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956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37篇、会议论文323篇、专利文献62441篇;相关期刊1181种,包括河北中医、中国骨伤、风湿病与关节炎等; 相关会议188种,包括第七届国际中医风湿病学术大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九届风湿病学术大会、2015年第十三届全国风湿病学术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岐黄论坛——风湿病中医药防治分论坛暨第十八届风湿病学术大会等;骨关节炎的相关文献由1928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西海、叶蕻芝、刘献祥等。

骨关节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37 占比:11.73%

会议论文>

论文:323 占比:0.45%

专利文献>

论文:62441 占比:87.82%

总计:71101篇

骨关节炎—发文趋势图

骨关节炎

-研究学者

  • 李西海
  • 叶蕻芝
  • 刘献祥
  • 曹月龙
  • 刘健
  • 卫小春
  • 石印玉
  • 邱贵兴
  • 郑春松
  • 凌沛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映鸿; 伊亚婷
    • 摘要: 及全文,经过初筛和复筛,共筛选出74篇文献。结果与结论:血管生成在滑膜炎、软骨破坏及退化、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关节疼痛中都起着促进作用,是骨关节炎形成和临床症状加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促进血管生成的因素主要有促血管生成因子、炎症因子、神经血管相互作用、外泌体及非编码RNA,因此,抑制血管生成成为骨关节炎治疗的有力靶点,但目前血管抑制剂的研究还局限于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其在骨关节炎的临床应用可行性需进一步探讨。
    • 李明秀; 王轩; 杨杰; 李毅
    • 摘要: 背景: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报道,体外模型是研究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和有效治疗手段的重要工具,各种体外模型均有其优缺点和相关应用,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理想的实验模型可以阐述骨关节炎的所有特征。目的:综述近年相关文献,总结各类骨关节炎体外模型的优缺点及相关应用进展,为进一步了解骨关节炎及研究治疗方法提供一定帮助。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10-2021年PubMed、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Osteoarthritis,in vitro,model”;中文检索词:“骨关节炎、体外模型”。选取相关性强、发表年限较新的合格文献进行综述,最终纳入63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骨关节炎2D细胞培养模型易于构建,也易于大规模生产,由于其缺乏典型的三维微观结构,缺少与周围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相互联系,因此只能适应于细胞水平研究。②外植体模型和3D细胞培养提供了与人体生理条件接近的内环境,不仅适用于研究细胞因子刺激机制,还可以用于研究骨关节物理损伤和生物力学对组织的影响,因此可以更好地研究骨关节炎的分子机制,并制定治疗措施,但从组织体积和维持细胞活力的角度来看,这些模型难以量产。③此外,文章还讨论了3D生物制造模型、类器官、芯片器官模型等先进组织工程模型,其中3D生物打印技术和生物反应器模型在精确控制组织结构、输送生物活性分子、动态培养细胞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目前仍需进一步完善及创新。④总之,与2D细胞培养模型相比,体外3D组织模型更适合应用于目前的骨关节炎相关研究及其个体化治疗,未来希望研究者们将器官芯片技术、3D生物打印技术、生物反应器这些新兴技术进行整合,最终为骨关节炎治疗和药物测试开发一个更合适的平台。
    • 王欢欢; 王青; 唐鹏; 张睿; 闵红巍
    • 摘要: 背景:体外冲击波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医疗领域,对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的:通过研究体外冲击波对大鼠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和自噬的影响,探讨体外冲击波在治疗骨性关节炎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清洁级1周龄SD大鼠,获取四肢关节软骨进行原代软骨细胞的分离与培养。将第3代软骨细胞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未加任何处理)、白细胞介素1β组(10μg/L白细胞介素1β刺激24 h)、体外冲击波组(1.5×10^(5)Pa体外冲击波干预500次)、白细胞介素1β+体外冲击波组(10μg/L白细胞介素1β刺激24 h后1.5×10^(5)Pa体外冲击波干预500次)。CCK-8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活力和增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自噬基因Beclin 1、P62、Atg5和LC3 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白细胞介素1β组软骨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下降(P<0.05);与白细胞介素1β组相比,白细胞介素1β+体外冲击波组软骨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有所提高(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白细胞介素1β组自噬基因Beclin 1、Atg5和LC3的表达下降,P62的表达增加(P<0.05);与白细胞介素1β组相比,白细胞介素1β+体外冲击波组自噬基因Beclin 1、Atg5和LC3的表达显著增加,P62表达下降(P<0.05);③结果表明,体外冲击波可促进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并提高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自噬水平,从而参与调节骨关节炎的进展。
    • 谷明西; 王博; 田丰德; 安宁; 郝瑞胡; 王常成; 郭林
    • 摘要: 背景: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双侧膝关节都需要手术治疗时,选择同期还是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仍然是骨科实践中的争论问题。目的:通过比较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和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在围术期结局和早期功能改善的差异,评价双膝关节两种不同手术方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接受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患者资料,分为同期组(n=82)和分期组(n=75)。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长、输血量、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围术期内血红蛋白变化、低白蛋白血症和围术期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与分期手术相比,选择同期全膝关节置换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长更短,住院费用更低,但是患者发生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的概率较大,患者疼痛更明显;②术后1年随访时,同期组可以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心理评分和遗忘指数,但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和Feller髌骨评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结论: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将手术和麻醉限制在单一事件中,促进双膝的对称康复及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和医院成本,改善膝关节功能,主观感觉更佳,是治疗双膝关节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袁长深; 官岩兵; 李哲; 容伟明; 廖书宁; 陈乐伟; 梅其杰; 段戡
    • 摘要: 背景:骨关节炎与慢性、低度炎症密切相关。坏死性凋亡是一种具有广泛炎症特性的新型细胞死亡途径,可影响骨关节炎进展,但目前尚未发现骨关节炎坏死性凋亡的相关靶点。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挖掘骨关节炎坏死性凋亡关键基因,并利用动物实验加以验证,为从坏死性凋亡角度防治骨关节炎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分别从GEO数据库与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骨关节炎相关基因和坏死性凋亡相关基因,继而对两者取交集获得骨关节炎坏死性凋亡基因,进一步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构建PPI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的5种计算方法获得骨关节炎坏死性凋亡关键基因(Hub基因),最后选用雄性SD大鼠建立膝关节骨关节炎中期模型,通过RT-PCR检测Hub基因在SD大鼠骨关节炎中期模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共筛选出38个骨关节炎坏死性凋亡基因,GO及KEGG分析发现其主要在白细胞活性、T细胞受体及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等方面显著富集;通过Cytoscape的5种不同算法筛选出CYBB、FADD、IL1B、MYC及EGFR 5个Hub基因;②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雄性SD大鼠骨关节炎中期模型软骨中EGFR、IL1B基因呈高表达(P0.05);③结果显示,CYBB、IL1B、MYC及EGFR可作为骨关节炎坏死性凋亡的关键基因,有望成为防治骨关节炎的新靶点。
    • 吴乾; 刘凌峰; 李立松; 陆英杰; 周立宇; 徐五; 黄立新; 蒋定华
    • 摘要: 背景:深静脉血栓是全膝关节置换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围术期加速康复发展迅速,然而目前国内尚缺乏关于全膝关节置换后血栓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的大样本研究。目的:探究加速康复流程下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并进一步探究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21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260例,入院后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根据术后双下肢静脉彩超结果分为血栓组(n=140)与无血栓组(n=1120)。采用单因素分析分别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最终将可能有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带入行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140例,其中近端型血栓发生率为1.67%,远端型血栓发生率为9.44%;近端型血栓中,38.10%的血栓单纯累及单支静脉,61.90%的血栓累及2支及以上静脉;远端型血栓中,79.83%的血栓累及单支静脉,20.17%的血栓累及2支及以上静脉;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栓组合并高血压史、既往存在下肢静脉曲张史以及存在饮酒史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无血栓组患者(P<0.05);③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高血压病史(OR=1.686,P=0.012,95%CI=1.123-2.531)、既往存在下肢静脉曲张史(OR=4.794,P<0.001,95%CI=2.124-10.820)及存在饮酒史(OR=10.733,P<0.001,95%CI=6.942-16.594)是全膝关节置换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④结果表明,在加速康复程序下,尽管近端型血栓发生率不高,但鉴于其常累及2支及以上静脉,在对此类患者进行血栓治疗评价时应引起重视。术前合并高血压病史、既往存在下肢静脉曲张史及存在饮酒史是全膝关节置换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因而手术医生应该重点关注患者的一般状况并进行术前优化。
    • 黄双霜; 向小娜; 余曦; 何竟
    • 摘要: 背景: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再生疗法促进膝骨关节炎软骨修复一直是研究热点,其中富血小板血浆来源外泌体可能是一种新的再生治疗方式。目的:综述目前文献,总结富血小板血浆来源外泌体在膝骨关节炎中的应用、作用以及潜在机制。方法:以“platelet rich plasma,extracellular vesicles,exosomes,knee osteoarthritis”为英文关键词、以“富血小板血浆,细胞外囊泡,外泌体,膝骨关节炎”为中文关键词分别在Embase、Medlin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PubMed、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检索。初检得到1007篇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最终共入选65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富血小板血浆来源外泌体的制备涉及富血小板血浆的制备、激活以及使用试剂盒或者超高速离心法获取外泌体,鉴定方法包括标志物表达检测、形态学观察、颗粒跟踪分析等;②富血小板血浆来源外泌体的作用包括抑制软骨细胞凋亡,促进软骨细胞增殖与迁徙,抑制炎症因子分泌,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与分泌;③在机制方面,涉及PI3K/Akt、Erk1/2、Akt/Bad/Bcl-2及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
    • 黄林科; 韦林华; 蒋捷; 刘倩; 陈蔚蔚
    • 摘要: 背景:绝经后妇女易发生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雌激素替代治疗联合跑台运动对骨量和关节软骨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探索外源性雌激素联合低强度跑台运动对卵巢切除小鼠骨量和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35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运动组、卵巢切除组、雌激素组以及雌激素+运动组,根据分组情况对小鼠进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或假手术,雌激素组和雌激素+运动组术后隔天注射雌激素,假手术+运动组和雌激素+运动组小鼠进行6周的跑台运动。观察小鼠股骨远端干骺端的破骨细胞数量和骨量变化,采用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学会评分评估小鼠膝关节软骨改变情况。结果与结论:①雌激素+运动组小鼠的骨体积分数较卵巢切除组显著升高(P0.05);②雌激素+运动组小鼠的骨表面破骨细胞数量和骨表面破骨细胞面积较卵巢切除组降低(P0.05);③雌激素+运动组小鼠的膝关节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学会评分较其他组显著升高(P<0.01);④提示雌激素联合低强度跑台运动可提升卵巢切除小鼠的骨量,但会导致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
    • 黎淼; 何琪; 曾嘉旭; 陈柏豪; 黎少聪; 潘兆丰; 杨均政; 肖嘉聪; 王海彬
    • 摘要: 背景:铁是人体必需的金属,它的储存和运输机制复杂,且铁代谢平衡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当平衡被破坏时,机体发生铁超载会产生大量活性氧和细胞毒性,甚至引发细胞发生铁死亡进而导致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但目前关于铁超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神经系统和肿瘤疾病方面,而对于其导致的骨稳态平衡失调以及在骨相关疾病中的机制研究仍然有限。目的:重点针对近年来铁超载在相关骨科疾病中的研究展开综述,并通过回顾铁超载在骨科疾病中的最新研究,为骨科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中文检索词“铁,铁超载,铁死亡,骨质疏松,骨关节炎,骨肿瘤,骨相关疾病”以及英文检索词“iron,iron overload,ferroptosis,osteoporosis,osteoarthritis,osteosarcoma,bone related diseases”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等平台进行检索,检索1978年1月至2022年1月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文献1085篇,根据入组标准,最终纳入文献79篇。结果与结论:①铁超载引起的铁死亡在治疗骨科疾病中具有巨大潜力,但存在缺乏临床应用数据、未进入临床试验环节等问题;②铁超载引起铁死亡的研究集中于与铁结合产生活性氧的酶以及铁本身直接参与Fenton反应介导活性氧积累;铁死亡作为一种独立的细胞死亡方式,为治疗这些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以及联合应用现有治疗方案的可能性,并有助于解决某些疾病的耐药性问题;③铁超载通过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和功能、促进破骨细胞分化和活化来参与骨质疏松症发展过程;铁超载可加速骨关节炎进展并促进软骨细胞凋亡及基质降解;铁超载能够诱导骨肉瘤细胞的铁死亡、凋亡和自噬,并抑制其侵袭能力;④铁超载引起铁死亡相关机制的研究为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骨肉瘤等骨科相关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与方向。
    • 李哲; 袁长深; 官岩兵; 徐文飞; 廖书宁; 容伟明; 梅其杰; 段戡
    • 摘要: 背景:靶向铁过载基因调节铁死亡或许是一种较快且有效延缓骨关节炎退变的方法,但目前对骨关节炎铁死亡相关分子机制及基因靶点尚不清楚。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铁死亡在骨关节炎中的关键基因和途径,结合体外实验验证骨关节炎中铁死亡标记基因,探讨铁死亡在骨关节炎中的潜在作用。方法:以“Osteoarthritis”为检索词,通过GEO数据库检索2010-01-01/2021-01-01的公开数据,筛选得到基因微阵列数据集GSE55235,对GSE55235数据集进行数据矫正后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利用FerrDb数据库检索得到铁死亡相关基因与GSE55235数据集差异表达基因作交集,对交集基因作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富集分析(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并绘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获得骨关节炎铁死亡HUB基因,筛选出铁死亡标记基因;将正常人软骨细胞设为对照组、人软骨细胞骨关节炎模型设为实验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两组铁死亡标记基因的mRNA表达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①共获得36个骨关节炎铁死亡基因,GO富集分析表明其主要参与氧化应激反应、皮质类固醇反应、类固醇激素反应、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和活性氧的代谢等过程;②针对产生超氧化物的NAD(P)H氧化酶及氧化还原酶活性、血红素结合、四吡咯结合中发挥作用;③KEGG富集分析表明骨关节炎铁死亡基因主要参与NOD样受体、白细胞介素17、缺氧诱导因子1、肿瘤坏死因子及叉头盒O类(FoxO)等信号通路;④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一步分析获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白细胞介素6、JUN、PTGS2和DUSP1等5个骨关节炎铁死亡HUB基因,筛选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白细胞介素6、PTGS2和DUSP1等4个铁死亡标记基因,体外实验证实其在对照组(正常人软骨细胞)与实验组(细胞骨关节炎模型)中有显著差异(P<0.05);⑤上述数据显示,铁死亡可能通过氧化应激、氧化还原及诱导炎症等作用于骨关节炎,机制上可能与缺氧诱导因子1等信号通路刺激NAD(P)H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白细胞介素6、PTGS2和DUSP1可作为骨关节炎铁死亡的生物标志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