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机制
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1年内共计939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91篇、会议论文540篇、专利文献64篇;相关期刊2448种,包括世界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现代药物与临床等;
相关会议394种,包括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术会议暨第四届国际肺循环病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等;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由21756位作者贡献,包括等、张静、李娜等。
作用机制
-研究学者
- 等
- 张静
- 李娜
- 汤仲明
- 王静
- 刘洋
- 季宇彬
- 张磊
- 王芳
- 顾觉奋
- 王丹
- 王颖
- 张超
- 李强
- 李静
- 王丽
- 王玲
- 王超
- 郝模
- 刘丹
- 张伟
- 张敏
- 李丽
- 王伟
- 王倩
- 王瑞
- 刘芳
- 叶非
- 尹爱田
- 张勇
- 张璐
- 张颖
- 李博
- 李娟
- 李敏
- 李杨
- 李涛
- 王强
- 刘斌
- 刘杰
- 刘欣
- 刘萍
- 刘静
- 姜远英
- 张国红
- 张浩
- 张涛
- 张莉
- 文爱东
- 曲湘勇
-
-
刘洋
- 《现代商贸工业》
| 2021年
-
摘要:
我国目前的环境规制手段以命令控制型为主,未能很好的促使企业产生"共同体"的主人翁精神参与环境治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要实现共赢,就要实现从机械的被规制转为更富有张力的环境责任的履行.本文探讨环境规制与企业环境责任作用机制问题,梳理其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机制,提出环境规制推动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实现路径.
-
-
谢静;
李云鹃;
缪兴龙;
蔡楠;
周洪浩;
辛辰;
何毅;
周桂荣
-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
| 2020年
-
摘要:
中药复方作为中医临床用药最广泛的形式,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科学阐释成为全面揭示中医药实用价值进而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代谢组学技术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旨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生物体系在受到刺激或干扰后,内源性代谢物组的变化或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代谢物组分析为基础,借助高通量检测和多元化数据处理手段,整合多维生物信息系统,阐明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综述了最新代谢组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在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对代谢组学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
张燕欣;
梁佳威;
万梅绪;
李智;
宋美珍;
苏智刚;
李德坤;
鞠爱春
-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
| 2020年
-
摘要:
缺血性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难治性疾病,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主要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近年来围绕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开展了大量研究,对其改善脑部循环、保护神经、抗血栓形成、保护血脑屏障和改善脑功能障碍5方面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该制剂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新的思路,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
-
-
-
-
-
-
-
-
-
赵群菊;
邱林;
李美红;
胡方林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次中医方剂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代谢组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很多方面都与中医学的观念相吻合,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检索研究,发现代谢组学在中药方剂领域的研究具有显著的优势与价值.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现代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针对中药方剂的作用机制、配伍规律、整体疗效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
-
高玉云;
张杰;
樊倩;
黄义强;
王长康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二次全国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近年来,在人和鼠的研究表明,类胡萝卜素在机体抗氧化和免疫、细胞增殖和分化调控、基因表达、信号传导和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类胡萝卜素在肠道的消化吸收和转运代谢、类胡萝卜素对机体抗氧化功能、免疫功能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最后探讨了类胡萝卜素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类胡萝卜素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类胡萝卜素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以及功能性食品的生产提供试验和理论依据.
-
-
华永丽;
姚万玲;
纪鹏;
杨朝雪;
魏彦明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药新产品研发研讨会暨中南六省区中西兽医研究会第二十一次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中(兽)医学具有整体观、辨证观、系统的指导思想和强调天人合一,调节平衡,进行个体化治疗等特点.目前研究中(兽)药及中药复方多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活性追踪分离的方法,从中(兽)药中筛选活性化合物进行相关药理、药效学试验.这样的结果一方面往往分离到的物质越纯,其药理活性越弱,难以追踪到药效物质,另一方面也不符合中(兽)医药理论的整体观和辨证观的思想.近年来中医药学者把系统生物学引入了中医药学的研究中.代谢组学的思路从整体上研究机体代谢小分子物质,其与药物药效及毒性的筛选和评价、作用机制研究和合理治疗用药等均密切相关,在药学研究中受到普遍重视,亦符合中兽药及复方整体观念的药效评价体系的思路。目前代谢组学在中兽药药物成分的安全性评纠、药物安全性分析、疾病相关标志物的筛选、毒性代谢组、营养代谢组学、药理代谢组学、整合药物代谢和系统毒理学等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虽然研究思路虽然处于探索阶段,但以代谢组学为切入点开展中(兽)医药与方剂作用机制基础研究,其前景将是广阔的。
-
-
-
-
-
-
-
-
杜艳萍;
程群
- 《第十届中国南方骨质疏松论坛暨重庆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年会》
| 2014年
-
摘要:
许多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牙周炎等都伴随着明显的局部或者全身的骨丢失,提示炎症可能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绝经后妇女以及老年人其体内往往处于微炎症状态.炎症细胞T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1、IL-6等通过多种途径特别是RANK/RANKL/OPG通路影响骨代谢,导致和加重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狄诺塞麦(denosumab)、IL-1受体拮抗剂以及TNF-α抗体目前是通过抑制炎症及相关通路所研发的抗骨松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