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0年内共计630篇,主要集中在教育、数学、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9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324种,包括云南教育:小学教师、文学教育、考试周刊等;
课后习题的相关文献由640位作者贡献,包括吕露、周新雅、唐传胜等。
课后习题
-研究学者
- 吕露
- 周新雅
- 唐传胜
- 张洁
- 蔡孝文
- 邹芳
- 何伟
- 刘明
- 刘欣
- 卢春华
- 吴中仁
- 吴卓
- 周思波
- 周艳
- 周颖
- 夏永恒
- 姜艳红
- 孙国林
- 宋彦清
- 康东鹏
- 张永刚
- 张立华
- 强亚兵
- 彭彩连
- 徐美勤
- 曹珍珍
- 李天翼
- 沈杠云
- 沈轶群
- 泮秀玲
- 潘雨欣
- 王伟
- 王志平
- 王武忠
- 王艳
- 王荷琴
- 王钰铭
- 王鹂
- 田小涛
- 纪定春
- 罗秀玲
- 肖云望
- 肖桃珍
- 蔡梦月
- 许柯平
- 赵文欣
- 赵虎
- 邱秋玲
- 邵明升
- 郑明江
-
-
祁超;
丁帅
- 《散文百家》
| 2020年
-
摘要:
在"理实一体化"理念下,学科教学技能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针对师范生说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挖掘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价值,寻找语文学科教材分析与说课实践的结合点精心设计,从而有效提高师范生说课能力.
-
-
傅登顺
- 《中小学教师培训》
| 2020年
-
摘要: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学生练习融为一体,是语文教学的理想追求,统编教材的单元语文要素、课后习题和配套的《语文作业本》为实现这一理想搭建了内容平台和融合机会.具体做法:厘清关系,彰显功能;三位一体,融合设计;优化作业,再上台阶.
-
-
牛玉玺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0年
-
摘要:
一、课后习题转化为学习活动的理论分析在活动理论指导下的学习活动是由学习任务、学习客体、学习主体、学习共同体、活动规则、学习工具及活动评价组成的动态系统。在这个动态系统中,学习任务是核心,是需要完成的具体项目和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主要回答的是“做什么”的问题。而其他各个要素,都围绕学习任务这个核心展开。学习客体指学习目标以及具体的学习内容,是进行学习活动设计的前提和起点。它与学习任务的关系是回答“为什么做”的问题。
-
-
-
朱文雅
- 《江西教育》
| 2020年
-
摘要: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主要指每篇精读课文后面的习题,略读课文的习题则包含在课文前面的阅读导语中。在实际处理语文课后习题的时候,并不像做数学题那样以写出正确答案为准,毕竟许多语文习题训练像朗读、体验等,既不是可以写出来的答案,又不是以正确与否为评判标准。
-
-
刘保祥
- 《江西教育》
| 2020年
-
摘要:
爱听故事、讲故事,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纵观统编版小学教材,编者将学生"讲述故事"的训练作为语文要素的一根主线,贯穿于低中高三个学段,对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教学方向和要求。不管是什么要求和标准,都在每篇课文的习题中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揭示。这种课后习题资源对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一、激活讲故事的趣味性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靠色彩、动作和声音来思考的。"
-
-
-
钱娟;
吴忠豪
- 《小学教学设计》
| 2020年
-
摘要:
【教学目标】1.借助词串,正确识记17个生字.会规范书写"封、信、圆、珠、笔"等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借助标点符号""想象角色"等方法,读好人物对话及两封信的内容.3.通过辨析、讨论、交流等方式,正确圈画出第二封信的内容.
-
-
周德琼
- 《文学少年》
| 2020年
-
摘要:
随着多年以来的语文学习,我们都已经对语文的学习有了一种固化的思维,大多数的同学甚至老师,都认为,语文的 学习只是需要做一做笔记,上课认真听讲就可以了,做再多的习题都是无济于事,我想说,这样的思维其实是十分错误的,一方面, 任何科目的学习都是需要课上的认真听讲和课下的作业的辅助,这样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真正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
-
陆文
- 《江西教育》
| 2020年
-
摘要:
随着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全面使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对新教材,都在边学习边使用。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无论是文本内容的选择、课后习题的设计,或是习作的编排、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的穿插,都要求学生围绕某一"关键句"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扎实的言语训练。一、感情朗读——学段目标的基本保障朗读是阅读教学中一种基础且重要的训练方法。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品味语言文字、感悟想象画面,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