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1293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71篇、会议论文516篇、专利文献4112175篇;相关期刊1402种,包括中国免疫学杂志、临床内科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78种,包括2015年第十三届全国风湿病学术会议、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全国第十一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文献由21861位作者贡献,包括范永升、孙凌云、曾小峰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71 占比:0.29%

会议论文>

论文:51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112175 占比:99.69%

总计:4124762篇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文趋势图

系统性红斑狼疮

-研究学者

  • 范永升
  • 孙凌云
  • 曾小峰
  • 叶志中
  • 沈南
  • 曾抗
  • 温成平
  • 叶任高
  • 陈顺乐
  • 孙乐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丁丽丽; 胡明智; 武志慧; 孙晓林; 王永福
    • 摘要: 背景:大量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能够通过多种免疫调节途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基因修饰可能提高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潜力。miR-1-5p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呈低表达,过表达miR-1-5p的间充质干细胞可能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治疗作用。目的:探讨miR-1-5p修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否介导JAK2/STAT3通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MRL/lpr模型小鼠存在治疗作用。方法:将20只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为miR-1-5p转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UC-MSCs+miR-1-5p组)、miRNA阴性对照转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UC-MSCs+miR-NC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UC-MSCs组)、PBS治疗组(PBS组)、MRL/lpr狼疮小鼠未处理组(对照组)。以尾静脉移植的方式治疗MRL/lpr狼疮小鼠,每周1次,治疗5次。结束治疗后间隔1周处死小鼠,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MRL/lpr小鼠肝组织和肠组织的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JAK2/STAT3通路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和白细胞介素18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1)与对照组相比,UC-MSCs+miR-1-5p组、UC-MSCs+miR-NC组和UC-MSCs组MRL/lpr小鼠肝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UCMSCs+miR-NC组可见肝细胞水肿变性;UC-MSCs+miR-1-5p组MRL/lpr小鼠肠组织中杯状细胞明显增多,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2)与对照组相比,UC-MSCs+miR-1-5p组狼疮小鼠肾组织中p-JAK2(Y1007+Y1008)、p-STAT3(s727)、白细胞介素18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 0.05)。与PBS组相比,UC-MSCs组白细胞介素18表达明显下调(P <0.05)。(3)结果表明,miR-1-5p修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的激活和白细胞介素18的表达来缓解MRL/lpr小鼠肝肠损害,从而对狼疮小鼠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 曾靖雯; 赵子建; 刘傲璐; 王帅; 邢朝凤; 张宗猛; 唐敏怡; 彭月荣; 毕欣耘; 李芳红
    • 摘要: 目的 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o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s,ω-3 PUFAs)对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cGVH)狼疮模型小鼠的免疫调节功能影响.方法 单次腹腔注射bm12小鼠淋巴细胞建立cGVH小鼠模型,造模当天分别给予90% ω-3 PUFAs和97%EPA灌胃治疗,持续14 d.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中各免疫指标,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总IgG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GVH组明显下调Treg亚群,明显上调TFH细胞、生发中心B细胞和浆细胞亚群;与模型对照组相比,90% ω-3和97%EPA均明显上调Treg亚群,并明显下调TFH细胞、生发中心B细胞和浆细胞亚群;且97%EPA组小鼠血清中总IgG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在cGVH狼疮小鼠模型中,ω-3 PUFAs通过增加Treg细胞,减少TFH细胞、生发中心B细胞和浆细胞,抑制IgG的分泌,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且其免疫抑制作用可能与ω-3 PUFAs含量相关.
    • 赵珈华; 刘洋; 桂金秋; 李福娟; 李亚彤; 鄂志野; 石学魁; 唐小云
    • 摘要: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方剂玉屏风散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初步探讨其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Uniprot数据库筛选出玉屏风散的药物活性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TTD数据库筛选出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相关靶点信息.采用RStudio软件将玉屏风散的药物活性靶点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靶点信息取交集,将交集靶点数据依靠String在线数据库平台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模型,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可视化的"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并进行分析,找寻玉屏风散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键靶点并通过RStudio绘制柱状图.使用RStudio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 玉屏风散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潜在靶点有124个,蛋白互作PPI网络模型提示AKT1、VEGFA、IL6、TNF、TP53等可能是玉屏风散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核心靶点.GO功能分析结果显示,玉屏风散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潜在基因的生物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因子活性、受体配体活性等;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玉屏风散治疗SLE潜在基因的通路主要涉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方剂玉屏风散通过多个靶点调控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发挥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作用,为玉屏风散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 杨卓轩; 李清群; 彭志元; 石彬
    • 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典型的侵犯人体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人体危害极大.目前该病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案是以激素治疗为主导,辅以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物等药剂的综合治疗.但现有的激素治疗不能在源头抑制疾病的发生,对病程进展恶化无显著改善,而且还会产生多种副作用.因此,生物技术药物应运而生,因其拥有良好的靶向性为治疗SLE提供了新的思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临床试验中得到证明.这类生物技术药物的靶点主要集中在干扰素、细胞因子、B淋巴细胞和B细胞刺激分子、T淋巴细胞和共刺激分子.而目前SLE靶向治疗药物也不能完全适用于临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识别靶点的特异性不强,即无法区分自身反应淋巴细胞和正常淋巴细胞,或是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疗效不一致.因此,如何改善靶向治疗精准度成为今后SLE治疗的重要问题.本文对SLE的淋巴细胞靶向治疗现况以及未来精准治疗可能的突破口做了详细的阐述,希望为今后SLE的精确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李敏; 夏育民
    • 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SLE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其临床特征存在性别差异.SLE男性患者临床表现谱与女性患者相似,但两者在受累器官、疾病严重程度、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存在差异,尤其SLE男性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SLE男性患者治疗原则与女性相似,但在药物选择、累计剂量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男性患者临床特征进行综述,以提高对男性SLE的早期识别与诊断能力.
    • 赵维庆; 王兴强; 刘爽; 付李胤且; 罗玉立; 廖莉; 娄雪; 徐健
    • 摘要: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 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阳性率、优势比(OR)及探讨阳性率异质性的来源.方法 计算机联合手工规范检索建库至2020年8月1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符合研究目的的中英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估文献质量,提取研究数据,采用R 3.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41项研究,共有1970例SLE患者(病例组),1796例健康者(对照组).Meta分析显示,病例组血清AECA阳性率为56.4%(95%CI:48.10~64.70),I2=95.00%,高于对照组[OR=34.03(95%CI:21.79~53.14),P<0.01,I2=49.34%],异质性来源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其中,病例组血清IgG型AECA阳性数占ACEA总阳性数的58.8%(95%CI:48.10~69.50),IgA型AECA占33.2%(95%CI:26.70~39.70),IgM型AECA占12.7%(95%CI:2.60~22.70),IgG型AECA阳性数占比高于IgA型、IgM型(P<0.001);SLE患者血清AECA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呈正相关[r=0.349(95%CI:0.23~0.46),P<0.001,I2=15.20%];狼疮肾炎患者与神经精神狼疮患者AEC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结论 AECA可能参与了SLE血管损害的发生发展,且血清AECA水平与SLE病情活动度相关,可用于SLE病情活动度的随访监测;SLE中以IgG型AECA升高为主,临床运用中应对其重点关注.
    • 程孟微; 汤郁; 马翠; 史伟; 郑文娟; 裘影影; 芮金兵; 王燕茹
    • 摘要: 背景: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在狼疮肾炎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探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狼疮小鼠肾脏CXCL12/CXCR4表达的影响对于进一步研究狼疮肾炎的发病机制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狼疮肾炎的治疗机制有一定意义.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对MRL/lpr狼疮鼠外周血和肾脏CXCL12/CXCR4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扩增至第3代,细胞浓度为1×109 L-1.选取四五周龄雌性MRL/lpr小鼠15只,分为MRL/lpr组(未进行尾静脉输注)、PBS组(12周龄末注射PB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12周龄末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每组5只,另选取5只C57BL/6小鼠为正常对照.各组小鼠在20周龄末处死,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血浆中CXCL12的表达;流式细胞分析外周血、肾脏中B淋巴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肾脏中CXCL12的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结果 与结论:①与C57BL/6组相比,MRL/lpr组狼疮鼠外周血血浆和肾脏中CXCL12表达增高,且外周血以及肾脏B淋巴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均增高;②与PBS组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狼疮鼠外周血血浆和肾脏中CXCL12表达降低,且外周血以及肾脏B淋巴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均降低;③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狼疮鼠肾脏炎症改善;④结果表明,MRL/lpr狼疮鼠肾脏中存在CXCL12/CXCR4表达异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可能通过影响CXCL12/CXCR4的表达从而起治疗作用.
    • 赵静; 周梅; 熊丹; 代有名; 吴正石
    • 摘要: 名老中医吴正石教授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湿毒炽盛、风水相搏是其主要病机,且其病机贯穿整个治疗过程,该文对吴正石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证经验进行阐述,并举验案佐证。
    • 庞杰; 李瑞娟; 张宗芳; 李艳霞; 陶然; 杨雯雯; 许化恒
    • 摘要: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微小RNA-202-3p(miR-202-3p)、磷脂酰丝氨酸特异性磷脂酶A1(PS-PLA1)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SLE患者158例(SLE组),根据SLE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评分分为轻度52例、中度71例、重度35例,同期选择体检健康的志愿者76例(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肘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RT-qPCR法检测血清miR-202-3p,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S-PLA1,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T细胞以及CD4^(+)/CD8^(+))。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SLE患者血清miR-202-3p、PS-PLA1水平与SLEDAI评分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02-3p、PS-PLA1水平对重度SLE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miR-202-3p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PS-PLA1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随着疾病活动度增加,SLE患者血清miR-202-3p水平逐渐降低,血清PS-PLA1水平逐渐升高(P均<0.05)。观察组CD3^(+)、CD4^(+)T细胞及CD4^(+)/CD8^(+)均低于对照组,而CD8^(+)T细胞高于对照组(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LE患者血清miR-202-3p水平与SLEDAI评分、CD8^(+)T细胞均呈负相关关系,与CD3^(+)、CD4^(+)T细胞及CD4^(+)/CD8^(+)均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SLE患者血清PS-PLA1水平与SLEDAI评分、CD8^(+)T细胞均呈正相关关系,与CD3^(+)、CD4^(+)T细胞及CD4^(+)/CD8^(+)均呈负相关关系(P均<0.05)。血清miR-202-3p、PS-PLA1水平单独时鉴别重度SL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7、0.717,二者联合时鉴别重度SLE的AUC为0.903,血清miR-202-3p、PS-PLA1水平联合时鉴别重度SLE的AUC高于二者单独时(Z分别为4.417、3.311,P均<0.05)。结论SLE患者血清miR-202-3p水平降低、血清PS-PLA1水平升高,并且二者与疾病活动度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miR-202-3p、PS-PLA1可作为鉴别SLE病情程度的血清生物标志物。
    • 钱芳
    • 摘要: 目的探究抗可溶性抗原(ENA)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49例SLE患者作为试验组,对其进行ENA检测,另选取同期来医院进行ENA检测的49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项ENA检测指标的阳性检出率,并分析各项ENA检测指标诊断SLE的效能。结果试验组抗狼疮细胞抗体(抗Sm抗体)、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抗SSA抗体)与抗Robert52抗体(抗RO-52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各项ENA检测指标的诊断灵敏度比较,各项ENA检测指标的诊断特异度更高,且除抗U1小核糖核蛋白抗体(抗nRnp/Sm抗体)外,其他抗体的诊断特异度均为100.00%。结论相较于健康体检者,SLE患者行ENA检测的抗Sm抗体、抗SSA抗体与抗RO-52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更高,且相较于其他诊断价值评估项,各项ENA检测指标的诊断特异度更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