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药对

药对

药对的相关文献在1954年到2023年内共计6843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40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66775篇;相关期刊507种,包括光明中医、环球中医药、吉林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33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学术发展论坛、2014广州国际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高峰论坛等;药对的相关文献由50000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颜怀玮、李科等。

药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40 占比:2.40%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66775 占比:97.58%

总计:68434篇

药对—发文趋势图

药对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颜怀玮
  • 李科
  • 邱宇
  • 颜怀伟
  • 张敏
  •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袁媛
  • 张伟
  • 王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赵家更; 曾庆云; 祝木星
    • 摘要: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有关科研方法,探索川芎-延胡索系统对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方法:首先,利用TCMSP数据库系统搜索出川芎、延胡索二类药材的化学组成成分,并在以生物利用率(OB)≥30%和类药性(DL)≥0.18的标准下,检测出川芎、延胡索化学成分中潜藏的生物活性成份;接着利用TCMSP数据库系统,找出与上述生物潜藏活性成份所相应的生物功能靶点;而后利用Uniprot数据库系统找出靶位所相应的人体基因组。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搜索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疾病靶位,然后利用Venny网站可以绘制药物潜在靶位和疾病或新药靶点之间的韦恩图,从而寻找其交叉靶位。利用Cytoscape软件绘制药物-成分-病理-靶位的系络图,最后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叉靶位所相应的人类基因进行富集解析。结果:川芎、延胡索共获得55个有效成分,对应靶点858个,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靶点共396个,交集靶点共46个。其中,槲皮素、二氢血根碱、荷包牡丹碱等可能是川芎-延胡索药对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成份,其主要作用于PTGS2、AR、ESR1、NOS2、ACHE等核心靶点上。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靶位的重要通道为癌症通道、TNF信号通道、Toll样受体信息通道等。结论:川芎-延胡索药对中槲皮素、二氢血根碱、荷包牡丹碱等各种有效化学成分,在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时的效果靶点并非单一、作用途径多样化,这为进一步研究相关药物成分提供了依据,为本药在临床的应用提供了相关理论基础。
    • 曲晓琳; 张婧茜; 殷佳; 傅春升
    • 摘要: 补骨脂-肉豆蔻是临床常用温补脾肾药对,组方名二神丸,是四神丸的核心组成。现代学者主要着眼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提取工艺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两种药物配伍后能够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产生新物质,但目前对配伍比例以及新物质的研究较少;其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疾病,如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减缓胃肠蠕动、减轻内脏疼痛、调节肠道菌群等机制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等,对于其他系统疾病的研究报道较少;提取工艺方面,关于该药对最佳提取工艺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醇提工艺和水提工艺的研究。参考文献55篇。
    • 牛露露; 刘磊; 李瑶瑶; 朴成玉; 王子丹; 吴修红
    • 摘要: 目的建立柑橘属同源药对青皮、枳壳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对青皮、枳壳的薄层色谱条件进行考察,确定最优鉴别方法。结果青皮、枳壳可以采用相同的供试品制备方法和薄层色谱条件加以鉴别,即经乙酸乙酯超声制备供试品,采用聚酰胺薄层板点样,以二氯甲烷-丙酮-甲醇(5∶1∶1.5)为展开剂,展距10 cm,室温(20~25°C)下展开,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为显色剂,在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定性特征明显,重复性好,适用于理气和胃颗粒中青皮和枳壳的薄层鉴别。
    • 德诚
    • 摘要: 在中药的处方中,经常有大夫将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配伍组合应用,被称“对药”,亦称“药对”,也就是中药配伍中的“相须为用”,将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增强疗效,相得益彰。也有的“对药”相反相成,或相使相成,或相制相成,两药合用,既有分工合作,相互协同的一面,又有相互制约的一面,扬长避短,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
    • 钟岩; 雷雨擎; 张银珍; 赵长伟; 赵文海(指导)
    • 摘要: 总结天池伤科流派第四代传承人赵文海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赵文海教授认为,其病因主要为肝肾之精亏损,外邪侵袭人体,瘀血痹阻经脉,血行不畅,关节不稳而发病。病机的关键在于肝肾亏虚、血瘀气滞,故在治肾亦治骨思想基础上,提出补益肝肾、活血除痹的治疗方法;且善用药对,辨证论治,取得满意疗效。
    • 刘静; 白明; 苗明三
    • 摘要: 目的:分析《伤寒杂病论》所使用鲜药的规律及特点,为中医临床应用鲜品药物提供用药指导及数据支撑。方法: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4、Clementine等专业分析软件,汇总录入使用鲜药的经方,对药物的使用频次、频率、常用剂量、配伍药物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整理经方260首,其中有79首方剂应用到鲜药,所用鲜药种类包括11种,包括生姜、附子、生地黄汁等。总共分为17个证型,其中有11个证型应用到鲜药,应用频率最高的鲜药为生姜,对经方中11种鲜药药对进行分析:生姜-桂枝、生姜-大枣、生姜-麻黄、附子-干姜、生地黄-防己等配对药物。结论:《伤寒杂病论》所使用鲜药种类包括生姜、附子、生地黄汁等11种;应用频率最高的鲜药为生姜和附子,配对药物:生姜-桂枝、生姜-大枣、生姜-麻黄、附子-干姜等。
    • 马珂珂; 李月; 王贝贝; 陈慧超; 王业皇(指导)
    • 摘要: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为肛肠科难治疾病之一,外感六淫、情志内伤、年老体弱、劳倦久病等皆可致病。王业皇教授认为此病久病入络,非植物药药力可及,而虫类药多具有搜剔祛风、行气行血、通络逐瘀、化痰镇痛等作用,能“搜剔络中混处之邪”,临证之时注重药对配伍,共奏“祛湿热,行气血”“豁痰浊,畅情志”“通经络,走脏腑”之效。此外,遣方用药之时注意预防虫类药之不良反应,安全用药。
    • 李家木; 张耀夫; 赵进喜
    • 摘要: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以水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为基本临床表现,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本病以邪毒瘀滞伤肾为病机。笔者常在守病机基础上,调理气机,升清降浊,并根据常见症状灵活运用药对治疗本病。用生黄芪、当归药对益气养血,用川芎、丹参药对活血祛瘀,用半枝莲、半边莲药对清热解毒,用薄荷、钩藤药对宣肺祛邪,用陈皮、法半夏药对行气和胃,用蝉蜕、僵蚕药对及姜黄、熟大黄药对升清降浊,恢复升降之序。针对本病常见症状,用猪苓、茯苓药对调畅三焦,利水消肿,用山萸肉、芡实药对助肾固藏精微,减少夜尿次数及尿中蛋白,用白茅根、仙鹤草药对益气行气、凉血活血,缓解血尿症状。
    • 薛梦; 闫美兴; 张泰; 曲素欣
    •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麻黄⁃苦杏仁药对治疗支气管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获取麻黄⁃苦杏仁药对化学成分及其对应靶点,通过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CTD)、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获取支气管肺炎相关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得到麻黄⁃苦杏仁药对作用于支气管肺炎的预测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系统构建药对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和蛋白互作(PPI)网络,最后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从麻黄⁃苦杏仁药对中筛选出48个活性化合物,去重后得到145个药物靶点,与支气管肺炎疾病靶点取交集进行映射,得到108个共有作用靶点,如AKT1、MAPK3、JUN、VEGFA等,KEGG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结论: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麻黄⁃苦杏仁药对治疗支气管肺炎可能的疾病靶点和生物过程,为分子机制的验证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 唐素萍; 徐寅; 喻斌
    • 摘要: 《时病论》为清末医家雷丰所著,秉持经旨,书中针对泄泻和痢疾进行了详细论述,体现出辨证论治的丰富经验。该书关于“泄”“痢”共拟定方剂36首,包括以法代方13首、备用成方12首、前人名方5首、无名方剂6首。通过研读《时病论》中用于治疗泄泻和痢疾的中药复方,并结合古今医家对两种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脏腑生理病理及中药四气五味、现代药理学,发现雷丰所拟诸方结合时病特点、守正创新,其中蕴藏的药对运用配伍巧妙,颇有规律。药对在临床运用中意义重大,其组成较复方简单,但具备复方配伍的特点,故从与两病密切相关的肝、脾、肾、气血、湿邪等方面着手,总结其常用药对。常用药对包括治肝之白芍与防风、黄连与川楝子,治脾之炮姜炭与吴茱萸、荷叶与葛根、升麻与桔梗,治肾之补骨脂与菟丝子,治气之木香与陈皮,治血之黄芩与白芍,治湿之茯苓与泽泻、苍术与厚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