过自己独到的电影语言,传达出他对于当代社会的理解与表达,追溯人们生存状态背后所沉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并通过寓言性的哲学命题,对世界进行理性反思,表达强烈的人文意味与美学追求。
    • 陈超
    • 摘要: 从2020年到2021年,历经一年的准备,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版的《推销员之死》如约登上了艺术剧院的舞台。这部让阿瑟·米勒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作家,并同时收获普利策、托尼、纽约剧评人“三料大奖”的剧目,也让沪上喜爱美式经典戏剧的观众回味“剧作的艺术”。在“时空交错”中展现生命最后的24小时主创团队在编剧阿瑟·米勒采用“时空交错”的戏剧结构基础上,利用戏剧艺术的假定性特质所蕴藏的寓言性,展现一位普通推销员人生最后的24小时。
    • 吴晓佳
    • 摘要: 21世纪涉及中国近现代史的长篇小说,以世纪之初(头三四年间)三部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品《银城故事》《檀香刑》和《人面桃花》为例,它们在成功实现文学“现代化”的同时,也呈现出上世纪中后期詹姆逊所指西方现代文学具有的“公私分裂”的特征。在这种公私分裂的结构中,政治参与被心理化和主体化了,因而20世纪的中国和历次革命在此种文学的历史重述中也被欲望化和去历史化了。如何重建公私联系、重建文学的寓言性,是中国当代长篇小说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格非的《春尽江南》正体现了这种重建的可能性与困境。
    • 李浩
    • 摘要: “寓言”是古老的,它几乎和文学的诞生一样古老,而且不断地发育和变化,贯穿于近乎整个的文学史—因为从文学的诞生之日起,文学就承载着人类“表达情感情绪”和“言说生活认知”的两种功能,而“言说生活认知”的这一功能往往是依靠“寓言性”来实现的,从文学的诞生伊初人类就近乎天然地掌握了那样一种表达:借助于自然界中的发现、真实或虚构的历史故事、神话与童话,以一种比喻性(隐喻性)的故事来间接言说人类所发现的、认知的人生哲理。
    • 张敏
    • 摘要: 周申、刘露执导的《驴得水》与《半个喜剧》,虽密布令人捧腹的笑点,但最终都让观众为之叹息.这是与电影"笑话"外表下的寓言性密不可分的.两部电影中张一曼、莫默等人在谎言中的困境绝不仅是偶然的个体经验,其中包蕴了具有普遍意义、值得叩问的诸多现实问题.这些问题被周、刘以具有复义性、破碎性和忧郁性的叙事串联起来,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探讨人生态度的独特角度.这正是其喜剧电影独具魅力,令观众回味无穷的原因之一.
    • 胡小梅
    • 摘要: 《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故事内容的空间流转频繁,文中超现实空间与现实空间并存,现实空间则涉及多个不同地域空间和众多空间场景,以及特定的空间类型.空间元素在小说中承担了一定的叙事功能,既配合时间叙事,也引导叙事视角的转移,成为小说诗词叙事的载体.题壁诗的公共空间属性在这篇小说中有所消解.其空间书写具有强烈的寓言性,营造了情绪氛围,特定的空间具有特殊的历史象征意味,产生反讽效应,强化了小说主题.
    • 刘璐; 胡斐
    • 摘要: 《香水》是德国当代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成名作.小说讲述了一位具有嗅觉天赋却天生缺乏体味的社会边缘人物格雷诺耶为了制造旷世香水而谋杀25名少女的故事,故事寓意深刻.本文从本雅明寓言理论中的多义性、破碎性和世俗真实性的角度去剖析这部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以期引发读者的思索.
    • 陈含冰
    • 摘要: 马来西亚籍作家黄锦树擅长刻画魔幻的时空,"马共"等混合中国情怀和马华离散情感的历史元素.《迟到的青年》通过刻画一个被多国特务追捕的神秘青年,在对他与时间的魔幻书写中体现了"青年"对中国母地、马来故土同存的"离散".同时,借"驼背小人"、"皮箱"、"祖"对时间进行了寓言性书写.在错乱的时间流下,还存在殖民书写、身份隐喻、互文性等多种文学手法和元素.
    • 丁晓草; 吴正英
    • 摘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南太平洋岛国文学文化逐渐受到国内国外更多关注.目前国内对南太平洋岛国文学整体及各个岛国文学个案研究都不多见,萨摩亚文学研究在整个南太平洋文学研究中相对较多,但是缺少系统性,现有研究仅聚焦于艾伯特·温特等个别作家经典作品的解读.萨摩亚经历了长期的被殖民过程,其西方殖民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矛盾冲突体现在那个时代土著作家作品中,而独立后主体意识的增强和现代化发展必然带来萨摩亚土著文学作品的变化与发展,当代文学作品更多引导读者关注女性独立、家庭暴力和现代化发展中民族文化的传承等当代社会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