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4-06-21

主办单位:中华护理学会;世界灾害护理学会

会议文集: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随着呼吸机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技术已经成为抢救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的主要措施之一,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也随之出现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无肺部感染的患者,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48h后所并发的肺部感染,为接受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医院内感染.在重症监护(ICU)越来越引起重视及关注.国内医院报道VAP发生率70%,病死率51.6%.因此,预防VAP的发生至关重要,而护理工作又是预防其发生的重要环节.现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护理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提出了控制和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院内感染的措施,有效地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 摘要:质量与安全是医院永恒的主题.中国医院评审实务明确提出:医院建立一个质量持续改进的机制是新一轮医院评审总的导向.医院评审标准遵循PDCA循环原理,通过质量管理计划的制订及组织实现的过程,实现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目的:探讨质量管理工具在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中的作用.rn 方法: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找出质量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整改措施,改进工作方法,从而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rn 结果:通过对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科室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同时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有较大的提高,患者对本科室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由89.38%上升98.48%.rn 结论:通过质量管理工具的使用,加强护理质量控制,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急诊护理质量的提高.
  • 摘要:护理风险所指的是病人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直接表现为护患之间的护理纠纷和患者投诉.急诊病人以病情危、急、重、变化快、病死率高,不可预见性、风险性大、病谱广、年龄跨度大,对抢救和治疗效果期望过高为特点,由此决定急诊是高风险科室.急诊科护士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还要强化护士防范风险中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护士自身能力和责任心,树立正确的护理理念,将熟练的技术护理和适宜的心理护理相结合,才能及时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医学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的逐渐普及,病人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加上医疗体系不完善,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逐年上升.急诊科是救治危重病人的场所,是绿色通道,是高风险科室,因此急诊科护士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还要具备法律意识,才能降低护理风险,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职业,护理风险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强化护士防范风险中的法律的意识,不断提高护士自身能力和责任心,树立正确的护理理念,将熟练的技术护理和适宜的心理护理相结合,才能及时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 摘要:目的:探讨少数民族地区急诊医护人员应对突发应急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从而提高医院以及急诊医护人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达到最大限度的减少损伤,提高伤员生存质量.rn 方法:医院建立院级突发事件指挥协调机构,分析突发应急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对策,解决人力、物资、空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强化医护人员突发事件救护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与演练,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应急救援的特点,不断改进优化应对流程,建立突发应急事件登记本,做好基本信息的登记,定期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质量.rn 结果:通过定期对突发事件处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改进,提高了医院以及急诊医护人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当成批伤员来到医院救治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和分流,随之抢救成功率有显著的提高.
  •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对疾病预后的影响.rn 方法:选取114例脑卒中患者,按照救治途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院前专职医务人员进行院前急救处理后护送入院,对照组由家属直接送往医院救治,将两者患者预后按照脑卒中预后判断标准进行评分,输入spss12.0进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a=0.05).根据病人恢复状况评价其预后.rn 结果:实验组恢复良好比率15.79%大于对照组5.26%,实验组死亡率3.39%低于对照组14.5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时间成为了治疗的关键,及时有效的急救对患者的进一步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降低的死亡率,在脑卒中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科室室抢救交通伤致严重多器官损伤的急救护理方法,为临床抢救提供经验.rn 方法:通过回顾分析医院急诊外科2013年11月1日至2014年3月1日25例交通伤致严重多器官的损伤临床抢救患者所采用的抢救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对外伤患者及时补充血容量,妥善的固定、止血,保持呼吸道通畅,明确诊断和全面检查,开同绿色通道,及时安排多科室会诊,检查转归为抢救争取时间.rn 结果:经急救护理25例患者,20例生存,3例留有残疾,8例死亡.rn 结论:通过对交通伤致严重多器官损伤的患者实施综合措施进行有效的抢救措施,给予开通绿色通道,及时补充补充血容量,妥善的固定、止血可以有效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方法对CICU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的影响.rn 方法:组成一个十一人的品管圈,对其所有人进行集中培训,使其掌握品管圈方法的使用流程和意义,选定"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护理病历书写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对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进行不定期检查,对比应用此方法前后护理文书质量的合格率.rn 结果:通过运用QCC管理办法,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性明显上升.随机抽取100份护理文书质量合格率由85%上升至93.5%.rn 结论:护理人员要有一定的管理意识和能力,对PDCA工作流程有一定的了解,为QCC工作方法在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提供基础.其次,充分调动基层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让其共同参与管理,发挥其潜能.再次,通过运用此方法,加强了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品管圈活动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极大地体现了个人价值.不仅解决了存在的问题,并且达到共同帮助与提高,既充分发挥圈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又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还带动了整个病房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通过品管圈活动,针对病历书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使病历书写缺漏项、病情记录不连续规范等问题有了很大改进,更加关注患者的治疗与护理记录.
  •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冲洗在口内术后口腔护理中的应用.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口腔科住院并行口内术后应用口腔冲洗进行护理的患者20例,从患者口腔细茵繁殖状况、口腔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分析.rn 结果:20例患者中口腔清洁度良好,无1例发生口腔异味、口腔溃疡、口腔疱疹及口腔霉菌感染,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护理效果.rn 结论:利用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能彻底清除口腔内的血迹、污垢,有效地控制细菌感染,减少口内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对此类患者如何有效地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伤口感染及呼吸系统感染,是口腔医学护理界面临的重大前沿课题之一.口腔冲洗方法可操作性强,,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节约了护理人力资源,而且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作用,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患者压疮的预见性管理.rn 方法:回顾378例使用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分析发生压疮高风险的因素,采取评估筛查、个体化预防、持续动态质量评价的方法进行预见性管理,给予相应护理措施.rn 结果:378例患者中12例院外带人,2例发生难免压疮.rn 结论:早期评估压疮危险因素,进行护理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压疮发生率.临床中使用机械通气支持治疗的患者,均为急危重症,病情进展快,常见有休克、急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急性肝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多种疾病患者,已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78例使用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患者,经积极采取预见性压疮管理措施,收到良好临床效果.
  • 摘要:目的:对急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 relatedinfections,CVCRI)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干预措施.rn 方法:对自2010年12月-2013年9月在我院留置CVC的880例急危重症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CVCRI发生情况,以及其危险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有效干预措施.rn 结果:880例患者共有61例发生CVCRI,发生率为6.9%;共分离出病原菌菌株65株,其中G+菌28株,G-22株,真菌15株;将这61例视为感染组,单因素分析显示,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免疫功能、导管留置时间及插管时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上述指标为CVCRI发生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对上述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免疫功能和导管留置时间是CVCR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n 结论:急危重症患者CVCRI的发生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免疫功能及导管留置时间密切相关;医院应该通过加强健康教育、饮食指导以及提高置管护理质量等措施来控制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 摘要:目的: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来势凶猛,病情变化迅速,及时抢救及护理对于患者至关重要,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保证.医护人员应提高专业素质,具备对疾病处理的应变能力,能够及时有效的做出相应的应急护理措施.rn 方法:对于2014年3月11日收治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的1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其做的各项护理措施.rn 结果:我院于2014年3月11日收治1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经过积极抢救和精心对症护理,如清除毒物、解毒护理、血液灌流护理、保证有效呼吸等护理,患者痊愈.rn 结论: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如救治不及时,极易危及生命,但经过积极抢救和精心对症护理,可极大程度提高治愈率.
  • 摘要:目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及世界各地各种灾害的发生比较频繁.突如其来的灾害给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破坏性,对人们生命财产的救护提出紧迫性.此时,要求护理人员在灾害现场表现出临危不惧、无私奉献的南丁格尔精神.本文将对某院参加汶川地震的护理人员展开调查,找出灾害现场护理人员适应能力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在以后救灾任务中护理人员适应能力提供帮助.了解在重大灾害现场中对护理人员适应能力的要求.rn 方法:对该院参加过“汶川”地震中绵竹、彭州两个医疗队的护理人员进行开放式的问卷调查,然后根据问卷整理并分析提出灾害现场护理人员适应能力的要求.rn 结果:96%的人都提到灾害现场环境、健康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扎实的业务技能、良好的沟通能力在灾害现场中的重要作用.rn 结论:提高护理人员应对灾害现场的适应能力,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平时模拟灾害现场情景的培训.
  • 摘要:“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耨院作为此次地震灾区支援医院,抢救了大批地震伤员.强烈地震在短短的几十秒时间就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数万人同时受伤.此次汶川大地震地处山区,地形复杂,震后道路及通讯完全中断.由于地震伤员多、房屋倒塌、山体滑坡等,导致复合伤、开放性伤口多.这些创伤病人在现场往往只经过简单包扎或清创处理,伤口污染严重,在脱水、大量失血或休克的情况下,同时又有伤口大片组织坏死.应急条件下实施手术,术中感染控制难度大,而预防和控制术中感染是提高伤员救治率的重要保证.医疗队在灾后第一时间到达灾区,对开放性伤口进行早期清创,以及空投部队通过直升机将大量消毒和清创药品、器械送人灾区,并把伤员尽早转送至前方医院,是降低地震后开放伤口感染率的最有效措施.
  •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护理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治能力培训,使全院护理急救人员在遇突发事件时能从容应对,减少伤残、挽救生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rn 方法:某院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对全院护理急救小组人员进行急救护理知识及技能的培训。rn 结果:提高全院护理急救小组人员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快速应对能力,提高对患者紧急状态下采取急救措施的准确性、规范性和时效性,提升护理急救小组在急救护理领域中的新知识、新技能,培养洞察病情变化的能力,及早发现某些疾病的不良预兆,以便及时治疗,降低猝死率。rn 结论:通过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反复的急救理论知识学习、技能操作培训考核和应急演练,熟练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培养全院护理急救小组人员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快速应对能力,提升急救技术的有效途径。
  • 摘要:中国四川省「4.20」7.0芦山县的强烈地震发生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全国最大的综合医院和医学救援中心,在4.20地震后收治了大量地震伤员,并受四川省卫生厅委托,负责组织及统一调配全省心理工作者进行心理危机介入工作.笔者们针对地震发生后,对住院的伤员应用“生根”模式进行紧急心理救援,从筹划、组织、介入等各方面体现遵循科学、有序、规范的原则,使得心理救援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效果良好,住院伤员的一般心理健康状况、急性压力反应及焦虑和忧郁情绪都有所改善,介入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次心理介入工作也得到了伤员所在临床科室医护人员的支持和肯定,认为此次介入组织有序,很好地帮助了伤员心理健康的维护,进而使得伤员身体健康及躯体功能更好的恢复.
  • 摘要:目的:通过强化语言护理对精神病病人的安抚,促进病人早日康复.rn 方法:护理人员亲身体验、反复实践护患沟通技能的学习情景,检验对病人的安抚度,使病人病情及早稳定、降低复发率、减短住院时间、促进康复.同时,护理人员采取灵活有效的语言交流把关爱和康复的语言传递给病人,以期达到目的和效果为目标.rn 结果:能够更大限度地激发护理人员学习护患沟通知识的兴趣,帮助护理人员建构护患沟通知识体系,促进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最终达到提高护患沟通能力.良好的语言护理是实现以患者为中心,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创造最佳心态的需要,促进医患间理解与支持,提高治疗效果的需要.rn 结论:通过强化语言护理实施,对精神病病人安抚度的提高,给病人创造一个优美、温馨、心情愉快的治疗环境,有利于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 摘要:目的:提高精神科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方法:通过对精神科知识的学习和工作的实践及个人体会,使医护人员热爱自己的职业,有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以高度的责任心、爱心、耐心给病人提供生活护理和安全护理.结果:杜绝了各种安全隐患,确保病人的治疗效果,预后质量提高.结论:精神科护理道德的提高是保证医疗和护理质量的重中之精神科护理的主要对象是患有精神疾患的人群,病情严重者,表现行为怪异,思维紊乱,无生活自理能力.患者的症状与个人生活经历、躯体、精神状态及所处环境、从事职业有很大的关联,其复杂性,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对精神科护士在道德行为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 摘要:自杀是指个人自愿并主动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它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本文就自杀的常见原因以及相关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行综述,从而加大对的心理干预认知,降低其自杀的意念.
  • 摘要:目的:探讨有助于救助精神病人康复的有效治疗方法.rn 方法:将救助精神分裂症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传统工娱疗康复模式,研究组采用奥氮平药物系统治疗,同时配合行为矫正治疗及综合康复模式,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末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分.rn 结果:研究组或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末评定PANSS、ADL、SDSS、IPRO,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与对照组PANSS、ADL、SDSS、IPRO评分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副反应为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抗胆碱作用、无症状性肝酶升高、食量和体重增加,但两组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救助精神分裂症病人应用奥氮平药物配合行为矫正治疗的同时,采用综合康复模式,能有效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 摘要:目的:探讨氧气雾化间歇吸入法在治疗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患儿中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患儿,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氧气雾化间歇吸入法配合治疗和护理.结果:所有患儿均符合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标准,其中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占57.0%,慢性占43%.治愈率为82.0%,好转率达13.0%,2例并发严重肺部感染引发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氧气雾化间歇吸入法配合综合的治疗和护理科明显改善患儿症状,利于患儿的康复.
  • 摘要: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行为干预,帮助个人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过程.其目地是消除和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将健康教育运用于门(急)诊病人,是医学模式转变后对护理人员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也是现代医院为满足病人健康需求而赋予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能.健康教育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是提高广大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的重要渠道,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为了适应二000年人人享受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要求,同时,健康教育的开展为护士从单纯护理角色向多种角色转变提供了舞台.进行健康教育要从影响健康行为的心理、社会、文化因素、传统观念与习惯着手,根据不同年龄、个人或群体的要求,兴趣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可起到良好的效果.目前尚须不断努力,不断总结经验,使工作更上一层楼,使更多的群众获得健康知识,改善了医院的社会形象,医院的功能也相应得到扩展.
  • 摘要:患者,女,72岁,2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后遗症期.患者有17 年的糖尿病病史,多年来一直服用格列齐特片,二甲双胍片(具体用法用量无法提供)等药物治疗,未规律 监测血糖,也未定期到医院复诊.3年前出现视物模糊,同时伴有双下肢麻木、酸痛.半个月前因自感血糖控制不佳(具体血糖值未提供)到当地医院就诊,降糖方案改为甘精胰岛素针14U,每天一次;阿卡波糖片每天三次,每次1片空腹血糖控制在8~9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10~12mmol/L.入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软弱无力、视物模糊加重、嗜睡的表现.第二天18:00时出现昏睡,20:00呼之不应,立即送入医院急诊科,测血糖2.3mmol/L.入院后追问家属病史时发现:患者因为白内障,视力很差,其胰岛素的注射的完全由家人操作,但是由于照看患者家人更换,不熟悉胰岛素笔的使用、剂量调整等操作规范,导致出现了在两天内将220U的甘精胰岛素全部注射到患者体内,诱发了这次低血糖晕迷,危及患者生命.在入院后,给予静脉持续输注10%葡萄糖注射液,纠正低血糖.后经过专科治疗,考虑其胰岛素治疗有风险,故将降糖方案调整为格列齐特缓释片30mg每天早晨口服;二甲双胍0.25g每天三次后,转入眼科进行白内障摘除术.
  • 摘要:目的:为适应急救医学的发展,促进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化,探讨院前急救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培养院前急救专科护士投身于护理实践,提升院前急救效率和质量,,提升院前急救护理水平.rn 方法:设置院前急救专科护士岗位,制定准入资质、核心能力、培训步骤、考核办法,对准入人员进行培训和使用,将院前救治情况及质量与传统急救模式对比分析.rn 结果:培养使用院前急救专科护士改变了传统院前急救模式,在优化人力资源,院内反应时间、到达现场时间、院前救治有效率方面与传统模式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院前急救专科护士队伍的培养改变传统院前急救人员配置模式,有效提升院前急救人力资源利用效率,院前急救专科护士队伍能全面改善院前急救质量,院前急救护理专科化发展是未来发展方向.
  • 摘要:目的:对于罕见病例(父为“冰冻人”)的高危新生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期间,加强患儿及家属的整体化护理,并给予家属心理支持;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对于该病例整体化护理的学习,可以提高护理人员整体护理水平及患儿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rn 方法:对高危儿通过实施整体化护理及患儿加强心理干预,同时满足患儿家长不同层面需求,达到满意效果.rn 结果:该患儿住院13天后顺利出院,家属对于患儿家庭护理知识掌握全面,对医护人员信任度有较高评价.rn 结论:对罕见病例实施整体化护理并且加强对高危新生儿家属的心理支持,通过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整体护理顺利实施;护理人员掌握专科护理诊断,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使患儿得到全面、及时、满意的护理;同时可以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整体化护理质量.
  • 摘要:目的:预防减少患者在监护室内监护期间精神障碍的发生.方法:对2011年8月~2012年6月入住监护室发生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入住患者进行入院宣教、心理护理和各种护理对策后发生监护室综合征的情况大大减少.结论: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各种病情变化及行为表现,增强护患感情,保证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有最佳的生理、心理状态.
  •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活动评分(NAS)、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及急性生理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II(APACHEII)在预测成人心脏外科ICU护理人力需求中的适用性.方法:分别采用NAS、ICNSS及APACHEII对成人心脏外科385个班次的护理工作量进行评分,预测护理人力需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种人力资源配置方法预测护患比及实际护患比间均存在差异,实际护患比最低,APACHEⅡ和NAS预测护患比居中,ICNSS预测护患比最高.NAS预测护患比在不同的手术类型患者、不同入住时间、不同班次组间的区分度最好,ICNSS次之,APACHEⅡ的区分度最低.结论:NAS在成人心脏外科ICU护理人力需求预测中更具适用性.
  •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ICU电子护理病历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优势作用.rn 方法:2010年11月-2012年10月我科将PDCA循环导入ICU电子护理病历质量管理,研究组在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采取PDCA法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回顾性研究2010年5月-11月使用传统管理模式的ICU护理病历,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体温单、入院评估单、医嘱单、危重护理记录单、输液单五项检查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rn 结果:采取PDCA循环法后ICU护理病历书写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rn 结论:将PDCA循环导入ICU电子护理病历质量管理,能通过持续不断的质量改进,使ICU护理病历书写质量在有效控制的状态下向预定目标发展,把病历管理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从管结果变为管因素、管过程,使环节质量控制与终末质量控制有机的结合,对提高ICU护理病历质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程序.
  • 摘要:目的:探讨ICU新入科护士的培训方法与效果.rn 方法:对33名ICU新入科护士采用PBL教学法和阶段性目标教学法进行为期6个月的重症医学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阶段考核及效果评价.rn 结果:33名ICU新入科护士经过采用PBL教学法和阶段性目标教学法系统培训后,重症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成绩均显著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养了具备独立获得新知识、新技能能力的ICU护士,ICU护理质量逐年提高,病人、家属及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有很大提高.rn 结论:采用PBL教学法和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对ICU新入科护士进行专科培训,有利于ICU专业护理人才的培养和护理质量的提高;让培训更有目的、有重点,并能减少新入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提高了科室整体护理水平.
  • 摘要:骨科伤员是灾害伤员中人数较多的,致残率也较高的群体.在骨折中四肢骨折占相当大的比例,对骨折伤员进行及时有效的前期救治,对愈后非常关键.小夹板固定是利用与肢体外形相适应的器材,把骨折两端或肢体固定在一定位置,使骨折或脱位在愈合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对位.适用于四肢长管状骨闭合性骨折复位后的固定,防止骨折断端移位、维持对位.如上肢的肱骨、尺骨、桡骨骨折,下肢的胫骨、腓骨骨折.小夹板外固定具有灾害救援中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宜行、操作简便,必要时可就地取材等特点,病人痛苦少、固定效果可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等诸多优点,小夹板外固定术及护理是灾害救援护士必须熟知和掌握的一项常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灾害救援中.
  • 摘要:目的:通过了解灾害护理学的概念与发展背景,进而更好的评估灾害护理在我国的发展需求,方法:列举分析近年灾害护理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结论:提出灾害护理学目前在我国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发展展望.近年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大灾害频发,呈现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等趋势,其造成的影响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并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挑战着人类医疗救援、救治、防疫及灾后重建的能力和速度.因此,灾害护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突发事件而产生,对于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来讲,发展和构建灾害护理学迫在眉睫,如何发展灾害护理学,提高救援人员应对灾害事件的能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 摘要:近年来日益增加的自然灾害及人为灾害几乎影响到当今世界上的每个国家.护士作为重要的团队成员及合作伙伴,同其他专业人员一同活跃在灾害最前沿,通过发挥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及知识,为保护、促进和维护受灾人群的身心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对某院成立灾害护理救援团队的探讨与思考,从而为某院创建灾害护理救援团队提供参考依据.分别从对灾害护理的认知(定义,必要性)、灾害护理的继续教育(内容,方式)、对灾害护理团队的展望进行论述.从而得出在该院成立灾害救援护理团队势在必行,呼吁该院护理管理者需精心储备灾害护理人才,成立相关职能部门,这样可以使灾害救护工作有遵循的方向,以便有效的应对不可预测的各种灾害.
  •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以16人组成的心身医学科护理团队为研究对象,分2011年—2013年护理工作的面貌,在分析的过程中依据:护理管理者要觉察问题,分析问题,制定合理规范的流程,在管理中灵活运用人性化管理手段,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结果:护理工作有了明显改观.结论:人性化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手段.
  • 摘要:目的:通过对社区影响老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采取护理对策,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方法:抽取对某社区120名65岁以上老年人,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评估、心理护理诊断、制定心理护理计划、实施心理护理计划、进行心理护理效果评价采取护理对策.结果:针对老年人特点进行心理护理对增进老年人身心健康起到良好的作用.结论:通过分析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调查,针对性的采取护理对策,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学历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认识的异同,以帮助护士提高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方法:采用一般资料和优质护理相关资料自行设置护士对优质护理的认识和实施的现状调查问卷,对200名内蒙古第三医院在职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临床护士对优质护理总体认识较高.不同学历护士对优质护理认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学历对优质护理观点认知有影响,因此应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来总体提高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摘要:目的:是防止患者机体因疾病因素和制动引起的功能障碍或促进功能恢复;防止因疾病或病室环境造成的运动缺乏引起的压疮、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以及保持各系统器官及代谢的功能水平,维持整体健康.方法:随机抽取260名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结果:出院3-6个月随访,均骨折部位功能恢复,临床治疗收到最佳疗效.结论:通过有效的康复护理,不仅使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更重要的是心、身功能的恢复.
  • 摘要:目的:探讨LUCAS2自动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急诊科抢救的198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8例采用LUCAS2心肺复苏,为实验组;90例采用传统徒手心肺复苏,为对照组.其它抢救措施所有患者均相同,包括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电击除颤、肾上腺素静脉注射等.rn 结果:实验组在循环支持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血气指标包括PaO2(氧分压),PaCO2(二氧化碳分压)及SaO2(血氧饱和度)两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LUCAS2自动心肺复苏机在循环支持方面有明显优势,能明显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好于徒手心肺复苏,值得急救中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检伤分类训练模式对创伤外科护士救援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将参加过灾害救援或培训的护士及未参加过的护士分为A、B两组,模拟培训采用结构化的模拟伤员和典型伤情两种训练工具,以桌面推演的方式进行,培训对象完成收容分类过程并填写军用制式伤票,比较培训前后判断正确率.结果:未培训前,A组护士正确率明显好于B组P=0.00049<0.05差异有统计学差异,而培训后B组护士接近于有经验的A组护士,总分P=0.37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视结构化检伤分类模拟训练,不失为灾害医疗救援准备工作中护理人员培训的一种快捷方法,有利于快速提高其灾害救援中批量伤员处置能力.
  • 摘要:目的:通过对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洗胃方法的临床研究来实现最佳的洗胃效果.rn 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2年9月在医院接受诊治的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28例实施全面改良洗胃法(包括洗胃液的选择,洗胃方法、洗胃次数的改进及洗胃间隙甘露醇的应用),统计28例患者平均洗胃时间、洗胃量、重复洗胃的次数、患者平均住院日并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治愈率.rn 结果:通过对洗胃过程系统全面的改良28例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成功救治27例,死亡1例,存活患者未见明显后遗症.结论:通过对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洗胃方法的全面改良增加了患者救治的成功率,有效减少了洗胃并发症的发生,可组织引导全科学习并有效实施.
  • 摘要:目的:为了有效地确保患者的安全以及临床护理工作的进行,科室自行研制了一种保护性手套,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7月需要约束手腕部的躁动患者共199例,年龄20~85岁,平均年龄(45.61±5.96)岁.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试验组99例,对照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拔管率、皮肤破损率.结果:与普通约束带相比,自制保护性手套使用时,对意外拔管、对患者皮肤的损伤、对约束部位的血循环,均较普通约束带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01).结论:自制保护性手套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安全舒适,有效约束了手部与腕部的活动,减少了临床护理风险率,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 摘要:目的:观察乙酰谷酰胺治疗早期脑出血细胞修复情况.rn 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急诊科硬膜外血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20%甘露醇降颅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治疗的同时联合乙酰谷酰胺0.6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每日一次,15天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CT检查结果、在院治疗费用、治疗后并发症及肢体恢复等情况.rn 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rn 结论:乙酰谷酰胺能通过血脑屏障分解为谷氨酸、r-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r-氨基丁酸能拮抗兴奋性毒理作用,可改善神经细胞代谢,维持神经应激能力及降低血氨的作用,改善脑功能,乙酰谷酰胺能达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效促进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吸收,达到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目的.
  • 摘要:目的:急诊科是医院高风险窗口单位且现阶段复杂的医疗环境决定了急诊科护士不仅面临着知识和技能的考验,更重要的是面临的病情变化、潜在风险的预见性思维与处理能力的考验,探讨有效的培养急诊新护士风险管理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rn 方法:应用PDCA循环方法进行风险管理的培训,即培训计划的制定、实施、考核及效果评价.rn 结果:在新护士风险预见及处置能力明显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前下降,患者、医生满意度提高.培训数据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包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PDCA循环培训急诊科新护士风险预见及处置能力的提高时间短、效果好,并且加快了新护士的角色转变,改变了被动执行医嘱、对病情变化和护患纠纷不敏感,护士工作成就感缺失,职业满意度下降,工作倦怠感增强的现状,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抢救方法及护理措施.rn 方法:对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取催吐、洗胃、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合理及时应用解毒剂和复活剂使患者迅速达阿托品化、血浆置换疗法、及时解除尿潴留等抢救措施并适当的进行严密观察呼吸情况及肺部体征、二便的处理及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和反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安抚,心理疏导、讲解服毒的危害性,以及对自己的身体的伤害、家庭经济的损失,由此给家庭成员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由衷地告诫病人千万不要再做傻事了,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人世间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需要自己去体会,使其更加珍惜生命,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rn 结果:有效防止患者二次服毒并康复出院.rn 结论:急性口服有机磷中毒患者,一定要及时迅速就医,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措施,配合合理用药,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 摘要:压疮是卫生部十大安全目标之一,近几年由于各种原因(如地震、车祸、工地伤等)致皮肤意外破溃性患者增加,外伤所致的皮肤受损,又在身体的受压部位,同时因意外伤影响患者的活动,又增加了压疮的风险性,医院内部对皮肤风险管理,采用表格评估,路径管理,有预警和干预措施表格化压疮路径管理,明确了压疮管理的程序和责任,使各级人员责任明确,操作简单,只需在压疮评估表上打勾即可,节约了护理人员时间,同时鼓励护理人员重视压疮,从统计分析看,自2011年采用表格化压疮路径管理以来,难免压疮评估人次上升,但真正院内发生下降了8.3%.不象以往的压疮管理,多是缺乏科学评估,临床出现压疮,隐报、瞒报,措施采取随机,常根据本科室的临床经验对压疮进行护理,效果不确定.难免压疮评估表、告知书,使每个压疮案例不仅有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的层层监控,且有病人及家属一起参与,既有利于压疮的防范,同时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 摘要:目的:汇报1例食道癌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的抢救配合及护理经验.rn 方法:主要护理措施包括严密监测观察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及病情变化、维持循环功能的稳定随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剂量、抽搐的护理及高热的护理、心理护理、血管活性药物及溶栓药物治疗的护理、各管道护理及预防感染、基础护理.rn 结果:患者康复出院。rn 结论:食道癌术后患者肺栓塞的发生率为20%左右,大部分的肺血栓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它的形成与手术创伤大,术后卧床时间长,血液处于瘀滞状态,老年人血液粘稠,术后使用凝血药物及术后禁食、高浓度液体的输注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有关,护士应加强对于肺栓塞知识的学习,在护理过程中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实施有效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危重症患者腹内压(IAP)监测的研究进展,提高护理人员对腹内压监测的认识,明确腹内压监测的重要性,帮助临床选择腹内压监测的方法,为实施方便有效的腹内压监测奠定基础.rn 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针对腹内压监测的文献研究资料,梳理总结,联系实际应用,对危重症患者腹内压监测的方法、临床应用、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探讨了腹内压监测的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人工法和仪器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影响因素及测量误差.rn 结果: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各种腹内压监测方法,得出了危重症患者可以应用的腹内压监测方法.rn 结论:提高了危重症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腹内压监测的认识,为安全、准确、方便有效地监测腹内压奠定了基础.
  • 摘要:目的:分析CCU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心电监测的干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通过分析CCU心电监测中的各种干扰源,并针对主要的干扰源,提出了解决的有效对策.结果:有效地解决了CCU护理工作中,心电监测的干扰问题.结论:针对CCU电监测心电干扰提出的对策,可以推广使用.
  • 摘要:本文通过对灾害早、中、期灾害特点通过制订详细的护理计划,启动紧急行动指南,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按照救治的先后次序,在灾难发生后进行紧急的救援活动,以促进、维护和重建受灾人员的健康状态.加强与国内 、国际的交流合作,促进发展 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及时了解各地院前急救发展的信息与思路,学习与借鉴先进经验,提升医疗急救的服务与管理水平,推进医疗急救事业的快速发展.
  •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居住的密集化,环境污染和过度植被等因素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而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1949年以来,我国因自然灾害平均每年受灾人口过亿,无论是灾区的生存者还是一线救灾人员及社会其他人员,心理上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产生异常行为.而在救灾过程中世界各国的护士协会在灾后的救援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际护士协会在《护士与灾难的预防准备》声明中明确指出了护士在灾害的预防准备、灾害应对中的职责,其中就包括了护士协会在灾害的应对和重建中的协调作用.在大规模灾害中护士是紧急救援中的协调者,作为团队成员,与医疗保健部门和社会、政府、地方团体及非政府机构的合作中发挥着战略性的作用,而且这些合作需要在灾前和灾后长期建立和维护.
  • 摘要:本文通过急诊科对群体伤事件的处理,从临床的角度分析信息传递的重要性和建立信息咨询台,监管信息的必要性.急诊科是承担医院急诊医疗任务的一级临床科室,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前沿.快速不仅是急诊工作的要求,也是急诊工作的特色,在救治群体伤事件伤者的过程中,高效的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绿色通道的开放是医疗救治成功的保障,而其中的快速离不开信息传递的通畅.然而由于救治过程中的暴露,与事件相关的图片、传言在微信、微博等公众空间中传播起来,出现信息传递的泛滥,这破坏了医疗环境,增添了医护人员的心理负担,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因此在处理群体伤事件时,不仅要确保快速传递有效信息,还要对事件信息进行监管.
  •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痴呆住院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防护对策.方法:查阅本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发生的意外事件病例.结果:42例意外事件中摔伤12例,外伤8例,噎食7例,坠床6例,轮椅侧翻4例,烫伤3例,外走1例,自杀1例.结论:老年痴呆住院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是不可杜绝的,原因多种多样,后果非常严重,防范尤为重要.
  •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4例老年慢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焦虑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实施循证护理2个月后与护理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SAS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运用到老年慢性疾病中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摘要:目的:调查精神科健康宣教前后首次住院患者家属对精神疾病的认知改变。rn 方法:以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某科首次住院患者184名家属做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由调查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无记名方式,当场发放调查问卷,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rn 结果:精神科健康宣教前后首次住院家属对精神疾病的认知有了较大的改变,由大部分不良认知转变为良性认知。rn 结论:精神健康宣教对提高患者、家属、社会大众对精神疾病的良性认知有非常显著的效果。精神疾病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一直存在,但是精神疾病留给人类的大多是痛苦且与社会文明背离的记忆。
  • 摘要:目的:探讨专题讲座结合情景模拟在提高护理人员灾害救护能力中的作用.方法:对本科室30名护理人员从抢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灾害现场的分析判断能力及应急能力四个模块制定培训计划,按照计划、专题讲座与情景模拟相结合进行训练,并通过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考核、综合能力考评,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培训后护理人员的抢救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能力显著高于训练前(P<0.01).结论:系统的专题讲座及生动的情景模拟,能有效的让护理人员掌握灾害救护知识,提高灾害救护能力,保证灾害救护的有效性.
  • 摘要:目的:探讨偏远农村应对灾害事件的能力.方法:通过对广西三个边防县共3132名农民发放调查问卷.结果:农民面对灾害所造成的身心健康危害的自救互救能力低下,延误抢救生命的黄金时机.结论:加大农村防灾抗灾投入,多渠道开展灾害安全教育,提高广大农村抗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 摘要:目的:评价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在提升骨科优质病房管理质量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开展健康教育前后的住院患者各240例,分别编入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护理上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结果:治疗组在健康教育知晓率、服务水平满意率、护理工作满意率及病房管理质量满意率四个项目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日均呼叫铃声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水平满意程度,利于患者康复,同时减轻护理工作量.
  • 摘要: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演练培训急救新护士工作能力的效果。方法:采取“理论基础知识培训+操作技术培训+情景模拟演练+评估”模式。本科室对自2011年-2012年三年入科的急救新护士第一年采取为期半年的情景模拟演练培训。结果:培训后的护士对急救知识的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团队配合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的能力有很大提高。各项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情景模拟演练是急救新护士培训的良好方法。
  • 摘要:目的:气管切开病人不同痰液黏稠度持续气道湿化量的研究.rn 方法:随机选取神经外科60列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疗雾化器(气切面罩型)持续雾化吸入气管切开病人(非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列评估病人痰液情况随时调整湿化量,痰液黏稠度I度以4~6ml/h、II度以6~8ml/h、Ⅲ度以8~10ml/h速率进行湿化;对照组湿化液直接以8ml/h 的速率进行湿化,对照两组患者的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情况、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平均每例每天吸痰次数、吸痰后血氧饱和度进行对比结果.rn 结果:观察组湿化效果好,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情况、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平均每例每天吸痰次数、吸痰后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O.05).rn 结论:在对不同痰液粘稠度的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的过程,应评估痰液黏稠度.及时调整湿化量,保证了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有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摘要:目的:节点一般指起始点、交接点、转换点等流程中的关键位置,往往是问题、困难、麻烦、别扭的汇集点或突发点.对节点进行分析、解剖、决策、方案、措施等管理手段,能提高效率与效益,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等效果.节点管理就是用节点把每一项工作分割细化,节点管理对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责任心,实现管理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发挥重要作用.节点是工作流程上的重要环节,节点工作质量决定了工作流程整体质量.控制住各个节点的工作,就能对工作流程进行控制.在此探讨节点管理在CRRT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rn 方法:通过2013年6月-12月在我科开展CRRT感染控制的节点护理管理,如手卫生、导管维护、置换液的配置等,并且对所在科室医护人员进行了调查问卷.rn 结果:项目实施后行CRRT患者,护理质量各项指标有很大提高.rn 结论:节点管理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建议在科室更多领域进行推广.
  • 摘要:目的:为强化急诊科护士的防灾意识,提高灾害救援能力,对急诊护士进行灾害护理专项培训,并探讨行动学习法在培训中的应用效果.rn 方法:成立行动学习指导小组,按照自愿参与的原则,以急诊科42名护士为培训对象,自行组建行动学习小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灾害护理专项培训;培训期间,每2个月进行一次考核,从行动学习记录、课件制作、汇报交流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从专业知识、学习主动性、沟通技巧、团队精神等10个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rn 结果:培训顺利完成,护士积极性高,培训合格率100%;同时,护士认为行动学习法比较新颖,学习方式灵活,富有趣味性,记忆深刻,满意度100%.rn 结论:行动学习法是一种反思性自主学习,实践性强,培养了护士主动学习、深入探究的能力,利于学习型团队的建设,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方法.
  • 摘要:目的:分析急救护理在处理急诊群体伤事件时的应用,对提高临床应对群体伤患者的能力做出指导,规范化急诊群体伤救治流程.rn 方法: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组织成立了以急诊急救系统为主,配置与之能力相适应、有应急能力和综合处理能力的一体化急救小组,对急救护士进行规范培训,统一管理.制定相应的急诊应对流程,应急事件处理预案,定期进行演练,系统培训,归纳分析总结.rn 结果:在实施上述方法之后,我院急诊外科在处理大型突发群体伤时能够有效的应对,使得抢救成功率,患者安置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有效的降低的医患纠纷,取得极大的社会效益.rn 结论:正确的流程,规范的应急预案,统一的救治模式,快速反应、宏观指挥、合理安排,熟练的掌握,可以有效的提高抢救成功率.
  • 摘要:通过对医院急救中心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百草枯经口中毒患者行床边洗胃治疗,总结急性百草枯中毒洗胃的护理体会.认为重点是充分做好洗胃前护理,洗胃过程中监护,洗胃后的护理,同时应做好安全防护问题.
  • 摘要: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对提高ICU撤呼吸机后关闭湿化罐依从性的效果。rn 方法:针对护士缺乏关闭湿化罐意识,进行“我们为什么要关闭湿化罐”的主题宣讲,同时制作关闭湿化罐宣传卡片及挂图,悬挂粘贴在床头桌、呼吸机等醒目位置。针对护士缺乏湿化罐相关知识,制定培训计划,通过小讲课、观看视频、知识竞答等形式组织全体护士对湿化罐的作用及正确使用进行培训学习呼吸机湿化的重要性及不关闭湿化罐的危害性。针对缺乏标准撤机流程,请医生、呼吸机治疗师、护士共同研究制定了撤机标准化流程,将湿化罐关闭制定到撤机流程中,规范撤机流程,针对薄弱环节重点防护,护士长加强督查力度。针对过分依赖呼吸机治疗师,要求呼吸机治疗师加强管理,通过白天由呼吸机治疗师定时巡视,夜间由护理组长巡视的方法加强湿化罐管理,同时加强撤机医生及护士管理,查缺补漏,稳固提高效果。rn 结果:QCC活动后,实施了上述过程后,本科撤呼吸机后关闭湿化罐的依从率明显提高,由改善前的30%升至改善后的90%,本院ICU撤呼吸机后关闭湿化罐依从性明显提高,由改善前的30%升至改善后的90%,依从率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1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本次活动中,圈员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下土作,充分发挥团队力量,运用头脑风暴群策群力,从而提高了执行力,也提高了责任心、团队精神及沟通协调能力,综合改善了圈能力。因此,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各岗位护士的管理潜能,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
  • 摘要:目的:研究新型输液器输液操作时间。rn 方法:本研究采用抛硬币的随机方法进行输液器的选择,正面向上使用普通输液器设为对照组,背面向上使用安全分隔输液器,作为研究组,每次操作前需进行纳入排除评估,评估合格的患者才纳入研究,操作时,一人使用秒表计时,一人负责操作。操作流程:备齐用物推车至床旁→查对解释→垫治疗巾、安尔碘消毒三通或留置管道接头→(计时开始)检查输液包装、接上液体→再次查对→挂液体、排气→再次安尔碘消毒→把液体接到三通或留置管道接头→调节输液速度(计时结束)→再次查对,整理用物,作记录。rn 结果:安全分隔输液器操作时间较普通输液器少。rn 结论:针对ICU的人员配备不足的科室,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对医院、患者以及医护人员来说有重大意义,至于使用安全分隔输液器节约时间如何用经济学来衡量,需要更多的学者做更多的研究来评估.
  • 摘要:目的:研究自制专科操作视频在护理实习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n 方法:制作标准化操作视频, 所有护生在本科室实习周期为四周,均在第二周由科室总教学老师进行操作培训。对照组护生由总教学老师现场示范操作,包括操作目的、操作前的评估和准备、操作步骤及容易出错的方面、注意事项及与患者沟通时机的掌握等知识均一讲解,然后护生提问,老师解答。培训后护生自行安排时间反复模拟练习,有疑问处再与总教学老师进行探讨改正。观察组先由总教学老师对培训项目进行简单的理论讲解,包括操作目的、注意事项、容易出错处等方面等,然后组织护生观看操作视频,再由护生提问、老师解答,最后护生进行模拟练习。课后护生可以将操作视频拷贝回家进行复习,培训后护生可自行安排时间反复模拟练习,有疑问处再与总教学老师进行探讨,两组护生均在第四周进行考试。rn 结果:观察组两项专科操作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生操作视频满意度问卷结果比较表明,总体满意率达到89.3%以上,效果非常好。rn 结论:自制专科操作视频可提高护生操作考试成绩,增强学习兴趣,有利于护理实习生更好的掌握各项专科操作技能,为将来适应临床工作打好基础,且实施简单方便,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摘要: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是临床上常见的中毒性疾病之一,病情变化快且病死率高,我院2011-06至2012-04应用血液灌流配合内科治疗成功救治27例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降低了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总结血液灌流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行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资料.在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下,3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中,有3例因中毒时间过长,服药剂量过大,并发多脏器衰竭死亡.其余27例患者治愈出院.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行血液灌流治疗过程中应加强病情观察与护理.对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工作.本组患者均为服药自杀,对生活失去信心;再者家属缺乏血液灌流知识,担心预后,加之费用昂贵,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护士应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积极配合患者的抢救,消除思想顾虑.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在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成功与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应用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技术操作,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耐心的护理,提高了中毒者的抢救成功率,充分体现了护理的价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 摘要: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是横纹肌损伤释放大量肌红蛋白(Mb)和肌酸磷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进入外周血的一组临床和实验室综合征,是导致急性肾衰竭(ARF)的常见原因.横纹肌溶解症常继发于创伤、感染、中毒、剧烈运动等.横纹肌溶解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典型的三联征包括肌痛、肌无力和茶色尿.主要特征是血清肌酸激酶、肌球蛋白升高,以及肌球蛋白尿,常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病因的治疗,恢复血流,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对改善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大量运动所致横纹肌溶解症称为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此病易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此病临床较少见,有时病情凶险,预后差.
  • 摘要: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有效的急救治疗及护理方法.rn 方法:分析9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资料.rn 结果:中毒患者中轻度中毒25例,中度中毒40例,重度中毒33例;针对上述患者中毒药物、途径不同,采取不同抢救方法,抢救成功95例,死亡3例,抢救成功率为96.9%.rn 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者要及时进行急救护理,如彻底清除毒物,注意应用适当的洗胃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功能.争分夺秒的抢救和护理,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成功的关键.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mic phosphorate poisoning,AOPP)是基层医院常见的内科急诊之一,救治难度大,护理要求高.中毒患者病情变化多、发展快,救护需争分夺秒,如不采取及时有效地救治措施,死亡率高.
  •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梗病患中的重要性.方法:对145例新入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采用预见性护理.结果:139例好转出院,6例病患未抢救成功.结论:采用预见性护理可以缩短抢救时间,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率,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士、医生、患者、家属、社会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
  • 摘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并进行呼吸机治疗时,会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肺部感染是其中最常见合并症之一.重度肺部感染的可导致患者的临床治愈率降低、住院治疗时间被迫延长、医疗费用明显增加等,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被认为是重症监护室所有并发症中居首位的致命并发症.笔者对我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V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rn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原因及细节性护理的意义;方法:对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昏迷程度、复合伤、肺部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综合营养支持、误吸、气道湿化、无菌操作等都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VAP 的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细节性护理提高了治疗效果;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实施针对于VAP的相关因素的细节性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VAP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恢复.
  • 摘要:目的:了解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伴发癫痫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3年某科5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伴发癫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癫痫发作与酒精戒断有关,发作前大多无先兆,发作时间不一,发作形式呈全身强直性痉挛.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伴发癫痫的患者,起病急,发病时间无规律,做好临床的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
  • 摘要:目的:探讨对门诊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rn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门诊就诊的8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都进行常规治疗和告知,对研究组患者及其家属分别于入组时、入组第2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实施同步、系统的健康教育,观察患者入组时和干预结束时的服药依从性,同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定干预措施的效果.rn 结果:干预后的HAMD、SDS评分比较,研究组患者HAMD、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n 结论:对门诊患者及家属实施同步、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研究精神科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在有客观量化指标的情况下,尽早安全地为患者提供饮食、药物,保证治疗及时到位.rn 方法:将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于每次MECT治疗后2小时起由护士对患者意识状态进行主观评估,观察组进行主观评估并采用格拉斯哥评分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通过睁眼反应(4分)、语言反应(5分)、运动反应(6分)三方面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客观评估,总分达15分;及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Assessment,SSA)评价患者无吞咽困难,为患者提供饮食、药物.rn 结果:对照组出现呛噎6例,观察组未出现呛噎现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n 结论:观察组评估结合主、客观依据进行,具有量化指标显示,方法客观科学,简便易行,实用性强,能够尽早在有客观依据的情况下安全地为患者提供饮食、药物,保证治疗的及时到位.
  • 摘要:目的:探讨在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中开展户外体验式培训的效果.rn 方法:将第8期贵州省重症医学专科护士43名学员分为8个小组,分组依次开展户外体验式培训活动,包括启动类、破冰类、沟通类、团队类、激励类项目,培训结束后发放调查表了解学员对户外体验式培训的效果.rn 结果:43名学员对11个条目的重症医学专科护士户外体验式培训效果的自我评价平均得分为4.06~4.69分(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进行评价).其中得分最高的前三项依次是:促进学员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增进感情(4.69分);培养学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4.65分);释放工作压力,调节心理平衡(4.64分).rn 结论:户外体验式培训有助于激发学员参与体验式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员个人综合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利于挖掘、培育、磨练和塑造团队精神,重症医学专科护士户外体验式培训的开展是对成人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
  • 摘要:目的:了解福州地区各级医院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情况及其影响因素.rn 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自编“急诊科护士压力情况调查问卷”等测量工具,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对福州地区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532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rn 结果:501人(94.2%)认为急诊科的工作繁重;213人(40.0%)认为压力比较大,而243人(45.7%)认为压力非常大;205人(38.5%)在急诊科工作过程中遭受过暴力事件.遭受暴力事件对护士工作压力感知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人事性质、月收入、社会支持.人事性质、社会支持与工作压力感知呈负相关;暴力事件、月收入与工作压力感知呈正相关.rn 结论:鉴于急诊科工作的特殊性,管理者应为急诊科护士提供更人性化的管理,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降低急诊科护士的压力;急诊科护士应加强自身的素质教育,并寻求更多的社会支持.
  •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诊观察病人病情的危重程度实施分级管理,预见性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提高护理安全、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降低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便于护士护理工作及培训规范化、常态化.rn 方法:将2012年11月~2013年10月43621例观察病人分别进行对照组评估和实验组评估.对照组采用根据常规生理指标加上护士的经验和素质判断危重患者病情进行分级管理.实验组采用改良型急性病理生理状态评分系统对患者病情进行量化,依据分值进行分级管理.并运用科学方法加以分析,为实施分级管理提供正确的方法.rn 结果:实验组采用的评分系统与患者严重程度呈正比,分值越高,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病死率越高.通过实验组评估更容易识别危重患者.rn 结论:应用分级管理,能使护理人员简便快捷地识别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 摘要:本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共22例,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20~62岁.结果:本病例抢救成功17例,成功率80%,死亡5例.护理: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气管切开的护理、呼吸机管道护理管理、呼吸机的撤离、药物治疗与护理、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小结:通过对重症肌无力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使体会到,对于患者治疗时间长,费用高,心理负担重,常表现为紧张、恐惧、焦虑、易激动等不稳定心态.因此,护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特别强调机械通气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避免呼吸道感染是患者恢复健康的关键.在护理中应多给予精神安慰,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经常进行有关疾病知识指导,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并给予理解、关心、体贴,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必须增强责任心,具有扎实的基础和专业知识,重视疾病的观察与护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加强全面的基础和心理护理,使患者早日拥有健康.
  • 摘要:目的:探讨ICU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机械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措施.rn 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2月~2010年6月169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发生并发症的23例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rn 结果:通过系统总结,特别是对常见并发症的原因进行观察,发现气管内出血、皮下气肿、气胸、纵镉气肿、气管食管瘘、气管内套管阻塞、气管套囊滑脱阻塞、气道狭窄并发症等是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rn 结论:ICU护士应熟悉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目的,注意事项,充分做好湿化气道,吸痰护理、套管护理、做好安全约束并加强人工气囊的管理,预防和积极治疗切口感染防止气道大出血.正确查找引起并发症的原因,必须熟练掌握ICU各项操作技术,严格操作规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机会.ICU护士也应熟悉气管切开机械性通气出现呼吸道梗阻原因,做到及时发现呼吸危象原因,与医生密切合作,熟练处理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确保机械通气有效进行.
  •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慢阻肺患者无创正压通气下不同雾化方式选择。rn 方法:A组:使用MR370湿化罐和MR410加热器进行温湿化同时使用配制的雾化剂高频振动雾化每日三次。B组:使用MR370湿化罐和MR410加热器进行温湿化同时使用配制的雾化剂持续高频振动雾化。两组之间的年龄、性别和病情APACHEⅡ评分方面无显著性差异。雾化剂的选择两组均采用0.45%氯化钠作为湿化液,在湿化液100m1中加入沐舒坦30mg,雾化吸入方式A组采用高频振动雾化每日三次,每次10-15分钟;每次雾化器内液量为5-l0ml,可根据痰液粘度增加雾化次数。B组雾化器内初始液量为5-l0ml,将配置好的雾化剂连接输液器,去掉头皮针,将前端放入雾化器内并妥善固定,使用输液泵以20-30m1/h泵入。可根据痰液粘度适时调节注射速度。rn 结果:B组痰液粘稠度明显低于A组(P<0.05)} B组患者舒适度明显高于A组(P<0.01),B组老年COPD患者的痰液更容易排出同时对无创正压通气的耐受程度也较A组高。rn 结论:对于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的老年COPD患者值得提倡采取持续24小时高频振动雾化。
  • 摘要:本文介绍了影响男护生未来从事临床护理土的因素主要包括:传统观念的影响、现实与理想差距、自我与角色冲突、社会地位低、人际关系窄等。在男护生的教学与就业理指导土作中适当采用正性暗示法,可改变男护生的传统观念,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缓解自我与角色的冲突,增强男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提高其未来从事临床护理土作的择业取向。
  •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纤维支气管镜在ICU呼吸肌无力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防治作用,总结护理配合要点.rn 方法:将重症肌无力危象、高位截瘫、急性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脊髓炎等呼吸肌无力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采用常规治疗并早期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治疗,对两组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及血气分析进行观察比较.rn 结果:治疗组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后半小时血气分析结果有显著改善,而对照组在治疗后半小时血气分析无明显变化.治疗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22%,对照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54%.对照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rn 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在防治ICU呼吸肌无力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中可发挥积极、有效、安全的作用,护理上应积极消除患者顾虑,操作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律的变化.
  • 摘要: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的护理措施并分析,改善肺栓塞患者的预后.rn 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间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治的26例肺栓塞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探讨各项护理措施.rn 结果:本组26例肺栓塞患者经过积极治疗,精心护理,其中24例患者治愈或好转出院,出院后均给予口服华法令抗凝,随访6~12个月,均无复发.其中10例因低氧血症带呼吸机,6例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4例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2例因肺循环和呼吸衰竭而死亡.rn 结论:对于肺栓塞的患者,应采取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呼吸道护理、体位护理、抗凝护理、溶栓过程及溶栓前后护理、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等综合的护理措施.尽管肺栓塞病人发病急,病情严重,病死率及误诊率高,但只要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并给予综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 摘要:目的:总结急诊突发群体性创伤的应对和处理.rn 方法:对一私家车冲撞至公交车站台导致的群体性创伤病人进行急救及管理,统一指挥,按程序安排工作,采用检伤分类,分区间安放救治病人,开通绿色通道,专人护送等救护措施.rn 结果:7例患者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另4名患者均为皮外伤,经处置后离院.rn 结论:急诊在群体性伤员的救治过程中,合理的安排组织,各科室间的相互配合,医护的默契配合,能为患者赢得抢救的时间,能大大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在本次突发群体性创伤的救护中,包括了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因为我院是到现场支援,一切都听从120救护中心的指挥,忙而不乱,对伤员进行初步的处理,能安全奖患者护送至院内.如若再遇到类似的事件由医院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这就需要医生担任起指挥的角色,到达现场后快速的对伤员进行预检分诊,按轻、中、重的顺序为患者实施救治,另外还要有专人负责联系院内,报告现场的情况,为抢救做好准备.在院内急救过程中,科室医护人员分工明确,合理安排,能迅速展开抢救工作,医护配合紧密,在救治伤员过程中避免了混乱的场面,伤员能及时有序的得到了救治.在群体性损伤救治过程中,救治成功的关键不但需要医护人员有精湛的技术,有迅速准确实施救命性和预见性的救护措施外,还要有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安排,才能做到忙而不乱,有序的进行救治,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
  •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实行护士长带班制的效果.方法:改变急诊科护理管理模式,招聘急诊科带班护士长,制定带班护士长工作职责,实行护士长带班制.结果:急诊科实行护士长带班制后,科室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护患纠纷、投诉、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土作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土作满意度、临床科室及辅助科室对急诊科护理土作满意度有所提高。结论:急诊科实行护士长带班制对改善护理管理起着积极作用,是保证急诊科各环节、各时间段护理土作的质量,有利于中午、夜间及节假日管理盲区的医疗护理安全,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明显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护理管理人才的培养。
  • 摘要:目的:开展一周一质量主题活动,防范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rn 方法:一周开展一项护理专项主题活动,通过确定周质量主题、落实质量主题、护理质量持续追踪规范护士行为,防范护理缺陷,提升护理质量,比较实施前后科室在护理部各项护理专项检查的结果.rn 结果:实施后科室的护理工作在护理部进行的病区规范化管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基础护理、教学、三基培训和考核等专项检查中得分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开展周主题活动使全体护理人员,周周都有明确的质量目标并掌握质控方法,以前不太明晰的规范现在变得清晰,以前模糊的质控概念现在变得可操作,使科室的各项护理专项工作得到了提升,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探讨了急诊抢救中常见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认为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和基本的素质教育,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强化专业技术培训,保证急救护理文书质量,注意调动护士的积极性等措施能防范护理风险的产生,有效降低差错和纠纷发生率,在护理工作中收到满意的工作效果.急诊科是接受急诊患者就诊及抢救重危患者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也是医院医疗护理服务最前沿的窗口,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特点是急、危、重病人多,工作节奏快,患者及家属心情急躁.如果护士在患者就诊、抢救过程中的处理稍有不当,就极易发生护患冲突和护理纠纷.为了能使病人顺利就诊,保障其生命安全,避免发生护患冲突和护理纠纷.对常见的护理风险进行了归类,针对性的制定了风险防范对策.
  • 摘要: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是指护士护理病人中的信息传递、交流和理解的过程,是护士做好心理护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手段,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保证.但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非常有限,为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和谐.农村病人普遍缺乏基本的医疗保健知识,所以,来急诊就诊的农村患者一般病情比较危重,由于对医疗知识的缺乏,对医疗环境的陌生,其情绪往往会产生由积极到消极的变化过程.当他们得知一个陌生的疾病名称时,便显得茫然而不知所措,甚至会产生恐惧、焦虑、烦闷、消极、悲观、孤独、绝望等心理反应.
  • 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全院护士对高危药品知晓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rn 方法:运用品管圈的方法确定活动主题,对全院护士高危药品知晓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相应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进行质量持续改进.rn 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全院护士对高危药品的知晓率明显上升(p<0.01),由活动前的77.7%,升高到活动后的85.9%.rn 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增强了全院护士对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认知和掌握程度,避免和减少高危药品的使用错误,同时提高护士对高危药品的管理风险的认识及管理能力,加强高危药品使用过程中的督查环节.并对高危药品做到一定的管理规范,提高护士用药警惕性,从而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为防止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打下良好基础.
  •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机械通气患者应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技术进行胸内血容量和血管外肺水的容量管理效果。rn 方法:以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急危重症医学部行机械通气>48h的65例老年ACPE患者为研究对象。气管插管38例,气管切开27例;男性40例,女性25例,年龄61.0~83.0(68.9±5.3)岁,6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①实验组(PICCO组)35例。气管插管18例,气管切开17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61.0~83.0(69.2±5.7)岁。②对照组(CVP组)30例。气管插管17例,气管切开13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62.0~83.0(69.9±6.2)岁。2组年龄、机械通气方式、原发疾病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均经患者或者家属同意。排除标准:①机械通气48h内死亡的患者;②病情未愈要求自动出院/转院患者;③临终状态难以治愈者;④不能耐受所采用实验条件者。通过建立技术准入制度,实施无缝隙沟通,加强监督管理,进行容量监测管理,以及PiCCO导管护理。rn 结果:不同时间点CV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39,P<0.001);第1天分别与第2,3天CV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第2天与第3天CV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实验组与对照组CVP的时间变化趋势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05,P=0.011),实验组CVP下降相对较快。不同时间点IT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754,P<0.001);不同时间点ITB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ITBV呈下降趋势。不同时间点EVL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56,P<0.001);比较结果显示,第1天分别与第2,3天EVLW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第2天与第3天EVLW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EVLW呈下降趋势。rn 结论:PiCCO监测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监测容量变化,尤其能够较好指导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机械通气患者的容量管理,为患者补液治疗提供直接依据,利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
  • 摘要:目的:观察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吸氧装置的临床应用效果.rn 方法:自2013年6月至8月,对科室需要吸氧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传统壁式吸氧装置进行吸氧,实验组使用一次性使用吸氧管进行吸氧,观察患者用氧湿化效果、气泡噪声、湿化液细菌感染情况和吸氧操作时间.rn 结果: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吸氧装置采用氧气湿化、过滤、输出一体化.实验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吸氧装置在有效保证湿化效果的情况下能达到氧疗目的,促进患者舒适度,节省护士操作时间,杜绝吸氧环节中的污染,减少了准备时间,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实验组患者均评价吸氧过程呼吸道无不适,噪音小未影响睡眠.科室自开始使用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吸氧装置以来,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摘要:目的:探讨PICCO监测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rn 方法:①建立一根为中心静脉通路,另一根为股动脉通路,在患者的股动脉放置一条PICCO专用监测导管.②将患者体重、身高等数据输入PICCO.③从中心静脉注入一定量的低温生理盐水(2-15℃),经过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血管外肺水→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腹主动脉→股动脉→PICCO导管;④PICCO导管测得的股动脉压力波形得出重要临床参数,如CO、CI、GEF、SVR、GEDVD、EVLW、ITBV、SVV等.分析在ICU中危重患者运用PICCO监测救治的病人62例.rn 结果:62例患者置管顺利,监测满意、均未出现并发症.rn 结论:对危重患者科学、有效地运用PICCO,可使诊治过程更加安全、准确、快速,明显提高诊治效果.
  • 摘要:目的:总结和探讨血浆置换联合CVVH技术救治重症蜂蛰伤的急救护理.rn 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在本院重症监护室(ICU)就诊的16例重症蜂蛰伤患者,除行常规治疗外,其中13例行血浆置换联合CVVH治疗,血浆置换联合CVVH治疗总次数为17次,对这些患者行血浆置换联合CVVH治疗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rn 结果:收治的16例重症蜂蛰伤患者,其中12例病情好转转入相关科室,1例死亡,3例因经济原因未行血浆置换联合CVVH治疗放弃治疗出院.rn 结论:救治过程中进行严密的护理监测、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保证了血液净化期间的各环节的正常运作,是确保抢救的成功的重要保障.对行血浆置换联合CVVH技术治疗的患者病情变化进行严密观察,操作严格无菌,治疗前、中、后实施连贯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治疗成功的有力保障.
  • 摘要:目的:总结婴幼儿呼吸衰竭的护理经验.rn 方法:对2012年1月-12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40例呼吸衰竭婴幼儿进行护理,包括一般护理、症状护理,合理地使用了呼吸机辅助呼吸,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rn 结果:本组患儿40例,平均监护治疗14.75d,治愈38例,死亡2例.出现气胸4例,平均48h后气胸消失,2例在胸腔闭式引流下继续使用机械通气.rn 结论:婴幼儿呼吸衰竭的重症监护应进行良好的一般护理和症状护理,监测动脉血气,合理进行辅助通气,可以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婴幼儿呼吸衰竭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作为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要做到,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适时吸痰,做好基础护理,减轻患儿的不适,减少疾病死亡率,促进疾病康复.
  •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对颈椎骨折患者康复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rn 方法:将80例颈椎骨折伴截瘫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基础护理、结合病情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系统护理(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和营养支持、并发症的预防、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和并发症情况.rn 结果:观察组的感觉评分、运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79、4.24、4.97,P<0.05).观察组在压疮、感染、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27、4.41、3.65,P<0.05).rn 结论:系统护理有利于减少颈椎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分析胫骨干行内固定术后的感染情况,探讨其护理干预措施.rn 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胫骨干骨折行内固定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52例,所有患者诊断出现感染后即打开灶腔,进行清创处理,清创后置管灌洗引流,并行病原学检查.采用随机数表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组给予引流护理、功能锻炼、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rn 结果:52例患者中培养出病原菌的有42例,均为单一菌株感染,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25例,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17例;分析发生感染的原因有清创不彻底(16例),止血不充分(13例),固定不牢固(10例),无菌术操作不严格(6例),抗生素使用不当(4例),骨折端缺乏软组织覆盖(3例)等.经治疗护理两组患者的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3.163,P=0.001;t=4.959,P=0.000).rn 结论:胫骨干行内固定术后发生感染主要由于清创不彻底或没有严格地按照无菌原则执行操作,给予及时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能有效的减少患者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危重病人胃肠内营养治疗相关并发症中的作用.rn 方法:选择入住重症医学科并进行了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入选患者在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前均无误吸、腹泻、糖代谢异常等症状,分为两组:将2011年1月~12月未开展肠内营养集束化护理前的35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常规护理;2012年1月-12月的425例患者设为实验组,给予肠内营养治疗集束化护理策略,将加强护理人员培训,评估患者状况,选择合适管饲途径,根据监测胃残余量确定肠内营养液速度,建立规范的操作标准,加强机械通气及人工气道的管理,预防代谢性并发症等七个能具体操作的元素设计为肠内营养治疗集束护理策略.rn 结果:实验组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病人的营养情况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减少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保障了肠内营养正确的供给,使危重病人营养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
  • 摘要:目的:探讨徒手推进等待法盲插螺旋肠管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rn 方法:将本科112例神经外科脑卒中或脑肿瘤围术期合并吞咽障碍的重症患者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徒手推进等待法插管,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说明书推荐使用的技术插管,分别对两组患者实行盲插螺旋肠管.观察比较两组的成功率、实施肠内营养所需等待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等情况.rn 结果:观察组患者盲插螺旋肠管成功率为91.1%,对照组患者成功率仅为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91.1%的患者肠内营养等待时间小于十二小时,而对照组82.1%的患者肠内营养等待时间需大于二十四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六例在插管过程中鼻粘膜轻度出血,对照组五例在插管过程中鼻粘膜轻度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呼吸道异位或消化道穿孔等并发症.rn 结论:徒手推进等待法技术提高了盲插螺旋肠管成功率,不增加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摘要:本研究主要评价ICU机械通气病人在口腔护理时加入刷牙步骤对预防VAP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执行标准口腔护理流程后加入刷牙步骤,尽管这项措施简单、安全,但并不能降低VAP的发生率,也未能减少患者对抗生素的暴露和医疗资源的使用。
  • 摘要:本文介绍了脑卒中昏迷患者护理的关键是快速、有效的开放气道,保证良好的通气,采用颈托联合口咽通气管开放气道的方法能长时间维持仰头抬颁的体位,为气道开放提供有效体位;同时可有效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改善通气功能障碍,提高通气效率;此外具备材料易得,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调查重症医学科中心供氧终端氧气流量表细菌污染现况。rn 方法:2014年1月-3月,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人负责,按照《江苏省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规范(2011)》的要求,对重症医学科中心供氧终端处于备用状态的浮标式氧气流量表进行分次采样监测。分9次对处于备用状态的全部氧气流量表进行采样,共计采集61份标本。具体方法:按无菌技术法,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0.5%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无菌棉拭子旋转擦拭氧气流量表,即内侧面、螺纹口及输氧接头的全部表面,反复均匀涂擦5次。用无菌剪刀剪去手接触无菌棉拭子部位,投入装有10ml无菌检验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酒精灯烧灼试管口及试管塞后盖塞送检。采样管用力振打80次后用无菌吸管吸取1ml接种于灭菌平皿,平皿内加入己熔化的45℃-48℃营养琼脂15m1-18m1,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入37℃h水式温箱中培养48h,再进行细菌计数及分类。rn 结果:送检的61份标本中仅有2份合格,合格率为3.28%。污染标本菌落数为30-450cfu/100cm2,平均(118.14±78.95)cfu/100cm2;污染标本中共检出65株细菌,分离出的菌种有铜绿假单胞菌12株、表皮葡萄球菌11株、大肠埃希杆菌10株、肺炎克雷伯8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7株、棒状杆菌5株、奈瑟杆菌4株、其它8株。rn 结论:重症科学科备用氧气流量表细菌污染现况堪忧。因此,加强对输氧系统在使用中的细菌调查,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由医院消毒供应室回收流量表消毒处理,或研发一次性氧气流量表是将来发展需要。
  •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的护理措施,改善胰性脑病预后.rn 方法:对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住院的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整理其资料,并总结各项护理措施.rn 结果:本组重症胰腺炎合并胰性脑病的9例患者,死亡3例,治愈4例,好转2例.rn 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胰性脑病预后差,需做好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其中包括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严密观察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变化、严密观察神经系统体征变化.药物治疗护理,禁食及胃肠减压护理,中药护理等护理措施,合并胰性脑病的患者应做好胰性脑病的血液滤过护理,采取前瞻性护理以预防其发生及出现各种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