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基因敲除

基因敲除

基因敲除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3年内共计2483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分子生物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96篇、会议论文169篇、专利文献86947篇;相关期刊605种,包括生物工程学报、生物技术通报、生物技术通讯等; 相关会议111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技术大会、第七次全国动物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暨新疆畜牧科学院第六次学术年会等;基因敲除的相关文献由8130位作者贡献,包括潘秀珍、王长军、李宁等。

基因敲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96 占比:1.80%

会议论文>

论文:169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86947 占比:98.01%

总计:88712篇

基因敲除—发文趋势图

基因敲除

-研究学者

  • 潘秀珍
  • 王长军
  • 李宁
  • 邓云
  • 吴松刚
  • 杨骏
  • 李秋艳
  • 施巧琴
  • 李军
  • 焦新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蔡波; 李晓晓; 张凌寒; 刘彦星; 毛跟红
    • 摘要: 背景:HLA-DR基因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的进展及预后相关,采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子宫内膜癌HLA-DRA基因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HEC-1-A细胞的HLA-DRA基因靶向敲除,检测其敲除效率,并初步探索HLA-DRA基因的功能。方法:根据HLA-DRA基因序列,针对HLA-DRA外显子设计单链向导RNA(sgRNA),分别将sgRNA、CRISPR/Cas9、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和嘌呤霉素抗性克隆至YKO载体中,通过脂质体将sgRNA表达质粒转染到HEC-1-A细胞中。根据荧光表达,观察评估sgRNA敲除效果后,使用表达sgRNA的质粒进行转染,用最佳浓度的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的绿色荧光蛋白阳性表达细胞后,进行PCR、基因测序、转录组测序。结果与结论:经转染和嘌呤霉素筛选后,获得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HEC-1-A细胞,对其进行Sanger测序分析,结果显示HEC-1-A细胞中HLA-DRA第一号外显子基因被定向敲除,对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差异基因筛选,根据筛选所得686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通过对肿瘤增殖分化有关差异基因分析发现COL3A1、BCL2A1、TACSTD2、CXCR2等基因表达上调,GNG11、BMP7、IL1RN、PLEK2、CDH6等基因表达下调。结果可见,HLA-DRA基因参与了多种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功能调控过程。此外,HLA-DRA基因可能通过2种途径(上调/下调)调控子宫内膜腺癌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及侵袭过程。此研究建立了CRISPR/Cas9技术联合脂质体转染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单质粒基因敲除方法,首次敲除子宫内膜癌免疫相关基因HLA-DRA,为子宫内膜癌免疫治疗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 王雪娇; 史文娟; 张燕; 邢德海; 李冬雪; 焦向英
    • 摘要: 背景: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在心肌梗死小鼠的心肌组织中,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表达升高。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是核苷酸结合寡聚化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like receptor containing pyrin domain 3,NLRP3)炎性小体的内源性激活物,那么,其是否通过激活炎症小体参与心肌梗死的病理过程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和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为临床心肌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30只和同窝野生C57BL/6J小鼠30只,2种小鼠均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和伪手术组(n=15),建立心肌梗死模型。术后4 d取部分小鼠(n=10)麻醉处死,取心脏组织,TUNEL法(n=5)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n=5)检测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NLRP3、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活化白细胞介素1β和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蛋白的表达水平;其余小鼠(n=5)于术后1个月采用小动物超声仪检测心脏功能,随后麻醉处死留取心脏组织,用于其他指标检测。结果与结论:①与野生伪手术组相比,野生心梗组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②与各自伪手术组相比,野生心肌梗死小鼠和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基因敲除心肌梗死小鼠的心肌中NLRP3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活化白细胞介素1β和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等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③与野生心肌梗死小鼠相比,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基因敲除心肌梗死小鼠的梗死心肌中上述5种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④证明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基因敲除可抑制心肌梗死后NLRP3、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活化白细胞介素1β和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的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最终改善缺血心脏功能,有望为临床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靶点。
    • 王睿; 韩烈保
    • 摘要: FLS2是一类在植物中保守存在的可识别细菌鞭毛蛋白并激活位于植物先天免疫反应第一层面的重要的植物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为了进一步研究草坪草植物的先天免疫,本研究以冷季型草坪草模式植物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为材料,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植物抗病免疫相关的重要基因BdFLS2进行了定向的基因编辑,获得了bdfls2敲除突变体,为草坪草植物的FLS2相关的先天免疫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材料基础。筛选转基因阳性植株,测序分析bdfls2 突变基因,结果显示该突变体中bdfls2 基因编码序列由于碱基的缺失导致提前终止。同时该突变体在对应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flg22处理后相比于野生型,无显著的ROS爆发或防卫基因的激活,暗示二穗短柄草FLS2能够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flg22激活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pattern-triggered immunity,PTI)。
    • 崔艺璇; 周翔; 刘宽; 马学玉; 肖焱波; 祁艳艳; 李干鹏
    • 摘要: 目的探究TRPC5基因对糖尿病心肌病发生发展中心肌炎症的调节作用。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以TRPC5基因为靶点,预测其与其他基因的相关性及其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和通路。选用TRPC5-/-和C57BL/6J♂小鼠各1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高糖组,高糖组喂养8周,腹腔注射STZ 1周建立T2DM模型。通过HE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心肌损伤情况,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肌酸激酶以及IL^(-1)β、IL-2、IL-6和IFN-γ炎症因子含量,并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IL^(-1)β、IL-2、IL-6等炎症因子及TRPC5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通过PPI互作网络发现,TRPC5基因与多种炎症基因具有相关性,且参与机体的免疫过程。病理切片结果显示,与C57BL/6J小鼠相比,TRPC5-/-组小鼠心肌损伤和免疫细胞浸润较少。RT-PCR以及血清检测结果提示,TRPC5-/-高糖组小鼠多种炎症因子在心肌中的表达量和在血清中的含量都低于C57BL/6J高糖组小鼠。结论TRPC5通过参与调节心肌细胞炎症进而影响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发展。
    • 王琨; 韩强; 彭书华; 彭溦雁; 韩林妍
    • 摘要: 目的探讨红细胞膜蛋白在红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C57BL/6J野生型(+/+)、基因敲除小鼠锚蛋白基因敲除纯合子型(nb/nb)、带4.2蛋白基因敲除(P4.2-/-)和带3蛋白基因敲除(带3-/-)的小鼠各3对,采用红细胞变形仪检测带3蛋白、带4.2蛋白及锚蛋白缺乏红细胞的综合伸长指数以判定细胞程序性死亡前及死亡过程中的变形能力和渗透脆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锚蛋白及磷脂酰丝氨酸(PS)在红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外翻情况,以及巨噬细胞对红细胞的黏附作用。结果不同红细胞的综合伸长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nb/nb、带3-/-、P4.2-/-,P4.2-/-红细胞渗透脆性在正常情况及钙离子孵育情况下均较弱;与+/+红细胞比较,P4.2-/-红细胞在生理钙浓度及外加剪切力作用下外翻减弱,nb/nb红细胞中截短锚蛋白的外翻增加;nb/nb红细胞PS外翻明显增加;红细胞黏附数nb/nb为+/+的4~6倍,P4.2-/-低于nb/nb,但高于带3-/-。结论锚蛋白外翻的红细胞更易被巨噬细胞识别,其外翻的精氨酸、甘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基因序列(RGD序列)可能是红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潜在死亡信号。
    • 张家翔; 韩佃刚; 杨云庆; 周思佳; 杨妮; 信吉阁
    • 摘要: CRISPR/Cas9是一种高效率、简单操作、低成本的基因编辑工具,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基因敲除研究,为深层次地应用于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概述CRISPR/Cas9技术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基因敲除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深入研究进行展望。
    • 黄敏; 谢晓刚; 何琪富; 曹旭阳; 董翔宸; 康健; 刘军; 权富生
    • 摘要: 旨在对西农萨能奶山羊Zfy基因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获得敲除Zfy基因的奶山羊成纤维细胞株,为进一步探索Zfy基因功能及性别调控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以健康的西农萨能奶山羊为对象,采集3只3月龄公山羊睾丸组织并提取总RNA。根据NCBI中预测的山羊Zfy基因mRNA序列信息(GenBank登录号:XM_018044893)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分段克隆获得山羊Zfy基因序列,使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Zfy基因CDS区核苷酸序列并预测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针对山羊Zfy基因CDS区共设计了4条sgRNA,构建4个打靶载体并转染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GFFs),利用T7E1酶切检验打靶载体的切割效率,通过嘌呤霉素筛选敲除Zfy基因的GFFs阳性单克隆细胞,经PCR扩增、测序检测突变率。结果显示,成功克隆得到了长度为2406 bp的西农萨能奶山羊Zfy基因CDS区序列。同源性以及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山羊Zfy基因序列与马鹿、牛、绵羊的同源性高,亲缘关系较近,与小鼠的同源性最低,亲缘关系最远。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显示,山羊Zfy基因共编码801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90.37 ku,Zfy蛋白含66个磷酸化位点,等电点为5.66,亲水性较高,无信号肽,是一个结构不稳定的非分泌蛋白。T7E1酶切发现,4个打靶载体均可发挥敲除活性,切割效率分别为12.31%、40.86%、31.52%、26.37%。选择切割效率最高的打靶质粒转染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GFFs),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能稳定靶向敲除Zfy基因的GFFs阳性细胞株,PCR测序检测突变率为23.91%。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克隆了西农萨能奶山羊Zfy基因并揭示了该基因所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成功构建了山羊Zfy基因CRISPR/Cas9敲除载体,并筛选出最佳敲除位点,获得了Zfy基因敲除的亚克隆细胞,为深入研究山羊Zfy基因功能及开发性别控制技术奠定了基础。
    • 莫娇; 敖青青; 郑志坚; 吴懿洁; 梁宁静; 廖思米; 王新航; 陆彩玲; 唐深; 李习艺
    • 摘要: 目的建立肝特异性LCMT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方法运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肝特异性LCMT1-KO小鼠。通过RT-PCR、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和HE染色等方法鉴定及比较野生和敲除小鼠的差异;观察和分析两组小鼠的一般情况、繁殖能力和子代存活率。结果成功鉴定子代的基因型;LCMT1-KO小鼠肝LCMT1 mRNA和蛋白质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小鼠;两组小鼠的饮食、饮水、体重、繁殖能力、子代存活率、肝外观和HE染色无明显差异;LCMT1-KO小鼠心脏、大脑和肾组织中LCMT1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变化;LCMT1-KO小鼠sgRNA未发生脱靶。结论成功构建肝特异性LCMT1基因敲除小鼠,为研究LCMT1基因在疾病中的调控作用提供实验手段。
    • 袁东亮; 权伟; 陈奕晨; 龚阳泽; 刘凌之; 邵青; 翟媛媛; 赵正杭
    • 摘要: 目的观察CXC趋化因子配体5(CXCL5)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型小鼠抑郁样行为和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的差异。方法取CXCL5+/-杂合子小鼠4只、C57野生型小鼠16只,雌雄各半。将CXCL5+/-杂合子小鼠雌雄配对进行繁殖,剪取子代鼠尾,提取基因组DNA,用qRT-PCR法鉴定子代小鼠的基因型,取CXCL5^(-/-)纯合子小鼠继续繁殖,直至获得30只CXCL5^(-/-)小鼠,其中雌性16只、雄性14只。取CXCL5^(-/-)纯合子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各8只,雌雄各半,称取4、6、8、10周龄小鼠的体质量;取10周龄CXCL5^(-/-)纯合子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各8只,以慢性不可预见性的温和刺激(CUMS)配合孤养来建立抑郁症模型,以小鼠出现自主活动明显减少为造模成功。采用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不动实验对小鼠进行抑郁症行为学评估;取小鼠腹主动脉血,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结果雄性及雌性CXCL5^(-/-)小鼠在4、6、8、10周龄时的体质量与同龄、同性别野生型小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野生型抑郁症小鼠比较,CXCL5^(-/-)抑郁症小鼠强迫游泳及悬尾不动时间均缩短,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均降低(P均<0.05)。结论CXCL5基因敲除能够阻断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 刘旭苗; 王悄悄; 林苗; 倪华; 郑峰; 王怡雯; 汪春晖; 潘秀珍; 曹祥荣
    • 摘要: 目的构建2型猪链球菌荚膜多糖基因簇中cps2D基因敲除株(Δcps2D),比较野毒株05ZYH33与敲除株Δcps2D基本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设计合成引物L1/L2、R1/R2、Spc1/Spc2,分别扩增cps2D基因上、下游同源臂L片段、R片段及Spc^(R)抗性基因S片段,将3个片段连接至pUC19线性载体上,构建敲除质粒pUC19::cps2D。将敲除质粒电转导入05ZYH33感受态细胞后,利用Spc^(R)抗性平板筛选敲除株,并通过组合PCR和RT-PCR进一步验证。比较野毒株05ZYH33和敲除株Δcps2D细菌生长特性、溶血活性、革兰染色、细菌链长、荚膜形态等方面的异同。结果L1/L2、R1/R2、Spc1/Spc2三组引物分别扩增出L(1030 bp)、R(1030 bp)以及S(1130 bp)基因片段;通过无缝克隆的方法成功构建出敲除质粒pUC19::cps2D;电转入感受态细胞后获得69个克隆,筛选出26个疑似敲除株;组合PCR以及RT-PCR筛选后获得cps2D基因敲除株Δcps2D;与野毒株05ZYH33相比,Δcps2D对数期生长变缓,链长显著变短,荚膜稀疏变薄。结论成功构建cps2D基因敲除株,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其调控荚膜合成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