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细胞外囊泡

细胞外囊泡

细胞外囊泡的相关文献在2014年到2023年内共计516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肿瘤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0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15501篇;相关期刊151种,包括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8 年广东省临床微生物检验青年论坛、第八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第三届中国肿瘤医师大会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第十七届上海地区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等;细胞外囊泡的相关文献由1521位作者贡献,包括郑磊、陆路、孙佳姝等。

细胞外囊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0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15501 占比:99.89%

总计:215746篇

细胞外囊泡—发文趋势图

细胞外囊泡

-研究学者

  • 郑磊
  • 陆路
  • 孙佳姝
  • 刘轩
  • 安瑾
  • 樊萌
  • 陈刚
  • 余自力
  • 吴敏
  • 斯里拉姆·萨提亚那拉雅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卓冉; 姜明; 李友瑞
    • 摘要: 背景:细胞外囊泡可以通过参与细胞间信号免疫调节来控制炎症反应,同时也可修复牙周组织,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将该技术应用于慢性牙周炎的预防诊断与组织再生,有望成为一种无细胞组织再生方式。目的:就细胞外囊泡的合成与分泌、生物学功能、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以及在慢性牙周炎的诊断、预防、治疗中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在PubMed、Web of Science和CNKI等数据库检索涉及细胞外囊泡在慢性牙周炎防治中的相关研究,检索关键词为“extracellular vesicle,exosome,periodontal disease,immunomodulatory,outermembrane vesicles,bone regeneration”和“细胞外囊泡,外泌体,牙周病,免疫调节,外膜囊泡,骨再生”,检索时间范围为2014年4月至2021年10月。结果与结论:细胞外囊泡是几乎所有细胞都能产生的球囊状小体,其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中,表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质以及遗传物质,通过介导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来影响靶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一方面,慢性牙周炎的炎症反应离不开细菌分泌的细胞外囊泡的介导,其能够作为生物标志物来诊断、评估慢性牙周炎;另一方面,利用细胞外囊泡制备的新型慢性牙周炎疫苗初有成效,载有信息分子的细胞外囊泡还能够参与调节免疫反应,促进牙周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因此,在慢性牙周炎的组织损伤修复与再生领域,细胞外囊泡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无细胞新疗法,但其提取、纯化以及安全性仍然是临床转化前需要克服的问题。
    • 朱正桓; 邹红军; 宋志文; 刘锦波
    • 摘要: 背景:以往的研究显示单一改变脊髓损伤区域某一基因表达或者某一细胞的状态,对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无显著影响,而大量证据表明调控脊髓损伤后紊乱的细胞微环境是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目的:对脊髓损伤前后细胞微环境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多种细胞之间的相互调控以及细胞外组分对损伤神经修复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spinal cord injury,glial cell,neuron,immune cell,neural stem cell,extracellular matrix,cytokine,extracellular vesicle,regeneration”。文献检索的时间范围为200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最终筛选出64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脊髓损伤后,在细胞微环境的细胞组分中,占比最高的胶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神经元的相互调控作用最为关键。②在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外组分中,利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水凝胶模仿天然细胞外基质,可有效模拟和重建损伤区域内的细胞微环境,促进轴突伸长。③在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外调节因子中,促炎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等加剧了细胞微环境的炎症反应,应用受体抑制剂或阻断相关通路抑制上述促炎因子的表达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在脊髓微环境中增加白细胞介素10等抗炎因子的表达,抑制损伤区域炎症发展的研究也陆续出现。④最近被重视起来的细胞外囊泡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在细胞微环境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⑤文章揭示了脊髓损伤后细胞微环境中的包括细胞组分和细胞外组分之间的多组相互调控关系,证实了细胞微环境中各组分之间所发挥的神经修复作用并不是孤立的。
    • 黄双霜; 向小娜; 余曦; 何竟
    • 摘要: 背景: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再生疗法促进膝骨关节炎软骨修复一直是研究热点,其中富血小板血浆来源外泌体可能是一种新的再生治疗方式。目的:综述目前文献,总结富血小板血浆来源外泌体在膝骨关节炎中的应用、作用以及潜在机制。方法:以“platelet rich plasma,extracellular vesicles,exosomes,knee osteoarthritis”为英文关键词、以“富血小板血浆,细胞外囊泡,外泌体,膝骨关节炎”为中文关键词分别在Embase、Medlin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PubMed、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检索。初检得到1007篇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最终共入选65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富血小板血浆来源外泌体的制备涉及富血小板血浆的制备、激活以及使用试剂盒或者超高速离心法获取外泌体,鉴定方法包括标志物表达检测、形态学观察、颗粒跟踪分析等;②富血小板血浆来源外泌体的作用包括抑制软骨细胞凋亡,促进软骨细胞增殖与迁徙,抑制炎症因子分泌,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与分泌;③在机制方面,涉及PI3K/Akt、Erk1/2、Akt/Bad/Bcl-2及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
    • 岳霏霏; 宋煜; 王晓蓓; 王琳
    • 摘要: 背景:随着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间充质干细胞主要通过旁分泌机制来发挥治疗作用,细胞外囊泡是细胞的重要旁分泌成分,其在心血管领域引起了众多科研人员的关注。目的:综述细胞外囊泡治疗心肌梗死相关研究的进展,分析细胞外囊泡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和Pub Med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细胞外囊泡,心肌梗死,心脏修复”,英文检索词为“extracellular vesicles,mesenchymal stem cell,embryonic stem cell,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cardiomyocyte,target,myocardial infarction,cardiac repair”。检索文献时限为2016-2021年,最终纳入70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目前,已有不少研究成功地使用细胞外囊泡治疗心肌梗死并获得了可观的疗效,例如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和某些分化成熟的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都能通过抑制缺氧心肌细胞凋亡、促进梗死边缘区血管生成、抑制炎症发生发展或减少心肌纤维化的方式来帮助梗死心肌恢复正常生理结构和功能。(2)已经明确细胞外囊泡携带的一些内容物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其中有不少mi RNA在促进心肌修复的一些关键信号通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mi R-21,mi R-486-5p,mi R-144等。因此,更多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使用天然来源的细胞外囊泡,而是进一步在细胞外囊泡中装载具有治疗效果的药物或对细胞外囊泡的膜成分进行修饰,从而提升它的心肌靶向能力及修复潜力。
    • 刘超; 曾昭穆; 温稀超; 吴文松; 孙程圆; 郑克彬
    • 摘要: 背景:恶性神经胶质瘤经过手术、放疗和化疗后,其预后仍然很差,因此阐明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进一步探索可靠的生物标志物至关重要.非编码RNA在外泌体中富集且稳定,由于其在各种肿瘤的起始和进展中的调节功能而受到了广泛关注.目的:文章就外泌体非编码RNA在胶质瘤中的研究和进展进行概述,介绍外泌体非编码RNA的生物来源,阐明其在胶质瘤中的生物学影响,寻找可靠的肿瘤标志物,以期为神经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Exosome,Extracellular vesicles,Noncoding RNA,Glioma,Molecule mechanism,Biomarkers"为英文检索词,在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筛选出114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文献内容主要涉及外泌体非编码RNA在胶质瘤中的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血管生成,以及外泌体非编码RNA在胶质瘤中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等相关内容.结果 与结论:①外泌体非编码RNA在细胞间选择性包装、分泌和转移,参与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间通讯,并可调节胶质瘤的许多生物学行为,如增殖、侵袭、血管生成、免疫逃逸和治疗耐药性,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②外泌体包含多种功能分子,可以反映整个肿瘤复杂的异质性.③外泌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且非常稳定,在几乎所有类型的体液中都很容易获得,这些因素使外泌体成为最有潜力的生物标记物,这为未来诊断胶质瘤提供了很大帮助.④外泌体是天然且无毒性的,与质膜的构造相当类似,可将其作为许多治疗性药物的治疗载体,携带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并能轻易跨越血脑屏障,通过外泌体来开发靶向抗癌药物,既能突破血脑屏障,还能避免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⑤外泌体与靶细胞结合具有特定的靶向性,这些优势极大提升了外泌体应用在胶质瘤生物靶向治疗的可行性,但其在临床应用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如外泌体的分选难度大,外泌体非编码RNA的含量有限,以及如何让外泌体精确到达肿瘤部位等.⑥随着外泌体非编码RNA在胶质瘤中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将为攻克胶质瘤这一难题提供新的路径.
    • 孙岩; 程磊; 彭显
    • 摘要: 唾液外泌体是指存在于唾液中的直径在30~150 nm的细胞外囊泡.随着近年来技术手段的发展,大量研究揭示唾液外泌体在多种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唾液外泌体CD9及CD81通过调控细胞粘附及运动促进肿瘤细胞转移、唾液外泌体miR-24-3p通过作用于PER1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唾液外泌体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mRNA抑制炎症组织的破坏等,具有作为诊断口腔癌、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的潜能.因此,唾液外泌体可作为口腔疾病潜在的预后和诊断标志物.唾液外泌体除与口腔疾病,如口腔癌、牙周炎、口腔扁平苔藓、干燥综合征等有关外,还同远处部位肿瘤如胰腺癌、肺癌等及系统性疾病如帕金森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密切相关;深入研究唾液外泌体对口腔、全身系统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作用,开发唾液外泌体作为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 孙海涛; 黄永辉; 龚爱华; 曹兴兵; 李震
    • 摘要: 背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往往与神经元凋亡密切相关.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联系紧密,来源于星形胶质细胞特别是活化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外囊泡能否抑制谷氨酸所致损伤神经元的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尚未见报道.目的:探究星形胶质细胞胞外囊泡(astrocyte extracellular vesicles,AS-EVs)和脂多糖预处理的星形胶质细胞胞外囊泡(LPS-preconditioned astrocyte extracellular vesicles,LPAS-EVs)对谷氨酸诱导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并利用脂多糖预处理建立诱导活化模型,收集上清,超离法提取细胞外囊泡并进行蛋白定量和鉴定.利用PC12细胞进行初步实验,先探究AS-EVs及LPAS-EVs对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再建立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和原代神经元损伤模型,实验分4组:PBS组(与EVs组同体积的PBS处理24 h)、谷氨酸组(10 mmol/L谷氨酸处理24 h)、AS-EVs组(200 mg/L AS-EVs预处理24 h+10 mmol/L谷氨酸处理24 h)、LPAS-EVs组(200 mg/L LPAS-EVs预处理24 h+10 mmol/L谷氨酸处理24 h).CCK-8法检测PC12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表达.结果 与结论:①成功提取星形胶质细胞并建立脂多糖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模型;②成功提取AS-EVs及LPAS-EVs,经鉴定符合细胞外囊泡形态学标准,相关标志物表达阳性;③AS-EVs及LPAS-EVs对PC12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④与谷氨酸组相比,AS-EVs和LPAS-EVs能够提高PC12细胞存活率,且LPAS-EVs作用强于AS-EVs(P均<0.05,n=3);⑤AS-EVs和LPAS-EVs能够抑制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促进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P均<0.01,n=3),从而抑制PC12细胞和原代神经元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且LPAS-EVs的作用强于AS-EVs(P均<0.05);⑥结果表明,星形胶质细胞所释放的细胞外囊泡能够抑制谷氨酸所致损伤神经元的凋亡,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并且在受到脂多糖刺激后,这种作用得到增强.
    • 孙海涛; 黄永辉; 龚爱华; 曹兴兵; 李震
    • 摘要: 背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往往与神经元凋亡密切相关。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联系紧密,来源于星形胶质细胞特别是活化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外囊泡能否抑制谷氨酸所致损伤神经元的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尚未见报道。目的:探究星形胶质细胞胞外囊泡(astrocyte extracellular vesicles,AS-EVs)和脂多糖预处理的星形胶质细胞胞外囊泡(LPS-preconditioned astrocyte extracellular vesicles,LPAS-EVs)对谷氨酸诱导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并利用脂多糖预处理建立诱导活化模型,收集上清,超离法提取细胞外囊泡并进行蛋白定量和鉴定。利用PC12细胞进行初步实验,先探究AS-EVs及LPAS-EVs对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再建立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和原代神经元损伤模型,实验分4组:PBS组(与EVs组同体积的PBS处理24 h)、谷氨酸组(10 mmol/L谷氨酸处理24 h)、AS-EVs组(200 mg/L AS-EVs预处理24 h+10 mmol/L谷氨酸处理24 h)、LPAS-EVs组(200 mg/L LPAS-EVs预处理24 h+10 mmol/L谷氨酸处理24 h)。CCK-8法检测PC12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表达。结果与结论:①成功提取星形胶质细胞并建立脂多糖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模型;②成功提取AS-EVs及LPAS-EVs,经鉴定符合细胞外囊泡形态学标准,相关标志物表达阳性;③AS-EVs及LPAS-EVs对PC12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④与谷氨酸组相比,AS-EVs和LPAS-EVs能够提高PC12细胞存活率,且LPAS-EVs作用强于AS-EVs(P均<0.05,n=3);⑤AS-EVs和LPAS-EVs能够抑制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促进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P均<0.01,n=3),从而抑制PC12细胞和原代神经元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且LPAS-EVs的作用强于AS-EVs(P均<0.05);⑥结果表明,星形胶质细胞所释放的细胞外囊泡能够抑制谷氨酸所致损伤神经元的凋亡,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并且在受到脂多糖刺激后,这种作用得到增强。
    • 张秀丽; 武曦(综述); 李昀生(审校)
    • 摘要: 干细胞是一类未分化的多功能细胞,由于具备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在再生医学中具有广泛的前景。干细胞源性细胞外囊泡是由干细胞分泌的一类脂质囊泡,内含RNA、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细胞外囊泡可以避免干细胞治疗的一些缺陷,如有效细胞数目不足及免疫原性问题,并且还具备诸多优势,包括易于获得、可长期存储、易于包装等,这为组织再生提供了无细胞治疗的全新前景。本文就干细胞源性细胞外囊泡的生物学特性、功能及其在牙周组织再生治疗中的机制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 王子明; 王华
    • 摘要: 外泌体是膜衍生的纳米级的囊泡,携带着大量的蛋白质、核酸、脂质和代谢产物等,能够被大多数细胞释放和摄取。在各种类型肝脏损伤的状态下,外泌体在持续分泌的同时,其内容物可能发生定性和定量的变化,再将生物信息传递给邻近或者远距离受体细胞后,可引发受体细胞相关通路的改变,从而加速或者延缓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并对机体其它远处器官产生影响,在细胞通讯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该篇综述报道了外泌体的生物学特征,强调了其在肝脏损伤中扮演的不同角色。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