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分子机制

分子机制

分子机制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516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中国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48篇、会议论文1099篇、专利文献125063篇;相关期刊1290种,包括生物学教学、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现代肿瘤医学等; 相关会议668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十四届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免疫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会议、第七次全国动物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暨新疆畜牧科学院第六次学术年会等;分子机制的相关文献由14526位作者贡献,包括郑庆伟、李刚、刘刚等。

分子机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48 占比:3.11%

会议论文>

论文:1099 占比:0.84%

专利文献>

论文:125063 占比:96.05%

总计:130210篇

分子机制—发文趋势图

分子机制

-研究学者

  • 郑庆伟
  • 李刚
  • 刘刚
  • 陆茵
  • 李强
  • 王爱云
  • 刘洋
  • 周清华
  • 许波
  • 刘兆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段嘉豪; 谭旭仪; 卢敏; 邝高艳; 方传龙; 肖满
    • 摘要: 背景:三花接骨散为临床骨折筋伤常用药,使用效果良好,但缺少相关实验学依据,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三花接骨散对成骨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首先预实验筛选三花接骨散干预成骨细胞的最佳浓度,之后采用CCK-8法进行成骨细胞增殖实验,碱性磷酸酶检测成骨细胞成熟度,RT-PCR检测碱性磷酸酶、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钙蛋白、骨桥蛋白、胶原酶Ⅰ、Axin2、Dkk4、Lef-1、Tcf-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β-Catenin、P-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1)成骨细胞培养5 d后,10 mg/L质量浓度时成骨细胞数量最多;(2)成骨细胞培养21 d后,三花接骨散不同浓度组的细胞增殖数量均有增加,以10 mg/L组明显,但20 mg/L已有减少的趋势;(3)成骨细胞培养7 d后,三花接骨散低、中、高剂量组碱性磷酸酶表达均有增加,以高剂量组(20 mg/L)明显;(4)成骨细胞培养7 d后,三花接骨散低、中、高剂量组碱性磷酸酶、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钙蛋白,骨桥蛋白,胶原酶ⅠmRNA表达均有增加,以高剂量组(20 mg/L)明显;(5)成骨细胞培养21 d后,三花接骨散低、中、高剂量组Axin2、Dkk4 mRNA表达均有降低,Lef-1、Tcf-1 mRNA表达增加,以高剂量组(20 mg/L)明显;(6)成骨细胞培养21 d后,三花接骨散低、中、高剂量组P-β-Catenin蛋白表达均有降低,β-Catenin蛋白表达增加,均以高剂量组(20 mg/L)明显;(7)提示三花接骨散可调控成骨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碱性磷酸酶、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钙蛋白、骨桥蛋白、胶原酶Ⅰ、Lef-1、Tcf-1 mRNA以及β-Catenin蛋白表达,降低Axin2、Dkk4 mRNA以及P-β-Catenin蛋白表达,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这可能是其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
    • 周岚曦; 邵路; 董士武; 喻正文
    • 摘要: 背景:血管生成对于组织修复与再生是必不可少的,提高医用金属材料促血管生成的能力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的:整理讨论了医用金属材料促内皮细胞血管化的可能分子机制,为后续研发各种促血管生成的医用金属材料奠定基础。方法: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medical metal materials OR alloy”“stent OR scaffold”“vascularization OR angiogenesis”“molecular mechanism OR signaling pathway”“endothelial cells”,中文检索词为“医用金属材料、金属”“支架”“血管化、血管生成”“分子机制、信号通路”“内皮细胞”,最终纳入76篇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与结论:①医用金属材料植入机体后在降解过程中所释放的金属离子,可以通过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黏附和提高成管能力来影响血管生成。②镁、锌、铜、锶及钴等金属离子可以激活Wnt、PI3K/Akt、MAPK、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信号通路,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缺氧诱导因子1α等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促进血管生成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诱导血管生成。③金属植入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不仅影响植入材料的稳定性,还会影响血管化及成骨效果。④金属离子的浓度会影响血管生成的过程,金属材料降解过快,金属离子爆发积累会导致细胞毒性。确定金属离子最佳促血管化及成骨分化的浓度,是开发多功能金属材料的关键。⑤通过合金化、表面修饰改性等手段提高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调控金属离子释放速率,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成骨和血管生成微环境,加速组织的修复与再生。⑥金属促血管生成的机制丰富,但具体分子机制尚未彻底明晰,未来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 章晓云; 李华南; 陈锋; 柴源; 甘斌; 李松; 陈丁鹏
    • 摘要: 背景:临床研究表明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显著,但其分子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筛选桂枝芍药知母汤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整合Gene Cards,OMIM和DigSee数据库的查询结果获取痛风性关节炎相关靶点,然后利用Venny平台进行映射取交集得到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单味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使用David数据库对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采用Autodock软件对桂枝芍药知母汤的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蛋白基因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与结论:①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相关的活性成分有180个,其中槲皮黄素、芒柄花黄素、木犀草素、3’-甲氧基光甘草定和花旗松素为关键活性成分;②共获得24个关键靶点,其中肿瘤蛋白P53、神经营养酪氨酸受体激酶1、泛素连接酶CUL3蛋白、雌激素受体1和泛素C为核心靶点;③分子对接显示桂枝芍药知母汤关键活性成分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关键作用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④GO分析结果显示,关键作用靶点主要参与脂多糖的反应、对细菌来源分子的反应、细胞对生物刺激的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的调节和对活性氧的反应等生物学过程;⑤KEGG分析结果显示桂枝芍药知母汤主要作用于白细胞介素17通路、肿瘤坏死因子通路、AGE-RAGE通路、NOD样受体通路、核转录因子κB通路和Toll样受体通路等发挥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⑥结果证实,桂枝芍药知母汤以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方式减轻免疫-炎症反应、抑制软骨细胞凋亡、提高人体抗氧化应激反应能力,从而发挥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通过药效成分的筛选,未来可将其进行蛋白支架载药缓释系统进行口服或者局部用药,可有利于病情的缓解。
    • 刘超; 曾昭穆; 温稀超; 吴文松; 孙程圆; 郑克彬
    • 摘要: 背景:恶性神经胶质瘤经过手术、放疗和化疗后,其预后仍然很差,因此阐明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进一步探索可靠的生物标志物至关重要.非编码RNA在外泌体中富集且稳定,由于其在各种肿瘤的起始和进展中的调节功能而受到了广泛关注.目的:文章就外泌体非编码RNA在胶质瘤中的研究和进展进行概述,介绍外泌体非编码RNA的生物来源,阐明其在胶质瘤中的生物学影响,寻找可靠的肿瘤标志物,以期为神经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Exosome,Extracellular vesicles,Noncoding RNA,Glioma,Molecule mechanism,Biomarkers"为英文检索词,在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筛选出114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文献内容主要涉及外泌体非编码RNA在胶质瘤中的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血管生成,以及外泌体非编码RNA在胶质瘤中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等相关内容.结果 与结论:①外泌体非编码RNA在细胞间选择性包装、分泌和转移,参与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间通讯,并可调节胶质瘤的许多生物学行为,如增殖、侵袭、血管生成、免疫逃逸和治疗耐药性,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②外泌体包含多种功能分子,可以反映整个肿瘤复杂的异质性.③外泌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且非常稳定,在几乎所有类型的体液中都很容易获得,这些因素使外泌体成为最有潜力的生物标记物,这为未来诊断胶质瘤提供了很大帮助.④外泌体是天然且无毒性的,与质膜的构造相当类似,可将其作为许多治疗性药物的治疗载体,携带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并能轻易跨越血脑屏障,通过外泌体来开发靶向抗癌药物,既能突破血脑屏障,还能避免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⑤外泌体与靶细胞结合具有特定的靶向性,这些优势极大提升了外泌体应用在胶质瘤生物靶向治疗的可行性,但其在临床应用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如外泌体的分选难度大,外泌体非编码RNA的含量有限,以及如何让外泌体精确到达肿瘤部位等.⑥随着外泌体非编码RNA在胶质瘤中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将为攻克胶质瘤这一难题提供新的路径.
    • 李士利
    • 摘要: 外伤性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SCI的诊断、康复、预后及生存率有了明显的改善.然而,SCI患者整体神经功能损伤后的缺损改善仍未有实质性的进展.SCI神经功能损伤未能得到有效改善的主要原因与SCI病理生理学的复杂性和损伤脊髓中发生的各种生化和生理变化及分子改变有关.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神经领域的研究人员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试图阐明SCI的病理生理学并揭示其潜在的细胞功能及脊髓组织变性和修复的分子机制.此文对近年来外伤性脊髓损伤病理生理特点、损伤的可能分子机制进行了总结,并报道如下,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和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 李玲红; 张哲; 陈永明; 尤明山; 倪中福; 邢界文
    • 摘要: 为了明确突变体颖壳蜡质含量显著变化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对源自济麦22颖壳蜡质缺失突变体glossy1与野生型进行了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在glossy1突变体中,共筛选到12,23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5811个基因在突变体中上调表达,6419个下调表达。GO(gene ontology)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蜡质合成和转运途径,具体分布在酰基转移酶活性、脂质结合和水解酶活性等条目,由此推测这些途径与小麦穗部蜡质缺失性状是紧密相关的。我们还利用RT-qPCR检测了参与蜡质代谢途径部分基因的表达,结果与转录组结果是一致的。本研究为今后探究小麦蜡质代谢的分子机制和基因调控网络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也为抗逆小麦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 卫晶晶; 李晨阳; 王萍; 李雅璇; 丁晓芳; 杨琳
    • 摘要: 背景:临床上广泛采用自体神经移植来达到神经修复的目的,但应用效果欠佳,而聚乙二醇的应用从细胞融合剂到水凝胶生物黏合剂再到促轴突融合神经修复新型材料等,因此若能联合聚乙二醇探索出加快神经功能重建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并且对神经再生与功能重建也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阐述聚乙二醇在神经功能重建领域的应用进展.方法:利用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有关聚乙二醇促细胞融合以及聚乙二醇作用于神经修复的文献,检索时间为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英文检索词为"PEG,polyethylene glycol,cell-fusion,nerve function reconstruction,nerve repair",中文检索词为"聚乙二醇、细胞融合、功能重建、神经修复".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所有文章进行初筛后,保留相关性较高的61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 与结论:①在一定条件下,70%聚乙二醇加入少量腺苷5'-三磷酸可加快损伤神经轴突快速生长,有效促进膜的融合,实现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重建.②聚乙二醇自身浓度是促进体细胞融合的主要影响因素,当聚乙二醇浓度为35%,相对分子质量为4000,或者聚乙二醇浓度为50%,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时,对细胞融合效率影响最大;其他次要影响因素包括融合细胞个数、反应温度和时间等.③进一步分析聚乙二醇促神经修复的机制发现,聚乙二醇可促进轴突融合,表现出恢复轴突形态的连续性和电生理功能的作用,但是否能在瓦勒氏变性之前实现轴突的有效连接还需进一步研究证明.④聚乙二醇应用前景较为广泛,未来可考虑将其应用在新型生物黏合剂的研发、神经修复支架改良、复合物水凝胶研制相关研究中,但关于聚乙二醇在神经功能重建领域的应用还有诸多问题未解决,如聚乙二醇诱导神经细胞融合对人体的长期影响、最大延迟治疗时间等问题,还需后续研究不断完善.
    • 卫晶晶; 李晨阳; 王萍; 李雅璇; 丁晓芳; 杨琳
    • 摘要: 背景:临床上广泛采用自体神经移植来达到神经修复的目的,但应用效果欠佳,而聚乙二醇的应用从细胞融合剂到水凝胶生物黏合剂再到促轴突融合神经修复新型材料等,因此若能联合聚乙二醇探索出加快神经功能重建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并且对神经再生与功能重建也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阐述聚乙二醇在神经功能重建领域的应用进展。方法:利用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有关聚乙二醇促细胞融合以及聚乙二醇作用于神经修复的文献,检索时间为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英文检索词为"PEG,polyethylene glycol,cell-fusion,nerve function reconstruction,nerve repair",中文检索词为"聚乙二醇、细胞融合、功能重建、神经修复"。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所有文章进行初筛后,保留相关性较高的61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在一定条件下,70%聚乙二醇加入少量腺苷5’-三磷酸可加快损伤神经轴突快速生长,有效促进膜的融合,实现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重建。(2)聚乙二醇自身浓度是促进体细胞融合的主要影响因素,当聚乙二醇浓度为35%,相对分子质量为4000,或者聚乙二醇浓度为50%,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时,对细胞融合效率影响最大;其他次要影响因素包括融合细胞个数、反应温度和时间等。(3)进一步分析聚乙二醇促神经修复的机制发现,聚乙二醇可促进轴突融合,表现出恢复轴突形态的连续性和电生理功能的作用,但是否能在瓦勒氏变性之前实现轴突的有效连接还需进一步研究证明。(4)聚乙二醇应用前景较为广泛,未来可考虑将其应用在新型生物黏合剂的研发、神经修复支架改良、复合物水凝胶研制相关研究中,但关于聚乙二醇在神经功能重建领域的应用还有诸多问题未解决,如聚乙二醇诱导神经细胞融合对人体的长期影响、最大延迟治疗时间等问题,还需后续研究不断完善。
    • 李玲红; 张哲; 陈永明; 尤明山; 倪中福; 邢界文
    • 摘要: 为了明确突变体颖壳蜡质含量显著变化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对源自济麦22颖壳蜡质缺失突变体glossy1与野生型进行了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在glossy1突变体中,共筛选到12,23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5811个基因在突变体中上调表达,6419个下调表达。GO(gene ontology)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蜡质合成和转运途径,具体分布在酰基转移酶活性、脂质结合和水解酶活性等条目,由此推测这些途径与小麦穗部蜡质缺失性状是紧密相关的。我们还利用RT-qPCR检测了参与蜡质代谢途径部分基因的表达,结果与转录组结果是一致的。本研究为今后探究小麦蜡质代谢的分子机制和基因调控网络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也为抗逆小麦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 章晓云; 李华南; 陈锋; 柴源; 甘斌; 李松; 陈丁鹏
    • 摘要: 背景:临床研究表明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显著,但其分子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筛选桂枝芍药知母汤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整合Gene Cards,OMIM和DigSee数据库的查询结果获取痛风性关节炎相关靶点,然后利用Venny平台进行映射取交集得到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单味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使用David数据库对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采用Autodock软件对桂枝芍药知母汤的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蛋白基因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与结论:①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相关的活性成分有180个,其中槲皮黄素、芒柄花黄素、木犀草素、3'-甲氧基光甘草定和花旗松素为关键活性成分;②共获得24个关键靶点,其中肿瘤蛋白P53、神经营养酪氨酸受体激酶1、泛素连接酶CUL3蛋白、雌激素受体1和泛素C为核心靶点;③分子对接显示桂枝芍药知母汤关键活性成分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关键作用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④GO分析结果显示,关键作用靶点主要参与脂多糖的反应、对细菌来源分子的反应、细胞对生物刺激的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的调节和对活性氧的反应等生物学过程;⑤KEGG分析结果显示桂枝芍药知母汤主要作用于白细胞介素17通路、肿瘤坏死因子通路、AGE-RAGE通路、NOD样受体通路、核转录因子κB通路和Toll样受体通路等发挥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⑥结果证实,桂枝芍药知母汤以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方式减轻免疫-炎症反应、抑制软骨细胞凋亡、提高人体抗氧化应激反应能力,从而发挥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通过药效成分的筛选,未来可将其进行蛋白支架载药缓释系统进行口服或者局部用药,可有利于病情的缓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