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3年内共计729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药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66篇、会议论文614篇、专利文献329460篇;相关期刊1111种,包括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癌症进展、临床肿瘤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93种,包括第九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第四届中国肿瘤医师大会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八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第三届中国肿瘤医师大会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第十六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3年CSCO学术年会等;靶向治疗的相关文献由15843位作者贡献,包括韩宝惠、吴一龙、沈琳等。

靶向治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266 占比:1.86%

会议论文>

论文:614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329460 占比:97.95%

总计:336340篇

靶向治疗—发文趋势图

靶向治疗

-研究学者

  • 韩宝惠
  • 吴一龙
  • 沈琳
  • 张力
  • 孙燕
  • 周彩存
  • 石远凯
  • 徐兵河
  • 郭军
  • 王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超; 曾昭穆; 温稀超; 吴文松; 孙程圆; 郑克彬
    • 摘要: 背景:恶性神经胶质瘤经过手术、放疗和化疗后,其预后仍然很差,因此阐明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进一步探索可靠的生物标志物至关重要.非编码RNA在外泌体中富集且稳定,由于其在各种肿瘤的起始和进展中的调节功能而受到了广泛关注.目的:文章就外泌体非编码RNA在胶质瘤中的研究和进展进行概述,介绍外泌体非编码RNA的生物来源,阐明其在胶质瘤中的生物学影响,寻找可靠的肿瘤标志物,以期为神经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Exosome,Extracellular vesicles,Noncoding RNA,Glioma,Molecule mechanism,Biomarkers"为英文检索词,在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筛选出114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文献内容主要涉及外泌体非编码RNA在胶质瘤中的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血管生成,以及外泌体非编码RNA在胶质瘤中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等相关内容.结果 与结论:①外泌体非编码RNA在细胞间选择性包装、分泌和转移,参与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间通讯,并可调节胶质瘤的许多生物学行为,如增殖、侵袭、血管生成、免疫逃逸和治疗耐药性,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②外泌体包含多种功能分子,可以反映整个肿瘤复杂的异质性.③外泌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且非常稳定,在几乎所有类型的体液中都很容易获得,这些因素使外泌体成为最有潜力的生物标记物,这为未来诊断胶质瘤提供了很大帮助.④外泌体是天然且无毒性的,与质膜的构造相当类似,可将其作为许多治疗性药物的治疗载体,携带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并能轻易跨越血脑屏障,通过外泌体来开发靶向抗癌药物,既能突破血脑屏障,还能避免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⑤外泌体与靶细胞结合具有特定的靶向性,这些优势极大提升了外泌体应用在胶质瘤生物靶向治疗的可行性,但其在临床应用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如外泌体的分选难度大,外泌体非编码RNA的含量有限,以及如何让外泌体精确到达肿瘤部位等.⑥随着外泌体非编码RNA在胶质瘤中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将为攻克胶质瘤这一难题提供新的路径.
    • 关慧鑫; 韩世愈
    • 摘要: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隐匿于盆腔深部,大部分卵巢癌发现已是晚期,这给卵巢癌的治疗和预后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随着对卵巢癌研究的深入,进一步发现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赖于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发现和识别,这对于卵巢癌的靶向治疗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对卵巢癌肿瘤干细胞的研究,从肿瘤干细胞(CSC)起源,卵巢癌干细胞与卵巢癌的关系、并对卵巢癌干细胞标志物与卵巢癌靶向治疗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 杨卓轩; 李清群; 彭志元; 石彬
    • 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典型的侵犯人体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人体危害极大.目前该病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案是以激素治疗为主导,辅以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物等药剂的综合治疗.但现有的激素治疗不能在源头抑制疾病的发生,对病程进展恶化无显著改善,而且还会产生多种副作用.因此,生物技术药物应运而生,因其拥有良好的靶向性为治疗SLE提供了新的思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临床试验中得到证明.这类生物技术药物的靶点主要集中在干扰素、细胞因子、B淋巴细胞和B细胞刺激分子、T淋巴细胞和共刺激分子.而目前SLE靶向治疗药物也不能完全适用于临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识别靶点的特异性不强,即无法区分自身反应淋巴细胞和正常淋巴细胞,或是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疗效不一致.因此,如何改善靶向治疗精准度成为今后SLE治疗的重要问题.本文对SLE的淋巴细胞靶向治疗现况以及未来精准治疗可能的突破口做了详细的阐述,希望为今后SLE的精确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宋梦瑶; 宋莉; 周银银; 贾琦; 李晓曼; 陆茵
    • 摘要: 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与神经细胞之间相互浸润,最终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众多证据表明,神经新生对肿瘤微环境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该文通过回顾神经新生与肿瘤及肿瘤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梳理了包括神经生长因子等影响神经新生介导肿瘤增殖、转移的因素,及通过调控神经信号对肿瘤的检测及治疗意义。旨在从神经新生角度辅助临床解决肿瘤增殖与转移等问题。
    • 杨雪; 赵军
    • 摘要: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是EGFR突变的第三大常见类别,约占所有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5%-12%。携带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NSCLC患者临床特征与"经典"EGFR激活突变人群相似,但预后很差。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异质性高,可导致EGFR不同构象变化。大多数(几乎90%的病例)发生在α-C-螺旋后的Loop环结构区,最常报告的插入突变亚型为D770_N771>ASVDN(A767_V769dupASV),突变频率为21%-28%。目前已知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NSCLC对既往已批准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原发性耐药,而且对传统化疗和免疫治疗也不敏感。近期Amivantamab与Mobocertinib在美国的获批改变了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NSCLC患者的治疗模式。此外,针对NSCLC 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其他新型靶向药物正在研发中,期待为该类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本文就近年来伴有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NSCLC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彭石; 马茜钰; 张丹; 张兆元; 张锦
    • 摘要: 铁死亡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细胞死亡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铁死亡在各种器官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归纳总结铁死亡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和靶向治疗进展。
    • 由金萍
    • 摘要: 目的探讨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治疗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肺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放化疗同步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7.10%高于对照组的6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6.13%低于对照组的4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环境因素评分分别为(85.43±9.54)、(81.70±9.14)、(87.75±9.54)、(88.67±9.6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56±8.45)、(52.74±8.13)、(70.66±7.51)、(73.65±7.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治疗,效果好,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荐患者选用。
    • 蒋经柱; 李浩权; 王在国; 叶振伟; 陈韵壕; 黎嘉历; 张伟标; 李壮华; 黎焕君; 黄彦; 林志强; 肖亦明; 陈镜塘
    • 摘要: 目的分析总结免疫联合靶向方案治疗晚期肝癌40例的临床结果。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2月免疫联合靶向方案治疗的40例晚期肝癌患者,特别是转化成功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全组免疫联合靶向治疗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部分缓解率(PR)、客观反应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转化后外科手术率、病理学完全缓解率(pCR),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全组免疫联合靶向治疗患者CR 32.5%(13/40)、PR 42.5%(17/40)、ORR 75%(30/40)、DCR 85%(34/40),转化后外科手术率27.5%(11/40)、手术后pCR 36.4%(4/11)。转化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65%(26/40),包括高血压17.5%(7/40)、手足综合征10.0%(4/40)、腹泻10.0%(4/40)、皮疹7.5%(3/40)、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症5.0%(2/40)、剥脱性皮炎5.0%(2/40)、电解质紊乱5.0%(2/40)、消化道出血5.0%(2/40)。外科手术并发症54.5%(6/11),其中胆汁漏2例(18.2%),均通过引流1月内自愈;肝功代偿不良2例(18.2%),其中1例术后3个月肝衰死亡;胸腔积液2例(18.2%)。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以免疫联合靶向治疗为基础的晚期肝癌转化治疗新方法效果明显、简单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程浩; 依荷芭丽·迟; 石素胜
    • 摘要: 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对于缺乏手术适应证及放疗、化疗效果不好的患者,亟需发展新型而高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因其具有抗体药物的高选择性和细胞毒药物的高活性等优点而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在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中已取得一些成果,但是仍需面对诸多挑战。本文将对新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范锋; 崔鸿; 崔峰
    • 摘要: 目的探讨放化疗联合抗血管形成药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山东省邹城市中医院收治的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5例。单一治疗组采用放化疗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抗血管形成药靶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疾病缓解率、毒副反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放射性损伤)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疾病控制率(94.29%)、疾病缓解率(62.86%)均高于单一治疗组的(71.43%、3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放射性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化疗+抗血管形成药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较好,可提升疾病控制率和缓解率,且不增加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放射性损伤发生率,可有效提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整体预后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