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BALB/c小鼠

BALB/c小鼠

BALB/c小鼠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20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内科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816篇;相关期刊311种,包括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免疫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七届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第六届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等;BALB/c小鼠的相关文献由251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瑞生、任远、刘雪枫等。

BALB/c小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4 占比:11.30%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4816 占比:88.59%

总计:5436篇

BALB/c小鼠—发文趋势图

BALB/c小鼠

-研究学者

  • 李瑞生
  • 任远
  • 刘雪枫
  • 妥海燕
  • 左丽
  • 朱华
  • 李晓娟
  • 李荣科
  • 王志旺
  • 秦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简鼎; 王艺颖; 朱琳; 李媛媛; 张光莉; 陈诗懿; 罗征秀
    • 摘要: 目的探讨小鼠气道Club细胞的发育特征。方法收集新生期(1周龄)、幼年期(3周龄)、成年期(6周龄)BALB/c小鼠的肺组织及血清,采用免疫荧光检测主支气管和细支气管Club细胞的分布及表达丰度;流式细胞术检测气道上皮Club细胞百分比及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肺匀浆、血清中Club细胞分泌蛋白(CC16)水平。结果各鼠龄期主支气管Club细胞表达位置参差不齐,细支气管Club细胞分布形态平坦且均匀。随着鼠龄的增长,主支气管Club细胞平均荧光强度(MFI)降低(分别为0.73±0.12,0.43±0.05,0.26±0.08),细支气管Club细胞MFI增强(分别为0.49±0.07,0.73±0.08,1.02±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期Club细胞占气道上皮细胞百分比(9.49%±2.38%)明显低于幼年期(15.45%±3.86%)和成年期(17.23%±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新生期增殖性Club细胞占比(6.12%±1.89%)明显高于幼年期(2.36%±0.98%)和成年期(1.94%±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期肺匀浆、血清CC16水平[(64.02±12.70)ng/ml,(13.91±3.36)ng/ml]均明显低于幼年期[(89.31±5.41)ng/ml,(25.77±4.68)ng/ml]和成年期[(95.74±3.31)ng/ml,(28.02±3.99)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出生后Club细胞表达丰度不断增加的主要部位为小气道,新生期是气道Club细胞增殖及分泌CC16的关键时期。
    • 章谦男; 肖欢; 李劳冬; 孙起翔; 徐思月; 李超乾
    •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品系小鼠哮喘模型的差异。方法:将BALB/c和C57BL/6两品系雄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哮喘组,每组6只。采用卵清蛋白(OVA)和氢氧化铝混悬液致敏和激发小鼠,激发过程中观察小鼠哮喘症状。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分类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白介素(IL)-4和干扰素(IFN)-γ浓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组织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caspase 1和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蛋白表达。结果:BALB/c小鼠哮喘组出现点头呼吸、腹部痉挛、抓耳挠腮、呼吸减慢等更具特异性的哮喘症状,而C57BL/6小鼠哮喘组仅表现为少动、呼吸深快。与BALB/c对照组及C57BL/6哮喘组比较,BALB/c哮喘组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血清IL-4含量及肺组织NLRP3、caspase 1和ASC蛋白表达量升高,血清IFN-γ水平下降(均P0.05)。结论:BALB/c小鼠哮喘模型较C57BL/6小鼠哮喘模型更为稳定,两者间的差异可能与异常激活的NLRP3炎症小体有关。
    • 吴陈华; 王丽娜; 岳山; 陈楠楠; 黄雯静; 高丽; 付金蕾; 刘思雨; 赵童; 白彤彤; 苏思雨; 黄江; 白彪慧; 金鑫; 范春玲; 刘宇; 张泽财; 周玉龙; 朱战波
    • 摘要: 为了建立不同生物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小鼠的急性感染模型,本研究将0.4 mL 104TCID50/mL致细胞病变型(CP型)BVDV NADL株和非致细胞病变型(NCP型)BVDV NY-1株分别经腹腔注射BALB/c小鼠,观察10 d,分别在感染后第4 d、7 d、10 d每组分别采集3只小鼠的血液、粪便后迫杀,无菌采集其心、肝、脾、肺、肠等组织样品分别进行相应检测。采集血液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后第4 d、7 d和10 d,CP组和NCP组小鼠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均下降,在第7 d下降最明显;且感染后第7 d、10 d CP组小鼠的上述指标均低于NCP组。各组织、血液和粪便的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CP组小鼠在上述3个时间点血液中BVDV的载量均保持较高水平。感染后第7 d CP组和NCP组小鼠各组织中均能检测到病毒,其中血液中的病毒载量最高,对照组小鼠各组织均未检测到相应病毒。免疫组化检测感染后第7 d各组织中BVDV抗原的分布,结果显示,感染后第7 d CP组和NCP组小鼠各组织中均检测到了BVDV抗原,对照组小鼠则均未检测到相应抗原。各组小鼠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CP组小鼠十二指肠肠腺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间质疏松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肝脏肝细胞肿胀、空泡变性和坏死,脾脏间质疏松水肿;NCP组小鼠十二指肠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肝脏肝血窦可见淋巴细胞炎性浸润,脾脏淋巴细胞变性和坏死,对照组小鼠各组织均无明显病理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CP型BVDV的致病性强于NCP型BVDV,且建立了两种不同生物型BVDV急性感染的小鼠模型,为BVDV疫苗的研制和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 杨荣娇; 廖剑敏
    • 摘要: 目的:探讨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对BALB/c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影响。方法:选择78只SPF级BALB/c雄性小鼠,应用盲肠造疝原位接种瘤块法建立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将成功建模的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HDGF-siRNA组、NS-siRNA组与生理盐水(NS)组。根据分组情况,分别于肿瘤原位注射HDGF-siRNA、非特异性siRNA(NS-siRNA)及生理盐水,剂量均为0.15 ng/kg,连续治疗30 d。分时间点记录各组小鼠体质量的变化。治疗结束3 d后处死小鼠,肉眼及肝脏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结直肠癌肝转移情况。结果:治疗5、10、15、20、25和30 d后,HDGF-siRNA组的体质量均明显高于NS-siRNA组与NS组,NS-siRNA组的体质量均明显高于NS组(P0.05)。结论:HDGF-siRNA可靶向抑制HDGF,从而降低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HDGF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 闫柳柳; 王爽; 张晓; 魏涛; 韩迪(指导); 张磊(指导)
    • 摘要: 目的:观察按不同时间方案注射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与乙肝疫苗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饲养BALB/c小鼠120只(雌雄各60只),将小鼠按HBIG与第1针乙肝疫苗接种时间间隔分为三组(0周组、2周组、4周组),每组小鼠按接种的乙肝疫苗剂量分为2个亚组(1μg组、2μg组)。每只小鼠于第0周注射50 IU HBIG。所有小鼠于第3针乙肝疫苗接种后4周分离脾脏淋巴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3−CD19^(+))比例。结果:0、2、4周组比较,两亚组(1μg、2μg)显示,与体液免疫相关的CD3−CD19^(+)B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在雄、雌鼠4周组中均分别高于0、2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细胞免疫相关的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CD3^(+)CD4^(+)、CD3^(+)CD8^(+))均未显示4周组高于其他两组。乙肝疫苗1μg组、2μg组比较,在雄、雌鼠中均显示4周组中2μg组CD3−CD19^(+)B淋巴细胞所占比例高于1μg组(P<0.05)。与细胞免疫相关的T淋巴细胞亚群未显示出2μg组高于1μg组的趋势。结论:小鼠注射HBIG的前提下,推迟接种乙肝疫苗及增加乙肝疫苗剂量有利于B淋巴细胞的增殖,推迟接种乙肝疫苗对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无明显影响。
    • 熊莉娟; 贾菠; 刘欢; 周银平; 万筱荣; 刘永泉
    • 摘要: 对比小鼠局部淋巴结试验LLNA∶BrdU-ELISA法和局部封闭涂皮试验(BT法)评价农药致敏性的能力。选取5种化学物和5种送检农药作为受试物,按照OECD442(B)标准方法和封闭涂皮试验方法对样品进行同步试验。小鼠局部淋巴结试验结果显示5种农药未见过敏反应,2种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在该试验条件下,初步判定LLNA∶BrdU-ELISA法可以作为封闭涂皮试验的一种替代方法评价农药致敏性的能力。
    • 喻虹锦; 曹舒扬; 钱淼; 王涛; 朱立麒; 张泉
    • 摘要: 为探讨肝螺杆菌(Helicobacter hepaticus,H.h)感染对四氯化碳(CCl4)致BALB/c小鼠肝纤维化病程的影响,选取5~6周龄雄性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H.h组、CCl4组、H.h+CCl4组)。H.h和CCl4组分别采用灌胃法和腹腔注射法处理,分别于H.h感染后4和12周进行采样,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分别采用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小鼠肝脏纤维化情况。结果显示:处理4周时,CCl4组和H.h+CCl4组小鼠出现轻度肝纤维化,其他组未见明显病变;处理12周时,与H.h组相比,H.h+CCl4组小鼠肝脏中H.h活菌量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ALT和AST均显著升高(P>0.01),肝脏中大量胶原纤维沉积,炎症和纤维化相关因子转录水平显著升高(P>0.01)。研究表明,H.h可加剧CCl4诱导的BALB/c小鼠肝纤维化。
    • 马娅楠; 马生萍; 陈建春; 李念; 殷祎隆
    • 摘要: 探讨诃子乙醇提取物联合卡培他滨对小鼠4T1乳腺癌转移瘤的抑瘤效果。将4T1乳腺癌细胞株接种于6~8周龄BALB/c小鼠的左侧腋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卡培他滨组、诃子组和联合组(诃子+卡培他滨)各15只。测量瘤体体积及小鼠重量,于28天后处死所有小鼠,通过ELISA法测小鼠外周血血清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NF-γ)。在药物干预之后,根据各组瘤体体积、瘤重、抑瘤率、脾脏指数和肺结节个数可得,联合组(28.06%)的抑瘤效果优于诃子组(18.58%)和卡培他滨组(3.42%);ELISA检测结果中,联合组IL-4、TNF-α、VEGF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切片结果显示,联合组肺结节癌巢小于单独用药组,其原位癌的镜下表现与其他空白组和阴性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诃子乙醇提取物联合卡培他滨可抑制小鼠4T1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且该作用可能通过降低TNF-α、IL-4、VEGF的浓度,提高自身免疫机制使抑瘤率增加。
    • 戈伊芹; 黄雨霁; 李玮泽; 李延宁; 李莉
    • 摘要: 目的·通过使用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钠(sodium cromoglycate,Crom)稳定肥大细胞来探究其在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造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15只小鼠分为空白组(n=5)、模型组(n=5)和Crom组(n=5)共3组。空白组小鼠自由饮用双蒸水7 d;模型组小鼠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溶液7 d,构建溃疡性结肠炎模型;Crom组小鼠在饮用3%DSS溶液的第3日(即造模中期)灌胃服用Crom溶液。比较空白组、模型组和Crom组小鼠的体质量改变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的变化,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小鼠肠组织的病理情况和肥大细胞数量,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脏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3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一步组间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重度便血,肠道病理显示有大量炎症性浸润,体质量下降严重(P=0.005),DAI评分升高明显(P=0.001),结肠长度明显缩短(P=0.003),且甲苯胺蓝染色显示肠道中肥大细胞数量增多(P=0.000)。与模型组相比,Crom组小鼠的便血减少,结肠长度有所增加(P=0.013);且肠道病理显示,其炎症情况较模型组有所改善,肥大细胞数量较模型组减少(P=0.000)。结论·色甘酸钠灌胃可减轻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炎症反应,间接表明肥大细胞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
    • 赵婉妤; 胡力文; 吕鑫; 许欣; 裴晓方; 卢中明; 杜礼泉; 郑敏
    • 摘要: 比较不同品质白酒对醉酒小鼠行为和乙醇代谢、氧化损伤、急性损伤的影响.1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样①组、样②组、酒精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灌胃后进行平衡木实验测定相关行为学指标,采集血液和脑组织标本测定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行走评分极显著低于其余组(P0.05).可通过动物行为学指标及急性脑损伤指标来评价白酒的饮用舒适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