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背根神经节

背根神经节

背根神经节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810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外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8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110379篇;相关期刊279种,包括解剖学杂志、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2015年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年会暨第三届岐黄论坛分论坛、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防治糖尿病交流大会暨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研讨会等;背根神经节的相关文献由2464位作者贡献,包括司军强、李之望、李丽等。

背根神经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8 占比:0.69%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10379 占比:99.29%

总计:111168篇

背根神经节—发文趋势图

背根神经节

-研究学者

  • 司军强
  • 李之望
  • 李丽
  • 马克涛
  • 岳寿伟
  • 方剑乔
  • 顾晓松
  • 郑宝森
  • 丁斐
  • 杨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秦绪祯; 马进进; 李梅梅; 王星然; 谢计乐; 赛吉拉夫
    • 摘要: 背景:选择性瞬变感受器电位蛋白V4(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4,TRPV4)激动剂GSK1016790A能够在短时间内激活TRPV4蛋白,表现为Ca2+内流,而蛋白表达量不变.但是在培养过程中,GSK1016790A会使HeLa细胞膜表面TRPV4表达降低,这一现象对神经再生是否产生影响仍不清楚.目的:探究TRPV4激动剂GSK1016790A在不同时期内对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取6-8周龄ICR小鼠背根神经节,经过胶原酶和胰酶处理使细胞充分解离,进行背根神经节细胞培养.在培养初期加入GSK1016790A刺激2 h后去除激动剂继续培养3 d,或者加入GSK1016790A持续处理3 d;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TRPV4蛋白表达以及轴突再生相关蛋白表达,同时进行TUJ1和TRPV4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轴突分叉数目、轴突再生长度、细胞存活数变化.结果 与结论: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SK1016790A刺激神经细胞2 h后,TRPV4蛋白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而刺激神经细胞3 d后TRPV4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刺激神经细胞3 d后轴突分叉数目及轴突长度均明显增加(P<0.05);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SK1016790A刺激神经细胞2 h或3 d后,细胞存活率均无明显改变;④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SK1016790A刺激神经细胞3 d后,PTEN蛋白表达降低(P<0.05),神经轴突再生显著,这一过程可能经抑制PTEN蛋白表达介导的.
    • 张浩楠; 王星然; 李梅梅; 马进进; 马艳霞; 赛吉拉夫
    • 摘要: 背景:神经轴突再生主要受其自身再生能力和抑制性外环境的影响,N-花生四烯基乙醇胺在秀丽线虫中已被证实可以调控神经轴突再生,而在哺乳动物中的作用仍是未知.目的:探究N-花生四烯基乙醇胺对小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轴突再生的作用.方法:取6-8周龄ICR小鼠的L4-L5处背根神经节组织,经过胶原酶和胰酶消化后,分成脂肪酸酰胺水解酶选择性抑制剂URB597干预组、N-花生四烯基乙醇胺干预组、二甲亚砜对照组、电转绿色荧光蛋白与特异性脂肪酸酰胺水解酶siRNA混合物组.细胞经过3 d的体外培养后,通过神经元特异性抗体免疫标记轴突,测量轴突长度、初级分支和次级分支数量并对其进行统计,判断N-花生四烯基乙醇胺对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轴突再生的调控作用.结果 与结论:①抑制脂肪酸酰胺水解酶活性后,背根神经节细胞轴突再生没有明显的变化并且URB597对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不具有细胞毒性作用(P>0.05);②敲减脂肪酸酰胺水解酶后,背根神经节细胞轴突再生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③外源性N-花生四烯基乙醇胺对背根神经节细胞轴突再生没有明显的调控作用,并且N-花生四烯基乙醇胺,对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没有细胞毒性作用(P>0.05);④无论是抑制脂肪酸酰胺水解酶活性还是加入外源性N-花生四烯基乙醇胺,对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轴突分支均没有影响(P>0.05).
    • 摘要: 1电针驱动迷走-肾上腺轴抗炎的神经解剖学机制被发现哈佛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和福建中医药大学联合研究发现,在脓毒血症的小鼠模型上电针刺激其后肢“足三里”穴位(ST36),可激活PROKR2-Cre标记的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这组神经元可以调节迷走神经-肾上腺反射,抑制炎症反应,从而为电针灸刺激“足三里”穴位发挥全身抗炎效果找到了现代神经解剖学的基础。
    • 张娜; 左晓霜; 王文慧
    • 摘要: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后微小RNA-205-5p(miR-205-5p)的表达情况及miR-205-5p是否具有调控周围神经修复和再生的作用。方法 选取0~2d龄雄性SD大鼠10只,质量5~6g,平均5.7g,用于提取背根神经节细胞;选取雄性SD大鼠30只用于体内实验,6~8周龄,质量200~240g,平均214.6g。钝性分离麻醉后的SD大鼠左后肢皮肤及肌肉,暴露坐骨神经,在靠近背根神经节一端距离坐骨神经分叉处1cm的位置用止血钳挤压10s,将肌肉和表皮进行缝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检测miR-205-5p在损伤和未损伤大鼠的背根神经节(DRG)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通过脂质体法将miR-205-5p(mimics)转入背根神经节细胞(DRGs),以转入阴性对照NC-mimics(negative control-mimics)作为对照组,观察DRGs轴突的生长情况。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miR-205-5p是否直接靶向结合泛素样PHD和环指结构域蛋白1(UHRF1)基因。采用Q-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过表达miR-205-5p-mimics后对UHRF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将miR-205-5p-抑制物和UHRF1的小干扰RNA(si-UHRF1)同时转入DRGs,观察DRGs轴突的生长情况。结果 miR-205-5p在损伤的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未损伤的细胞和组织(P<0.05);与对照组相比,miR-205-5p过表达对背根神经节细胞最长轴突和轴突总长度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结果显示,miR-205-5p直接靶向结合UHRF1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表明,转染miR-205-5p-mimics后背根神经节细胞中UHRF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将miR-205-5p-抑制物和UHRF1的小干扰RNA(si-UHRF1)同时转入背根神经节细胞后,抑制UHRF1表达能明显减弱miR-205-5p-抑制物对背根神经节细胞轴突的促进作用(P<0.05)。结论 miR-205-5p通过调节UHRF1来调节大鼠周围神经修复与再生。
    • 吴茗慧; 甄思佳; 徐婷; 周游; 应帅宇; 叶思婷; 杜俊英; 房军帆; 方剑乔; 高宏; 梁宜
    • 摘要: 目的:动态检测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炎性痛大鼠健患侧足跖厚度、痛行为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ganglia root,DRG)中P2X3受体(purinergic P2X3 receptor,P2X3R)、辣椒素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 1,TRPV1)蛋白表达,探索炎性痛不同时期痛行为差异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左侧足跖注射CFA建立炎性痛模型。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trol,Con group)和炎性痛组(CFA group)。分别检测基线(baseline,BL)和造模后1、3、7、14、28、42天时大鼠双侧足跖厚度、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Western bolt检测健(contralateral,Contra)患(ipsilateral,Ipsi)侧L_(4)-L_(6)DRG中P2X3R、TRPV1蛋白表达。结果:CFA大鼠患侧足跖厚度于造模后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Con-Ipsi组和CFA-Contra组。CFA大鼠患侧TWL仅于造模后1、3、7、14天时显著低于同期Con-Ipsi组,于造模后所有时间点均显著低于CFA-Contra组;CFA大鼠健侧TWL各时间点与Con-Contra相比均无差异。CFA大鼠患侧MWT于造模后所有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同期Con-Ipsi组,于造模后1、3、7、14、28天时显著低于同期CFA-Contra组;与同期Con-Ipsi和Con-Contra组比,CFA大鼠健侧MWT于造模后28、42天时出现明显降低。CFA大鼠患侧DRG中P2X3R、TRPV1蛋白表达于造模后1、14、28、42天时均显著高于Con-Ipsi和Con-Contra组;CFA大鼠健侧DRG中P2X3R蛋白表达于造模后28、42天时显著多于Con-Contra组,而健侧DRG中TRPV1蛋白表达无差异。结论:CFA致炎性痛大鼠患侧足跖热痛觉过敏和机械痛觉异常持续存在,炎性痛后期可诱发出健侧足跖机械痛觉异常;P2X3R和TRPV1可能参与CFA大鼠早期和晚期外周痛敏化发生和维持,健侧背根神经节内P2X3R表达增加可能参与机械镜像痛的产生。
    • 奥婷婷; 冉然
    • 摘要: 目的:探讨突触外γ-氨基丁酸A型(GABA_(A))受体在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的表达以及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改变。方法: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sham)、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损伤模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sciatic nerve,CCI)组,每组6只。制备CCI模型,通过测定后爪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和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以确定造模成功。术后第7天取L;DRG行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GABA_(A)受体δ亚基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CCI组大鼠损伤侧TWL和MWT明显缩短(P<0.05);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均发现,L;DRG内有明显的GABA;受体δ亚基的表达,并且,术后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CCI组L;DRG中GABA;受体δ亚基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DRG中存在GABA;受体δ亚基的表达,且在神经损伤后表达明显下降,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李泽敏; 李航; 王奇; 许银红; 家泽玮; 张璐莎; 张紫琪; 齐运杰; 陈建平
    • 摘要: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是由颈部的肌肉、韧带、神经、椎间盘、骨骼和血管等结构病变引起的继发性头面部疼痛,通常伴有颈部疼痛[1,2]。CEH的治疗通常采用药物治疗、手法治疗、神经阻滞、射频治疗等[3]。许多传统的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在治疗CEH时到达靶点的有效成分较少,疗效欠佳。手法治疗与神经阻滞治疗后普遍存在症状缓解不持久或疗效差等问题。
    • 施小妹; 陈日; 徐雪汝; 詹爱华
    • 摘要: 目的分析CT引导下两种不同电压(45 V、65 V)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胸背部PHN患者60例,根据使用的PRF电压不同分为两组:A组(45 V)和B组(65 V),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以胸神经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为靶点进行PRF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疼痛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普瑞巴林口服剂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VAS、PSQI、普瑞巴林剂量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在同一时间点的随访中,B组患者的VAS、PSQI和普瑞巴林剂量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与45 V相比,65 V的PFR治疗PHN疗效更好。
    • 杨旭; 董蕊; 徐幼苗; 李丽梅; 刘悦; 张志利
    • 摘要: 目的:探讨并分析超声联合CT引导定位双极脉冲射频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的作用,以有效提高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医院诊治的12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观察组采用彩色超声仪,22 G射频针给予双极脉冲射频治疗;对照组给予硬膜外注射镇痛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肌电图颈神经F波传导速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数字评级量表(NRS)评分,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4%,显著高于对照组(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05,P<0.05)。观察组治疗第1周和第4周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22,t=6.92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的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45,t=6.292;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神经F波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3,P<0.05)。结论:超声联合CT双极脉冲射频能持续促进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状况,加快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尹君; 曾振华; 戴仪; 邓硕; 邹三宝
    • 摘要: 目的 观察长时程高电压背根神经节射频脉冲(PRF)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100例胸部急性或亚急性期(≤3个月)带状疱疹,分为普通PRF组(A组)和长时程高电压PRF组(C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T_(0))、治疗后1周(T_(1))、1个月(T_(2))、3个月(T_(3))的疼痛(NRS)评分、睡眠干扰评分(SIS);以及3个月(T_(3))时患者对病情变化的总体印象评分(PGIC)和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NRS、SIS评分均减低,且C组更明显(P<0.05);C组PGIC评分优于A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长时程高电压背根神经节射频脉冲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能更有效降低疼痛评分,改善睡眠质量,效果优于普通射频且安全有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