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机制
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1426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26篇、会议论文540篇、专利文献72975篇;相关期刊3228种,包括世界中医药、中成药、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394种,包括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术会议暨第四届国际肺循环病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等;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由34085位作者贡献,包括等、王静、李娜等。
作用机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626篇
占比:15.64%
专利文献>
论文:72975篇
占比:83.74%
总计:87141篇
作用机制
-研究学者
- 等
- 王静
- 李娜
- 王芳
- 李伟
- 张伟
- 张涛
- 王丹
- 刘洋
- 张静
- 李娟
- 张磊
- 李平
- 李静
- 王敏
- 王涛
- 顾觉奋
- 刘丹
- 刘伟
- 刘芳
- 刘静
- 季宇彬
- 李敏
- 王丽
- 张超
- 王强
- 刘毅
- 张敏
- 王倩
- 吴红梅
- 张杰
- 张璐
- 张颖
- 杨柳
- 汤仲明
- 王玲
- 王祥培
- 王颖
- 陈燕
- 李丹
- 李强
- 李慧
- 王伟
- 王刚
- 王鹏
- 刘敏
- 刘颖
- 张宁
- 张莉
- 张鹏
-
-
赵朋飞;
马月香;
张诺;
赵姗;
纪硕;
姜申德;
刘春艳
-
-
摘要: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半边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活性成分、靶点及通路,以期阐述其作用机制。采用TCMSP数据库获得半边莲化学成分及对应作用靶点基因,并用Uniprot数据库校正靶点信息得到靶点对应的标准基因名;检索GeneCards和OMIM等数据库获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靶点基因;取两者的交集,得到半边莲作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测靶基因;使用Cytoscape3.8.0软件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可视化交互网络;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Metascap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Discovery Studio软件对药物活性成分与疾病靶点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筛选,最终得到半边莲的活性成分16个,作用靶点183个,COVID-19靶点基因1730个,其中64个与药物密切相关。得到关键有效成分槲皮素、木樨草素、山柰酚、刺槐黄素、金圣草黄素等,关键靶点蛋白IL6、TNF、AKT1、VEGFA、IL1B等。KEGG通路分析其共同靶点主要富集于寄生虫、真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以及免疫和炎症等相关的通路上。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半边莲中的潜在活性成分与SARS-CoV-23CL水解酶和ACE2有较好的亲和作用。该项研究初步预测:半边莲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从抗病毒、抗炎、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对COVID-19发挥潜在的防治作用。
-
-
赵家更;
曾庆云;
祝木星
-
-
摘要: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有关科研方法,探索川芎-延胡索系统对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方法:首先,利用TCMSP数据库系统搜索出川芎、延胡索二类药材的化学组成成分,并在以生物利用率(OB)≥30%和类药性(DL)≥0.18的标准下,检测出川芎、延胡索化学成分中潜藏的生物活性成份;接着利用TCMSP数据库系统,找出与上述生物潜藏活性成份所相应的生物功能靶点;而后利用Uniprot数据库系统找出靶位所相应的人体基因组。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搜索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疾病靶位,然后利用Venny网站可以绘制药物潜在靶位和疾病或新药靶点之间的韦恩图,从而寻找其交叉靶位。利用Cytoscape软件绘制药物-成分-病理-靶位的系络图,最后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叉靶位所相应的人类基因进行富集解析。结果:川芎、延胡索共获得55个有效成分,对应靶点858个,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靶点共396个,交集靶点共46个。其中,槲皮素、二氢血根碱、荷包牡丹碱等可能是川芎-延胡索药对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成份,其主要作用于PTGS2、AR、ESR1、NOS2、ACHE等核心靶点上。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靶位的重要通道为癌症通道、TNF信号通道、Toll样受体信息通道等。结论:川芎-延胡索药对中槲皮素、二氢血根碱、荷包牡丹碱等各种有效化学成分,在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时的效果靶点并非单一、作用途径多样化,这为进一步研究相关药物成分提供了依据,为本药在临床的应用提供了相关理论基础。
-
-
-
王馨苑;
黄夏冰;
李娟;
邓鑫
-
-
摘要:
背景:桃红四物汤已成为中医临床使用最广泛的活血化瘀方剂之一,也是异病同治的典型方剂.但是中药复方化学成分复杂,临床疗效的表现是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作用;网络药理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注重药物间相互作用的特点与中医药学的基本特点相吻合.运用网络药理学与生物信息学阐述经典名方与疾病可能潜在的成分-靶点-通路-疾病之间的关联,是该方剂现代应用中亟待探究的关键问题.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和分子对接方法,基于异病同治的思想,探讨桃红四物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GEO数据库筛选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作用的靶点,运用Cytoscape对化合物-靶点网络可视化,DAVID数据库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并对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与结论:筛选出有效化合物44个;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相关的靶点201个;GO、KEGG分析主要与AGE-RAGE,MAPK,IL-17等信号通路相关;通过分子对接验证实验可知,桃红四物汤可能主要通过常春藤素、芍药苷、β-胡萝卜素、豆甾醇等有效化合物发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作用.说明桃红四物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是通过IL-17信号通路、AGEs/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促使促凋亡和抗凋亡信号之间的平衡,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延缓或改善骨关节软骨的退变,为桃红四物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作用机制的方法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
-
宋玉茹;
王博
-
-
摘要:
党的十八大将提升军民融合企业的经营绩效确定为我国推进军民深度融合战略的关键任务之一.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2015—2019年沪深A股市场军民融合板块10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工具变量法,运用两步最小二乘法(2SLS)回归实证研究股权集中度对经营绩效相关关系,探究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军民融合板块的上市公司中,在整体上,股权集中度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呈现出倒U形相关关系,其中,国有控股公司中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呈现出倒U形关系,而非国有控股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对国有控股公司而言,公司的经营能力对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起到了中介传导作用.
-
-
汤姝;
吴占申;
李纳;
温强;
康建;
张晓坚
-
-
摘要: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隐丹参酮(CTS)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机制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方法 以CTS为研究对象,使用TCMSP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以及PharmMapper靶点预测平台收集CTS相关靶点;使用OMIM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以及TCGA数据库收集NSCLC相关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以及Cyto-scape软件构建交集靶点的PPI网络图,并筛选出核心靶点,用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验证;运用R语言的cluster-Profiler包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CTS-交集靶点-KEGG通路"网络.结果 得到交集靶点75个,主要涉及信号传导、磷酸化与去磷酸化、细胞凋亡与血管调节等多种生物过程,CTS主要通过胰腺癌、大肠癌、癌症途径、JAK-STAT信号通路、细胞凋亡以及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等通路发挥其抗NSCLC作用.结论 CTS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来发挥其抗NSCLC作用,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
-
冉春龙;
赵欣杰;
李文辉;
白琛;
李梦君;
刘向哲
-
-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川芎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明确其疗效机制.方法 从TCMSP中检索出川芎中的有效活性成分,收集其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紧张型头痛相关的疾病靶点,取与药物靶点重复的靶点作为关键靶点,使用Cytoscape构建"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通过R语言进行GO功能与KE 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分子对接初步验证.结果 最终获得7个有效成分,105个药物靶点,2139个疾病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共54个节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215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68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FA、洋川芎醌、谷甾醇、川芎哚等成分与CASP3、MAPK1、MAPK14等靶点有较强亲和能力.结论 川芎可能通过抗炎、抗氧化及细胞保护作用对紧张型头痛发挥治疗作用.
-
-
李俊霖;
肖立伟
-
-
摘要:
隐形矫治技术作为新型的正畸矫治技术,其美观、舒适、方便等特点受到患者与医生的青睐,经过十几年的技术改进、材料更新,隐形矫治的效果逐渐优化.通过其特殊的矫治力施加方式,配合附件、辅助装置对转矩和支抗的精细控制,在推磨牙远移时,磨牙接近整体移动,同时能避免下颌旋转,减小前牙支抗丢失.本文对隐形矫治技术推磨牙远中的机制与疗效作一综述,提出现阶段研究的不足和临床应用中的限制,为临床应用和技术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
-
赵晨玲;
董婷;
杨文明;
江张胜;
田丽伟
-
-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肝豆灵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肝豆灵六味中药的有效化学成分及潜在靶点,并将所获靶点导入到Uniprot数据库进行标准基因名转化;通过GeneCards、OMIM、PharmGkb、TTD数据库查询肝豆状核变性认知障碍的相关靶点;利用R 4.0.3软件获得肝豆灵与肝豆状核变性认知障碍的交集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应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生物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Tools 1.5.6及Autodock vina 1.1.2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收集得到肝豆灵的基因靶点218个,肝豆状核变性认知障碍相关靶点4858个,交集靶点189个,其交集靶点主要富集于2922个生物功能及175条信号通路上.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度值排名前3的核心靶点与其对应的化学成分之间均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其中JUN与槲皮素的结合性最好.结论 肝豆灵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认知障碍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可通过JUN、STAT3、TP53等核心靶点调控PI3K-AKT、AGE-RAGE等信号通路来降低活性氧簇水平,减轻神经炎症反应,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发挥其保护神经细胞、改善认知的效用.
-
-
喻迎春;
李春颖;
任爱华;
侯俊宇;
孙艺萌;
田丹
-
-
摘要: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成熟果实,是我国传统滋补类中药材,以北五味子为佳.北五味子多糖是其重要的活性成分,主要由鼠李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等组成.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北五味子多糖具有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抗肝损伤等多种药理作用,而北五味子多糖抗肝损伤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通过对五味子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发相关药物和进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
赵群菊;
邱林;
李美红;
胡方林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次中医方剂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代谢组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很多方面都与中医学的观念相吻合,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检索研究,发现代谢组学在中药方剂领域的研究具有显著的优势与价值.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现代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针对中药方剂的作用机制、配伍规律、整体疗效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
-
高玉云;
张杰;
樊倩;
黄义强;
王长康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二次全国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近年来,在人和鼠的研究表明,类胡萝卜素在机体抗氧化和免疫、细胞增殖和分化调控、基因表达、信号传导和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类胡萝卜素在肠道的消化吸收和转运代谢、类胡萝卜素对机体抗氧化功能、免疫功能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最后探讨了类胡萝卜素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类胡萝卜素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类胡萝卜素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以及功能性食品的生产提供试验和理论依据.
-
-
华永丽;
姚万玲;
纪鹏;
杨朝雪;
魏彦明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药新产品研发研讨会暨中南六省区中西兽医研究会第二十一次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中(兽)医学具有整体观、辨证观、系统的指导思想和强调天人合一,调节平衡,进行个体化治疗等特点.目前研究中(兽)药及中药复方多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活性追踪分离的方法,从中(兽)药中筛选活性化合物进行相关药理、药效学试验.这样的结果一方面往往分离到的物质越纯,其药理活性越弱,难以追踪到药效物质,另一方面也不符合中(兽)医药理论的整体观和辨证观的思想.近年来中医药学者把系统生物学引入了中医药学的研究中.代谢组学的思路从整体上研究机体代谢小分子物质,其与药物药效及毒性的筛选和评价、作用机制研究和合理治疗用药等均密切相关,在药学研究中受到普遍重视,亦符合中兽药及复方整体观念的药效评价体系的思路。目前代谢组学在中兽药药物成分的安全性评纠、药物安全性分析、疾病相关标志物的筛选、毒性代谢组、营养代谢组学、药理代谢组学、整合药物代谢和系统毒理学等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虽然研究思路虽然处于探索阶段,但以代谢组学为切入点开展中(兽)医药与方剂作用机制基础研究,其前景将是广阔的。
-
-
-
-
-
-
-
-
杜艳萍;
程群
- 《第十届中国南方骨质疏松论坛暨重庆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年会》
| 2014年
-
摘要:
许多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牙周炎等都伴随着明显的局部或者全身的骨丢失,提示炎症可能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绝经后妇女以及老年人其体内往往处于微炎症状态.炎症细胞T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1、IL-6等通过多种途径特别是RANK/RANKL/OPG通路影响骨代谢,导致和加重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狄诺塞麦(denosumab)、IL-1受体拮抗剂以及TNF-α抗体目前是通过抑制炎症及相关通路所研发的抗骨松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