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色甘酸钠

色甘酸钠

色甘酸钠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157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内科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6236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食品与药品、中国社区医师、针刺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第六届上海国际针灸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等;色甘酸钠的相关文献由352位作者贡献,包括甘小亮、黑子清、D·R·埃尔马列等。

色甘酸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3 占比:0.8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6236 占比:99.18%

总计:16371篇

色甘酸钠—发文趋势图

色甘酸钠

-研究学者

  • 甘小亮
  • 黑子清
  • D·R·埃尔马列
  • J·B·冈萨雷斯
  • 丁光宏
  • 张迪
  • 沈宁
  • 罗刚健
  • 陈立新
  • 黎尚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戈伊芹; 黄雨霁; 李玮泽; 李延宁; 李莉
    • 摘要: 目的·通过使用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钠(sodium cromoglycate,Crom)稳定肥大细胞来探究其在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造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15只小鼠分为空白组(n=5)、模型组(n=5)和Crom组(n=5)共3组。空白组小鼠自由饮用双蒸水7 d;模型组小鼠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溶液7 d,构建溃疡性结肠炎模型;Crom组小鼠在饮用3%DSS溶液的第3日(即造模中期)灌胃服用Crom溶液。比较空白组、模型组和Crom组小鼠的体质量改变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的变化,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小鼠肠组织的病理情况和肥大细胞数量,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脏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3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一步组间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重度便血,肠道病理显示有大量炎症性浸润,体质量下降严重(P=0.005),DAI评分升高明显(P=0.001),结肠长度明显缩短(P=0.003),且甲苯胺蓝染色显示肠道中肥大细胞数量增多(P=0.000)。与模型组相比,Crom组小鼠的便血减少,结肠长度有所增加(P=0.013);且肠道病理显示,其炎症情况较模型组有所改善,肥大细胞数量较模型组减少(P=0.000)。结论·色甘酸钠灌胃可减轻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炎症反应,间接表明肥大细胞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
    • 何雪锋; 熊爱兵
    • 摘要: 目的探讨在大鼠深度创面愈合过程中,使用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钠干预肥大细胞的功能是否可影响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方法建立大鼠背部深度损伤模型后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A、B、C、D四组,前三组为实验组,D组为对照组。分别记录原始创面面积及创面愈合时间。对术后第3天及第60天创面组织取材进行切片染色(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进行镜下形态观察及肥大细胞、胰蛋白酶计数。结果术后3天组织切片镜下进行肥大细胞计数,实验组与对照组脱颗粒肥大细胞数存在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类胰蛋白酶阳性肥大细胞数量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术后第60天全部实验对象背部创面均出现瘢痕愈合,实验组瘢痕表皮细胞层数、成纤维细胞数、胶原纤维数减少,胶原纤维排列整齐。对照组瘢痕内成纤维细胞数量多,胶原纤维分布无条理性。结论色甘酸钠通过影响肥大细胞脱颗粒过程,抑制创面早期炎症反应,同时影响类胰蛋白酶的释放,使成纤维细胞活化受阻,进而抑制瘢痕增生。
    • 陆基宗
    • 摘要: 药物治疗哮喘,其目的是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重点是抗感染治疗。首选为吸入疗法,辅以抗痉挛(止喘)。茶碱类药物、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及色甘酸钠等抗炎药物已成为治疗哮喘的一线药物,应在缓解期坚持长期应用2年以上,以求彻底治愈。茶碱类药物治哮喘,兼有解痉平喘、抗炎和免疫调节的三重作用,可直接兴奋心脏,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还有扩张冠状动脉、利尿的作用。这些都有助于缓解循环系统的功能不足,故也能用于治疗心源性哮喘。
    • 摘要: (上接第5期第39页)松、甲泼尼龙、曲安奈德、地塞米松、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丙卡特罗、异丙东莨菪碱、evipiprant、舒喘灵、莫米松、齐流通、Grazax、盐酸左旋西替利嗪、timapiprant、环索奈德、奥扎格雷、泼尼松龙、依巴斯汀、糠酸莫米他松、依美斯汀、dexpramipexole、甲磺司特、比拉斯汀、普仑司特、多索茶碱、氟尼缩松、色甘酸钠、扎鲁司特、吡嘧司特、盐酸川丁特罗、塞曲司特、地夫可特、班布特罗、盐酸依匹斯汀、奈多罗米、妥洛特罗、咪唑斯汀、普鲁司特、曲尼司特、磺庚甲泼尼龙、瑞吡司特。
    • 汪岭
    • 摘要: 目的研究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色甘酸钠对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HA、EC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市硚口区妇幼保健院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200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色甘酸钠滴眼液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1个疗程为7 d,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A、IgG、IgE及HA、ECP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眼痒、结膜充血、异物感评分与免疫功能指标IgA、IgG、IgE及血清HA、ECP水平均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色甘酸钠治疗过敏性结膜炎能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及HA、ECP水平,缓解免疫反应和眼部变态反应。
    • 汪岭
    • 摘要: 目的 研究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色甘酸钠对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HA、EC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武汉市硚口区妇幼保健院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200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色甘酸钠滴眼液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1个疗程为7d,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A、IgG、IgE及HA、ECP水平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眼痒、结膜充血、异物感评分与免疫功能指标IgA、IgG、IgE及血清HA、ECP水平均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色甘酸钠治疗过敏性结膜炎能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及HA、ECP水平,缓解免疫反应和眼部变态反应.
    • 王霞; 李天琦
    • 摘要: 目的:研究利敏舒联合色甘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0月-2018年1月收治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色甘酸钠滴眼液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以利敏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评分及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组胺(HA)、白三烯B4(LTB4)、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6%(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眼痒、结膜充血、流泪、畏光、异物感等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CP、HA、LTB4、Ig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胃肠道不适、头痛、皮疹、腹泻、哮喘、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结论:利敏舒联合色甘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血清相关因子水平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李慧萍
    • 摘要: 目的:分析地塞米松联合色甘酸钠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5年3月~2017年12月,共纳入研究对象123例,均为过敏性结膜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色甘酸钠治疗,观察组地塞米松联合色甘酸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8.39%(61/62)明显高于对照组86.89%(53/6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色甘酸钠治疗过敏性结膜炎有良好疗效,安全性明显,值得在今后的眼科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