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禾谷镰刀菌

禾谷镰刀菌

禾谷镰刀菌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06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农作物、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3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90128篇;相关期刊112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植物保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十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化学防治专业委员会第七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等;禾谷镰刀菌的相关文献由82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阳、王龑、赵月菊等。

禾谷镰刀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3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90128 占比:99.75%

总计:90358篇

禾谷镰刀菌—发文趋势图

禾谷镰刀菌

-研究学者

  • 刘阳
  • 王龑
  • 赵月菊
  • 邢福国
  • 邱德文
  • 廖玉才
  • 杨立军
  • 马鸿翔
  • 周露
  • 曾洪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瑶; 高弢; 马桂珍; 史建荣
    • 摘要: 植物源酚类化合物愈创木酚可以显著抑制禾谷镰刀菌的生长,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愈创木酚对禾谷镰刀菌的作用机制,采用RNA-Seq技术从转录组水平分析禾谷镰刀菌在0.4μl/ml愈创木酚胁迫下的响应机制。结果显示,共筛选到905个差异表达基因表达量发生了变化,其中表达量上调的基因为464个,表达量下调的基因为441个。差异表达基因的COG、GO及Pathway功能分析发现,愈创木酚影响禾谷镰刀菌氧化应激反应、膜组分及离子运输途径。表明,愈创木酚处理后,禾谷镰刀菌的细胞膜完整性受到了破坏,Ca^(2+)运输途径受到破坏,同时愈创木酚作为抗氧化剂也能显著影响禾谷镰刀菌的氧化应激反应。
    • 李汶玥; 陈虹宏; 袁永俊; 刘庆庆; 杨浩; 包清彬
    • 摘要: 通过考察菌落直径、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情况,研究二氧化氯(ClO_(2))水溶液、丁香精油和肉桂精油对禾谷镰刀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ClO_(2)水溶液、丁香精油和肉桂精油均对禾谷镰刀菌表现出显著的抑菌效果,其中,丁香精油在低浓度(20~40μL/L air)下抑制效果不如肉桂精油,随着浓度增加,其抑制效果显著增加且优于肉桂精油。分析抑制率回归方程得到ClO_(2)水溶液的半抑制浓度IC_(50)为27 mg/L、丁香精油为58μL/L air、肉桂精油为66μL/L air。通过麦角固醇含量测定、扫描电镜观察和傅立叶红外扫描,发现ClO_(2)和精油对禾谷镰刀菌菌丝细胞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ClO_(2)水溶液破坏细胞膜,导致内容物渗出,高浓度丁香精油破坏细胞结构,肉桂精油则使菌体发育不良。
    • 摘要: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小麦赤霉病防控研究团队在《New Phytologist》期刊上在线发表了题为“Landscape and regulation of alternative splicing and 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 in a plant pathogenic fungus”的研究论文。刘慧泉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路平为论文第一作者,该团队江聪研究员、王秦虎副教授和部分研究生也参与了该研究工作。禾谷镰刀菌是引起小麦赤霉病的主要病原菌,由于现有的禾谷镰刀菌参考基因组和基因注释还存在较多错误和不完善的地方,研究团队修正了禾谷镰刀菌参考基因组中的组装和序列错误,为禾谷镰刀菌建立了一套全面完整的全长转录本注释,这也是目前丝状真菌中报道的最为全面和完整的转录本注释。
    • 张根源; 胡润雨; 陈向果; 张漪; 许豪; 于士男; 高艳; 李巧云; 唐建卫; 殷贵鸿
    • 摘要: 为优化黄淮麦区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方法,于2020年在河南农业大学许昌校区试验田对4个小麦品种进行单花滴注赤霉病抗性鉴定,分析不同套袋保湿天数对病情严重度的影响,并利用与主效抗病基因Fhb1连锁的功能标记TaHRC-STS对其进行分子检测。结果显示:抗病品种‘苏麦3号’‘宁麦9号’携带该基因,而感病品种不携带;套袋1~7 d处理均引起赤霉病菌侵染,病情严重度随着套袋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在套袋4~7 d处理下,同一抗、感品种的严重度间无显著差异;且感病品种4~7 d的严重度显著高于1~3 d处理(P<0.05),抗性评价也与1~3 d不同,这表明Fhb1基因能增强小麦赤霉病抗性。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时,黄淮麦区以套袋保湿4 d的处理效果较好。
    • 周云鹏; 周谈坛; 赵文慧; 李增强; 赵炳梓
    • 摘要: 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导致小麦产量和品质降低的主要因素,其在田间生长的基质主要为秸秆。基于各种拮抗菌的生物防治是控制小麦赤霉病的主要措施之一,但秸秆降解过程中拮抗菌的拮抗效应是否与平板对峙获取的拮抗效应一致尚不清楚。本研究首先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对禾谷镰刀菌CGMCC3.4598有潜在拮抗作用的3株菌:吸水链霉菌ACCC41648(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ACCC40051(S.hygroscopicus var.jingganggensis)和娄彻氏链霉菌ACCC41594(S.rochei),其抑菌带平均宽度依次为2.67、1.67和1.12 mm。基于室内70 d培育试验,发现秸秆降解7、42和70 d后,吸水链霉菌ACCC41648及其井冈变种ACCC40051未表现抑制秸秆中禾谷镰刀菌生长的效应,而娄彻氏链霉菌ACCC41594在秸秆降解7 d和42 d后显著降低禾谷镰刀菌丰度分别达30.91%和69.28%。与对照相比,娄彻氏链霉菌ACCC41594显著促进秸秆降解、提高秸秆CO2-C累积释放量,降低秸秆易矿化碳含量。进一步相关性分析发现,残留秸秆中的禾谷镰刀菌丰度在培养7 d时与秸秆全钾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42 d时与秸秆易矿化碳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70 d时与秸秆全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C/N极显著负相关(P<0.01)。上述结果表明,通过平板对峙获取的拮抗菌在秸秆降解过程中其拮抗效应并不一定显现;结果进一步暗示,娄彻氏链霉菌ACCC41594在秸秆降解过程中抑制禾谷镰刀菌CGMCC3.4598生长的效应有可能通过其直接拮抗作用,也有可能通过促进秸秆降解引起残留秸秆性质发生变化所致。
    • 张艳茹; 郎剑锋; 郭富超; 王鹏; 韩阳超; 张强
    • 摘要: 为了筛选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具有拮抗能力的放线菌,从小麦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具有较好拮抗能力的菌株21-3.根据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的手段对其进行鉴定,并且对该菌株的抑菌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21-3为灰略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ns),对禾谷镰刀菌的抑制率为69.9%±1.3%.菌株无菌发酵液对禾谷镰刀菌的菌落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菌株21-3对瓜类炭疽病菌(Colletorichum lagenerium)、大斑凸脐蠕孢(Exserohilum turcicum)、假禾谷镰刀菌(F.pseudograminearum)、美澳型核果褐腐菌(Monilinia fructicola)、粉红聚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等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菌株21-3具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潜力.
    • 曹荣耀; 谢岩黎; 刘晨; 程思忠
    • 摘要: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由禾谷镰刀菌等真菌产生的一类真菌毒素,会严重污染玉米和小麦等农产品,利用微生物降解真菌毒素是一种高效且污染小的方法。从猪肠道中分离得到1株可高效降解DON的菌株,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将该菌株与DON共同孵育,检测不同孵育时间的降解效果;取该菌株上清液、菌体细胞、胞内提取物以及经蛋白酶k、加热处理的上清液分别对DON进行降解;将菌株与禾谷镰刀菌共同培养,观察禾谷镰刀菌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经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确定筛选得到的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其发酵上清液能在72 h内降解76.7%的DON,上清液经蛋白酶k、加热处理后,降解效果变弱,初步判断其中存在能降解DON的胞外酶;该菌株能够抑制禾谷镰刀菌的生长,且其发酵上清液对禾谷镰刀菌也具有很好的拮抗效果。
    • 王秋岭; 袁谦; 曹永周; 范志业; 陈莉; 刘迪; 刘立峰; 王文豪; 李雷雷; 陈琦; 侯艳红; 杜梦圆; 李世民
    • 摘要: 为了明确河南省漯河市8个不同地点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氰烯菌酯、戊唑醇和咪鲜胺的敏感性,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4种杀菌剂对8株禾谷镰刀菌的毒力。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8株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多菌灵对8株禾谷镰刀菌的半数效应浓度(EC_(50))值在0.4128~0.7459 mg·L^(-1),氰烯菌酯对8株禾谷镰刀菌的EC_(50)值在0.0788~0.2600 mg·L^(-1),戊唑醇对8株禾谷镰刀菌的EC_(50)值在0.0814~1.2424 mg·L^(-1),咪鲜胺对8株禾谷镰刀菌的EC_(50)值在0.0071~0.2177 mg·L^(-1),不同禾谷镰刀菌菌株对同一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显著。建议交替使用EC_(50)低于均值的杀菌剂用于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延缓小麦赤霉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 何玲敏; 吴秋芳; 胡高阳; 李悦; 杜煜洁; 张美玲如; 蔡新; 李锁平; 郭瑞林
    • 摘要: 红球菌(Rhodococcus sp.)Y-1菌株分离自小麦叶片,初步研究发现其对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文章采用单因素试验对Y-1菌株产抗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初步研究其抗菌活性物质类型。当发酵条件为500 mL锥形瓶装100 mL液体培养基、发酵温度25°C、发酵时间72 h、接种量1%、p H 6.0时,5 mL Y-1无菌发酵液对禾谷镰刀菌的抑菌率为58.6%,且显著高于各单因素试验的抑菌率。粗活性物质的研究结果显示,Y-1菌株的主要抗菌活性物质为挥发性物质(抑菌率57.5%)和非蛋白类物质(抑菌率77.4%),且二甲苯是非蛋白类粗活性物质的最佳萃取剂。
    • 许凌凌
    • 摘要: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引起,是小麦主要的病害之一。小麦赤霉病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赤霉菌产生的真菌毒素严重威胁人畜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给小麦赤霉病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从小麦赤霉菌的种类及分布,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流行,赤霉菌毒素种类、毒性及治理方法,禾谷镰刀菌的组学研究及小麦抗赤霉病分子机制的组学研究等方面对小麦赤霉病和赤霉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