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中国编辑学会第16届年会
中国编辑学会第16届年会

中国编辑学会第16届年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江苏镇江
  • 出版时间: 2015-11-21

主办单位:中国编辑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编辑学会第16届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古人云:"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编辑人才是编辑出版事业发展的基础力量.没有一流的编辑人才,就没有一流的出版物,更谈不上一流的出版社.编辑培育精品,精品成就人才.归根结底,精品力作来源于编辑的发掘和加工,编辑的眼光和水平决定着出版物的品质.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出版物载体和介质如何转换,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新兴媒体,都离不开编辑的创造性劳动.编辑工作仍然是整个出版大厦的基础.
  • 摘要:2003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李政道的一本书.座谈时,李政道问吴智仁:"你知道我国唐朝时谁最有钱?"吴智仁回答:"不清楚."李政道又问:"你知道唐朝哪些人最有学问?"吴智仁回答:"那可多了."接着,李政道语重心长地说:"所以,你们不要把赚钱看得太重了,还是要留下一些好书给后代."这段对话意味深长.是的,历史、后人是记不住富人和有钱人的;而对那些有学问的人、大诗人会永远记住.所以,出版社理应多给后人留下一些好书."书籍是思想的航船,在时代的波涛中破浪前进.它满载贵重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的这句名言,更真切道出了精品力作的价值所在.我打心底崇尚李政道、培根提倡的理念,多少年一直追求这种出书境界.凡是意识到当代人喜欢,并且有可能留给后人的书就毫不犹豫地打造.如果不是广大读者需要、不能产生正能量的书稿,即便有好的经济效益也坚决不出.
  • 摘要:"互联网+"的概念,有人认为是当代生态思想家张荣寰先生于2007年提出的,也有人认为是易观国际集团创始人于扬先生在2012年提出的.而真正使之名满天下,则缘于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3月的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由此,用互联网对传统行业实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成为一种国家战略.编辑作为选题策划的主体,用互联网思维深度选题流程是新时代新思路的体现。
  • 摘要:编辑学者化是一个老话题,但却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有深刻的道理在里头.在出版业数字化快速发展,不少学术刊物采用匿名审稿的当下,重提编辑学者化尤其是学术期刊编辑的学者化,仍有其现实意义.它不仅关乎期刊的学术生命,也关乎文化传承、包括"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等.从深层看,这些都与编辑学者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编辑主体作用的发挥,编辑视野中的文化传承,再现的是编辑深厚的学养和多元文化积淀.编辑对于原创性成果的过滤与界定,来源于对学科研究现状与前沿动态的了解,源于对同类研究成果的总体把握,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认定学术成果的创新程度及其学术质量.换句话说,要发现和界定学术成果或文化产品有无原创性,有无学术品位,包括如何衡量学术原创与学术品位的程度,既是编辑创新水平与能力的反映,也体现了编辑的品牌意识.品牌与文化传承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古及今,传承下来的文化典籍都是大浪淘尽后的精品.编辑要有文化传承的理念,在品牌的基础上打造得以传承的文化精品,编辑的学术思维与学术眼光至为重要.
  • 摘要:大数据时代开启了一场技术、工具和思维的大变革.在图书出版的各个环节中,大数据以不同形式逐步实现了对出版流程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渗透,同时对图书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编辑必须从选题策划、编辑加工、营销推广和读者服务等方面都进行思考与更新,学会有效地收集用户数据、提升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实现数据共享和增值,将大数据转化为出版生产力.
  • 摘要:随着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出版形式、传播途径和服务方式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并带来出版业与其他行业的跨界融合发展.利用新技术实现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升级,已成为传统出版社面临的迫切课题.作为专业科技出版社,如何依托丰富的内容资源和专业优势,在复杂多变的互联网数据中挖掘组织有用的知识,提供智能知识服务,高效满足用户对知识、技术、信息精准化的需求,是数字出版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编辑工作是数字出版的中心工作,必须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转变工作方式,以适应知识服务的要求.
  • 摘要:图书设计是突出图书特质,使图书获得更好销量的要素.发挥好编辑在图书设计中的主观能动性,能使图书设计师与编辑的沟通更为畅达.这要求编辑明确书稿的表达主旨,并有效传递给图书设计师,同时加强图书设计方面的学习,增强个人艺术修养.
  • 摘要:文章针对国内少儿科普作品原创较少、缺乏新意的现状,从组建既具有深厚的科学素养又熟悉儿童生活的高水平作者队伍的角度,论述如何强化少儿科普作品的原创性和儿童情趣,让小读者在快乐阅读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精神、学习科学知识.同时,指出编辑在选题策划、书稿写作、审读加工等环节与作者进行深度交流、实现优势互补、打造精品图书的路径.
  • 摘要:古籍数字化是数字出版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纸本古籍因其深具知识信息的物理形态以及文化品位使其不会消亡.我国古籍资源宏富,与通行汉文的东亚诸国古籍联合建立古籍数据库,较之欧洲大陆多语种并存的古籍文献,更有利于建立大型历史古籍文献数据库,《儒藏》工程即是东亚诸国汉文典籍密切合作的成功范例.古籍数字化采取优先服务学术研究的价值理念,根源于古籍自身的文本特性,与古籍整理出版的目的有关,与数字技术的进步关系密切.同时,这一价值取向也决定古籍数字化技术系统的建构方向,《儒藏》精华编必须充分考虑儒家文献典籍的特殊性,量身定做出儒家经典需要的检索系统,改变过去单纯以"求全率"与"求准率"为标准的检索功能,转变为真正以研究者为取向的高端智能检索系统.古籍数字化的文化普及,必须充分发挥"人机结合"的优势,依赖于学术研究和数字技术双方的推进和合作.
  • 摘要:自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启动以来,地方出版企业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期,机遇与风险高度叠加,虽然地方出版社在行业当中的发展空间得到了提升,但本身相对薄弱的资源持有度仍显现出自身的劣势,尤其是在优秀出版人才的储备和运用上,地方出版企业与中央出版企业的差距更是明显.如何在新形势下生存并发展壮大,解决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地方出版企业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提出了改善选拨机制、加强文化建设等策略.
  • 摘要:中国梦背景下的"红色经典"主题出版再次崛起,其背景和原因是什么?面对数字出版的巨大冲击,"红色经典"主题出版又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作为选题策划编辑,在面对"红色经典"主题策划时应该如何取舍和修改加工?本文所论述的正是对以上问题的系统思考,“红色经典”类选题在近些年越来越常见,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含义和背景的。作为策划编辑,责任就是要大力弘扬此类选题的正能量和正气场,用更多更好的选题去占领市场,真正多策划出以社会效益为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好选题,这既是编辑身上所肩负的责任,更是时代的需求和呼唤。
  • 摘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升级产物,它不仅代表先进的网络生产力,还能推动传统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改变,并为实体经济提供一个改革、转型、升级和创新的平台."互联网+"是不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呢?其实,它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业态,二者结合产生的效应该是"1+1>2"的.出版业作为一个资深的传统行业,在互联网时代初期面临各种挑战.各个出版社都争先恐后地尝试各种出版形式.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出版业的各类国有、民营企业至今都还没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创新出版模式.现在,"互联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进一步渗透到生活和工作中.作为一名普通的、传统的"纯手工"编辑,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在"互联网+"时代,除了好好继续练就本领,还应该在"+"带来的无限发展空间中,吸取各类新知识,把编辑这个传统职业也升级为"编辑+".
  • 摘要:介绍了互联网思维和按需出版(POD)的内涵,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内涵是平民为王、用户至上、体验互动、规模制胜、颠覆创新.互联网环境的开放性、交互性、整体性、共享性给按需出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发展路径.内容创作者、内容生产者、复制传播者、平台运营者等在同一文件格式、接口兼容、终端阅读、技术协定等众多方面完成交互配对和共享共赢.互联网下的按需出版虽成技术,然更重人的培养,互联网下的按需出版虽仍小盘,然其成长态势迅猛,互联网下的按需出版由点及面,核心在集成创新。
  • 摘要:"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明智的时代,这是愚昧的时代;这是信任的纪元,这是怀疑的纪元;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日,这是失望的冬日;面前应有尽有,面前一无所有;都将直上天堂,都将直下地狱."狄更斯《双城记》的此段开篇语,仿佛描述的就是传统编辑身处"互联网+"时代的心情:有困境有机遇,有绝境也有希望.
  • 摘要:学术图书出版在当前的阅读环境中,面临着碎片化阅读方式的冲击,除了做好编辑自身的工作来应对这一冲击外,还应该结合出版技术发展的现实,通过数字化出版和超链接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而这对编辑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 摘要:"东京审判出版工程"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经典出版工程之一,先后三次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文章以该项目为例,从历史使命催生出版工程、多方护航保驾项目运转、群策群力深耕项目资源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打造精品出版工程这一热点问题.
  • 摘要:本文以笔者策划"世界知名TESOL专家论丛"这一选题的实例,理论结合实际,具体说明学术策划编辑要提升策划素养,成功策划学术产品,应充分发挥"六个主动性",即主动发掘选题,主动寻找作者,主动科学调研,主动拓展学习,主动沟通汇报,主动总结反思.策划编辑只有充分积极发挥主体作用,才能真正推动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摘要:文章合为时而著,出版亦为时而革.当今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是一个言必称互联网的年代,是一个读书可以不用书本的年代.身处这样一个时代,出版不变行吗?出版和编辑将发生怎样的变革呢?面对出版变革,编辑人员需要怎样的责任担当?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出版实践和研究,与大家分享对出版变革和编辑转型的思路和看法,共同担当起民族文化复兴和出版产业繁荣振兴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
  • 摘要: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即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编辑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其所特有的角色定位、社会责任担当和职业特性,要求其必须具备文化自觉意识,在缔构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对文化和文化产品鉴别、优化、扬弃、创新,使文化趋于变革、发展、进步、完善.
  • 摘要:多年前,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编辑出版工作是这样的:白发苍苍的老教授、老专家亲自把手写稿送到出版社,和戴着厚厚眼镜片的老编辑进行深入交流,编辑提出详细具体的修改意见,然后再认真细致、尽善尽美地完成一本书的编、印、发出版工作.那个时候,一本书的出版周期绝对远远高于现在,其销售数量与收益更是远远高于现在.面对网店销售模式的新转变和多种免费电子资源的挑战,图书出版行业应尽快地顺应时代潮流,调整思路,认真调研,积极应对,充分利用好信息新技术,以互联网促生产、促销售。新形势下的传统出版业定能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共同繁荣。
  •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对编辑的要求由"学者型编辑"悄然转化为"复合型编辑",即大众口中的"文化商人",逐步体现出策划编辑这个职业的丰富内涵.随着新媒体的滚滚来袭,出版业对策划编辑的角色定位又提出了新要求,对其工作技能也提出了高要求.而这些恰恰跟"职业经理人"的职业要求相吻合.在新媒体时代,编辑要具备"职业经理人"的角色感,用"职业经理人"的思维去提高个人能力,创新工作方式,才能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大潮中站稳脚跟,甚至引领未来.
  • 摘要:本文主要说明了名编辑的内涵和当下名编辑的生存环境.在媒体融合下和转企改制中,名编辑面临很多现实问题.文中着重从三个方面谈了名编辑的培养问题,即培养名编辑的抱负、给名编辑更科学的考核以及为名编辑搭建一个舞台.
  • 摘要:2015年4月9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推进"互联网+出版",将加快发展移动阅读、在线教育等新业态,支持传统出版单位控股互联网企业,支持出版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兼并重组.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促使传统出版业发生变革.出版需求变化更快、更加个性化,出版技术全面数字化,图书销售向互联网平台倾斜.总之,“互联网+”时代的童书编辑依然要以内容为出版编辑工作的核心,并在实际工作中时时刻刻强化互联网意识、资源整合意识、项目管理意识、融合发展意识和版权运营意识这五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意识,探索“互联网+”时代出版企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新途径,通过融合发展带动传统出版业的转型升级,为出版产业在跨界融合背景下的转型发展闯出一条可行之路。
  • 摘要:大学出版社在完成转企改制后面临更为激烈的生存竞争,图书编校质量管理作为生存竞争中的重要抓手必须提至更高的战略地位.树立"零缺陷"的质量目标、打造标准化生产流程、紧抓质量检查环节不放松、编辑业务培训不间断是图书编校质量管理中最基础且最关键的步骤.
  • 摘要:本文简单回顾了赵家璧在良友公司期间的编辑生涯,总结了他取得成功的一些编辑经验,强调了老一辈出版人的"创造性""广交朋友""关注读者需求"等经验对于编辑工作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赵家璧同志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在编辑生涯中的成功仍旧激励着我们。他不到30岁的时候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达到了人生的一个高峰。这里仅就其早期在良友公司的短暂经历做了一点粗浅的分析。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坚持爱国立场,在困难环境中坚持编辑事业,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做的大量工作,本文均未涉及。但其早年职业生涯中的一些做法,已足可以供广大编辑学习和借鉴。他的丰富经历和宝贵经验对于今天的编辑来说,仍旧是一份可供挖掘的宝藏。应该继续深人分析和总结他的经验,寻找规律,加强学习,为成为一个合格的编辑而努力。
  • 摘要: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林木良种与现代林业》画册策划出版的全过程.如何立足行业、主动策划、全程参与,为行业大发展做好服务,这值得专业出版社的出版人去思考与探索.
  • 摘要:《台湾女性文学史》为厦门大学出版社申报的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其基础是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成果.一释名"女性文学",顾名思义,就是女性所创造的文学.这里的"女性"既是生理层面意义上的本质性"女性",又是社会性别意义上的非本质性的"女性".在以占有教育与文化等社会资源的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在以男性为主导的文学史中,研究者对女性写作的状态与状况,女性写作给自我,给固有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文化关系、家庭关系、性别关系的影响缺少专门的关注,或者被迫在男性视野下进行论说.这就要求女性拿起笔来写自己,打破沉默的状态,打破文学史中没有"她们"的状态,把自己写进作品中去.台湾女性文学是台湾女性创造的文学,所涉对象与范畴主要为:外籍或原籍台湾的但主要在台湾生长或生活的女作家与其发表的作品及与此相关的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台湾女性文学史》对台湾女性文学的发展过程进行初步的梳理与厘清,在此基础上,呈现与勾勒被男性叙述所忽略的、埋没的、遮蔽的或曲解的、误读的女性文学作品和女作家,从女性自己的书写中发现被意识形态压抑、藏匿、扭曲了的女性的生存体验和生命存在的真实,发现并阐释女性写作与其文本的价值与意义.一审对本书进行了详细的审读,发现若干主要问题,汇总如下:繁体字、简体字的转换问题;关于引文的格式问题;敏感词的处理;注释和参考文献的问题。
  • 摘要:配合年会搞学术征文活动,已经成为中国编辑学会的一种惯例.这既是作为学会的一种责任使然,又是业界的一种合乎情理的要求.本届学会换届后的第一次年会: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六届年会(2015年11月下旬在江苏镇江召开)的征文活动,以"培养编辑名家,打造出版精品"为主旨,虽然进行得比较仓促,但也获得了圆满的成功.其成功的标志是:其一,自发出通知后,得到了比较积极的响应,共收到了合乎标准的119篇征文;其二,负责对征文进行初评、复评、终评的专家认真得近乎挑剔,对一些不规范行为,基础性的低级错误实行了零容忍.最终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其三,从获奖的征文作者中又遴选出作者代表在年会上进行了演讲与交流,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获得出席年会的三百位同行的肯定与较好评价.在这一系列工作的基础上,学会决定把这些征文结集出版,既是对获奖同志的一种鼓励,又体现出学会对学术的一贯追求,也是对业界的一种服务.
  • 摘要:编辑培养是出版社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承担大型出版项目工作,是编辑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和条件.通过在大型出版项目申报、规章制度制定、出版管理、项目统筹、质量保障、营销宣传等方面的工作,能够加快编辑的成长,提高出版规模和效率.
  • 摘要:出版人身负着中华传统文化"大众化"和"走出去"之文化使命,这也是出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途径.本文通过详细讲述"琴梦中国"系列图书创意的诞生过程和主要内容,阐述了出版人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应该使用有效的、"接地气"的传播手段,使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大众化,从而让更多的人能够走进文化经典、传承文化经典.
  • 摘要:当前,出版业空前繁荣,编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但是,存在很多编辑不作为与编辑过度行使权利的现象,造成客观上宣扬错误思想观念以及文字差错率高等不当出版行为的出现.因此,明确编辑权利,规范行使编辑权利十分重要.文章从编辑权利的内涵和外延出发,明确了编辑权利的特点及其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编辑权利不当行使的现象分析,提出了依法规范编辑权利行使的措施.
  • 摘要:作为在出版工作中发挥核心能动作用的出版人,是否具备政治意识和责任担当,直接影响着出版使命的完成.出版人必须深刻认识出版工作的本质,牢固树立"社会效益第一、社会价值优先"的经营理念,以强烈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担当,肩负起宣传先进思想、传播和积累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
  • 摘要:科技出版物是科学技术传播的载体,科技编辑规范是便于科技交流的保证.本文从科技编辑规范的必要性出发,重点从掌握技术规范、使用规范术语、提高文化修养、完善专业水平等四方面阐述了科技编辑规范能力的培养和养成.
  •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出版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出版业正面临实现出版融合发展、企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机遇.要实现这一目的,作为传统出版企业核心要素的编辑的转型是关键.本文就结合"互联网+"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内涵,分析在这一背景下编辑提升自我的必要性,以及需要提升的五方面能力.
  • 摘要:编辑是出版单位的核心竞争力,"选题增值能力"是编辑的核心竞争力.没有附加值的出版服务,留不住好作者;靠关系拿的选题,如果做不好,作者下次就不敢再交给你.编辑只有通过其专业的知识,在产品设计、内容加工、宣传营销等方面全方位地提升选题的价值,做到"作者做不到,其他同行也难以做到",才能真正成为作者离不开的人.
  • 摘要:参与出版项目的运作实施,对编辑成长很重要,也很必要.从了解作家创作观开始,持续跟进选题,等待出版时机,力促图书出版,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合力衔接方可推动出版项目顺利开展.为此,编辑要耐住心性,甘于付出,敢发心声,努力发现并打造出版精品.
  • 摘要:目前,我国出版事业蓬勃发展,编辑出版领域人才辈出,但对编辑人才的评价存在很大问题.本研究以人力资源管理学的"胜任力"理论及"胜任力冰山模型"为理论基础,紧密联系编辑出版领域的实际,以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为指导原则,设置了四级指标,设定了指标权重的系数,设计了计算公式,设立了评价标准,尝试进行编辑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摘要:在文化产业化的时代,名编辑除了应该具有信息搜集、沟通协调、选题策划、价值发现、编辑加工等基本能力,还应该适应时代的需要,具有资源整合、品牌延伸和推广以及提高产品附加值的能力.名编辑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其作为内容创意产业的主导者的职能才不会被削弱.
  •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云服务时代以及自媒体时代等时代发展潮流风云而来.对于图书出版行业而言,如何在当前各种媒体传播形式融合发展的态势之下对自身的图书编辑工作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和革新,在信息速食、信息膨胀的发展背景下为图书发行工作提供助力,是一名优秀图书编辑所应该着重思考并且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在简答分析新媒体融合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对优秀图书编辑的成长经历和必须条件进行阐释和探索.
  • 摘要:2012年以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中文又译为慕课)在全球兴起,在高等教育领域掀起开放课程建设浪潮的同时,也冲击着现行高校教材出版模式.MOOC兼具课程建设与出版的双重属性,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的背景下,赋予数字出版新的内涵,并经"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材出版"的内在联系,形成新形态纸质教材、数字教材和课程出版等数字出版的新格局.
  • 摘要:立足于在高等教育体系急剧变革的宏观背景,在对布鲁贝克二元论高等教育哲学展开批判性评估的基础上,以多元主义思想为引领,确立了多元融合大学学术发展观,从而将学术出版活动视为主导现代大学建构价值内核的学术自由和学术责任的教育平台,将学术出版物视为学术价值的交易媒介,进而论定,大学出版活动的学术责任是在增进学术和传播学术的过程中看护学术,使其实现高尚性和有用性双重价值.
  • 摘要:叶圣陶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主力和干将之一,其文学成就引人瞩目.他还是一位优秀的编辑家,可谓作家式编辑家.他在1932年编撰的《开明国语课本》充满童趣、内容经典,至今仍受赞誉.《开明国语课本》成功的关键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教材内容上,叶圣陶倾心推出原创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作为课文;二是在教材发展史上,它树立了民国语体文教材的范本;三是在教育宗旨上,它注重对孩子们人文精神的培育,昌明现代教育精神.由此可见,叶圣陶准确抓住了小学语文教育的本质,形塑和推升了小学语文教育水准,彰显出以质量取胜的教育特质.这是《开明国语课本》成为经典教材的根本原因,对于今天小学语文教材的革新仍有积极的启发意义.教材关涉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尤其是小学语文教材,这是我们基础教育的出发点。这不仅是千家万户关心的大事,也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如今,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版本很多,有人教版、苏教版、沪教版、北师大版等,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是我们今天的小学语文教材是否真正抓住了语文教育的本质?是否挑选出经典的儿童文学精品奉献给孩子们?是否尽善尽美?答案恐怕在路上,还需要教育者和教材出版者深思。
  • 摘要:重庆大学出版社历经多年准备,策划、申报了《中国西南古建筑典例图文史料》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并圆满完成出版任务,使得西南地区四处经典古建筑群的珍贵资料得到整理校核并得以更好的保存、延续,实现了文化责任与社会责任的承担.本文回顾选题策划、项目申报、项目实施中的一些重要过程,进行了一定思考与总结,希望能够为类似项目的开发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 摘要:文化强国是时代的新要求,紧紧把握出版规律与编辑自身角色的思考、定位是编辑面临的新任务,编辑的坚守、转型是责任的担当和职能的演变,更是对市场的洞悉与把握,这应是大时代背景下的编辑定位.总之,在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文化担当责任是编辑,特别是低幼图书编辑必须要思考的。要认识到发展瓶颈与机遇并存,克服认识上的困惑,结合自己的优势,以最有性价比的精美图书产品打好市场基础,并做好与家长和孩子的沟通,让读者认可。只有这样,编辑才能承载时代的文化梦想,才能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才能不辜负构筑人类文化家园的使命。
  • 摘要:编辑人才评价体系客观上是一个由评价目标、原则、指标体系及方法等要素所组成的系统,由于其每一个要素之间即各子系统相互联系,因此借用系统论及平衡记分卡的方法加以研究,从而构建出一个较为完整的、动态的编辑人才评价体系.同时,对指标体系这个子系统还进行了具体的量化分析,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
  • 摘要:编辑要树立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观念,通过挖掘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通过策划有民族凝聚力的好选题,通过扬正义、树道义,参与到文化创意产业中去,通过借助外力整合优质资源,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做好编辑服务工作.
  • 摘要:过去常说,在信息尤其是互联网领域,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现在,很可能就站在这样一条起跑线上.而且,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发达国家拥有更大的优势.——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讲话前几年,面对数字出版,传媒行业有这样一句调侃:传统媒体不进行数字化就是等死,进行数字化就是找死.多年来,出版业大部分时间都是被动地被互联网环抱,对于如何主动拥抱甚至深度融合以至创新发展互联网,大家还都一脸迷茫.《"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的出台,捅开了这层窗户纸,也打破了传统出版业的尴尬局面,形成倒逼出版企业转型升级的格局.提出了用户个性化、企业平台化、思维互联化、编辑创客化等观点。
  • 摘要:"互联网+"遇上出版,新的技术被广泛应用,出版创新方式层出不穷,出版效能大大提高,同时对出版业的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出版业应具备的素养展开了详细论述,最后强调出版企业应重视对人才素养的培养.
  • 摘要:在新技术、新媒体演进的大潮中,媒体形态层出不穷,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已逐步为人们所熟知.新媒体以其传播广、费用低、交互性强、更新信息便捷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同时更为传统媒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和空间.面对新老媒体融合,展望传统媒体的未来与趋势,编辑应如何应对,值得出版人关注和思考.在媒体新技术、新平台、新载体竞相发展的今天,许多新兴媒体都在寻找转型之后的商业模式,一些传统媒体也在积极探索融合之后的发展出路。相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积极探索,一定能够跳出旧框框,重新审视媒体融合之后在平台渠道等方面拥有的经营资源与优势,着力提升媒体内容产品的附加值;也会进一步强化用户意识,开发出更加适应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新闻产品,在新老媒体融合发展方面打开新局面、闯出新天地。
  • 摘要:少儿图书编辑要全面提高选题策划能力,要学习并掌握儿童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了解图书市场动态,进行图书市场调研,提高少儿编辑策划定位的能力,重视策划选题的创新思维,利用选题策划拓展品牌.
  • 摘要:在推动中国图书出版"走出去"中,打造适合国际传播的优秀图书,是当下图书编辑值得深入思考的.本文作者以"走出去"项目实际案例入手,分析"走出去"图书中的主要问题,研究欧美日发达国家的不同出版经验,并对出版"走出去"的创新方式提出探索性的思考,望能给从事相关工作的出版社编辑、研究人员以参考与借鉴.综上所述,中国图书出版“走出去”仍处在起步阶段,仍存在种种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改变思维,找出方法,尝试创新,以缩小东西方文化间的隔阂,正是当下需努力的。应深入研究西方可借鉴的出版经验,实现从思维理念、途径方法到内容形式上的创新。同时,深人挖掘中国文化,并以当代国际化的呈现方式来诊释与再创新,也需要我们付诸更多的行动。在党的十八大提出“文化强国”的战略后,作为一名编辑,此时的使命感超过以往。中国图书的“走出去”,需要反复总结,不断提升,为图书“走出去”之后的“走进去”打造过硬产品,打下坚实基础,为中国图书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多一份推动,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增砖添瓦,为中华文化的复兴、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绵薄之力。
  • 摘要:编辑工作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德才兼备的编辑人才是精神生产的催化剂,也是培育人才的伯乐.本文从"三红一创"当事人萧也牧编辑《红旗谱》的实践,对如何认识编辑人才的能力浅谈一二.指出了编辑的业务能力包括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编辑的德能包括价值观、责任与担当和现代思维。
  • 摘要:为了角度独特地反映新中国走过的非凡之路,《钱江晚报》决定从50年来科学发展改变人类生活的角度,尤其是老百姓触手可及的"身边科学"视角,推出国庆系列报道"科学改变生活",请读者从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众多的科学成就中,选出最难忘的50个瞬间见诸报端. 2012年年初,有幸协助编辑《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19个伟大瞬间》。从选开本版式、定篇目篇名、写活题头语,到筛选几千张图片、编校正文与图示、有张有弛安排图文节奏,才彻彻底底体会到一本科普常销书诞生的艰辛历程。通过精心的编辑加工,把令人望而生畏的科学变得轻松起来,使本书变成了常销书。最后,希望大家记住《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19个伟大瞬间》封底的三句话—别和科学隔岸相望,别对科学敬而远之,让科学流行起来。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