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小鼠模型

小鼠模型

小鼠模型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69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基础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6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149135篇;相关期刊451种,包括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基础医学与临床、中国免疫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3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学术研讨会、2013第四届中国睡眠大会、2011年全国神经肌肉病年会暨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与包涵体肌炎(病)诊治新进展学术研讨会等;小鼠模型的相关文献由5278位作者贡献,包括赵静、琚存祥、黎志宏等。

小鼠模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6 占比:0.62%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49135 占比:99.36%

总计:150093篇

小鼠模型—发文趋势图

小鼠模型

-研究学者

  • 赵静
  • 琚存祥
  • 黎志宏
  • 詹林盛
  • 高翔
  • 周冬生
  • 杨文慧
  • 张明坤
  • 任晓磊
  • 杨慧盈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摘要: 科学家发现新一代抗衰老物质近期,我国科学家从天然药库中筛选并发现葡萄籽提取物(GSE)具有清除衰老细胞的作用,而其组分PCC1能够选择性诱导衰老细胞凋亡。结合多种小鼠模型研究,研究组全面揭示了PCC1清除小鼠体内衰老细胞、改善衰老相关疾病治疗效率、延长老年小鼠寿命的显著效果和作用机制。该研究表明,PCC1是高度具有医学转化价值的新一代抗衰老物质。
    • 郭莎; 张娟娟; 梁兴禹; 李雪梅; 何振曦; 杨莎
    • 摘要: 目的通过文献数据挖掘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挖掘洛哌丁胺诱导便秘小鼠模型造模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建立稳定的实验便秘模型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文献研究部分以便秘及动物模型为主题词,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筛选使用洛哌丁胺诱导便秘小鼠模型的实验研究,提取资料并进行分析;动物实验部分,采用雄性C57BL/6小鼠,给予5 mg/kg及10 mg/kg的洛哌丁胺灌胃,每日给药1次。从含水率、首次黑便时间、小肠推进率等评价造模效果,观察洛哌丁胺不同剂量及给药时间对便秘小鼠的影响。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69篇,洛哌丁胺给药剂量多为5、10 mg/kg,多用灌胃给药,频率为给药1次,给药时间多为30 min。根据文献研究结果,实验部分从造模第1天开始,5 mg/kg及10 mg/kg组与空白组相比含水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涉及即时效应实验可选择予以小鼠洛哌丁胺灌胃1次进行便秘造模,其他长期干预实验可选择予以小鼠10 mg/kg的洛哌丁胺浓度灌胃,于造模第3天开始干预,同时继续灌胃洛哌丁胺维持造模,以维持模型稳定性。
    • 谢丽; 王峰; 钟育权; 杨慧
    • 摘要: 目的探索锌指抗病毒蛋白(ZAP)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小鼠中的表达水平及其调节作用,为EV71抗病毒治疗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首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感染组(EV71组)、感染+ZAP质粒组(ZAP组)、感染+空质粒组(Mock组)。后3组腹腔注射EV71建立感染小鼠模型,ZAP组小鼠通过眼眶后静脉丛注射质粒构建ZAP过表达小鼠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等方法,检测小鼠不同组织病毒载量、各组织病变情况、ZAP和VP1表达水平。结果EV71感染后小鼠组织中,ZAP的表达显著增加;EV71感染后,ZAP过表达小鼠病理损伤减轻,组织中病毒载量降低,与野生型小鼠相比表现出更轻的症状。结论ZAP在抗EV71感染的免疫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提示ZAP过表达可以提高小鼠对EV71病毒的敏感性,并提高对病毒性炎症反应的抵抗力。这一发现为ZAP在病毒诱导的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 范宇; 唐昊; 李小燕; 郑凌
    • 摘要: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指肾功能的急剧下降,表现为血清肌酐水平升高、排尿量减少,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临床综合征。AKI具有较高死亡率,但缺乏有效治疗药物,是亟待解决的生物医学难题。顺铂(cisplatin)是用于治疗肺癌、宫颈癌、黑色素瘤等实体癌的最常用化疗药物,但常引起如AKI的副作用。以顺铂诱导小鼠急性肾损伤为临床常见疾病模型,设计适应于本科生的综合性动物实验教学课程,其内容包括小鼠模型制备、血清生化指标检测、肾脏组织中基因水平检测以及病理切片评估等。该课程极大培养本科生的动物实验动手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进而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 于士颜
    • 摘要: 机体的消化道黏膜定殖着巨量的共生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通过与宿主相互作用,影响宿主的健康与疾病。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与培养组学等技术的发展,大量与健康或疾病相关但以前未充分研究的微生物被鉴定出来。研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黏膜免疫生理与病理生理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对防治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小鼠模型是系统性研究宿主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重要平台。本文介绍近年来利用小鼠模型在消化道黏膜免疫及感染性疾病研究中的部分重要进展与挑战,并展望综合利用遗传工程与菌群移植或环境暴露等优化小鼠模型的研究前景,以期促进与微生物紧密相关的健康与疾病的转化研究。
    • 刘达; 房郁坤; 朱晓静; 羊雪芹
    • 摘要: 哺乳动物腭板发育受到多个信号通路以及转录因子的精密调控,参与该过程的基因突变常常会导致腭裂.Msx1是腭板发育调控的关键基因,其突变与腭裂密切相关.本研究利用条件性Msx1过表达小鼠,采用HE染色分析Msx1过表达小鼠腭板的表型,采用免疫组化研究Msx1过表达小鼠腭板的细胞增殖和腭板骨分化情况,利用RNA-seq测序分析Msx1过表达小鼠腭板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小鼠间充质过表达Msx1会导致腭裂,腭板细胞中增殖特异性标志物PHH3表达明显下调,成骨细胞分化的调节因子SP7表达显著下调,成骨细胞分化调节因子RUNX2水平无显著变化.过表达Msx1导致颅面部器官发育的重要调节因子FOX、ALX、BMP、WNT、TBX等家族分子的基因表达发生显著变化.Msx1在腭板发育的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等方面起关键调控作用,并对多种颅面器官发育的重要基因表达起调控作用.
    • 陶陶(编译)
    • 摘要: 封面图展示的是在血液和组织中,脂质纳米颗粒(图中的球体)正在使用抗体以特异性地靶向T细胞对抗CD5蛋白(图中蓝色部分为抗体;红色部分为CD5)。这些纳米颗粒将mRNA传递给T细胞,在体内对其重新编程,使其瞬间表达靶向致病性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嵌合抗原受体(金色部分)。在小鼠模型试验中,经过活体工程的T细胞可以缓解其心脏纤维化并改善心脏功能。
    • 施磊; 郭磊磊; 杨丹; 杨青
    • 摘要: 目的构建急性炎症小鼠模型用于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IDO1)抑制剂的药效动力学评价。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给予小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构建IDO1活性上调的急性炎症小鼠模型。模型小鼠灌胃给予IDO1抑制剂L-1-甲基色氨酸(L-1-methyl-tryptophan,L-1-MT)或TQ016,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HPLC检测小鼠血清中色氨酸(tryptophan,Trp)和犬尿氨酸(kynurenine,Kyn)含量,计算Kyn/Trp比值。采用IDO1活性上调引起的Trp浓度降低、Kyn浓度升高及Kyn/Trp比值增大,来评价IDO1抑制剂L-1-MT和TQ016对急性炎症小鼠血清中上调的IDO1活性的抑制效果。结果尾静脉注射0.66 mg/kg LPS或腹腔注射5 mg/kg LPS均显著上调小鼠血清中IDO1活性。100 mg/kg L-1-MT在灌胃给药4 h后显著抑制模型小鼠血清中上调的IDO1活性。100 mg/kg TQ016在灌胃给药1、6、12、24和30 h后均显著抑制模型小鼠血清中上调的IDO1活性。TQ016呈剂量依赖性抑制模型小鼠血清中上调的IDO1活性。结论LPS诱导的急性炎症小鼠模型适用于IDO1抑制剂的药效动力学评价。IDO1抑制剂TQ016具有良好的IDO1活性抑制效果。
    • 刘建鑫; 揭珊珊; 赵雨坤; 张立石; 曾辉; 马雅銮
    •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改良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小鼠模型并与传统制备方法比较。方法:制备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MSU)晶体干燥保存,30只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法随机分为传统方法造模组、改良方法造模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使用0.3 mL注射器向小鼠右踝关节注射0.9%氯化钠溶液设为对照组。传统方法制备AGA模型,研磨MSU晶体用0.9%氯化钠溶液配成MSU晶体混悬液(50 mg•mL^(-1)),采用27号针头的1 mL注射器沿小鼠右踝关节外侧后方垂直穿刺进入踝关节腔注入30μL MSU混悬液。改良方法制备AGA模型:MSU晶体研磨后,再用40μm细胞过滤器过筛,配成相同浓度MSU晶体混悬液,采用30号针头的0.3 mL注射器同法制备模型,于造模前和造模后不同时间点测量各组小鼠右侧踝关节直径,造模7 d后取材、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踝关节组织病理变化。结果:MSU晶体镜下呈针尖状聚集成核,研磨的MSU晶体颗粒变小,但大小不均匀;经过细胞过滤器筛过的MSU晶体颗粒较为均匀、直径小于40μm。与对照组比较,2种造模方法制备的模型小鼠在造模6、12、18和24 h右踝关节肿胀程度均显著升高(P<0.01),其中传统方法造模小鼠在6、12、18和24 h右踝关节肿胀程度较改良方法造模小鼠更明显(P<0.05),但组内肿胀程度差异很大,改良方法造模小鼠组内肿胀程度差异较小。HE染色观察到,传统方法造模小鼠右踝关节滑膜组织显著增生并侵犯骨质,造成骨破坏,改良方法造模小鼠关节滑膜组织明显增生但软骨平滑完整无损伤。结论:改良的小鼠AGA模型造模方法稳定性优于传统造模方法,可用于单一痛风疾病的机制研究、抗痛风药疗效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是一种可靠的动物模型。
    • 陈兵; 王红玲; 陈莉; 陈瑞; 王怡; 杨玲; 薛整风
    • 摘要: 角膜病是人类第4大致盲眼病。通过乙烷基亚硝基脲(N-ethyl-N-nitrosourea,ENU)诱导小鼠突变建立遗传性角膜病小鼠模型,对角膜病小鼠角膜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并确定致病基因的染色体位置。HE染色发现:角膜病小鼠角膜基质层出现新生血管及较多的角膜细胞,角膜与虹膜发生粘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角膜上皮Keratin 12(K12)、Keratin 14(K14)、Keratin 10(K10)及PAX6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角膜病小鼠K12信号局部减弱或为阴性,K10局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为阳性,K14可表达于整个角膜上皮层且局部信号增强,PAX6阳性细胞明显减少或消失。连锁分析将致病基因定位于小鼠第10号染色体D10Mit162与D10Mit233之间。该研究有望为人类角膜病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小鼠模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