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肺纤维化

肺纤维化

肺纤维化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489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36篇、会议论文240篇、专利文献775716篇;相关期刊850种,包括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157种,包括第六届中国毒理学会免疫毒理专业委员会换届及学术会议、全国第十九次中医肺系病学术交流会暨2015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分会学术年会、2014中国中毒救治首都论坛——暨第六届全国中毒及危重症救治学术会议等;肺纤维化的相关文献由1047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伟、郑金旭、吕长俊等。

肺纤维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36 占比:0.52%

会议论文>

论文:240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775716 占比:99.45%

总计:779992篇

肺纤维化—发文趋势图

肺纤维化

-研究学者

  • 张伟
  • 郑金旭
  • 吕长俊
  • 周红刚
  • 李伟
  • 李瑞琴
  • 顾振纶
  • 牛建昭
  • 宋建平
  • 范贤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薛婷; 张新日; 孔晓梅
    • 摘要: 背景:临床前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用于尘肺病的治疗,然而由于缺乏体内有效的间充质干细胞示踪技术,相关研究尚停滞于临床前探索,因此间充质干细胞示踪技术的发展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目的:综述尘肺治疗现状、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尘肺以及纳米材料多模态显像示踪技术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尘肺的研究进展,评价不同类型纳米材料多模态显像示踪技术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尘肺研究现状中的贡献、效果及前景,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方法:以PubMed为检索数据库,以“pneumoconiosis,pulmonary fibrosis,stem cells,MSCs,trace,nanoparticles,multi-modal imaging,therapy”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文献时限为2016-2021年,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60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目前的临床前研究显示,金纳米颗粒、磁靶向纳米颗粒及近红外长余辉发光纳米颗粒3种材料设计精巧且新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性、安全性和多模态成像能力等优点,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尘肺过程中体内示踪及发挥抗肺纤维化作用疗效评价的临床前应用初显成效,示踪长效性、靶向定位、余辉光学性能顺次分别是上述3种纳米材料的优势。②金纳米颗粒是纳米材料联合多模态显像示踪技术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尘肺的临床应用中最具应用前景的纳米材料,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尘肺领域的进展与临床转化。③纳米材料多模态显像示踪的研究为实现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尘肺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新技术,对进一步推进靶向治疗尘肺的临床转化应用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④在精准医疗引领的新时代,阐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尘肺机制,解决增强纳米材料标记间充质干细胞的靶向积累、提高间充质干细胞摄取和控制缓释效力、延长药物半衰期以及维持稳定血药浓度等关键问题,以及如何将高度整合的纳米材料多模态成像与具有多重治疗功能且可生物降解和体内清除的诊疗一体化载药体系相结合,尚需未来更为深入及详尽的探索。
    • 张莹; 黄明; 陆丰荣; 蔡婷峰; 李瑞文
    • 摘要: 背景:课题组的前期研究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减轻矽尘所致大鼠肺部炎症及肺纤维化,且未发现明显排斥反应和毒副作用。但至今为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矽肺动物的报道几乎均为单次输注,未见多次重复输注与单次输注效果比较的报道。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频次对矽肺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单次输注组和多次输注组,每组6只。后3组大鼠经气管注入30 mg/mL的二氧化硅悬液1 mL,正常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单次输注组在染尘第28天经尾静脉输注细胞浓度为5×10^(9) L^(-1)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0.5 mL,多次输注组于染尘后第28,35,42天输注相同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输注等体积生理盐水。在染尘后第84天对各组大鼠进行肺部CT扫描,称量体质量和肺湿质量计算肺系数,取肺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病理学观察,然后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水平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结果与结论:①肺部CT扫描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肺部未见异常;模型组大鼠两肺野可见弥漫性、颗粒状高密度小阴影,网状纤维影、条索状影;单次输注组、多次输注组大鼠肺野的弥漫细小颗粒状阴影分布密度、纤维影面积均递减。②苏木精-伊红染色示:模型组可见弥漫矽结节,大范围融合,较多淋巴细胞浸润;单次输注组可见较多矽结节,局部融合,肺泡间隔有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多次输注组可见少量矽结节,肺间质纤维组织、淋巴细胞浸润少。③Masson染色示:模型组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增生;多次输注组大鼠在增宽的肺泡间隔及支气管、血管周边可见少量胶原纤维;单次输注组的胶原纤维介于模型组、多次输注组之间。④肺系数、肺胶原容积分数、肺组织羟脯氨酸水平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对照组、多次输注组、单次输注组、模型组。肺胶原容积分数、羟脯氨酸水平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⑤结果表明,多次重复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较单次输注对矽尘所致的肺纤维化更有效。
    • 徐莉莉; 洪赟晢; 李智慧; 于宁霞; 邸家琪; 杨曙光; 林青青; 余学庆
    • 摘要: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纤维化型间质性肺疾病,该疾病进展快、预后差、中位生存期短,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在病程早期准确评估IPF患者预后,有助于加强疾病管理、改善患者结局,因此IPF的预后评估是该病诊疗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与IPF预后相关的标志物不断涌现,良好的预后标志物能够协助判断IPF患者的危险分层与结局。因此本文从蛋白、基因、微生物菌落、细胞等方面总结了既往研究中发现的IPF可能的预后标志物,提示基质蛋白酶7(MMP-7)、端粒长度(TL)和纤维细胞是较为可靠的IPF预后标志物。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表面活性蛋白A(SP-A)、MUC5B基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等生物标志物的预后价值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LTBP-2)、血管生成素2(Ang-2)、TOLLIP启动子SNP、微生物菌落等预后标志物的研究相对较少,预后作用有待验证。本文能够为临床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时把握干预时机提供更加客观的指标,为今后IPF的预后研究提供参考。
    • 郝玮; 李媛媛; 刘志宏; 孙岳; 杨安宁; 刘太阳; 宝瑞; 刘耀阳; 王秋实; 王梦; 畅思容
    • 摘要: 背景:PDHA1基因是有氧呼吸链中不可或缺的基因,血管内皮细胞的能量代谢与很多疾病有关.构建血管内皮细胞PDHA1基因敲除鼠,有助于研究能量代谢在血管内皮细胞相关疾病中的作用.目的:繁育血管内皮细胞PDHA1基因特异性敲除小鼠并进行表型鉴定.方法:将PDHA1(iΔEC/iΔEC)小鼠与PDHA1(iΔEC/-)小鼠进行合笼繁育,获得更多的PDHA1(iΔEC/iΔEC)小鼠进行后续实验.利用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基因鉴定,然后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敲除PDHA1后与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利用VE-Cadherin与PDHA1双重免疫荧光判断PDHA1基因条件性敲除后PDHA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与结论: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成功检测出子代小鼠基因型,包括PDHA1(iΔEC/iΔEC)15只和PDHA1(iΔEC/-)2只小鼠;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PDHA1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都发生了下降,参与糖酵解途径的HK2蛋白及mRNA表达上升,参与有氧磷酸化途径方向IDH蛋白及mRNA表达下降;VE-cadherin和PDHA1双重免疫荧光共染色检测到PDHA1的表达下降.
    • 郭琦琦; 李毅; 翁桓泽; 王倩; 贾敏
    • 摘要: 背景:肺纤维化是一种发病机制不明,预后极差的慢性肺组织损伤疾病,目前常用的肺纤维化动物模型多见于由生物因素或非生物因素诱导,对研究肺纤维化的发病过程、形态功能改变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大多数研究并没有系统阐明生物因素及非生物因素引起的肺纤维化模型动物的差异.目的:综述肺纤维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为临床上该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对今后进一步完善肺纤维化模型提供设计思路.方法:通过查阅1998-2021年为主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Coremine、SCI-HUB和GeenMedical数据库;以"肺纤维化肺纤维化动物模型、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作为中文关键词;以"Pulmonary fibrosis,Animal model of pulmonary fibrosis,Biological factors,Abiotic factors"为英文检索词进行检索;最终共纳入51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 与结论:①肺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主要分为生物因素及非生物因素2大类.②采用非生物因素诱导建立肺纤维化模型的方法虽然在产生肺纤维化程度上较为不稳定,但在药物选择和给药途径方面具有多样性,且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所以在造模方式的选择上较为常见,非生物因素诱导建立的肺纤维化模型主要包括药物/毒物因素(博来霉素、胺碘酮、油酸、百草枯及异硫氰酸荧光素)、环境因素(二氧化硅、石棉及高浓度氧)和其他因素(人源化及老年化)诱导的模型构建建模方法.⑧生物因素诱导的肺纤维化模型,多见于选择细胞因子过表达或靶向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损伤,这类模型与肺纤维化临床后期表现更为相似,且模型稳定性好,但是价格较昂贵.④诸多肺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中以博来霉素诱导的建模方法较为常用,此法可选择多样化的给药方式、且在使用鼻饲给药时稳定性较高,造模时相对安全不易产生意外导致小鼠死亡、造模的周期短和建模价格低廉,但此方法的缺点是诱导的纤维化只是间质性纤维化的一般形态而不具有特异性;而在环境因素诱导的建模中,最推荐的诱导物为二氧化硅,但由于环境因素在造模的过程中对人体损害很大,现已很少使用.⑤文章综合考虑认为,通过对肺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生物因素及非生物因素造模方法进行比较,有助于在动物实验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模型;根据研究者自身的实验目的及需求,以博来霉素鼻饲诱导建立肺纤维化动物模型是较好的选择.
    • 阚泉; 张岩; 王海涛; 李冉; 田艳霞; 吕翠平
    • 摘要: 背景:c-Myc是一种众所周知的致癌基因,在许多癌症中过表达.肺泡巨噬细胞是肺脏重要的功能细胞,它不但参与肺脏的免疫防御,吞噬侵入肺脏的细菌颗粒,还可分泌大量生物活性物质,维持肺脏和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肿瘤有着密切的关系.目的:观察抗氧化剂超氧化物歧化酶对二氧化硅(SiO2)刺激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上清诱导的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及c-my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肺泡原位灌洗技术获取肺泡巨噬细胞,①制备条件培养上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培养上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肺泡巨噬细胞+不加血清DMEM)、二氧化硅培养上清(二氧化硅+肺泡巨噬细胞+不加血清DMEM)、二氧化硅+超氧化物歧化酶培养上清(二氧化硅+超氧化物歧化酶+肺泡巨噬细胞+不加血清DMEM);分别在培养1,2,4,8,16,32 h不同时间点收取上清;②肺成纤维细胞诱导培养:取第3代肺成纤维细胞,将条件上清与含体积分数5%FBS的DMEM按照1:1比例配制进行诱导,实验分组为:阴性对照组(体积分数2.5%FBS-DMEM培养),阳性对照组(体积分数10%FBS-DMEM培养);超氧化物歧化酶培养上清组;二氧化硅培养上清组;二氧化硅+超氧化物歧化酶培养上清组;培养时间与上述时间点同步进行.采用MTT法、免疫细胞化学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肺成纤维细胞增殖、c-myc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实验方案经华北理工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 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较,二氧化硅培养上清组能够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使c-myc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上调;与二氧化硅培养上清组相比较,二氧化硅+超氧化物歧化酶培养上清组成纤维细胞增殖减少,c-myc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下调(P<0.05);②结果说明,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够抑制二氧化硅刺激的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介导的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c-myc表达水平的上调.
    • 张帅; 黄思诗; 张荣昶; 龚小妹
    • 摘要: 目的:观察通塞宣肺合剂对抗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18~22 g SPF级昆明种雄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通塞宣肺合剂高剂量组、通塞宣肺合剂中剂量组、通塞宣肺合剂低剂量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采用对小鼠鼻腔一次性滴注博莱霉素(6 mg/kg)建立肺纤维化动物模型。各组于造模14 d后开始相应的药物干预,空白组和模型组采用生理盐水(NS)灌胃,阳性组给予地塞米松(1 mg/kg/d)灌胃,其余各组每天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制剂灌胃。实验开始测定小鼠体重,干预14 d后处死各组小鼠。肺组织匀浆测定羟脯氨酸(HYP);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TGF-β1mRNA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切片,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的分布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通塞宣肺合剂小鼠HYP、IL-4、TNF-α的的表达水平显著性地降低(P<0.01),中、低剂量组也有一定的效果(P<0.05);IL-10含量表达显著性的增高(P<0.01),中、低剂量组也有一定的效果(P<0.05);HE和Masson染色显示,通塞宣肺合剂高剂量组肺泡炎损伤和肺纤维化病变程度明显减轻(P<0.01),效果最好。结论:通塞宣肺合剂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IL-4、TNF-α促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提高IL-10的表达,降低HYP的含量发挥抗肺纤维化的作用,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 王中超; 蒋艳丽
    • 摘要: 目的:研究在肺纤维化的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疗的104例肺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步行6 min距离、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气急、干咳、肺部湿啰音、呼吸困难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纤维化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且安全性好。
    • 贺晋芳; 张迪; 郑佳昆; 张沂; 金译涵; 晏军
    • 摘要: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黄芪-水蛭药对治疗肺纤维化(pulmonaryfibrosis,PF)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SwissADME、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和筛选出黄芪和水蛭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TTD、GeneCards、OMIM和DrugBank等数据库获取PF相关靶基因。采用Venny平台对药物靶基因和疾病靶基因映射筛选,得到黄芪-水蛭药对治疗PF的潜在靶标,进而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STRING 10.0数据库和Cytoscape 3.7.2软件筛选并构建疾病靶点相互作用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黄芪-水蛭的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出黄芪-水蛭药对潜在活性成分共60个,治疗PF的活性成分44个,作用靶点95个,关键靶点18个,涉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基质金属蛋白酶等;潜在调控通路包括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肾素-血管紧张素(RAS)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微小RNA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参与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血管新生等多种生物过程。结论:黄芪-水蛭药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调整合地发挥抗PF的作用,为后续细胞和动物实验提供参考。
    • 林浩辉; 赵振富; 蔡飒
    • 摘要: 组织内的间充质干细胞是人体重要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作为组织间充质干细胞的一种,肺常驻间充质干细胞(LR-MSC)主要位于肺泡微血管壁中,具有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特性,但在治疗肺部疾病时的效果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更好。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以局部组织破坏和细胞外基质沉积为特征的不可逆性慢性肺部疾病,在病理条件下,LR-MSC参与IPF的发病过程,其受部分细胞因子的驱动可分化为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进而促进肺局部组织纤维化和微血管重构,因此深入研究其具体作用机制对IPF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