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注射
腹腔注射的相关文献在1972年到2022年内共计87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9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73463篇;相关期刊361种,包括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兽医导刊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5年全国鼻科年会暨第七届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专题学术会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中国(河北)第二届国际眼科学术研讨会等;腹腔注射的相关文献由2248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讯、何红兵、刘宇等。
腹腔注射—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3463篇
占比:98.88%
总计:74298篇
腹腔注射
-研究学者
- 本刊讯
- 何红兵
- 刘宇
- 姚永莉
- 姜华
- 宋于刚
- 宗洪海
- 张万岱
- 张凤蕴
- 张清炯
- 戴体俊
- 戴祖瑞
- 王艳菊
- 符伟国
- 胡世兴
- 邓新国
- 陆国才
- 何伟
- 何生虎
- 余广海
- 余震
- 刘平
- 刘瑞
- 刘超
- 刘辉
- 包小周
- 吴艺捷
- 周飞虎
- 庄成乐
- 廖晓星
- 文明祥
- 施念玮
- 李仲荣
- 李颖庆
- 林孝坤
- 梁欣
- 毛智
- 海春旭
- 王军
- 王永飚
- 王煜非
- 王静
- 秦绪军
- 胡婕
- 葛松
- 董维平
- 詹蔚
- 赵一鸣
- 郑蓓诗
- 郭世坤
-
-
刘君
-
-
摘要:
将腹腔注射技术运用在病危猪的医疗救治工作中,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减少病危猪为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但是并不是所有病危猪都能够利用腹腔注射法进行治疗。对病危猪腹腔注射的基本要求进行了简要分析,探讨了病危猪治疗过程中腹腔注射的具体应用。
-
-
黄晓东;
杨磊;
黄清云;
高雪辰
-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诱导小鼠产生CD8^(+)记忆性T细胞的效果。方法将100只雌性Bal B/C小鼠作为受体小鼠,并将其中75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移植组、1×10^(6)注射组、5×10^(6)注射组、1×10^(7)注射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5只。取1只C57小鼠(供体小鼠)的脾脏淋巴细胞,按上述不同个数溶于0.2 ml PBS缓冲液后注射于各注射组小鼠腹腔中;颈椎脱臼处死后,取15块0.25 cm^(2)背部皮肤移植到移植组小鼠背部。处理后1、2、3个月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5组小鼠脾脏CD8^(+)记忆性T细胞百分比和CD3^(+)T细胞总数。剩余25只小鼠(每组5只)按上述方法分组和处理,然后纯化分选CD8^(+)记忆性T细胞,与经过辐照后的C57小鼠脾脏淋巴细胞进行共培养,1周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8^(+)记忆性T细胞增殖指数。结果前5组小鼠在处理后1个月时产生的CD8^(+)记忆性T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2、3个月时3个注射组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移植组(均P0.05)。各组CD8^(+)记忆性T细胞的增殖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体内注射脾脏淋巴细胞来诱导CD8^(+)记忆性T细胞是更高效的方法。
-
-
吴陈华;
王丽娜;
岳山;
陈楠楠;
黄雯静;
高丽;
付金蕾;
刘思雨;
赵童;
白彤彤;
苏思雨;
黄江;
白彪慧;
金鑫;
范春玲;
刘宇;
张泽财;
周玉龙;
朱战波
-
-
摘要:
为了建立不同生物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小鼠的急性感染模型,本研究将0.4 mL 104TCID50/mL致细胞病变型(CP型)BVDV NADL株和非致细胞病变型(NCP型)BVDV NY-1株分别经腹腔注射BALB/c小鼠,观察10 d,分别在感染后第4 d、7 d、10 d每组分别采集3只小鼠的血液、粪便后迫杀,无菌采集其心、肝、脾、肺、肠等组织样品分别进行相应检测。采集血液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后第4 d、7 d和10 d,CP组和NCP组小鼠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均下降,在第7 d下降最明显;且感染后第7 d、10 d CP组小鼠的上述指标均低于NCP组。各组织、血液和粪便的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CP组小鼠在上述3个时间点血液中BVDV的载量均保持较高水平。感染后第7 d CP组和NCP组小鼠各组织中均能检测到病毒,其中血液中的病毒载量最高,对照组小鼠各组织均未检测到相应病毒。免疫组化检测感染后第7 d各组织中BVDV抗原的分布,结果显示,感染后第7 d CP组和NCP组小鼠各组织中均检测到了BVDV抗原,对照组小鼠则均未检测到相应抗原。各组小鼠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CP组小鼠十二指肠肠腺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间质疏松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肝脏肝细胞肿胀、空泡变性和坏死,脾脏间质疏松水肿;NCP组小鼠十二指肠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肝脏肝血窦可见淋巴细胞炎性浸润,脾脏淋巴细胞变性和坏死,对照组小鼠各组织均无明显病理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CP型BVDV的致病性强于NCP型BVDV,且建立了两种不同生物型BVDV急性感染的小鼠模型,为BVDV疫苗的研制和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
-
李迪鑫
-
-
摘要:
临床研究显示:对病危猪进行腹腔注射治疗有助于充分实现治疗效果,不仅有助于实现注射治疗,同时有助于缩短补液时间,强化吸收效果,且产生的副作用较小,临床验证效果均呈现出正向提示。该文对病危猪的腹腔注射效果进行研究,在确定腹腔注射有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适用情况与具体注射的要求,为进一步完善关于病危猪腹腔注射治疗的研究提供参考。
-
-
杨海涵;
王思怡;
唐华侨;
胥世洪;
房春林
-
-
摘要:
为了考察酒石酸泰万菌素注射给药的毒性,笔者采用改良寇氏法,按照农业农村部新兽药一般毒性实验技术要求进行了酒石酸泰万菌素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发现通过腹腔注射酒石酸泰万菌素后,小鼠的LD_(50)为734.85 mg/kg体重,LD_(50)的95%可信限为478.63~1 128.23 mg/kg体重。由此,可以判定该药为低毒物质,但注射给药仍然存在风险。
-
-
朱晓晴;
吴琼;
李甜;
王聪聪;
张晨晨;
李武;
李铁浪
-
-
摘要:
目的 比较腹腔注射、尾静脉注射以及股静脉注射3种注射方式注射垂体后叶素诱导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的差异。方法 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腹腔注射组、尾静脉注射组和股静脉注射组(n=8)。正常组注射生理盐水,其余3组分别采用不同注射方式注射垂体后叶素诱导心肌缺血。通过观察心电图上J点位置,血清血清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 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MB, 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含量变化和HE染色心肌组织病理变化来对比模型差异。结果 (1)与正常组相比,各模型组均出现J点位移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股静脉注射组J点位移变化值大于腹腔注射组和尾静脉注射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大鼠心电图J点位移值在不同时间之间有差异(P<0.001);时间与组间有交互效应,不同注射方式之间有差异(P<0.001)。(2)与正常组相比,各模型组血清cTn-Ⅰ、CK-MB、LDH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尾静脉注射组与腹腔注射组效应相当;股静脉注射组血清cTn-Ⅰ、CK-MB含量高于腹腔注射组,血清LDH含量高于腹腔注射组和尾静脉注射组(P<0.05)。(3)与正常组相比,各模型组心肌组织均出现心肌损伤性病理改变,以股静脉注射组病理表现最明显。结论 股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建立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动物模型病理和临床表现比腹腔注射和尾静脉注射建立的模型更明显。
-
-
张旭华;
泰刚;
王婷婷;
杨志敏;
李洋;
路超;
张蕻;
贾伟玮
-
-
摘要:
目的观察苏复宁洗液腹腔注射给药对小鼠H22腹腔积液型肝癌的抑制作用。方法将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苏复宁洗液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动物腹腔接种H22细胞5×10^(5)个,接种后24 h开始给药,苏复宁洗液高、中、低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200、100、50 mg/kg苏复宁洗液,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动物分别腹腔注射0.2 ml/只注射用水,观察记录各组动物的体质量、存活时间,计算生命延长率。结果苏复宁洗液中高剂量能显著延长H22腹腔积液型肝癌小鼠的存活时间,生命延长率分别为94.77%和57.56%,但高剂量对动物有一定的影响。结论苏复宁洗液腹腔注射100 mg/kg对H22腹腹腔积液型肝癌小鼠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
-
王丰;
周立宇;
赛吉拉夫;
齐士斌;
马艳霞;
韦善文
-
-
摘要:
背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轴突不能再生,主要是由于损伤处抑制性微环境和自身再生能力减弱导致的.研究发现,外周神经系统损伤后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因此通过研究促进外周神经系统再生的基因来探索中枢神经系统修复的方法.CaMKⅡ作为神经元重要的蛋白激酶家族之一,它的上调能够提高神经元再生能力;同样在成年小鼠中Smad1蛋白的急性耗竭也会阻碍轴突在体内的再生.这些基因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调控神经元轴突再生,但是具体如何调控神经再生,目前还不够清楚.目的:采用腹腔注射CaMKⅡ抑制剂与激活剂的方法研究CaMKⅡ-Smad1信号通路对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影响,探究CaMKⅡ和Smad1调节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轴突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取40只ICR小鼠进行实验,随机分成4组:KN93对照组、KN93实验组、CdCl2对照组、CdCl2实验组,连续7 d腹腔注射CaMKⅡ抑制剂KN93或CaMKⅡ激活剂CdCl2之后取背根神经节组织进行体外培养,3 d后统计分析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轴突再生的长度,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中p-Smad1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KN93对照组比较,KN93实验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轴突再生能力受到抑制,p-Smad1蛋白表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与CdCl2对照组比较,CdCl2实验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轴突再生能力得到促进,p-Smad1蛋白表达上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③结果表明CaMKⅡ-Smad1信号通路对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轴突再生有调控作用.
-
-
王丰;
周立宇;
赛吉拉夫;
齐士斌;
马艳霞;
韦善文
-
-
摘要:
背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轴突不能再生,主要是由于损伤处抑制性微环境和自身再生能力减弱导致的。研究发现,外周神经系统损伤后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因此通过研究促进外周神经系统再生的基因来探索中枢神经系统修复的方法。CaMKⅡ作为神经元重要的蛋白激酶家族之一,它的上调能够提高神经元再生能力;同样在成年小鼠中Smad1蛋白的急性耗竭也会阻碍轴突在体内的再生。这些基因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调控神经元轴突再生,但是具体如何调控神经再生,目前还不够清楚。目的:采用腹腔注射CaMKⅡ抑制剂与激活剂的方法研究CaMKⅡ-Smad1信号通路对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影响,探究CaMKⅡ和Smad1调节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轴突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取40只ICR小鼠进行实验,随机分成4组:KN93对照组、KN93实验组、CdCl2对照组、CdCl2实验组,连续7 d腹腔注射CaMKⅡ抑制剂KN93或CaMKⅡ激活剂CdCl2之后取背根神经节组织进行体外培养,3 d后统计分析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轴突再生的长度,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中p-Smad1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KN93对照组比较,KN93实验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轴突再生能力受到抑制,p-Smad1蛋白表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与CdCl2对照组比较,CdCl2实验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轴突再生能力得到促进,p-Smad1蛋白表达上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③结果表明CaMKⅡ-Smad1信号通路对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轴突再生有调控作用。
-
-
肖长栓;
刘娅平;
杨景哲
-
-
摘要:
目的:比较雾化吸入和腹腔注射依达拉奉对烟雾吸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致伤空白组(B组)、致伤腹腔注射治疗组(C组)和致伤低、高剂量雾化吸入治疗组(D、E组),每组6只.B~E组大鼠均被置于含松木屑的烟雾发生器中复制烟雾吸入性肺损伤模型;A组大鼠除不放松木屑外,其余操作同上.造模后30 min,C组大鼠腹腔注射依达拉奉18 mg/kg(每间隔70 min重复1次,共4次);D、E组大鼠雾化吸入依达拉奉9、18 mg/kg(雾化吸入10 min,每间隔60 min重复1次,共4次);A、B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末次给药后6 h,进行大鼠动脉血气分析,并计算大鼠肺湿干比(W/D)和肺组织含水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含量;采用ELISA等方法检测其肺组织中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胱天蛋白酶3(Caspase-3)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其肺组织病理改变;采用TUNEL法检测其肺组织细胞凋亡率.结果:A组大鼠肺组织未见异常;B组大鼠肺组织中可见出血及水肿,肺泡结构难以辨认,并可见炎症细胞和红细胞浸润;C~E组大鼠肺组织上述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A组比较,其余组大鼠动脉氧分后和吸入氧浓度比值(PaO2/FiO2)以及肺组织SOD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肺含水率、W/D,血清TNF-α、IL-6、IL-10含量以及肺组织MDA、MPO、Caspase-3含量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与B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动脉PaO2/FiO2以及血清IL-10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肺含水率、W/D,血清TNF-α、IL-6含量以及肺组织MDA、MPO、Caspase-3含量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烟雾吸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剂量依赖性地减少炎症介质和(或)细胞因子的产生及释放、减轻过氧化损伤并抑制细胞凋亡,且雾化吸入较腹腔注射的效果更明显.
-
-
殷素会;
曹兰;
刘佳霖;
沈克飞;
王小雄;
程尚
- 《第七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
| 2016年
-
摘要:
目的:研究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制备Ⅱ型糖尿病模型最适方案. 方法:不同体重、性别小鼠采用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四氧嘧啶,观察其制模成功率、死亡率及血糖稳定性. 结果:禁食16h后体重18-21.9g雄性小鼠高、中剂量组成模率为100%,低剂量组成模率为50.0%;高剂量组死亡率为42.86%,中剂量组死亡率为14.29%,低剂量组死亡率为0;从模型的稳定性看,高、中剂量组模型小鼠20天内血糖、尿糖基本保持高水平不变,低剂量组小鼠在10天内血糖、尿糖仍可保持高水平,但10天后有下降趋势;其它体重、剂量、性别组则造模成功率、稳定性不理想. 结论:中剂量组(腹腔注射四氧嘧啶120mg/Kg体重)18-21.9g体重雄性小鼠成模率高,死亡率低,模型稳定.
-
-
张艺瀚;
徐申瑶;
窦沅;
刘琰;
何良艳;
朱丹雁;
楼宜嘉
- 《浙江省毒理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暨食品药品与人类健康论坛》
| 2014年
-
摘要:
目的:在大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引起学习与记忆能力损伤的模型上,进一步探索损伤后海马组织microRNA的差异表达及靶基因预测.rn 材料和方法:大鼠腹腔给予LPS(2mg/kg)制备学习与记忆能力损伤模型.取对照以及给药4天后样本进行microRNA微阵列分析.采用Real-time RT-PCR进一步对差异表达microRNA进行验证.同时检索microRNA数据库以及相关文献分析,寻找潜在的靶基因.rn 结果:LPS致炎后第4天与正常组相比,筛选出3个差异表达倍率在1.5倍以上、P值小于0.05的miRNAs。其中rno-miR-21上调2.36倍,rno-miR-146a上调5.28倍,而rno-miR-375下调0.019。实时定量荧光RT-PCR对于目标RNA具有较强的定量能力,可以准确检测其表达情况,排除由微阵列芯片法引入的假阳性结果。通过Real-time RT-PCR对筛选出的3个差异表达的miRNAs进一步验证,结果显示rno-miR-21呈上调(2.29倍),rno-miR-146a呈上调(2.31倍)、rno-miR-375呈下调(0.16倍),与微阵列分析变化趋势一致,且仍保持偏差倍率超过2倍以上(P<0.05 )。提示所筛选出的3个miRNAs在LPS致炎模型中均可能参与并调控海马组织相关病理情况。文献调研发现,肿瘤坏死因子TNF可能与miR-21有密切联系。rn 结论:LPS导致大鼠海马miR-21,miR-375,miR-146a差异表达,提示miRNAs可能参与调控相关病理事件。
-
-
张昭强;
孙晓
- 《华东地区第13届实验动物科学学术交流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探讨通过腹腔注射鱼藤酮建立更简便的、容易复制的大鼠帕金森模型的制作方法.rn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鱼藤酮注射组、溶剂注射组和正常组.鱼藤酮注射组连续每日腹腔注射中链甘油三酯乳化溶解的鱼藤酮(3 mg· kg-1)21d,溶剂组和正常组分别腹腔注射等量的溶剂和生理盐水.监测各组大鼠体重的变化,比较三组大鼠行为学(竖起实验、方桥实验、旷场试验)、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免疫活性和表达量的改变.rn 结果:鱼藤酮注射组大鼠体重显著下降,行为学检测、中脑黑质TH的免疫活性和表达与另两组大鼠比较均出现显著性的改变(P<0.05);而溶剂注射组和正常组大鼠体重显著增加,其他检测均未出现明显变化.此模型成功率为62.5%,死亡率为25%,12.5%的大鼠对鱼藤酮不敏感.rn 结论:以3 mg·kg-1·d-1的鱼藤酮剂量对雄性Wistar大鼠进行诱导,持续用药3周可成功制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且该模型操作简便、费用少、成功率较高.
-
-
杨红霞;
苏加向;
陈晓平;
陈褚建
- 《华东地区第13届实验动物科学学术交流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研究热感通的祛邪抗菌保护药效学作用.方法:实验设立热感通高中低剂量组、阳性组、模型组、正常组,采用腹腔注射致死量白色念珠菌小鼠模型引起小鼠死亡的方法,比较小鼠的死亡率,观察热感通对腹腔注射白色念珠菌引起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结果:实验中,热感通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死亡率均显著少于模型组(P<0.05).结论:热感通对腹腔注射白色念珠菌引起小鼠死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
Liu He-yu;
刘贺煜;
刘锦辉;
Liu Jin-hui;
Guo Chun-xue;
郭春雪;
Xuan Ming;
玄明;
Zhang Yue;
张月;
Huang Yan;
黄炎;
姜媛媛;
Jiang Yuan-yuan;
Wang Ying;
王莹
- 《第十三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考察不同结构的人血管内皮抑制肽的抗肿瘤效果,为选择各种结构的人血管抑制肽进行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腹水传代培养的肿瘤细胞,在无菌条件下将细胞消化成悬液,以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细胞浓度至106,给药接种小鼠右前肢腋部皮下接种0.2ml.在小鼠接种后,选出所有瘤块长至100-300mm3的小鼠,将所有选出小鼠随机分组并开始给药,给药途径为腹腔注射.给药结束后,颈部脱臼处死动物,剥离取出瘤块称重。结果:各结构的人血管抑制肽均有抗肿瘤作用,其中29肽最佳.结论:推荐选择29肽进行后续研究.
-
-
-
孙莹
- 《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的:研究恩度、香菇多糖分别以腹腔内注射的方式治疗恶性腹水的初步治疗效果,比较二者之间的治疗效果的差别.rn 方法:75例恶性腹水的肿瘤患者在B超定位以后予以腹腔穿刺并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恶性腹水尽量引流后观察组给予恩度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香菇多糖腹腔内治疗,每周治疗1次,连续应用3个疗程后评估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rn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的有效率为60%,对照组治疗后总的有效率为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恩度腹腔内治疗恶性腹水的疗效良好,显著好于香菇多糖的治疗。
-
-
陈慧勤;
梁青龙;
王梅爱;
陈惠芳
- 《华东地区第13届实验动物科学学术交流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以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大鼠右心室心肌肥厚模型的制备方法.rn 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野百合碱给药模型组(MCT组),MCT组以2%MCT按60mg·kg-1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后饲养3周建立MCT诱导的右心室肥厚大鼠模型.分别测定CON组和MCT组的以下指标:①通过右心室插管法测定平均右心室内压(mRVP)、右心室内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x)、右心室内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②测定右心肥厚指数(RVMI);③HE染色观察右心室心肌组织切片.rn 结果:与CON组相比:①MCT组的mRVP及RVMI从显著升高(P<0.01,n=18);②右心室+dp/dtmx显著升高(P<0.01,n=18),右心室-dp/dtmax显著降低(P<0.01,n=18);③MCT组右心室心肌纤维粗大,细胞内肌原纤维数量增多,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细胞核深染,形状不整.rn 结论:MCT诱导3w可成功诱导SD大鼠产生右心室心肌肥厚.
-
-
蔺林;
戴飞;
严文洪;
赵霞;
程雷
- 《2015年全国鼻科年会暨第七届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专题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目的:研究Orai1抗体腹腔内注射是否可以改善小鼠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炎症状态.rn 方法:建立AR小鼠模型,用不同剂量Orai1抗体行腹腔内注射,观察小鼠在干预前后打喷嚏和挠鼻次数的改变,检测小鼠鼻黏膜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al-time RT-PCR)分别检测小鼠鼻黏膜中Orai1浓度、鼻腔灌洗液(nasal lavage fluid,NLF)中组织胺、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onphil cation protein,ECP)和白介素(interlukin,IL)-1β、4、5、6的浓度以及外周血Th2细胞中Orai1、血清中IL-4、IL-5的浓度,并分别测试小鼠鼻黏膜和外周血Th2细胞内上述物质的mRNA的含量.rn 结果:干预前后小鼠打喷嚏、挠鼻次数和鼻勃膜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有显著差异,小鼠鼻黏膜中Orail、NLF中组织胺、ECP和IL-1β、IL-4, IL-5、IL-6的浓度及鼻茹膜内相应mRNA的含量也有明显差异,而其外周血Th2细胞中Orail、血清中IL-4和IL-5的浓度及Th2细胞内上述物质mRNA的含量无明显改变,而且100μg Orai1抗体的治疗作用明显低于150μg的治疗作用。rn 结论:Orail抗体腹腔内注射可以改善小鼠AR的症状和炎症程度,Orail有可能成为AR研究的新靶点。
-
-
蔺林;
戴飞;
严文洪;
赵霞;
程雷
- 《2015年全国鼻科年会暨第七届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专题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目的:研究Orai1抗体腹腔内注射是否可以改善小鼠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炎症状态.rn 方法:建立AR小鼠模型,用不同剂量Orai1抗体行腹腔内注射,观察小鼠在干预前后打喷嚏和挠鼻次数的改变,检测小鼠鼻黏膜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al-time RT-PCR)分别检测小鼠鼻黏膜中Orai1浓度、鼻腔灌洗液(nasal lavage fluid,NLF)中组织胺、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onphil cation protein,ECP)和白介素(interlukin,IL)-1β、4、5、6的浓度以及外周血Th2细胞中Orai1、血清中IL-4、IL-5的浓度,并分别测试小鼠鼻黏膜和外周血Th2细胞内上述物质的mRNA的含量.rn 结果:干预前后小鼠打喷嚏、挠鼻次数和鼻勃膜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有显著差异,小鼠鼻黏膜中Orail、NLF中组织胺、ECP和IL-1β、IL-4, IL-5、IL-6的浓度及鼻茹膜内相应mRNA的含量也有明显差异,而其外周血Th2细胞中Orail、血清中IL-4和IL-5的浓度及Th2细胞内上述物质mRNA的含量无明显改变,而且100μg Orai1抗体的治疗作用明显低于150μg的治疗作用。rn 结论:Orail抗体腹腔内注射可以改善小鼠AR的症状和炎症程度,Orail有可能成为AR研究的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