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代谢组学

代谢组学

代谢组学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3年内共计415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96篇、会议论文477篇、专利文献138615篇;相关期刊933种,包括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中药药理与临床等; 相关会议306种,包括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2013年代谢组学与中医药现代研究学术论坛、第十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等;代谢组学的相关文献由12193位作者贡献,包括秦雪梅、许国旺、颜贤忠等。

代谢组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96 占比:2.38%

会议论文>

论文:477 占比:0.33%

专利文献>

论文:138615 占比:97.28%

总计:142488篇

代谢组学—发文趋势图

代谢组学

-研究学者

  • 秦雪梅
  • 许国旺
  • 颜贤忠
  • 阿基业
  • 张磊
  • 李震宇
  • 王广基
  • 王喜军
  • 张琪
  • 路鑫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芮; 黄瑾; 方明; 田敏
    • 摘要: 代谢组学通过定性、定量检测生物样本中的小分子化合物反映生物体内源性代谢物的改变,揭示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代谢变化规律。牙周炎的代谢组学研究可以从代谢产物和代谢途径层面进一步阐明牙周炎的病因,发掘牙周炎的诊断和预测标志物,对于牙周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代谢组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及步骤进行了概述,并对唾液和龈沟液代谢组学技术在牙周炎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既往研究表明短链脂肪酸、氨基酸等代谢物及谷氨酸代谢、嘧啶代谢等代谢途径对于牙周炎的发生可能有一定促进作用,乳酸、γ-氨基丁酸、丁酸、溶血磷脂酸等可作为牙周炎潜在的诊断标志物,牙周炎代谢组学研究中仍面临研究结果异质性高、代谢物存在波动等挑战,未来可通过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等将研究优化,以期为牙周炎的病因、诊断研究提供新的策略。
    • 王峥; 黄慧英; 徐庆妍; 李健
    • 摘要: 定量核磁共振(qNMR)技术常用来分析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的差异和变化.qNMR中应用最多的是内标法,常见的水溶性内标易与血液中存在的大量蛋白结合,使其化学位移和线宽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代谢物定量的准确性,这是qNMR存在的重大挑战.采用对苯二甲酸二钠作为qNMR代谢组学在全血、血浆、血清样品中的内标,其信号峰为清晰稳定的单峰,并且与大多数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的信号峰有着较好的区分.通过与常见qNMR内标的蛋白结合参数进行对比发现,对苯二甲酸二钠的蛋白结合程度更低,在血浆中半峰宽比值(内标/β-葡萄糖)仅为0.24.以代谢物乳酸为例,对20份肠癌患者的血液样品进行乳酸含量的定量测定,发现其血液样品中乳酸含量和淋巴结的受累程度呈正相关.该方法的发展为qNMR技术在代谢组学上的应用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方法,有望应用于疾病诊断关键代谢物的发现和定量研究.
    • 金铭; 刘晓静; 张子怡; 李楠; 叶荣伟
    • 摘要: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严重威胁母婴的生命健康.目前尚缺乏对其进行预测及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且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代谢组学方法是发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生物标志物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本文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及中国知网等电子数据库,系统回顾了应用非靶向和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HDP的相关成果.通过对22项研究的系统分析发现,目前的研究主要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部分代谢物及代谢物谱有助于对HDP的预测及早期诊断,脂质和肉碱是HDP发生中重要的代谢产物.代谢组学方法是对HDP进行预测及早期诊断的重要工具,基于代谢组学研究HDP的生物标志物有望应用于常规临床实践中,并帮助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病生理机制,进而对疾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轻疾病负担.
    • 王晓艳; 李翔; 肖翔; 陆德生; 张仕华; 杜彦丹
    • 摘要: 目的 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对森林脑炎致病机制进行可视化分析,寻找与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59例森林脑炎患者与39例健康人群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进行标志物筛选.结果 共筛选得到144种差异代谢物,通过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代谢物覆盖了多种氨基酸通路,以及多个脂类相关的代谢通路包括脂蛋白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生物合成、白三烯生物合成.结论 质谱技术联合多元统计方法 可用于疾病病程生物标志物的挖掘,为后续疾病的诊断及预后提供了理论基础.
    • 谷海燕; 熊冰杰; 应支萍; 何红霞; 施蕊
    • 摘要: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三七的根、茎、叶和果实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通过代谢组学的方法筛选出不同部位的差异代谢物,为提高三七的利用率和精深加工提供基础。结果表明,三七的根、茎、叶和果实共有差异代谢物5种,分别为人参皂苷Rg2、Vina-人参皂苷R1、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o及人参皂苷Rc;三七叶片与根相比,差异代谢物共有31种,上调15种、下调16种,显著下调的包括11-酮基-熊果酸27,28-二羧基熊果酸、京尼平-1-O-(2''-O-芹糖基)葡萄糖苷、人参皂苷K、人参皂苷Rh2、人参皂苷Rf1、三七皂苷T2、人参皂苷Rk1、三七皂苷Ft1和三七皂苷Fd。地上三七中萜类成分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和市场潜力。
    • 张菡倩; 秦玉莹; 黄凯; 陈建军
    • 摘要: 在非生物胁迫下,植物主要通过重新配置转录调控网络与代谢网络以维持平衡。近年来代谢组学与转录组学等生物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对非生物胁迫下植物体内的代谢物与转录因子等关键组成部分进行鉴定。本文列举了目前用于分析植物代谢组学与转录组学的主要技术及其特点,介绍了代谢组学及转录组学目前在植物抗逆性中的应用。对近年来植物在温度胁迫、水分胁迫及重金属胁迫等非生物胁迫下的代谢差异与转录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针对当前的问题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植物的逆境胁迫响应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 吕蒙莹; 梁巧玲; 罗照勇; 倪腾洋; 刘延庆
    • 摘要: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致残率高且病因不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早诊断、早治疗对于预防该疾病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因其具有整体性、动态性、高灵敏度和高通量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该文就代谢组学技术在RA早期诊断、疾病分型、药物疗效预测与评价研究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从代谢调控角度为RA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周发科; 唐凤仙; 张琴; 宋文; 宁明; 蔡文超; 单春会
    • 摘要: 哈密瓜在采后贮藏过程中容易受到低温胁迫。植物激素在调节作物响应低温胁迫的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讨低温胁迫下哈密瓜内源激素代谢的分子机制,采用靶向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3°C和21°C)对哈密瓜贮藏品质、内源激素代谢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贮藏使哈密瓜保持了较高的质量和硬度,延缓了腐烂,抑制了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的增加,但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冷害。代谢组学分析表明,低温贮藏抑制了哈密瓜果实中脱落酸的积累,但促进了吲哚乙酸和水杨酸含量的积累。转录组分析表明,低温显著影响了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中关键基因(如PYR/PYLs、IAAs、TIRs、GH3、NPRs、TGAs等)的表达水平,其中bHLH13、IAA9-like、IAA27、MYC2-like和PYL4等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实验结果得到了验证。这些发现为哈密瓜低温贮藏过程中植物激素代谢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孙晓丽; 张锴镔; 付帮泽; 郭淑贞; 王伟
    • 摘要: 目的研究龙生蛭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并基于代谢组学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组(阳性对照,0.54 mg/kg)和龙生蛭胶囊高、中、低剂量组(2.16、1.08、0.54 g/kg),每组15只大鼠。除假手术组外(只穿线不结扎),各组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并连续灌胃给药28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脑海马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分析血清代谢图谱,以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延长(P1且P<0.05)。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大鼠血管性痴呆涉及的代谢通路主要有维生素B_(6)代谢、脂肪酸代谢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结论龙生蛭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所致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改善血管性痴呆发生过程中脂质堆积造成的氧化应激损伤有关,涉及的代谢通路主要有维生素B_(6)代谢、脂肪酸代谢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
    • 李青林; 张文涛; 徐慧; 孙京京
    • 摘要: 【背景】木质部汁液负责为地上部分运输水和营养物质,韧皮部汁液则主要负责光合产物的运输,在植株受到非生物胁迫时,它们会发生不同的变化。【目的】研究低磷胁迫下黄瓜木质部与韧皮部汁液内各种代谢物含量变化,探究黄瓜在低磷胁迫下的代谢变化规律,为黄瓜磷匮乏状态诊断提供新思路与依据。【方法】采集正常磷水平(1.25 mmol·L^(-1))与低磷胁迫(0.3125 mmol·L^(-1))下黄瓜植株的木质部与韧皮部汁液,经三甲基硅烷化衍生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检测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低磷胁迫下木质部汁液内糖类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多数氨基酸的含量与正常情况相比明显上升,有机酸中的苹果酸呈显著下降趋势,软脂酸、油酸等则显著高于正常水平;低磷胁迫下的韧皮部汁液中,糖类与氨基酸多数低于正常水平,草酸、琥珀酸等有机酸的含量也明显降低。此外,为筛选黄瓜木质部与韧皮部汁液内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使用OPLS-DA与独立样本T检测方法对GC-MS试验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在黄瓜木质部汁液检出8种低磷胁迫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VIP>1,P1,P<0.05),分别为丝氨酸、亚油酸、10,13-环氧-11-甲基十八碳-10,12-二烯酸、脱氢枞酸、N,N-二甲基十二酰胺、2,2'-亚甲基双(6-叔丁基-4-甲基苯酚)、L-2-哌啶酸。【结论】低磷胁迫下,黄瓜的木质部与韧皮部汁液内的糖类、氨基酸和有机酸均发生了变化,但是变化趋势并不相同。分别在木质部和韧皮部汁液中筛选出8种和7种生物标志物,可为黄瓜磷匮乏状态诊断提供新思路与依据。生物标志物中,苹果酸、四氨基丁酸、软脂酸、丝氨酸与亚油酸的检测手段已经较为成熟,以其为检测对象的黄瓜磷匮乏状态诊断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