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抑菌机制

抑菌机制

抑菌机制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219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植物保护、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5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34094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中国抗生素杂志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品临床评价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药新产品研发研讨会暨中南六省区中西兽医研究会第二十一次学术研讨会、全国第十九次中医肺系病学术交流会暨2015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分会学术年会等;抑菌机制的相关文献由912位作者贡献,包括励建荣、刘芳、谢明杰等。

抑菌机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5 占比:0.57%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34094 占比:99.37%

总计:34311篇

抑菌机制—发文趋势图

抑菌机制

-研究学者

  • 励建荣
  • 刘芳
  • 谢明杰
  • 尹立子
  • 智亚楠
  • 涂国全
  • 陈利军
  • 云宝仪
  • 佟长青
  • 刘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梅佳林; 李婷婷; 张星晖; 励建荣; 孟玉琼; 马睿; 杨旭
    • 摘要: 本研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贮藏期三文鱼的菌相变化,并分离、纯化、鉴定出1株4°C贮藏环境下三文鱼的优势腐败菌--莓实假单胞菌MS 02(Pseudomonas fragi MS 02)。再以分离出的莓实假单胞菌MS 02为靶标菌,深入探究芳樟醇对其抑菌性能及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4°C贮藏三文鱼的菌相呈现动态变化的趋势,其中发光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青枯菌属和不动杆菌属细菌在三文鱼贮藏中占主要地位。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逐渐增大,而莓实假单胞菌是三文鱼在贮藏期间增长速率最快的菌种。以分离鉴定出的莓实假单胞菌MS 02为研究对象,发现芳樟醇对其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芳樟醇能使细菌细胞膜产生凹陷褶皱,而电导率、OD260 nm、二乙酸荧光素荧光强度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钠钾ATP酶活力测定结果证明芳樟醇能破坏莓实假单胞菌的细胞膜和细胞壁的通透性和完整性,进而影响细菌细胞正常能量代谢,最终导致菌体死亡。
    • 张瑶; 高弢; 马桂珍; 史建荣
    • 摘要: 植物源酚类化合物愈创木酚可以显著抑制禾谷镰刀菌的生长,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愈创木酚对禾谷镰刀菌的作用机制,采用RNA-Seq技术从转录组水平分析禾谷镰刀菌在0.4μl/ml愈创木酚胁迫下的响应机制。结果显示,共筛选到905个差异表达基因表达量发生了变化,其中表达量上调的基因为464个,表达量下调的基因为441个。差异表达基因的COG、GO及Pathway功能分析发现,愈创木酚影响禾谷镰刀菌氧化应激反应、膜组分及离子运输途径。表明,愈创木酚处理后,禾谷镰刀菌的细胞膜完整性受到了破坏,Ca^(2+)运输途径受到破坏,同时愈创木酚作为抗氧化剂也能显著影响禾谷镰刀菌的氧化应激反应。
    • 杨慧轩; 罗欣; 梁荣蓉; 杨啸吟; 朱立贤; 毛衍伟; 董鹏程; 韩广星; 张一敏
    • 摘要: 生鲜肉及其制品由于含有丰富的水分、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这会对肉类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目前人们更倾向于绿色、天然的肉类产品的消费需求,乳酸菌凭借其天然的来源、提供可持续的保护作用成为传统抑菌剂良好的替代品,但是其抑菌机制和在肉类产业中的应用未得到系统总结。本文首先概述了乳酸菌作为生物抑菌剂的主要抑菌机制,如有机酸、细菌素和竞争性抑制等作用途径,并详细总结了其应用于肉类产品时,在不同的包装方式、使用方式、代谢环境、加工方式和温度变化条件下防控生鲜肉及其制品安全性的应用研究现状;之后综述了乳酸菌应用后对肉与肉制品品质的影响,同时讨论了乳酸菌应用的安全性;最后,对乳酸菌在未来的肉类产业中的发展做了展望,以期对乳酸菌在保护肉类产品安全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 王学洋; 钟成; 崔吉晓; 杨颖; 胡晓慧; 辛波
    • 摘要: 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是一种天然的纯纤维素高分子基材,本身并无抑菌活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生物医学、环境等领域的应用。氧化石墨烯(GO)及其衍生物具备比表面积大、含有大量含氧官能团等特性,将其负载到BC上可以赋予BC一定的抑菌能力。SnO_(2)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可将其与其他材料复合,从而增强材料的抑菌效果。采用SnO_(2)纳米粒子对GO的表面进行原位修饰,成功制备了rGO-SnO_(2)纳米复合物。以BC作为基材,通过匀浆共混法将纳米复合物填充到BC基质中,得到具备光催化作用的BC/rGO-SnO_(2)复合材料。该材料在紫外光下2 h对于亚甲基橙(MO)染料的降解率达93.4%,近紫外光催化条件下对S.aureus的抑制率可达52.12%。该复合材料在生物医学、环境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 周荣翔; 李霁虹; 张瑶; 周婷婷; 王雨婷; 侯晓飞; 马桂珍
    • 摘要: 【目的】明确海洋细菌N-LY-1菌株的抑菌、促生作用及其促生机理,确定其分类学地位,为该菌株进一步开发为农用微生物制剂提供参考。【方法】以前期从江苏连云港海域鲈鱼肠道内分离获得的海洋细菌N-LY-1菌株为材料,采用平板对峙法、牛津杯法及室内盆栽试验测定N-LY-1菌株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及其对黄瓜的促生防病作用;通过测定N-LY-1菌株的解磷、解钾、固氮作用以及产吲哚乙酸(IAA)和铁载体能力,探明菌株的促生长作用机理;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N-LY-1菌株及其无菌发酵液对供试的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带宽度均大于5.00 mm,均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其中,其无菌发酵液对苹果轮纹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草莓灰霉病菌、苹果腐烂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抑菌带宽度在16.00 mm以上;其发酵液能促进黄瓜幼苗生长,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最高达81.5%;该菌具有固氮和解有机磷作用,能产生IAA和铁载体。结合菌落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N-LY-1菌株鉴定为海胆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echinoides)。【结论】N-LY-1菌株是一株具有较强抑菌、防病及促进植物生长作用的海胆鞘氨醇单胞菌;固氮、解有机磷及产IAA和铁载体是该菌株的促生作用机制。N-LY-1菌株具有进一步开发为农用微生物制剂的潜力。
    • 温燕龙; 李文云; 张楠; 苏荣镇; 夏继蓉; 李凌飞; 田洋
    • 摘要: 【目的】初步测定4种辣木多酚单体成分(紫云英苷、绿原酸、芦丁和金丝桃苷)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制作用,并以效果最好的紫云英苷为例,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以期为紫云英苷应用于食品防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4种辣木多酚单体对大肠杆菌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通过生长曲线测定、结晶紫染色、核酸泄漏、蛋白质泄漏及扫描电镜探究紫云英苷对大肠杆菌生长、生物被膜及壁膜损伤的影响。【结果】4种辣木多酚单体对大肠杆菌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其IC50值大小依次为金丝桃苷(676μmol/L)>绿原酸(605μmol/L)>芦丁(588μmol/L)>紫云英苷(490μmol/L)。经紫云英苷处理后的大肠杆菌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生物膜形成及生物膜粘附性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01);细胞膜通透性极显著增加(P<0.001),导致生物大分子物质核酸和蛋白质泄漏;菌体出现表面褶皱、塌陷等严重变形现象。【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紫云英苷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机制,对植物源天然抑菌剂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意义。
    • 唐敏
    • 摘要: 沙棘叶多酚是从沙棘叶里提取出来的一种植物多酚,由于植物多酚的结构是多样性的,所以沙棘叶多酚具备多种生物活性。在沙棘叶多酚中具备一种较为特殊的活性,这就是抑菌活性。基于其抑菌活性的特点,人们可以将沙棘叶多酚应用于苹果汁保鲜中。由于沙棘叶多酚是一种天然的植物多酚,所以对人体并不会产生副作用,人们可以将其广泛地应用于苹果汁保鲜中。本文从沙棘叶多酚的提取、沙棘叶多酚的抑菌机制及在苹果汁保鲜中的应用等角度出发说明沙棘叶多酚在食品保鲜中的价值。
    • 郭正东; 卞阳阳; 刘晓迁; 王栋; 张思远; 杨健; 彭磊
    • 摘要: 目的:研究氢氧化钙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抑菌作用及相关抑菌机制。方法:利用微孔板稀释法确定氢氧化钙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利用生长曲线法比较8×MIC、MIC、1/4×MIC、0浓度的氢氧化钙对MRSA的影响;利用钙黄绿素(calcein AM)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荧光染色确定氢氧化钙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氢氧化钙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态的影响;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horesis,SDSPAGE)蛋白条带探究氢氧化钙对MRSA的抑菌机制。结果:氢氧化钙对MRSA的MIC为3.125 mg/mL;氢氧化钙与细菌共培养后,荧光强度出现明显变化;MRSA在氢氧化钙的作用下出现明显皱缩和破损;SDS-PAGE实验条带表明随着氢氧化钙浓度的提高,细菌内部的蛋白质相应地减少。结论:氢氧化钙对MRSA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杀菌机制可能与破坏细菌菌体结构有关。
    • 孙宇豪; 陈恬; 林皓楠; 邱诗越; 范维; 修思琴
    • 摘要: 目的探究截短侧耳素衍生物ZYY-12h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菌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抑菌圈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MRSA菌株对ZYY-12h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绘制时间-杀菌曲线;再测量经ZYY-12h处理后的MRSA细菌悬液A_(260)、通过SDS-PAGE电泳观察细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变化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变化来探究其抑菌机制。结果ZYY-12h对MRSA菌株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125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0.5 mg/mL;经ZYY-12h处理后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明显变大,菌体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减少,且细菌的外部超微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结论截短侧耳素衍生物ZYY-12h对MRSA菌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在高浓度下有杀菌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改变细菌的膜通透性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有关。
    • 芦平; 刘欢; 肖苗; 李莹玉; 赵燕妮
    • 摘要: 该研究旨在探讨原儿茶酸对副溶血弧菌的抑菌活性和减毒作用,揭示原儿茶酸抑菌的作用机制。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生长曲线、核酸与蛋白质泄漏量、丙二醛(MDA)含量,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副溶血弧菌形态的变化,来评估原儿茶酸对副溶血弧菌的抑菌活性及其对细胞膜完整性和通透性的影响。同时,通过检测亚抑菌浓度(Sub-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SICs)下原儿茶酸对副溶血弧菌毒力因子合成的影响,研究原儿茶酸对副溶血弧菌的毒力衰减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原儿茶酸的MIC为2 mg/mL,经MIC浓度原儿茶酸处理后,副溶血弧菌发生严重内陷和破裂,上清液中核酸、蛋白质、MDA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2.65倍、1.94倍和10.05倍。此外,原儿茶酸在浓度为1/4 MIC时对胞外多糖、胞外蛋白酶、生物被膜的抑制率分别为40.57%、19.79%和26.04%,在浓度为1/2 MIC时的抑制率分别为52.85%、28.38%和34.69%。原儿茶酸主要作用于细胞膜,通过影响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抑制副溶血弧菌的生长,在亚抑菌浓度下便可有效减弱副溶血弧菌毒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