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四氯化碳

四氯化碳

四氯化碳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298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44篇、会议论文107篇、专利文献175555篇;相关期刊983种,包括中成药、中药药理与临床、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94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2016全国特种纸技术交流会暨特种纸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全国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16年年会等;四氯化碳的相关文献由7777位作者贡献,包括梁峙、梁骁、韩宝平等。

四氯化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44 占比:1.43%

会议论文>

论文:107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75555 占比:98.51%

总计:178206篇

四氯化碳—发文趋势图

四氯化碳

-研究学者

  • 梁峙
  • 梁骁
  • 韩宝平
  • 马捷
  • 刘喜坤
  • 张明胜
  • 朱雪强
  • 张双圣
  • 于向辉
  • 肖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谈佳音; 刘阳; 李斌; 陆利; 宋慧芳
    • 摘要: 背景:在干细胞和组织工程领域的动物实验中,免疫缺陷裸小鼠(BALB/c Nude小鼠)对于提升研究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但CCl致BALB/c Nude小鼠发生急性肝衰竭的浓度及检测时间尚不明确,严重影响该动物模型在具有免疫原性的干细胞治疗研究中的应用。目的:通过与C57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比较,探索腹腔注射CCl建立BALB/c Nude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的合适浓度和检测时间。方法:将50%浓度的CCl按照4 m L/kg腹腔注射到C57小鼠(n=6)和BALB/c Nude小鼠(n=6)体内,注射后72 h内观察小鼠存活情况。分别将50%,20%,10%浓度的CCl按照4 m L/kg腹腔注射到BALB/c Nude小鼠体内,注射后72 h观察小鼠存活情况,并进行肝脏病理切片形态学观察。根据建立两种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的最佳CCl浓度,将50%浓度的CCl腹腔注射到C57小鼠体内,将20%浓度的CCl腹腔注射到BALB/c Nude小鼠体内,注射前后检测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结果与结论:(1)CCl注射24 h后,C57小鼠的存活率为50%,BALB/c Nude小鼠全部死亡,提示现有针对C57小鼠的最适CCl浓度不适合BALB/c Nude小鼠造模;(2)注射50%浓度CCl的BALB/c Nude小鼠在24 h之内陆续死亡;注射体积分数20%CCl的小鼠24 h后存活率是66.7%,至注射后72 h存活率仍为66.7%;注射10%浓度CCl的小鼠至注射后72 h全部存活;注射后24 h肝病病理结果显示,CCl注射浓度越小肝脏损伤程度越轻,其中20%浓度的CCl最适合建立BALB/c Nude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3)C57小鼠腹腔注射CCl4h后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达到最高,1 d时开始下降;BALB/c Nude小鼠在腹腔注射CCl1 d后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达到最高,3 d时开始下降;(4)结果表明,为提高动物实验可靠性,使用C57小鼠建立急性肝衰竭模型时应选择50%浓度的CCl,在注射后4 h施行干预措施;使用BALB/c Nude小鼠建立急性肝衰竭模型时应选择20%浓度的CCl,在注射后1 d施行干预措施。
    • 刘志荣
    • 摘要: 建立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鞋用胶粘剂中六种有害的挥发性有机物(二氯甲烷、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化碳、四氯乙烯)的含量。该方法使用的溶剂为乙酸乙酯。实验表明,在5~200 mg/L范围内,该方法检出限为0.05%,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5%~107%,相对标准偏差为0.82%~1.24%(n=10)。该方法经过证实可以对胶粘剂中这六种有害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有效测定。
    • 张文超; 葛冰景; 周薏; 阙任烨
    • 摘要: 目的探讨逍遥散对四氯化碳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低剂量组、逍遥散中剂量组、逍遥散高剂量组、双环醇组,每组8只。逍遥散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 g/mL、2 g/mL、3 g/mL(按生药量计算)逍遥散灌胃,双环醇组给予110 mg/kg双环醇片悬液灌胃,每日1次,连续1周。随后除正常组外,其余组采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制作急性肝损伤模型,24 h后处死各组小鼠并收集血清及肝组织样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肝脏损伤情况并半定量评估其程度,比色法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中Janus激酶2(JAK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B淋巴细胞瘤-2(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LDH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HE染色显示小叶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损伤严重,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肝组织中MDA、IL-6、TNF-α含量及p-JAK2、p-STAT3、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均<0.05),肝组织中SOD含量及p-Bcl-2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各剂量组和双环醇组小鼠血清ALT、AST、LDH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HE染色显示炎症程度及肝细胞受损轻;肝组织中MDA、IL-6、TNF-α含量及p-JAK2、p-STAT3、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肝组织中SOD含量及p-Bcl-2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逍遥散各剂量组上述指标均呈剂量依赖性改善(P均<0.05)。结论逍遥散可以显著减轻四氯化碳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炎症级联和凋亡信号有关。
    • 王川林; 崔秋林; 刘全明; 杨正伟; 梅小平; 彭彬
    • 摘要: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MgIG)对四氯化碳(CCl;)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细胞数量与体积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治疗组给予CCl4皮下注射,同时每日腹腔注射MgIG 30 mg/kg。各组大鼠在造模5周后取材,从每只大鼠等距抽选4个2 mm厚的肝组织块制作石蜡包埋切片,行Masson染色,采用体视学方法测量大鼠肝细胞体积与数量,以及肝细胞胞质内脂滴体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治疗组大鼠肝细胞的平均体积分别显著增加了91.9%和105.0%,肝细胞胞质内脂滴的总体积分别显著增加了5.27倍与4.83倍,肝细胞的总数量分别显著减少了40.0%和42.4%;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每个肝细胞平均体积、肝细胞胞质内脂滴的总体积以及肝细胞的总数量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伴随着肝细胞肿胀、脂肪变性及肝细胞数量减少等病理改变,MgIG对CCl4致肝细胞的病理改变无显著作用。
    • 张越
    • 摘要: 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有机物指标》(GB/T 5750.8—2006)中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本方法主要优化标准曲线的配制方式及注意事项、优化顶空进样参数及色谱条件。实验表明,三氯甲烷标准曲线浓度在0.2~4.0 μg/L,四氯化碳标准曲线浓度在0.1~2.0 μg/L,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的线性的准确度、精密度、最低检测质量浓度指标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 王琼琼; 黄翌磊; 李俊珂
    • 摘要: 改进了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的方法,对平衡温度和平衡时间进行了优化,对不同溶剂配制的标准使用液和不同方法制作的工作曲线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样品最佳平衡温度和时间分别为50°C和35 min.采用甲醇代替标准中规定的纯水配制标准使用液,采用微量进样针取样到预先密封的顶空瓶中,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在较宽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分别为1~100μg/L和0.1~10μg/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达到0.999以上,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27和0.0014μg/L.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的回收率分别为98.3%~103.0%和94.3%~105.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76%~1.23%和1.96%~2.47%.方法拓宽了标准方法中的工作曲线范围,准确度高,操作简单,适用于环境水和饮用水的大批量分析.
    • 苏飞
    • 摘要: 石油类是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之一,也是近年来重点污染源监测项目之一。我国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等36个排放标准,规定了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排放限值。根据新国标(HJ 637-2018)和旧国标(HJ 637-2012)两种方法对不同萃取剂进行比较,并进行适当的研究改进。
    • 单杉; 陈婷婷; 李南; 张胜男; 杞萌; 汪子颖; 魏伟; 孙妩弋
    • 摘要: 目的观察比较两种方法诱导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模型效果,探索一种更为高效、符合人类发病特点的NAFLD动物造模方法。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ND)对照组、西方饮食(WD)饲料组、WD+CCl4组。ND组喂食普通维持饲料,WD组喂食WD饲料,WD+CCl4组小鼠在喂食WD饲料基础上腹腔注射CCl4油溶液。造模后第6、11、16周处死小鼠,HE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TG、T-CHO水平;ELISA检测肝组织匀浆IL^(-1)β、IL-6、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FAS及α-SMA蛋白表达变化。结果随着造模时间延长,病理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均成功建立NAFLD模型。在造模相同时间点,与WD组比较,WD+CCl4组肝脏病理更加严重,在造模后第6周开始出现肝脂肪变性,血清ALT、AST水平明显升高,TG、T-CHO含量明显增加,肝脏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第16周时,纤维化相关蛋白α-SMA水平明显升高,可进展至NASH阶段。WD组病程进展缓慢,在造模后第11周时出现脂肪变性,至第16周进一步加重,FAS蛋白水平高于WD+CCl4组,未出现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结论WD饲料联合CCl4的方法建立NAFLD模型较单独喂食WD造模时间短且效果更好,能够在短期内进展至NASH,可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NAFLD造模方法。
    • 董颖; 陈鑫沛; 杨浩铎; 王莹莹; 王东营; 汪学德
    • 摘要: 探究葡萄籽油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利用CCl_(4)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通过测定小鼠体重、食物和水摄入量,检测血清和肝组织相关指标,观察小鼠肝组织形态学变化,以评价葡萄籽油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与CCl_(4)组相比,中、高剂量(10、20 mL/kg·d)葡萄籽油处理能有效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以及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P<0.05),显著提高肝组织中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P<0.05),并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0.05),明显改善病理损伤程度。综上所述,葡萄籽油对CCl;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剂量越高,保护作用越强。
    • 张微; 胡国胜; 徐志伟; 韩素娟; 王海英; 要鑫伟; 曹梅; 赵朝艳
    • 摘要: 为实现二硫化碳氯化工艺中产生的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的完全回收,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混合物的精馏I艺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理论塔板数、进料口位置回流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选出最适宜的工艺条件:理论塔板数为21块,进料口位于第9块塔板,回流比为1.9。在该工艺条件下,塔顶温度为46.9°C,二硫化碳质量分数为95.1%,满足氯化合成全氯甲硫醇的含量要求;塔底温度76.5°C,四氯化碳质量分数为99.8%,符合GBT 4119-2008对四氯化碳含量的要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