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毒素

毒素

毒素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11288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79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8670篇;相关期刊1237种,包括百科知识、科学之友、健康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第二届全国水禽疫病防控研讨会、第八届全军保健医学学术研讨会、第一届全国玉米有害生物控制技术学术研讨会等;毒素的相关文献由1985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培武、张奇、张文等。

毒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79 占比:22.85%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0.35%

专利文献>

论文:8670 占比:76.81%

总计:11288篇

毒素—发文趋势图

毒素

-研究学者

  • 李培武
  • 张奇
  • 张文
  • 王磊
  • 丁小霞
  • 张兆威
  • 徐安龙
  • 许杨
  • 刘阳
  • 邢福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冯万宇; 陈亮; 苗艳; 兰世捷; 张蕾; 沈思思; 李丹; 黄宝银; 张艳
    • 摘要: 犬不自主地将胃内容物从口或鼻腔排出的行为称为呕吐。呕吐是养犬行业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呕吐可占犬病症的63%。呕吐除了使犬迅速出现脱水、丢失电解质、导致心力衰竭之外。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呕吐可清除犬胃肠道毒素(物),犬轻微呕吐在一定意义上可激发一些内脏器官的功能。
    • 黄英; 彭晴; 王荃; 徐小轻; 张宇微; 马蓝; 石波; 乔宇
    • 摘要: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芽孢杆菌细胞毒性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的细胞以及活性测定方法,确立以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为受试细胞,MTT比色法作为芽孢杆菌代谢物细胞毒性的检测方法,并对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利用优化后的方法对81株不同来源芽孢杆菌的细胞毒性进行检测,发现有16株芽孢杆菌具有细胞毒性。通过毒素编码基因PCR、溶血性试验和抗体免疫反应试验进一步验证了16株芽胞杆菌的毒性。与体外测定方法相比,建立的细胞毒性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性,且适用于不同株系芽孢杆菌在细胞水平的安全性评价,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马鸿翔; 王永刚; 高玉姣; 何漪; 姜朋; 吴磊; 张旭
    • 摘要: 由禾谷镰刀菌复合种引起的赤霉病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小麦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受病原菌侵染的籽粒还会产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为主的毒素,进一步威胁人畜健康。抗赤霉病品种选育与应用是解决小麦赤霉病及毒素危害的有效途径,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抗赤霉病育种研究,70年代成立全国协作组,建立的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被广泛用于赤霉病抗性评价,筛选出的苏麦3号、望水白等抗源被国内外广泛用于抗赤霉病研究,育成的农艺性状优良且中抗赤霉病的扬麦158号和宁麦9号等品种是抗赤霉病育种的重要突破,不仅在生产上得到大面积应用,而且作为亲本分别育成了20多个小麦品种。除常规育种外,还利用染色体工程技术将外源种质赤霉病抗性导入小麦栽培品种中,基于细胞工程技术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和加倍单倍体创制在小麦赤霉病遗传改良中拓宽了遗传变异背景,提高了育种效率。20世纪90年代赤霉病在北美洲的流行促使欧美重视小麦赤霉病研究。国际合作促进了小麦赤霉病育种的资源、技术和信息交流,赤霉病抗性类型、鉴定技术和评价指标研究、抗赤霉病种质发掘、QTL定位、关键基因克隆、标记辅助选择及抗病品种培育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进展,利用双亲连锁作图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位了600多个赤霉病抗性相关QTL,涉及小麦所有21条染色体,定名了Fhb1-Fhb77个赤霉病抗性基因/QTL。针对苏麦3号和望水白等中国抗源的主效QTL(Fhb1),克隆了其关键基因并进行了功能验证,开发了基因的功能标记,并成功应用于标记辅助选择,培育出赤霉病抗性显著改良的小麦新品种。来自长穗偃麦草的Fhb7候选基因也被克隆,并用于提高栽培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在精细定位的基础上,开发了紧密连锁分子标记,利用标记辅助选择将不同位点抗性QTL聚合,进一步提高了小麦赤霉病抗性。展望未来,应研究建立精准的赤霉病抗性表型评价体系、加强抗赤霉病新种质和新基因发掘、克隆主效抗病QTL的关键基因并明确其分子机制,将标记辅助选择或基因组选择与常规育种相结合,不断提升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效率和水平,培育赤霉病抗性显著提高、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种。
    • 白石; 毕丽丽
    • 摘要: 目的浅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慢性肾衰竭(CRF)患者临床疗效、肾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组(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与B组(血液透析HD治疗),各25例,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IL-1、IL-6、hs-CRP、TNF-α、β2-MG、BUN、Scr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IL-1、IL-6、hs-CRP、TNF-α、β2-MG、BUN、Scr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CRF疾病患者给予HD+HP治疗效果乐观,可有效清除毒素,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 乔玉
    • 摘要: 毒蘑菇又叫毒菌,它种类多样、分布广泛。因为毒蘑菇在形态上与可食蘑菇的极为相似,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中毒者临床上的表现和毒理学机制都十分复杂,因此中毒事件也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有毒蘑菇常见种类、毒素、中毒机制以及检测方法进行论述,为相关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 朱言杰; 马金骏; 周冬梅; 邓晟; 冯辉; 魏利辉; 陈夕军; 王晓宇
    • 摘要: 以大蒜白腐菌为材料,分别用正丁醇和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了大蒜白腐病菌粗毒素,采用气相色谱对粗毒素进行了物质组分分析。结果表明,用正丁醇提取的大蒜白腐病菌粗毒素活性高于乙酸乙酯提取的大蒜白腐病菌粗毒素,但二者均可引起大蒜叶片病斑产生,表明其具有生物活性;其中有4种物质被鉴定,分别为2,4-二甲基庚烷、十一烷、3,5,5-三甲基-2-环己烯-1-酮、邻苯二甲酸丁基酯2-乙基己基酯。
    • 陈振东; 秦健; 郭元元; 石延霞; 谢学文; 柴阿丽; 李宝聚
    • 摘要: 为明确苦瓜枯萎病菌毒素产生的最佳发酵条件以及发酵滤液的特征特性,采用浸根法接种,研究病菌的产毒培养条件和发酵滤液的生物活性、稳定性等基本性质。结果表明,苦瓜枯萎病菌产毒的最适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时间、装液量分别为Czapek培养液、14 d、100 mL(250 mL三角瓶);病菌毒素发酵滤液对紫外光(36μW·cm^(-2))、太阳光(2800~10000 lx)、高温高压(121°C,0.11 MPa)、强碱(pH 12)和强酸(pH 3)稳定性好,致萎指数分别为95.83%、97.22%、97.22%、95.83%和91.67%。病菌毒素发酵滤液对黄瓜、甜瓜、西瓜、冬瓜、瓠瓜和丝瓜等葫芦科蔬菜作物幼苗生长均有致萎作用。综上所述,苦瓜枯萎病菌毒素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对瓜类作物具有普遍的致萎作用。
    • 梁建忠; 郭芬; 林彩花
    • 摘要: 目的:比较对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滤过对其体内毒素的清除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血液透析滤过组,每组50例患者。对血液透析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3次/周),对血液透析滤过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2次/周)+血液透析滤过(1次/周)。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血清磷、血清甲状旁腺激素、血清β_(2)微球蛋白的清除率、血浆白蛋白的水平和标准化蛋白分解代谢率。结果:1)治疗后,血液透析滤过组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血清磷的清除率均高于血液透析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滤过组患者的标准化蛋白分解代谢率高于血液透析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进行血液透析相比,对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滤过的效果较好,可显著提高其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血清磷、血清甲状旁腺激素、血清β_(2)微球蛋白的清除率和标准化蛋白分解代谢率,且不会增加其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
    • 秦百众
    • 摘要: 羊肠毒血症也被称为是“软肾病”,它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在肠道内繁殖产生大量的毒素引起的羊的一种猝死性疾病。该病原菌在土壤和污水中存在,当羊群误食了被产气荚膜梭菌污染的饮水或者草料,该病原菌就会通过食道进入肠道内,进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并产生大量的毒素
    • 李靖; 谢津; 孔磊; 张登云; 隋国强; 陈玉惠
    • 摘要: 植物锈病防治非常困难,其生物防治重点集中在对其重寄生菌的研究方面。前期研究发现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kenyana)PG52菌株和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8662菌株对石楠叶锈病菌及茶藨生柱锈菌均有很强的重寄生作用,但其重寄生机制不清楚。采用活性追踪并结合传统天然产物化学的分离方法,首次从两株重寄生菌中分离得到两种对锈孢子有致死作用的毒素分子———3-硝基丙酸和柠檬酸。两种毒素分子均能使锈孢子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内含物外溢,被作用的锈孢子和对照相比明显变小,台盼蓝染色证实锈孢子死亡。分别用10μg/mL的3-硝基丙酸和100μg/mL的柠檬酸处理1 h,茶藨生柱锈菌的锈孢子致死率达到50%,当柠檬酸的质量浓度达到500μg/mL时,锈孢子的致死率达到90%。500μg/mL的柠檬酸同时对石楠叶锈(Aecidium wenshanense)锈孢子、竹杆锈(Sterostratum corticioides)冬孢子和三叶草叶锈(Uromyces trifolii)夏孢子具有致死作用。实验结果为重寄生机理的阐明和生物农药的开发奠定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