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肥大细胞

肥大细胞

肥大细胞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45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基础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79篇、会议论文93篇、专利文献106175篇;相关期刊813种,包括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针刺研究、解剖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77种,包括第六届中国毒理学会免疫毒理专业委员会换届及学术会议、2016第六届中国兽药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6学术年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学分会2016年联合学术大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学术年会等;肥大细胞的相关文献由5576位作者贡献,包括何韶衡、李莉、于洪川等。

肥大细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79 占比:2.10%

会议论文>

论文:93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06175 占比:97.81%

总计:108547篇

肥大细胞—发文趋势图

肥大细胞

-研究学者

  • 何韶衡
  • 李莉
  • 于洪川
  • 杨美林
  • 许乐仁
  • 高登慧
  • 丁光宏
  • 欧德渊
  • 罗明富
  • 谢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薛超; 刘东璞; 盛延良; 吕婷; 卢凤美
    • 摘要: 过敏性猝死在法医学实践中常有发生,然而在过敏性猝死的鉴定中缺少一定的法医病理学指征,使过敏性猝死的鉴定面临一定困难。血液激肽-1(hemokinin-1,HK-1)作为一种最新的速激肽,主要通过与NK1R结合在神经体液调节及过敏性猝死中有着独特的病理生理功能。本文从HK-1及其受体NK1R的生物学效应和在过敏性猝死中的作用机制等方面对HK-1及其受体NK1R在过敏性猝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过敏性猝死的法医学及临床实践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 徐连洁; 陈文慧; 张玉蓉; 刘潇; 孟卓然; 张珊
    • 摘要: 丹参作为我国的传统中药,广泛用于临床多种病、证的治疗及配伍应用。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TⅡA)是从丹参中提取的一种菲醌类衍生物,为丹参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抗炎、抗肿瘤、肝保护、神经保护等方面均发挥显著药效。近年来,其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发现TⅡA可干预免疫细胞的激活、发育及其功能。其中,文献报道最多的免疫细胞主要有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等。本文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TⅡA对上述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对炎症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过敏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产生防治作用的免疫机制。
    • 司雨; 肖红; 楚萌; 刘洋铨; 余航; 叶亚琼; 周作红; 张晖
    • 摘要: 黑色素是反映乌骨鸡肉质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但乌骨鸡黑色素生成的机理仍未完全阐明。该试验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L-酪氨酸,通过甲苯胺蓝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和分析胸腺肥大细胞的数量变化,探究外源性L-酪氨酸和乌骨鸡胸腺肥大细胞之间的相关性。胸腺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表明,在泰和乌骨鸡胸腺中有黑色素分布。甲苯胺蓝组织化学染色表明胸腺中有大量的肥大细胞,多呈卵圆形,胞质呈紫红色,多分布于胸腺髓质血管和胸腺小体周围,肥大细胞数量为14.1±2.8个/视野。随着饲料中L-酪氨酸浓度增加,胸腺肥大细胞数量也增加。在饲料L-酪氨酸浓度为0.8%时,胸腺肥大细胞数量达到峰值28.8±6.5个/视野;L-酪氨酸浓度为1.0%时,胸腺肥大细胞下降为16.5±2.4个/视野。因此,在浓度为0~0.8%范围内,外源性L-酪氨酸可显著促进胸腺肥大细胞的数量增加(P<0.05),L-酪氨酸浓度与肥大细胞数量呈正相关。该试验结果有助于理解禽类黑色素生成的细胞学机理。
    • 赵晓涵; 李国明; 程青丽; 冯晓文; 卢知浩; 张新雪; 谷瑞增; 刘文颖; 唐艳斌
    • 摘要: 食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发病率正在增加,这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评价牡蛎精氨酸激酶(arginine kinase, AK)过敏原的致敏性,利用AK口服灌胃和腹腔注射2种方式使BALB/c小鼠致敏。观察所有BALB/c小鼠的过敏反应、体重及血项指标情况,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的变化,使用苏木精-伊红及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脏器病变。结果表明,实验组小鼠都产生过敏反应,对照组无明显症状,实验组小鼠体重低于对照组,血液中细胞含量增加。此外,免疫期间实验组IgE含量都比对照组高,染色切片说明实验组小鼠组织出现较严重的损伤,空肠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严重。该实验获得了牡蛎AK致敏血清,而且成功构建牡蛎AK的BALB/c小鼠过敏模型,为贝类过敏机制和临床免疫治疗提供了有意义的研究基础。
    • 杨萌; 刘文操
    • 摘要: 过敏性休克是一种发生于对某些特定变应原有超敏反应的个体的突发且危及生命的急诊重症,特征是血管屏障破坏及血浆外渗。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清除过敏原、动态监测生命体征、抗休克治疗(肾上腺素、液体复苏、控制血压)、抗过敏治疗。在人体内全身性过敏反应发生后10 min内血浆外渗可使全身循环血容量损失35%左右,直接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发生,并可进一步损害全身器官功能。近年来对于血管渗漏相关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广泛,通过研究以期未来能够为过敏性休克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雷轶; 李丹; 姬素渊; 戴雪喻; 李斌
    • 摘要: 肥大细胞(MCs)是一类参与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的重要效应细胞,其介导的免疫反应能影响先天性免疫反应和获得性免疫反应。此外,大量研究表明,MCs在病毒性肝炎、肝细胞癌等肝脏疾病中都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介绍MCs与肝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肝脏其他免疫细胞和MCs的相互作用,以期为肝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 王敏; 李瑾
    • 摘要: 心血管疾病(CVD)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动脉粥样硬化(As)作为CVD的重要病理基础,是氧化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引起的一种慢性免疫炎性病变。各种免疫炎性细胞在As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因此不断探索免疫细胞在病变中的作用机制,对研究CVD的治疗策略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对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在As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王楷; 侯雨君; 廖晨希; 谭玉; 王路; 陈颖; 周思远
    • 摘要: 目的:分离、培养及鉴定大鼠腹膜源肥大细胞外泌体。方法:提取8~10周龄SPF级雌性SD大鼠腹腔灌洗液,使用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法分离灌洗液中的肥大细胞,通过甲苯胺蓝染色鉴定肥大细胞,在细胞培养板中加入白细胞介素3和干细胞生长因子诱导肥大细胞成熟,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超速离心法分离上清液中的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纳米流式细胞仪从外泌体形态、粒径和表面标志蛋白三个方面鉴定外泌体。结果:分离得到的肥大细胞被甲苯胺蓝染成蓝紫色,分离的肥大细胞外泌体呈典型盘状,粒径分布范围为30~150 nm,平均粒径为75.33 nm,外泌体表面标志蛋白CD9和CD81呈阳性表达。结论: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法联合超速离心法分离大鼠腹腔灌洗液中肥大细胞外泌体的方法是可行的。
    • 李梦洁; 刘娜; 张曼
    • 摘要: 目的为系统研究变态反应的相关机制,构建斑马鱼变态反应模型并完善模型评价体系。方法野生型蓝斑马鱼麻醉后使用微量注射器行腹腔注射,阴性对照组注射鱼用生理盐水,实验组注射肥大细胞致敏剂C48/80化合物,注射3~5min后,无菌解剖取肠道,使用微量毛细管穿刺尾静脉取血。使用行为学、组织病理学、血清学指标定量及半定量评价斑马鱼致敏状态,包括观察并记录斑马鱼注射后行为学改变;取肠道组织标本制备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PAS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评价病理改变,并依据评分标准进行半定量分析;使用动力学监测法测定斑马鱼血清中类胰蛋白酶(tryptase)水平。结果实验组斑马鱼在腹腔注射后出现明显的行为学改变,低剂量和高剂量实验组中60.0%~80.0%的斑马鱼出现鱼鳍颤动、身体抽动、剧烈游动等强烈的行为学改变,而对照组中仅有60.0%出现鱼鳍颤动、20.0%出现身体抽动和剧烈游动;实验组肠道组织切片HE染色多见肠道组织病变,PAS染色结果可见杯状细胞聚集分布,实验组肠道病变评分结果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甲苯胺蓝染色可见肥大细胞数量相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斑马鱼血清类胰蛋白酶水平相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既往斑马鱼致敏模型所选用的致敏剂各不相同,致敏效果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与规范,没有标准化、统一化的评价体系,为弥补这一不足,现使用肥大细胞致敏剂C48/80化合物行腹腔注射使斑马鱼致敏,构建斑马鱼变态反应模型,采用行为学、组织病理学、血清学指标评价斑马鱼致敏状态,以期用于今后的斑马鱼致敏状态的评价。
    • 迟慧彦; 杨斌; 孙洮玉; 王晶晶; 王清滢; 徐春英; 陶以成
    • 摘要: 目的观察龙牡汤对急性湿疹大鼠Th2活化的抑制作用及皮肤屏障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龙牡汤组、白芍总苷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通过二硝基氯苯在大鼠背部皮肤建立急性湿疹模型。造模成功后,龙牡汤组灌服中药30 g/(kg·d),白芍总苷组给予白芍总苷胶囊70 mg/(kg·d),正常组、模型组均灌服等量蒸馏水,干预周期14 d。ELISA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及IgE水平,HE染色光镜下观察皮肤组织形态,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各组皮肤组织中浸润肥大细胞数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皮肤组织中E-caderin、ZO-1以及Claudin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静脉血IL-2水平减少,IL-4及IgE水平增高(P<0.05);皮肤组织表现为表皮增生,棘层肥厚,角化不全及糜烂,真皮层血管扩张、水肿,炎细胞浸润,肥大细胞数量增多;E-caderin、ZO-1以及Claudin3的表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龙牡汤组及白芍总苷组IL-4及IgE水平下调(P<0.05),表皮增生、糜烂及炎症浸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浸润肥大细胞减少,E-caderin和ZO-1表达增加(P<0.05)。结论龙牡汤组可减轻急性湿疹大鼠皮肤损伤,可能与调控Th1/Th2平衡,抑制Th2活化,减少肥大细胞产生,增加皮肤屏障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