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类胰蛋白酶

类胰蛋白酶

类胰蛋白酶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235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9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63118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法医学杂志、中国法医学杂志、昆虫学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西医结合血液学高峰论坛、全国第八届输血医学学术年会、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输血前试验及输血治疗共识专题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第一届临床输血学分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暨中国医师协会第三届输血科医师分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会议等;类胰蛋白酶的相关文献由734位作者贡献,包括何韶衡、殷莲华、谢华等。

类胰蛋白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9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63118 占比:99.91%

总计:263344篇

类胰蛋白酶—发文趋势图

类胰蛋白酶

-研究学者

  • 何韶衡
  • 殷莲华
  • 谢华
  • 陆超
  • 李萍
  • 王承党
  • 赵凤娣
  • HuaXie
  • Shao-HengHe
  • 李晓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谭雯汶; 姚煦; 宗文凯
    • 摘要: 肥大细胞活化综合征(mast cell activation syndrome,MCA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谱性疾病,表现为由于肥大细胞介质释放而引起的发作性的多系统症状,可累及皮肤、胃肠道、心血管、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严重的全身反应期间,基础血清类胰蛋白酶水平显著高于个体基线水平,也伴有其他肥大细胞相关介质水平升高,如尿前列腺素D2及其代谢物、尿组胺代谢物、尿中白三烯代谢物(白三烯E4)、肝素等升高。MCAS的诊断标准:(1)与肥大细胞活化相关的发作性症状影响两个或更多器官系统;(2)使用抗肥大细胞介质药物治疗可以降低症状发作的频率、严重程度或缓解症状;(3)在症状发生后4 h内,血清类胰蛋白酶水平≥120%基线水平+2 ng mL,和或其他肥大细胞相关生化指标升高。除避免诱因外,MCAS治疗多采用抗肥大细胞介质为主的综合治疗。
    • 周婷婷; 陈先勇; 陈桂婷; 曹楠; 李世刚
    • 摘要: 目的:研究资木瓜总苷(TSCS)通过MC-Tryptase-PAR-2-FLS途径对K/B×N小鼠血清转移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6组:C57BL/6小鼠分别注射C57BL/6小鼠血清、K/B×N小鼠血清作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KitW-4Bao小鼠注射K/B×N小鼠血清作为阴性对照组,移植肥大细胞(MC)的KitW-4Bao小鼠随机分为3组:阳性药物(色甘酸钠)组、TSCS低、高剂量组,均注射K/B×N小鼠血清.游标卡尺测量小鼠关节肿胀度,HE染色观察关节形态学变化,甲苯胺蓝染色观察MC脱颗粒变化,免疫组化和qRT-PCR检测关节组织中类胰蛋白酶(Tryptase)、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表达情况,ELISA检测血清IgG及关节中炎症因子含量变化.结果:KitW-4Bao小鼠对血清转移性关节炎抵抗,移植MC后,对K/B×N小鼠血清恢复敏感,引发关节炎.与模型组相比,TSCS高剂量组小鼠关节肿胀度、关节炎评分、病理学评分、MC脱颗粒率、Tryptase和PAR-2表达、血清IgG和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结论:MC在K/B×N小鼠血清转移性关节炎模型中发挥重要作用;TSCS通过抑制MC脱颗粒释放类胰蛋白酶,影响MC-Tryptase-PAR-2-FLS通路,治疗K/B×N小鼠血清转移性关节炎.
    • 常雄飞; 沈凌宇; 谭海成
    •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体重、进食量及十二指肠局部微炎症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CRHR1)拮抗剂组,模型组及CRHR1拮抗剂组采用夹尾应激方法建立FD大鼠模型,同时CRHR1拮抗剂组每日造模前予CRHR1拮抗剂CP-154526腹腔注射造模及干预期间,测量各组每只大鼠的每日体重及每笼大鼠的每日进食量.干预结束后,取各组大鼠十二指肠组织,使用免疫荧光测定局部类胰蛋白酶(tryptase)表达情况.结果 从造模第3天开始至实验结束,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及单笼进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模型组大鼠十二指肠局部tryptase荧光强于模型组而造模前提前予CRHR1拮抗剂腹腔注射,则可显著增加造模大鼠的体重、单笼进食量,同时下调十二指肠局部tryptase的荧光强度.结论 CRH在FD发病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对模型大鼠的体重、进食量及十二指肠局部微炎症具有重要的作用.
    • 周大铮; 肖辉; 万梅绪; 李智; 李德坤; 鞠爱春
    • 摘要: 目的 通过RBL-2H3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考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及丹参多酚酸B、D的致敏性.方法 RBL-2H3肥大细胞分为对照(PBS)组、C48/80(阳性对照,4 mg/mL)组和梯度浓度(0.025、0.050、0.100、0.200、0.400、0.800 mg/mL)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丹参多酚酸B、丹参多酚酸D组,孵育30 min后,通过中性红染色试验观察脱颗粒现象,化学荧光法测定组胺释放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类胰蛋白酶释放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阳性药C48/80组、质量浓度≥0.2 mg/mL的丹参多酚酸B组、质量浓度≥0.4 mg/mL的丹参多酚酸D组、质量浓度为0.8 mg/mL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组的细胞脱颗粒度显著升高(P<0.01、0.05);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没有引起RBL-2H3细胞组胺释放率增加,C48/80组、质量浓度≥0.025 mg/mL的丹参多酚酸D组、0.8 mg/mL的丹参多酚酸B组组胺释放率即显著升高(P<0.001、0.05);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和丹参多酚酸B组类胰蛋白酶释放量无显著性差异,质量浓度≥0.025 mg/mL的丹参多酚酸D组类胰蛋白酶释放量显著增加(P<0.001);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没有引起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增加,0.8 mg/mL的丹参多酚酸D组、质量浓度≥0.1 mg/mL的丹参多酚酸B组的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显著增加(P< 0.001).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在致敏性方面有较好的安全性.
    • 何雪锋; 熊爱兵
    • 摘要: 目的探讨在大鼠深度创面愈合过程中,使用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钠干预肥大细胞的功能是否可影响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方法建立大鼠背部深度损伤模型后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A、B、C、D四组,前三组为实验组,D组为对照组。分别记录原始创面面积及创面愈合时间。对术后第3天及第60天创面组织取材进行切片染色(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进行镜下形态观察及肥大细胞、胰蛋白酶计数。结果术后3天组织切片镜下进行肥大细胞计数,实验组与对照组脱颗粒肥大细胞数存在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类胰蛋白酶阳性肥大细胞数量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术后第60天全部实验对象背部创面均出现瘢痕愈合,实验组瘢痕表皮细胞层数、成纤维细胞数、胶原纤维数减少,胶原纤维排列整齐。对照组瘢痕内成纤维细胞数量多,胶原纤维分布无条理性。结论色甘酸钠通过影响肥大细胞脱颗粒过程,抑制创面早期炎症反应,同时影响类胰蛋白酶的释放,使成纤维细胞活化受阻,进而抑制瘢痕增生。
    • 高砚丽; 张莹; 康黎
    •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PCI术前后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类胰蛋白酶(Tryptase)水平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88例老年NSTEMI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住院及6个月随访期间的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急性心血管事件组26例和无急性心血管事件组162例,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后的血清Galectin-3、MMP-9、Tryptase水平.另收集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ROC曲线分析Galectin-3、MMP-9、Tryptase水平对老年急性N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7 d的血清Galectin-3、MMP-9、Trypta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术后3 d、术后7 d的血清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血管事件组患者术后3 d、7 d的血清Galectin-3、MMP-9、Tryptase水平明显高于无急性心血管事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36.93时,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82.72%;术后7 d,MMP-9 AUC为0.958,大于Galectin-3的0.881和Tryptase的0.782,当截断值为>216.24时,敏感度为88.46%,特异度为95.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alectin-3、MMP-9、Tryptase水平为影响老年急性NSTEMI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Galectin-3、MMP-9、Tryptase水平在老年急性NSTEMI患者中呈异常升高表达,PCI术后呈降低趋势,均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在预测预后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温雪珊; 王梦洁; 王晓宇
    • 摘要: 肥大细胞(MCs)在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其特点是细胞内存在颗粒,颗粒内含有预先形成的组胺、肝素等生物效应物,经激活后,这些物质能够迅速脱颗粒并释放从而参与机体反应.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炎症、滑膜增生以及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异常,作为一种多因素作用的疾病,RA的具体发病机制仍未阐明.近年的临床和动物实验均表明肥大细胞在RA中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研究表明MCs能够分泌促炎因子,诱导炎症细胞的浸润等,加重RA症状.深入研究MCs在RA发展中的作用,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RA的病理机制,并为其新药开发提供依据.
    • 杨慧萍; 王蕴华; 侯健; 李智; 万梅绪; 李德坤; 徐亮; 鞠爱春
    •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浓度聚山梨酯80溶液对RBL-2H3、P815、Ku812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探究聚山梨酯80的量与过敏反应的关系,进而筛选出一套灵敏、稳定的体外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方法 体外培养RBL-2H3、P815和Ku812细胞,测定3株细胞的生长曲线,在细胞生长对数期,以不同浓度(0.04、0.20、1.00、5.00、10.00、20.00、40.00、80.00 mg/mL)聚山梨酯80分别刺激3株细胞,采用中性红染色法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聚山梨酯80溶液对3株细胞脱颗粒的影响,并计算脱颗粒百分率,同时以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类胰蛋白酶的释放量;并进一步检测聚山梨酯80对人的肥大细胞IgE释放的影响.结果 3株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中,各细胞的脱颗粒指标均随聚山梨酯80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相同浓度聚山梨酯80对人源、大鼠、小鼠肥大细胞的类胰蛋白酶释放量无较大统计学差异;与RBL-2H3细胞系比较,P815细胞和组胺释放率显著降低(P<0.05、0.01),Ku812细胞组胺释放率和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显著升高(P<0.05、0.01),Ku812细胞脱颗粒最灵敏.但在实验过程中发现Ku812细胞模型稳定性、可重复性较差,而RBL-2H3细胞稳定性、可重复性均优于Ku812和P815细胞.0.04~80.00 mg/mL的聚山梨酯80溶液作用于Ku812细胞产生的IgE均低于检测限.结论 聚山梨酯80诱导的过敏反应可能是不经过IgE介导的类过敏反应,随着聚山梨酯80浓度的增大,3个细胞模型脱颗粒现象显著,相比于Ku812和P815细胞,RBL-2H3细胞更适合作为体外肥大细胞脱颗粒检测模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