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90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03篇、会议论文235篇、专利文献166669篇;相关期刊645种,包括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91种,包括第十七届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第54届美国血液年会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相关文献由7020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敏媛、竺晓凡、李建勇等。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03 占比:1.54%

会议论文>

论文:235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166669 占比:98.33%

总计:169507篇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文趋势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研究学者

  • 吴敏媛
  • 竺晓凡
  • 李建勇
  • 邹尧
  • 王建祥
  • 李志刚
  • 杨文钰
  • 王宁玲
  • 陈玉梅
  • 张瑞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文娇
    • 摘要: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儿感染发生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6月在泰安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各23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感染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比组,观察组患儿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儿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其感染发生率,提升患儿生活质量及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 湛玉晓; 张俭; 樊彩芳; 樊文娟; 徐岷
    • 摘要: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血流感染病原体分布变化及耐药变迁趋势。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血流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按送检时间分为前3年组和后3年组,分析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的差异。结果共检出病原体23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9株(67.7%),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61株(26.0%),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5株(6.4%),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前3年组和后3年组革兰阴性菌(68.8%vs 66.9%)、革兰阳性菌(29.2%vs 23.7%)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3年组缓症链球菌(5.8%vs 0.0%)和真菌(9.4%vs 2.1%)比例较前3年组增高(P0.05)。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后血流感染病原体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而缓症链球菌和真菌检出呈增多趋势,临床需重视。
    • 徐晓莲; 卢愿
    •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初诊临床特征及其与诱导缓解化疗后完全缓解率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预测以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4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确诊的179例ALL患儿的初诊临床资料,并进一步分析其与诱导缓解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179例患儿中,低危组患儿107例,中危组66例,高危组6例,男女比例为1.21:1,平均年龄为4.94岁,中位年龄4.00岁。三组患儿初诊时WBC计数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患儿在LDH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检出率为31.46%。179患儿全部完成诱导缓解化疗,d19天MRD缓解率为73.18%,d46天MRD缓解率为83.24%。患儿初诊时的年龄、WBC计数、LDH水平与d46天MRD缓解率具有相关性。结论:初诊ALL患儿的初诊临床特征与不同研究中心存在异同,年龄、WBC计数及LDH水平与诱导缓解化疗后MRD缓解率之间具有相关性。
    • 韦楠; 江傲霜; 马典庆; 汪俭; 屈丽君; 陈天平
    •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诱导期合并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1年6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安徽省儿童医院)血液科的初诊ALL患儿共192例,对诱导期合并败血症的5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特点、病原学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等。结果52例败血症患儿中,男性31例,女性21例,中位年龄为4(1~13)岁,病程中均有发热症状。最常见的血流外感染部位是肺部,其次是口腔黏膜及消化道。共分离出G+菌16株、G-菌36株,分别以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为主要菌种。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最终存活43例,死亡9例。存活组和死亡组患儿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及诱导期粒细胞缺乏持续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12、0.001、0.037、0.040)。结论ALL诱导期合并败血症者患儿以G-菌感染为主,白蛋白、CRP、PCT水平及粒细胞缺乏持续天数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
    • 温丽云; 刘卫娟; 刘嫣媚
    • 摘要: 本文总结了7例门冬酰胺酶相关胰腺炎患儿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疼痛管理、病情监测、饮食及营养管理、生长抑素的使用、保护性隔离和心理护理,提示护理人员需重视疼痛及饮食管理,注意并发症的观察,预防患儿继发感染。所有患儿均顺利出院。
    • 邓秀芝; 于海英; 王赞
    •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白血病并发播散性毛霉菌的病例,探讨播散性毛霉菌感染的诊治要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威海市立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播散性毛霉菌病例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和转规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毛霉菌感染累及皮肤、眼底、肺脏、脑组织等多部位组织器官,通过皮肤及皮下肿物穿刺活检及时确诊,并经过积极的抗毛霉菌治疗和对症治疗,有效控制了感染,病人症状好转。结论: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毛霉菌的认识和关注,警惕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过程中发生的毛霉菌的播散性感染。早期精确诊断,及时去除危险因素,对于改善急性白血病合并播散性毛霉菌感染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 柯莎; 方云; 张伟伟; 寇海明; 都孟仪; 李维
    • 摘要: 对85例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75例患者回输后第28天达到完全缓解。其中42例实验室检测出现出凝血指标异常,经加强评估预防、止血处理、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40例患者出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提示出凝血功能障碍是CAR-T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及时进行护理评估,医护协同治疗可降低出血风险,提高CAR-T治疗成功率。
    • 王萍; 高红秀; 郭东芳; 岳文兵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24(IL-2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2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并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IL-24表达水平;分析骨髓单个核细胞中IL-24表达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IL-2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T系显著低于B系,未缓解期显著低于缓解期(P0.05);IL-24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期为5.00个月,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期为7.00个月。结论IL-24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诱导凋亡作用。
    • 冶鹏娟; 罗继霞; 崔建坡; 韩雪; 李春丽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D64指数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肺部感染患儿中的变化及影响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开封市儿童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收入且行化疗治疗的92例ALL患儿,根据其化疗后肺部感染情况将其分为感染组(30例)、未感染组(62例),另选同期来开封市儿童医院体检的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PCT、CD64水平差异,分析影响ALL患儿化疗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化疗后92例患儿出现肺部感染30例,肠道感染8例,其他感染4例,感染患儿总计42例,总感染率为45.65%,肺部感染率为32.61%,肺部感染在总感染中占比达到71.43%。感染组CD64指数、PCT高于未感染组、对照组,未感染组CD64指数、PC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结果显示住院时长、疗程、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CD64指数、PCT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长、疗程、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CD64指数、PCT是影响ALL患儿化疗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LL化疗后肺部感染患儿体内PCT、CD64指数均有异常升高,住院时长、疗程、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CD64指数、PCT是影响ALL患儿化疗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 林艳艳; 许岩; 李慧
    • 摘要: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在儿童血液肿瘤中发病率最高,占比约为所有儿童癌症的三分之一。随着治疗方案的不断优化和我国医疗保障水平的持续提升,儿童ALL的治疗效果取得了显著的改善,5年以上总体生存率可达90%。然而临床耐药复发的出现且有效治疗手段的欠缺,导致患儿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近年来,ALL耐药的发病和调控机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研究表明,ALL患儿不仅可能对某一种化学治疗(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更可能存在多重耐药的棘手情况。因此,完善ALL耐药机制的研究,对改善ALL患儿的预后有重要意义。该文从儿童ALL治疗的常规化疗药物入手,回顾相关化疗药物耐药的既往文献,分别对激素类、抗代谢类(叶酸拮抗剂类、硫嘌呤类、促氨基酸代谢类)、生物碱类、蒽环类在内的多种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应对儿童ALL化疗常规药物临床耐药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