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
教科书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89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70篇、会议论文146篇、专利文献73篇;相关期刊3584种,包括历史学习(高考)、课程.教材.教法、全球教育展望等;
相关会议69种,包括第五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2014首届华人数学教育会议、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四届年会等;教科书的相关文献由9843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小鸥、石鸥、孔凡哲等。
教科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770篇
占比:98.01%
总计:10989篇
教科书
-研究学者
- 吴小鸥
- 石鸥
- 孔凡哲
- 本刊编辑部
- 方成智
- 蔡上鹤
- 刘超
- 卫金桂
- 丁亦兵
- 佚名
- 陈月茹
- 丁国忠
- 毕苑
- 赵长林
- 代钦
- 吴洪成
- 张伟
- 李健
- 王世光
- 谭永平
- 郭震
- 冰心
- 孔庆东
- 朱永新
- 李天铎
- 李斌
- 李新
- 马执斌
- 俞求是
- 刘学利
- 刘福林
- 崔雪梅
- 朱哲
- 李士芗
- 王攀峰
- 莘乃珍
- 邓康延
- 钟启泉
- 陶勇
- 刘丽群
- 史宁中
- 周仕德
- 张鸣
- 徐乃楠
- 李彦群
- 李毅
- 李虹霞
- 王颖
- 甘志国
- 郑国民
-
-
董佳莹;
彭静静;
宋以梅;
朱家华
-
-
摘要:
对新版人教版和,上海科教版发行的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科书进行比较研究,运用数学模型计算两套教科书的难度,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选取章首页、习题设置、栏目设置作为定性研究内容,探讨两套教科书的特点。基于研究结果,对一线教学提出建议:教学过程应更多地体现知识的应用性,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发挥教科书栏目作用,充分挖掘网络资源;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建立主动探究的观念等。
-
-
靳欢欢
-
-
摘要:
近代农民起义作为影响中国近代史进程的重要历史事件,是历史教科书中的重点内容。民国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对近代农民起义的表述与现行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有很大不同。文章对民国时期“国定教科书”[主要是《初级中学历史(第四册)》]中有关近代农民起义的表述进行了深度探讨,挖掘其时代价值与历史局限性,以丰富读者对民国初中历史教科书的认识,并为教科书的编写和初中历史教学提供参考。
-
-
林青
-
-
摘要:
美国《坎贝尔生物学》是被广泛使用的经典生物学教科书,其中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编写颇具特色,内容丰富、紧贴科学前沿,且注重"整合式渗透""贯穿式渗透".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梳理与分析,可以为我国中学生物学教科书的编写提供重要启示.
-
-
-
邹萍萍
-
-
摘要:
一、单元视域下教材分析内涵(一)教材分析淮北师范大学张昆教授指出:所谓教材分析,是指教师将在一段时间内(比如一课时、一单元时段,甚至一个学期时段)要传授的教学内容分解开来,认识它的每个部分或每个层次的要素及其关联过程的实质……教材包含广义的教材(各种纸质印刷教材、视听电子教材)和狭义的教材(国家免费提供的教科书),本文所说的教材,专指狭义的教材。
-
-
刘金海;
代钦
-
-
摘要:
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文化在教科书中的作用,数学史作为数学文化不可或缺的元素,被关注的热度持续升温.通过对人教A版、北师大版高中新版教科书中融入数学史的比较和分析,发现两者在数学史主题分布上整体保持一致,同时有各自特色;在融入方式上较为稳定且体现改革理念.教师在关注数学史融入不同教科书的基础上,提高自身数学史素养,注重数学史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发挥教科书辅助资料的补充作用,有利于更好地回应数学课程改革.
-
-
欧阳志斌;
张贤金
-
-
摘要:
从编排位置、实验内容、呈现方式等方面对比研究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在必修课程中设置的9个学生必做实验,发现:人教版在“实验活动”栏目中呈现,基本按照固定的模式编排,绝大多数为验证性实验,实验难度较小;苏教版在“基础实验”栏目中呈现,编排形式多样,多数为探究性实验,实验难度较大。依据对比结果,为落实学生必做实验在化学核心素养培育中的教育目标,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让学生亲自实践,在问题解决中深化和发展认识;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积极倡导“做中学”;促进学生思维构建,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
-
步欣宇;
廖志刚;
马亚杰
-
-
摘要:
基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实验内容的变化,以新、旧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必修模块中所涉及的实验类栏目为研究对象。从数量、内容、呈现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其实验类栏目功能性的变化与发展,为有效开展基于素养培养的实验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
-
夏克军;
徐夏楠
-
-
摘要:
新修订的湘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注重利用真实情境,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本文深度分析教科书中的情境案例,详细解读教科书在选取案例时的思考,帮助教师深刻理解并高效使用教科书,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落实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
-
-
吕国通
-
-
摘要:
插图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新课导入、情景示例、激趣引思等作用.现行人教版初中物理教科书的插图种类繁多,形象直观,简明扼要,生动活泼,适应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但笔者在研读过程中也发现若干插图值得商榷.本文对该部分插图进行剖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教科书再版能更为科学、更臻完美.
-
-
霍秉坤
- 《第六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教科书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教科书展示教学内容、组织知识、提供学习评估、联系课程与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高度依赖的工具.因此,运用编审和选用机制确保教科书之质素,十分重要.近年,有意见认为应取消教科书评审机制,允许机构或学校自行编写和评审教科书,以趋向更自由地编写教科书.本文旨在从教科书编审机制,探讨趋向自由的基础.首先,简述香港取消教科书评审机制的意见;其次,探讨自由编审的意义;再次,分析教师在自由编审机制下的关键作用;最后,分析教师主导的编审机制的困难.本文作者认为,虽然自由编审教科书符合现代思维取向,但现实上存在难以克服之困难,教师自由主导编审机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理想;在可见的未来,香港维持教科书编审机制,仍是较切实可行的措施.
-
-
王攀峰
- 《第六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教科书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本文首先反思了当前教科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内容分析法不适于分析教科书文本的深层意义;当前研究缺乏对教科书研究方法论问题的探讨;当前研究脱离了教科书文本生产传播过程的社会语境.其次,探讨了批判话语分析的思想内涵及由其导致的当代教科书研究的话语转变.最后,在此基础上初步建构了教科书话语分析的方法论,认为教科书话语分析是由教科书创编过程分析、教科书文本内容分析、教科书接受反应分析这三个环节共同构成.
-
-
石鸥;
张学鹏
- 《第六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教科书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科书建设经历了围绕义务教育的教科书以及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教科书发展两大阶段,并取得了重要成就:教科书制度日益完善,教材观明显转变,教科书质量稳步提升,教科书多样化初见成效,开启了教材综合化的探索,教科书编写和研究队伍得到壮大.但教科书发展也存在诸多不足,突出问题有“两大教材缺失”和“五大管理滞后”:实验教科书和乡土教科书趋于消亡;数字教科书、国际学校教科书的管理机制没有得到跟进,港澳台教科书没有持续的跟踪研究,教科书审定队伍建设标准有待完善,三级教材发展与管理不均衡.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迅速调整政策,恢复并且重视实验教材和乡土教材,加强和完善有关教科书的管理机制.
-
-
赵长林;
孙海生
- 《第六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教科书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要体现国家意志.教科书作为教材体系的核心教学材料,作为知识制度化、合法化的文本,作为学生个体社会化进程的基本载体,再生产主流意识形态,是其重要的职能.回顾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我国教科书建设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如何再生产主流意识形态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对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
李清杰
- 《第五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教科书高峰论坛》
| 2017年
-
摘要:
现阶段,社会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我国教育事业正在发生重大变革,正从传统的"知识本位"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作为教育物质条件中最核心的一环"教科书",这个知识的重要载体,应该顺势而上,从结构形式到内容选择,做出重要的变革,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和潮流.从结构编排上,教科书每章节可以尝试用"问题情景导入模式"进行开篇,知识呈现以"综合单元主题"的形式来进行,大力发展交互式、立体式的电子教科书,教科书要加入思维导图和列书目等结构模块.从内容选择上也要进行深刻变革,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科书要选择最核心的、历久不变的要素内容,选择内容要注重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内容选择要重视连续性,另外,教科书课后练习题呈现的内容也要变化,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
-
孙东晗
- 《第五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教科书高峰论坛》
| 2017年
-
摘要:
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所学不同学科核心素养.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更离不开学科语文教科书所蕴含核心素养价值取向的引导.笔者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基于我国核心素养发展理念的具体要求,结合高一语文教科书提出在教科书的内容选择中与核心素养理念不符从借鉴部编教科书编写理念、注重跨学科内容选择和增加衔接初高中阶段的内容三方面做了建议,从而实现高一语文教科书内容既能蕴含我国倡导的核心素养理念,又可以良好的衔接初高中两个不同阶段,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的意识.
-
-
王丹
- 《第五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教科书高峰论坛》
| 2017年
-
摘要: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主要科目,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特别是性别教育影响很深刻.文章从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入手,分析教科书中性别教育的现状包括:性别倾向明显,描写男性的篇幅多于女性,对男性的刻画比女性丰富;男性角色丰富多彩,但缺乏对新时代男性回归家庭的角色刻画;女性角色刻画单一,缺少对新时代女性精英角色的刻画.针对性别教育的现状进而提出三点建设性建议:编写者在进行教材编写时要在性别上保持价值中立,均衡男女性角色刻画;教师教授教科书时要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性别观念;保持男性角色丰富多彩,同时适当增加对新时代男性回归家庭的角色刻画;丰富教科书中女性的社会角色,增加对新时代女性精英角色的刻画.以有益于性别教育的发展.
-
-
辛丽俊;
赵长林
- 《第五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教科书高峰论坛》
| 2017年
-
摘要:
教科书作为人类文化传播的一种极有力的载体,集中体现了国家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了国家的社会整合、社会管理与社会控制的功能;在传播民族文化精华方面起到重要的媒介作用,使得人类文化精华得以传承;从不同阶段推行的教科书中也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科技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的进步状况.因而可见教科书的选材、编写过程中均包含了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鉴于此,系统客观分析教科书的意识形态功能,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
-
何孟珂
- 《第五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教科书高峰论坛》
| 2017年
-
摘要:
教科书中的青少年形象隐含着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体现社会主流价值观导向.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为例,对青少年从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两方面进行分析,呈现出生理、社会、心理和道德方面的特征,从而探讨青少年形象的价值取向.为了更好地发挥语文教科书的育人功能,选编教科书青少年形象应树立科学性别观念、突出异域文化特点、关注当下时代特征、塑造性格的多样化、并重视道德内涵丰富性.
-
-
黄炯;
蒋政
- 《2020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峰会》
| 2020年
-
摘要:
体育课外活动是中国体育教育教学当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课外活动往往有着丰富的形式和特点,在对这些性质探究后,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把握课外活动的开展.本文以多年教学为基础,对中小学体育课外活动的性质与特点进行简单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