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6学术年会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6学术年会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6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06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6-10-28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大豆贮藏蛋白主要包括大豆球蛋白(Glycinin)和伴大豆球蛋白(Conglycinin),本研究采用Sephadex-G15凝胶过滤和薄层层析的方法,对伴大豆球蛋白胃蛋白酶水解产物中促双歧杆菌增殖肽进行分离,所得活性组分通过毛细管HPLC及质谱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促双歧杆菌增殖活性最强的组分是由性质相近的肽混合物组成,通过毛细管HPLC可以得到活性酶解肽的图谱,并通过质谱可知酶解肽主要由6~10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上述结果提示,伴大豆球蛋白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是以无活性的形式存在于蛋白质的多肽链中,必须通过适当酶解,在一定条件下才能释放出来,发挥出各种生物学功能.
  • 摘要:为研究大豆异黄酮能否激活乳腺癌细胞cAMP/PKA信号途径,抑制癌细胞增殖,应用放射免疫测定(RIA)、(γ-32P)ATP掺入和RT-PCR等方法,检测了药物处理后SHZ-88大鼠乳腺癌细胞内环腺苷酸(cAMP)的浓度、腺苷酸环化酶(AC)、磷酸二酯酶(PDE)和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A)的活性以及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BEB)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分别用50μg/mL大豆黄酮和15μg/mL染料木素处理后,5min胞内cAMP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10min差异达极显著(P<0.01),20min后开始回降;在实验处理时间内AC的活性不受影响;PDE的活性在5min时被显著抑制(P<0.05),10min后逐渐回升;PKA的活性在20min时显著升高(P<0.05),40min仍维持高水平(P<0.05);CREB mRNA的表达量在3~6 h内显著提高(P<0.05).提示,大豆异黄酮在抑制癌细胞增殖时,能够激活cAMP/PKA信号途径;而且是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导致胞内cAMP浓度升高而实现的.
  • 摘要:采用小鼠抗人类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AA1通过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对牛蛙的舌、肠和脾以及人食道癌组织石蜡切片中的肥大细胞进行染色,首次证实了牛蛙肥大细胞胞浆中类胰蛋白酶的存在,且单克隆抗体AA1与牛蛙肥大细胞中的类胰蛋白酶可获得良好的交叉反应.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多位于牛蛙肠黏膜固有层,少量见于肠绒毛基底部及舌黏膜下腺体周围.人食道癌间质中可见多量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
  • 摘要:选取食品级胰蛋白酶、胃蛋白酶、ProtamexTM复合蛋白酶、Alcalase碱性蛋白酶3.0T、Neutrase中性蛋白酶1.5MG和FlavourzymeTM复合风味蛋白酶1000MG以确定蛋白酶对酰氨基的水解能力.单酶在适宜的条件下水解面筋蛋白4h后取样.试验采用双(1,1-三氟乙酸基)碘苯(BBT)保护肽中结合Gln,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肤中Glu含量间接测定Gln,分析水解液中氨基氮的含量,并计算平均肽链长度.结果发现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ProtameTM复合蛋白酶对酰氨基的水解能力较小,对酰氨基的破坏率分别为2.79%、1.90%和5.80%;而Alcalase碱性蛋白酶3.0T、Neutrase中性蛋白酶1.5MG和FlavourzymeTM复合风味蛋白酶1000MG分别是32.25%、26.55%和16.38%.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ProtamexTM复合蛋白酶水解面筋蛋白8h后Gln的得率分别是77.86%、69.58%和87.70%.试验结果表明,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ProtamexTM复合蛋白酶为制备Gln结合肽的合适蛋白酶.
  • 摘要:72只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n=36).对照组产后0h于左后腿胫骨前肌肌肉注射0.01mol.L-1,pH 7.2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 saline,PBS)100μL;实验组肌注CpG-DNA 200μg/只,72h后经乳头管灌注2×1012 CFU/mL(Colony Forming Unit/mL),大肠杆菌100μL/侧到第四对(两侧)乳腺内,分别于灌注前0h,灌注后8、16、24、48和72 h(n=6)颈静脉放血处死.组织学观察显示大鼠感染后16h为乳腺腺泡嗜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PMN)浸润高峰,实验组PMN浸润迅速,72h已无浸润.乳腺组织细菌数在16h上升至最高,实验组大鼠感染后16h、24h和48h乳腺组织细菌数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CpG-DNA能极显著提高感染前乳腺组织中IL-2水平.乳腺组织IL-6在不同时间点均有显著上升,在16h迭最高.CpG-DNA能显著提高16h乳腺组织IL-6水平.实验组乳腺组织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ase)无显著变化.表明CpG-DNA可加速炎症初期PMN的快速浸润,促进IL-2和IL-6的产生,减少细菌数量,减轻炎症介质对细胞的损伤并缩短炎症过程,提示CpG-DNA对大肠杆菌诱发的大鼠实验性乳腺炎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 摘要:哺乳动物睾丸生殖细胞的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的主动性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参与睾丸细胞凋亡的调节,为了搞清凋亡蛋白Caspase3和凋亡抑制蛋白Bcl-2在小鼠出生后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Caspase3和Bcl-2蛋白在7日(1周)龄、14日龄、28日(1月)龄和56日龄小鼠睾丸的表达,结果发现Caspase在7日龄、14日龄小鼠睾丸表达于曲精小管中央和管周生精细胞,在28日龄和56日龄表达于管周精原细胞与支持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及以后各级生精细胞未见Caspase3阳性表达;Bcl-2在7日龄和14日龄高丸表达于曲精小管中央和管周生精细胞,28日龄和56日龄,广泛表达于初级精母细胞以后各级生精细胞,精原细胞选择性表达Bcl-2.结合Caspase3和Bcl-2的表达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在出生后睾丸发育得早期,Caspase3和Bcl-2表达于曲精小管中央和管周生精细胞,参与曲精小管管腔的形成与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的调节;在成熟睾丸Caspase3和Bcl-2选择性表达于精原细胞,诱导其选择性凋亡,Caspase3于初级精母细胞以后各级生精细胞不表达,而Bcl-2于初级精母细胞以后各级生精细胞广泛表达,提示成熟睾丸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精原细胞阶段,初级精母细胞以后各级生精细胞受Bcl-2的保护,凋亡减少.
  • 摘要:本实验研究了β酪啡肽7(βcasomorphin7,βCM7)在成年大鼠胃内的吸收及对胃黏膜中胃泌素(Gastrin)表达的影响机制.实验包括3个部分:(1)将成年大鼠胃贲门和幽门结扎,并对胃吸收途径进行结扎和不结扎处理.胃注射βCM7在两种不同处理中相同时间点的βCM7浓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2)体外酶解实验表明,βCM7能抗成年大鼠胃黏膜酶水解;(3)将成年雄性SD大鼠设为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分别灌喂1mL生理盐水、7.5×10-9 mol纳洛酮(naloxone,NaL)、7.5×10-9molβCM7和7.5×10-9 mol NaL+7.5×10-9 molβCM7.饲养周期为30天.结果显示:βCM7组能显著刺激胃黏膜中Gastrin基因的表达(n=8,P<0.05),且该效应不能被纳洛酮逆转;NaL组大鼠胃黏膜中Gastrin基因的表达极显著低于对照和各试验组(n=8,P<0.01);仅βCM7组能显著抑制胃黏膜中SS基因的表达(n=8,P<0.05).结论:βCM7不能被成年大鼠胃黏膜吸收且能以完整的阿片样活性形式存在;βCM7能通过抑制SSmRNA表达来促进胃黏膜中Gastrin的表达,从而为阐明βCM7作为腔内信号分子在消化道内发挥生理功能提供证据.
  • 摘要:采用稀释滴种的细菌定量方法,研究了成年鹅肠道的四个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内容物中正常菌群的数量,并初步探明五龙鹅肠道微生物区系.结果显示:双歧杆菌数量最高,为8.21±0.82,其次是梭菌和乳酸杆菌,分别为7.98±0.44、7.33±0.48.盲肠内细菌数显著高于其他肠段(P<0.01).各肠段内细菌均为公鹅高于母鹅(P<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梭菌的数量极显著地高于其他菌类(P<0.01),为成年鹅肠道中的优势菌群.
  • 摘要:对14例含有磺胺结晶的猪肾脏进行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切片染色,对肾脏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皮质区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髓质区肾小管破坏较为严重,大部分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脱落、变性坏死,并引起梗阻性肾病,同时,肾小球囊腔扩张、血管球萎缩.结果证实,超剂量或长期使用磺胺类药物会严重损害肾实质,导致肾功能下降甚至肾衰竭.
  • 摘要:对发生在贵州省的山羊痘皮肤病变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一个偶然但十分重要的发现是,有髓神经纤维也被山羊痘病毒和被病毒感染的巨噬细胞所波及.可见节段性脱髓鞘,轴索和雪旺氏细胞变性.有髓神经纤维被病毒侵犯可能是山羊痘病羊虽然全身都出现痘疹,但临床上却表现为迟钝、沉郁、痛觉减弱甚至痛感缺失的原因.
  • 摘要:目的:观察热应激对猪肠道黏膜结构的损伤作用,以揭示热应激降低猪增重率的机理.方法:12头小型猪随机分成热应激组和常温对照组两组.人工气候室内,热应激组模拟夏季炎热气候,气温从26~39℃ 24h循环变温,在39℃时维持4h;常温对照组在22℃下饲养.试验持续10d,分别于热应激前、热应激第5d和热应激结束时称重,计算各组的体重增长率.热应激10d后39℃高温持续期结束时剖杀试验猪,取其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进行固定、石蜡切片、染色,染色和扫描电镜HE.染色切片观察肠黏膜形态变化,并检测肠绒毛长度、宽度、隐窝深度,绒毛长度/隐窝深度;PAS染色切片检测肠黏膜上皮内杯状细胞数量的变化;用Gomori氏改良法染色切片观测肠黏膜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热应激组猪的体重增长率显著下降(P<0.05);热应激后猪肠黏膜结构严重损伤;各段肠的绒毛长度、宽度、隐窝深度,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回肠绒毛长度减少较为显著(P<0.05),各肠段绒毛宽度的减少均差异显著(P<0.05);肠黏膜上皮内杯状细胞数量增多,其中回肠差异显著(P<0.05);热应激组猪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结论:热应激可引起猪肠道黏膜结构严重损伤,以致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严重受阻,这是造成猪热应激掉膘减重的主要机制之一.
  • 摘要:[目的]通过转移因子纳米脂质体的制备与抗病毒效果的检测,为临床病毒性禽病提供新的防治手段和方法,为解决动物食品安全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新途径.[方法]改良逆相蒸发法制备纳米级转移因子脂质体(TFL),电镜观察粒子大小,检测包封率、渗透率及半数有效浓度(ED50),并确定临床用药浓度.动物试验:将鸡分组免疫、口服TFL,第二天攻新城疫病毒(NDV),记录死亡情况,观察病变,定期检测抗体.[结果]电镜下TFL粒径大部分在100nm以下,分布均匀,包封率高达49.5%,保存4.5个月渗透率为52.4%.ED50为0.07mg/mL,临床浓度为0.14 mg/mL TFL抗NDV效果:TFL与疫苗合用组效果最好,疫苗组其次,单独应用TFL组次之.[结论]TFL无毒、无副作用,性质稳定,保质期为4.5个月;TFL和疫苗合用显示了其强大的抗病毒作用,因此,本产品作为疫苗佐剂在生产实际中具有巨大的推广价值.
  • 摘要:[目的]研究阴道接种布鲁氏菌疫苗后,阴道引流淋巴结内树突状细胞的动力学变化.[方法]把20只小鼠随机分为五组,Ⅰ-Ⅳ组阴道接种布鲁氏菌疫苗,Ⅴ组阴道接种等量PBS(对照组),分别收集接种后12h、24h、48h、72h和对照组的小鼠引流淋巴结-髂内淋巴结.制备石蜡切片,用S-100标记髂内淋巴结的树突状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其数量及分布部位的变化.[结果]在小鼠阴道接种疫苗后,髂内淋巴结内树突状细胞的数量与分布方式发生明显变化.12h:淋巴结皮质区DC数量增加,主要分布于浅层皮质;24h:DC散在分布于副皮质区;48h:DC数量剧增,成群散布在副皮质区;72h:大量DC呈单在分布,但分布范围加大.[结论]布鲁氏菌是小鼠阴道黏膜树突状细胞迁移的始动因素,而大量DC迁移至引流淋巴结的事实表明,阴道树突状细胞可能是布鲁氏菌的抗原提呈细胞.
  • 摘要:探讨复方黄芩颗粒剂有效成分双连黄芩苷和绿原酸在小鼠血浆中的药动学特征.按18g/kg剂量给小鼠口服复方黄芩颗粒剂,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用药后不同时间血浆中药物黄芩苷和绿原酸的质量浓度.动力学计算程序PKS(Pharmaceutical Kinetics Software)V1.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口服复方黄芩颗粒的有效成分双连黄芩苷和绿原酸在小鼠体内的药时数据均符合开放性一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黄芩苷:A(1563.6±171.0)ng/L,T1/2ka(11.84±1.69)h,T1/2α(4.58±1.54)h,CL/F(1.39±2.11)L/h,Vd/F(23.558±3.208)L/kg,AUC0→∞(20.828±3.293)mg/L·h,Ka(0.17175±0.07447)h,Lag time(0.500±0.3516)h,Tpeak(3.541±1.338)h,Cmax(778.5±127.8)ng/mL;绿原酸:A(1526±1010)ng/L,T1/2ka(4.58±1.54)h,T1/2α(2.54±1.66)h,CL/F(1.34±2.20)L/h,Vd/F(33.41±10.97)L/kg,AUC0→∞(45.950±46.493)mg/L·h,Ka(0.2399±0.2018)h,Lag time(0.1182±0.1628)h,Tpeak(1.796±1.247)h,Cmax(968.4±644.4)ng/ml.
  • 摘要:本研究试图通过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itrsoguanidine,MNNG)、8-氮鸟嘌呤(8-azaguanie,8-AG)、6-巯基鸟嘌呤(6-thioguarie,6-TG)、紫外线照射的联合作用,建立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C6细胞)的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hypox anthine-guaninep 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HGPRT)缺陷株,为建立大鼠垂体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c hormone,GTH)杂交瘤细胞株做基础,但最终未能获得预期的能够被HAT(hypoxan thine-aminop terinthymidine)培养基筛选的HGPRT-缺陷株,提示C6细胞株的HGPRT基因比较稳定,本实验条件下的诱变方法难以使其突变缺失.
  • 摘要:为探索检测乙氧酰胺苯甲酯等广谱抗球虫药物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本文采用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以电化学传感器检测了乙氧酰胺苯甲酯的电化学行为.乙氧酰胺苯甲酯在+1.54v处具有氧化峰电流,检测的线性范围为2.5×10-7 mol/L至3.1×10-5 mol/L,检测限为1.6×10-8 mol/L.当玻碳电极用Nafion修饰后,可显著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及灵敏度,使检测下限达2.4×10-9 mol/L,回收率达97%.同时本文对不同支持电解质溶液、pH、断路富积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及修饰电极的再生等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 摘要:为了全面评价喹胺醇的毒性作用,20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连续饲喂剂量为360mg/kg体重(Ⅰ)、180mg/kg体重(Ⅱ)、30mg/kg体重(Ⅲ)的喹胺醇30d后,再停药10d;另两组为生理盐水组(Ⅳ)和空白对照组(C).试验10d、20d、30d、40d分别取全血,并分离血清,检测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结果:(1)连续给药30d后,组间血GSH、CAT和MDA无明显差异;(2)除40d外,药物组和生理盐水组全血GSH-Px活力显著低于空白组,但药物组间无明显差别;(3)药物组GSH-ST活力显著高于空白组,生理盐水组在20d和30d时亦高于空白组,Ⅲ组该酶活力高于Ⅰ、Ⅱ组;(4)药物组血SOD活力10d时极显著高于空白组,30d却极显著低于空白组,药物组间无明显差别;Ⅲ组血清SOD活力均高于Ⅰ、Ⅱ组.结论:小鼠连续饲喂剂量小于360mg/kg体重的喹胺醇30d后,机体抗氧化酶活力会受影响,但脂质过氧化产物无明显变化,停药10d后酶活性转为正常.因此,喹胺醇不会导致小鼠发生脂质过氧化损伤.
  • 摘要:为探讨F-2毒素对动物生殖系统的影响,对体外培养的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和雄性小鼠的支持细胞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实验;体内实验采用幼鼠皮下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48h后灌喂不同剂量的F-2毒素,用TUNEL法对卵巢颗粒细胞(GC)进行凋亡检测.结果显示:F-2毒素在5~40 μg/mL细胞悬液浓度范围内能够引起小鼠体外培养的生殖细胞DNA损伤;TUNEL法检测体内攻毒后48h高、中、低剂量组的GC凋亡率分别为(11.7563±1.2967)%、(8.9642±1.2146)%和(8.4635±0.964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6402±0.3913)%(P<0.01);96h对照组GC凋亡率显著升高,高剂量组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中、低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5).证明了F-2毒素对小鼠生殖系统具有毒性作用,能够引起生殖细胞DNA损伤、促进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并且具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 摘要: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检测技术.由于它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高通量、定量准确、速度快、全封闭反应以及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目前已成为分子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该技术还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探讨和完善.本文除了对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等做了介绍外,还着重分析、讨论了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相关优化方案.
  • 摘要:分别从麝与羊全血中提取基因组总DNA,用所设计引物以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出细胞型朊蛋白(PrPC)基因,并克隆到pMD 18-T载体.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PrPC基因的片段大小为771 bp,包含了朊蛋白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序列,为含单一外显子的完整开放阅读框.PrPC基因序列相比较,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98.0%和98.2%.在整个碱基替换中,多数替换是保守的,为同义突变,仅有5个替换引起氨基酸突变.
  • 摘要:试验选用体重约60g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560尾,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7个重复,每重复20尾奥尼罗非鱼,分别投喂添加不同梯度的液体酶制剂(0、0.1、0.2、0.4 mL/kg的饲料).结果表明:1.非淀粉多糖酶对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等生产性能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2.添加非淀粉多糖酶的0.2mL/kg和0.4mL/kg显著提高了罗非鱼白细胞的吞噬活性(P<0.05)和血清的杀菌能力(P<0.01),试验组各组织溶菌酶活力也显著增加(P<0.05).
  • 摘要:目的:获得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LMO)溶血素重组融合蛋白.方法:根据LMO溶血素基因hlyA设计引物,PCR扩增hlyA,将扩增产物与pMD18-T连接,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PCR分析以及确证性测序.将由重组质粒pMD18-hlyA上扩增的缺失信号肽序列的目的片断与表达载体pGEX-4T-1分别酶切连接后,转化BL21细胞.筛选阳性克隆,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纯化重组融合蛋白进行溶血试验、小鼠致病力试验和间接ELISA分析.结果:hly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分子量82ku的融合蛋白,能裂解红细胞.一定剂量腹腔注射能将小鼠致死.且能被LMO阳性血清所识别.以此为包被抗原的间接ELISA可以将LMO阴、阳性血清分开.结论:GST-LLO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为建立基于重组抗原的免疫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 摘要:以pcDNA3.1-IL18为模板,PCR扩增获得猪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成熟肽基因,KpnⅠ、SacⅠ双酶切PCR产物作为供体,Kpn Ⅰ、SacⅠ双酶切的pET41c和pET32c作为载体,连接载体供体,转化DH5α,重组质粒经双酶切、PCR鉴定及测序,筛选出阳性重组质粒,并命名为pET41c-IL18和pET32c-IL18.将pET41c-IL18和pET32c-IL18转化大肠埃希氏菌BL21(DE3),用1mmol/L IPTG37℃诱导表达,SDS-PAGE及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所表达的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pET32c-IL18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33Ku,与预期大小相符.将包涵体提取物用8mol/L脲变性,经Ni-NTA柱纯化,透析复性,得到纯化的IL-18蛋白.
  • 摘要:为了探索人参皂苷Rg1与菌体CpG DNA联合作为重组质粒pcDNA-VP2基因疫苗免疫佐剂提高免疫效果的作用机理,采用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的体外诱导实验,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MTT测定法、流式细胞仪测定法和抗病毒性细胞病变抑制实验等,分别观察Rg1-CpG联合免疫佐剂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转化、增殖、活性及诱生干扰素效价的影响.结果显示:联合免疫佐剂按Rg1 25μg+CpG 12.5μg/mL的添加量,能使PH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率由74.3%显著增加到93.5%;细胞增殖率由4.88%显著增加到22.4%;抗VSV的干扰素效价由25显著增加到29.表明Rg1-CpG联合免疫佐剂具有明显促进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 摘要:CD58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设计兼并引物,应用反转录PCR技术克隆猪CD58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原核表达,同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核苷酸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以及蛋白结构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所克隆的猪CD58 cDNA全长为800bp,ORF为735bp;将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产物可被CD58抗血清识别;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猪、羊和人的CD58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并不高,但蛋白结构预测表明三者蛋白结构非常相似,尤其是Ⅴ区三维结构,这是异种动物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发生黏附的分子基础.该研究为CD50作为疫苗佐剂或免疫调节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进一步研究CD58分子结构及CD2-CD58复合物激活免疫系统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 摘要:运用RT-PCR对用ConA刺激的中国白兔外周血淋巴细胞(PMBCr)进行了扩增,将纯化后的PCR产物克隆入pMD18-T中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与不同物种的IL-10基因进行了序列比较.结果该基因全长537bp,编码178个氨基酸,其中前18个氨基酸残基构成信号肽序列.与GenBank报道的欧洲兔IL-10基因相比,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9.63%,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9.44%,但与鼠、鸡、河豚和斑马鱼等不同物种IL-10相比差异较大.在推导的中国白兔IL-10氨基酸序列中,在100-102和134-136位存在2个潜在的N-联糖基化位点,同时存在6个Cys残基.将pTIL-10双酶切,回收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到pET28a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ETIL-10,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用IPTG进行了诱导.结果重组菌菌体裂解物经SDS-PAGE电泳可检测到相对分子量为23.4 kDa的重组目的蛋白.经凝胶薄层扫描,目的蛋白表达量可占菌体蛋白的15.2%.将表迭的蛋白割胶纯化后,制备了小鼠抗兔IL-10的多克隆抗体.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