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
统编教材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0年内共计2284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与知识传播、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82篇、会议论文2篇、相关期刊442种,包括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小学教学参考、小学语文教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7年专题研讨会等;统编教材的相关文献由2151位作者贡献,包括陈薇、傅登顺、黄亢美等。
统编教材
-研究学者
- 陈薇
- 傅登顺
- 黄亢美
- 何捷
- 杜永道
- 诸定国
- 周一贯
- 无1
- 李竹平
- 杨文华
- 王林波
- 吴勇
- 蒋兴超
- 陈建源
- 高修军
- 丁宏喜
- 李文
- 韦伟
- 魏炜峰
- 代保明
- 何捷1
- 余琴
- 刘春文
- 叶敏群
- 叶燕芬
- 夏芬
- 娄屹兰
- 宋国萍
- 崔峦
- 崔隽
- 张爱萍
- 张萍
- 张颖
- 曹爱卫
- 林燕芳
- 王璋璋
- 王蕾
- 罗树庚
- 袁昌仁
- 费忠孝
- 陈琳
- 顾润生
- 高德胜
- 高杰
- 高维
- 黄小琴
- 丁卫军
- 丁庆军
- 万君仙
- 严炳枝
-
-
罗英;
徐文彬
- 《课程.教材.教法》
| 2020年
-
摘要:
统编教材及其使用是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为消解教师使用统编教材存在的“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之间的困惑,可以依据默会认识论中的规则视角来厘清理路:适材而用,即遵循学科逻辑的严格规则;适境而用,即遵循融通教师智慧的模糊规则;适教而用,即发挥严格规则与模糊规则的协力;适生而用,即实现教材的育人价值.
-
-
程良宏;
黄晓茜
- 《课程.教材.教法》
| 2020年
-
摘要:
统编教材是国家意志、优秀传统文化和科学知识学科化的物质栽体.统编教材学校化实施是以教材使用落实“立德树人”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教师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融合提升、确保教材政治性特质与文化性特质有机融合的重要方式.然而,统编教材的学校化实施面临教材统一性要求与学校差异性需求的两难平衡、学校层面对教材作为国家事权属性存有淡化虚化倾向、教师对教材学校化实施的把控能力薄弱等挑战.为此,需理性对待统编教材统一性要求与学校差异化需求的落差,强化学校层面对统编教材作为国家事权的认同与接纳,提升教师对统编教材适度二次开发的把控能力,为统编教材载体属性实践落地提供保障.
-
-
高维;
颜蒙蒙
- 《教育学报》
| 2020年
-
摘要:
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开展国家认同教育的重要载体.基于文献研究建构了包含5个类目(身份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历史认同、地理认同)和15个次类目的教材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非常重视国家认同教育内容,正文和栏目涉及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的数量约占总量的52.39%,全面覆盖了国家认同的5个类目及15个次类目,其中政治认同相关内容最多,尤为强调政治规范和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科书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并结合“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等栏目拓展课程资源,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全面促进学生的国家认同.
-
-
-
-
-
-
-
-
-
刘华丽
- 《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7年专题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近年来,统编教材增加了推荐阅读篇目和自主性阅读的篇目,意在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鼓励海量阅读,提倡自主阅读,推行整本书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核心素养.基于统编教材的大阅读课程建构,结合当前语文教学形势以及语文命题的新动向,持续有效地推进整本书阅读活动,以期让学生爱上阅读,亲近经典,践行"得阅读者,得天下"这一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