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细胞膜通透性

细胞膜通透性

细胞膜通透性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2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药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537370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微生物学报、中国保健、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5中国化工学会学术年会、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2011年国际氨基酸产业创新与联盟发展高峰论坛等;细胞膜通透性的相关文献由602位作者贡献,包括侯媛媛、刘婷婷、吴文博等。

细胞膜通透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4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37370 占比:99.97%

总计:537521篇

细胞膜通透性—发文趋势图

细胞膜通透性

-研究学者

  • 侯媛媛
  • 刘婷婷
  • 吴文博
  • 张曼
  • 李志远
  • 王丽
  • 王鹏
  • 白钢
  • 董晓宇
  • 李校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孔祥丽; 马岩石; 吴昕雨; 许晓曦
    • 摘要: 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是一种口腔中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已有研究发现该菌是结肠癌、乳腺癌及肺癌患者的主要共生微生物,可保护肿瘤细胞抵抗抗生素并促进其增殖及转移。本研究旨在探究L-3-苯乳酸对Fn的抑制效果及相关机制,为通过食用天然生物酸预防癌症研究提供方向。通过Fn生长曲线的测定,确定Fn最佳生长周期及苯乳酸对其最小抑菌质量浓度,探究在苯乳酸作用下的Fn细胞膜形态、完整性及受损程度等,确定苯乳酸抑制Fn的能力。结果表明:Fn的最佳生长周期为27 h;苯乳酸对Fn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0.50 mg/mL;0.50 mg/mL苯乳酸处理2 h,Fn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菌体形态明显改变;苯乳酸对Fn形成的生物膜有破坏作用,且降低了Fn的黏附性。结论:苯乳酸具有破坏Fn细胞膜结构及抑制其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可使其内容物外泄,胞内蛋白含量降低。
    • 吴洁婷; 赵若帆; 包红旭; 张营; 赵磊; 许琪; 陈忠林; 徐丽丽; 张驰; 许海萍; 马放
    • 摘要: 多环芳烃(PAHs)是普遍存在于环境中具有强烈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的难降解有机物,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低水溶性而导致的低生物可利用率是限制PAHs微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由于在形成胶束后能够大幅提高PAHs的表观溶解度,且毒性低、无二次污染,因而在PAHs微生物降解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关注。目前关于鼠李糖脂强化PAHs微生物降解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强化效果,而对其强化机制的研究仍不够深入。该文基于鼠李糖脂的性质及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鼠李糖脂生物合成及调控,从鼠李糖脂提高PAHs溶解度、强化胶束传质、提高细胞表面疏水性、降低细胞表面Zeta电位、提高细胞膜通透性等方面综述其在强化PAHs微生物降解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总结了温度、pH、浓度和离子强度等环境因素对强化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鼠李糖脂生物可降解性与强化降解效果之间的平衡关系,明确pH影响PAHs溶解度的机理,并从基因、转录、蛋白和代谢水平对鼠李糖脂作用前后降解菌内参与调控菌体细胞表面疏水性(CSH)和膜通透性的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阐释相关强化机制的深层机理,寻求降解过程中菌体最佳CSH和膜通透性,找寻使降解菌达到降解最佳状态的基因调控手段,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鼠李糖脂的强化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 曾令杰; 黄锦翔; 丰丕雪; 安佳星; 佀再勇; 龙秀锋; 伍时华; 易弋
    • 摘要: 研究甲酸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GGSF16的毒害作用,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甲酸对酿酒酵母生长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酸质量浓度为1.8 g/L时能够明显抑制酵母细胞的生长和降低乙醇产量,延长细胞发酵周期;酵母细胞外的核酸、蛋白质和丙二醛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4、1.67倍和5.3倍,胞内己糖激酶活力提高到3.95倍(P<0.05);从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可以看出酵母细胞经甲酸处理后光滑的表面出现了空洞、皱褶,细胞之间出现粘黏现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甲酸通过改变蛋白质和糖类的结构破坏酵母细胞壁,同时增大了细胞膜通透性,使得细胞内容物外露,最终导致细胞的死亡。
    • 吴玉如; 梁天雨; 梁超; 谭媛元; 柳源; 潘星羽; 黄小丽; 陈德芳; 耿毅; 欧阳萍
    • 摘要: 为探究百里香酚对鱼源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抑菌效果和作用机制,从患病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体内分离得到一株维氏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对氟苯尼考、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耐药。通过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生长曲线来评价百里香酚对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活性;通过测定百里香酚对其细胞膜通透性、可溶性蛋白、乳酸脱氢酶活性和DNA的影响,结合电镜观察细菌超微结构的变化研究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百里香酚对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明显,MIC为256μg·mL^(-1),MBC为512μg·mL^(-1)。经512μg·mL^(-1)的百里香酚作用1 h后,维氏气单胞菌液电导率极显著(P<0.01)上升,DNA外渗量迅速上升至(115.6±0.5)mg·L^(-1)。经512μg·mL^(-1)的百里香酚作用后,维氏气单胞菌的可溶性蛋白明显变少,细菌乳酸脱氢酶活性在2、4、6、8 h分别极显著(P<0.01)降低了(32.8±0.7)%、(46.2±0.3)%、(46.1±1.6)%、(60.0±1.0)%,DAPI(4′,6-二脒基-2-苯基吲哚)染色的荧光强度和密度降低,电镜下可见菌体表面溶解塌陷,皱缩变形,细胞壁和细胞膜分离,细胞质丢失,内部空化。上述结果表明,百里香酚对维氏气单胞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主要通过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导致胞内物质流失造成细菌死亡。百里香酚可以作为治疗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的备选药物进行研究。
    • 陈雪琴; 赵圆圆; 张珍; 吴佩君; 李雯; 杜建明; 张生祥; 王鹏; 王丽
    • 摘要: 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是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肉桂精油(cinnamon essential oil,CEO)已被报道为抗菌剂,但目前对其抗菌机理研究较少。该文采用GC-MS技术对CEO成分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牛津杯法、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等考察了CEO对S.enterica的抑菌活性。通过分析CEO对S.enterica相对电导率、核酸以及细胞膜结构等的影响,来初步探讨CEO对S.enterica细胞膜的作用机制。此外,通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膜脂代谢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进一步分析CEO对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CEO主要含有38种化学成分,其中反式肉桂醛(55.00%)、(-)-α-荜澄茄油烯(13.28%)和δ-卡丁烯(9.39%)等的相对含量较高;CEO处理对固、液培养的S.enterica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显微观察实验发现,随着CEO浓度的增大,被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的菌体数目增多,同时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技术发现,S.enterica细胞形态呈现不同程度的皱缩、破裂,且细胞间界限模糊。细胞膜通透性测定结果显示,CEO处理使得菌体相对电导率及核酸泄漏量均呈现增大的趋势,且在8 h时,MIC处理组分别比对照组高24.77%和86.71%。此外,CEO处理还引起了细胞抗氧化酶(SOD、CAT)系统平衡的破坏,导致膜脂代谢产物MDA含量增加,最终抑制了S.enterica的生长。因此,该文有望为开发新型天然食品防腐剂和S.enterica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 张建华; 杨延钧; 吕彦鹏; 金雯雯; 陈传亮
    • 摘要: 针对当前电化学疗法中使用的传统化疗药物对人体正常组织毒副作用较大,中药成分对人体毒副作用小但作用效果弱等问题,选用中药单体成分二十碳五烯酸(EPA)作为抗癌药物,探究微秒脉冲电场对EPA细胞毒性效果的促进作用,以及两者联合作用对肺癌A-549细胞的毒性效果。首先,研究不同场强的脉冲电场作用下细胞膜通透性变化情况,以及不同的药物浓度(50~1 000μmol/L)、电场强度(750~2 000 V/cm)对A-549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PI染色法检测细胞膜通透性、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其次,根据检测结果筛选用于后续实验的电场强度区间为1 000~1 500 V/cm, EPA浓度为100~400μmol/L;最后,设置电场联合药物组为实验组,空白对照组、纯药物组、纯电组为对照组,进行了脉冲电场联合EPA对A-549细胞毒性效果的实验研究,并且对脉冲电场联合EPA共同作用后培养24 h(48 h)时A-549细胞活性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微秒脉冲电场能够显著增强EPA对A-549细胞的毒性效果,并且EPA浓度为300μmol/L时,脉冲电场和EPA的联合作用效果最佳。微秒脉冲电场对EPA细胞毒性的增强效果可达40%以上,为后续中药成分干预癌症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促进手段。
    • 李超凡; 温玉娟; 曹楠; 孙东; 宋晓明; 杨悦锁
    • 摘要: 以对硝基苯酚在10°C条件下的微生物降解过程为研究对象,融合单因素实验、细胞疏水性实验、细胞膜通透性实验与降解动力学实验探究菌株Pseudomonas sp.ZL对对硝基苯酚的低温降解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10°C条件下菌株Pseudomonas sp.ZL能够耐受并降解303.71 mg·L-1的对硝基苯酚,最佳降解条件为pH=8.0,0.5%NaCl,1 g·L-1 NH4NO3,该条件能够显著促进对硝基苯酚的降解速率并大大缩短降解的延迟时间.在10°C、单因素最佳条件下,对硝基苯酚降解菌的抑制降解动力学拟合符合Aiba模型,其中μmax(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205 h-1,Ks(半饱和系数)为3.40 mg·L-1,Ki(底物抑制系数)为166.86 mg·L-1,因此166.86 mg·L-1即为该条件下菌株的低温降解抑制浓度.与其他降解菌株相比,菌株Pseudomonas sp.ZL的Ki和μmax/Ks较大、Ks/Ki值较小,说明对硝基苯酚对该菌株的抑制作用较小,菌株的有效利用率更高,在原位修复低温地下水及土壤污染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 范明智; 李学峰; 吴晓晗; 刘懿萱; 李美兰; 廉美兰
    • 摘要: 该研究旨在调查东北刺人参不定根粗提物(OCE)的抗菌特性.用OCE处理单增李斯特菌以及猪霍乱沙门氏菌后,确定OCE对2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调查OCE对2种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OCE对单增李斯特菌以及猪霍乱沙门氏菌的MIC分别达到了4和8 mg/mL,并且经OCE处理之后,2种菌胞外的电导率、蛋白质浓度、核酸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显著升高,可以判断2种菌的细胞膜渗透性发生改变,表明OCE对单增李斯特菌以及猪霍乱沙门氏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因此,OCE可用于抑菌产品的开发.
    • 范明智; 安晓丽; 李学峰; 吴晓晗; 朴炫春
    • 摘要: 该研究通过对东革阿里不定根的抑菌活性进行探究,旨在为东革阿里不定根应用于抑菌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该试验以东革阿里不定根提取物为材料,检测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枯草芽孢杆菌4种菌的抑菌作用及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最明显,其抑菌圈直径为17.80 mm,最低抑菌浓度为2 mg/mL.经提取物处理之后,菌液电导率上升、胞外核酸水平提高、胞外蛋白质含量增加,细胞膜通透性提高,并检测到胞内碱性磷酸酶外泄,表明提取物主要通过破坏枯草芽孢杆菌的细胞膜和细胞壁来发挥抑菌作用.
    • 葛达娥; 魏照辉; 图尔荪阿依·图尔贡; 潘玥; 王帆; 陶宁萍; 周剑忠; 刘小莉
    • 摘要: 以从自然腐败的蓝莓上分离得到的链格孢霉(Alternaria sp.)为对象,研究丁香酚对链格孢霉的抑菌作用及机理.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丁香酚对链格孢霉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链格孢霉的形态和结构,碘化丙啶染色观察丁香酚对链格孢霉菌丝细胞膜的影响并测定链格孢霉菌丝细胞壁相关酶活力的变化.结果 表明:丁香酚质量浓度为0.3 mg/mL时能够完全抑制链格孢霉菌丝的生长及孢子萌发;与对照组相比,经0.3 mg/mL丁香酚处理的链格孢霉的孢子和菌丝严重变形、表面出现大量褶皱,胞内物质流失,无完整细胞器;菌丝经碘化丙啶染色后出现红色荧光,胞外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和电导率分别是对照组的1.18倍和8.02倍,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力分别提高2.37倍和50%.综合分析可知,丁香酚可以破坏链格孢霉细胞壁,改变细胞膜通透性,进而抑制链格孢霉的生长代谢及其繁殖,从而发挥抑菌活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