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小残留病

微小残留病

微小残留病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46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8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76174篇;相关期刊159种,包括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第十七届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3年CSCO学术年会等;微小残留病的相关文献由1458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晓军、刘艳荣、吴敏媛等。

微小残留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8 占比:0.55%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76174 占比:99.42%

总计:76619篇

微小残留病—发文趋势图

微小残留病

-研究学者

  • 黄晓军
  • 刘艳荣
  • 吴敏媛
  • 常英军
  • 李志刚
  • 秦亚溱
  • 徐翀
  • 王亚哲
  • 翟志敏
  • 高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枫; 陆爱东; 左英熹; 丁明明; 贾月萍; 张乐萍
    • 摘要: 目的研究在无特异性融合基因表达时,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preferentially expressed antigen of melanoma,PRAME)基因阳性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B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中的临床及预后意义。方法纳入167例新诊断的B-ALL患儿,其中70例PRAME基因阳性,97例PRAME基因阴性,所有患儿均不表达MLL-r、BCR/ABL、E2A/PBX1、ETV6/RUNX1,分析2组患儿的临床特点、预后及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PRAME阳性组肝肋下>6 cm患儿比例高于PRAME阴性组(P0.05);在诱导化疗后MRD阴性组中,二者亦无相关性(P>0.05)。PRAME阳性组4年无事件生存率高于PRAME阴性组(87.5%±4.6%vs 73.5%±4.6%,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PRAME基因表达是影响B-ALL患儿4年无事件生存率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尽管PRAME基因不能作为MRD监测,但在B-ALL中PRAME基因过表达提示预后良好。
    • 摘要: 癌症患者的肿瘤细胞会释放部分DNA片段到血液中,这些来自肿瘤组织的DNA片段会携带突变。在临床样本中发现罕见的DNA突变,对于生物医学和诊断学等领域均有重要的意义。但精确地检测低丰度DNA难度大,特别是在寻找癌症治疗后留下的少量肿瘤细胞方面(称为“微小残留病”,或MRD,mini⁃mal residual disease),目前的技术需要通过大量测序才能找到。因此,亟需开发新的方法,提高检测灵敏度,降低检测成本。
    • 赵崇山; 王宁方
    • 摘要: 目的探讨脾脏硬度(SSM)联合流式细胞术(FCM)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微小残留病(MRD)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20年3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就诊的33例初治AML患者,治疗前作为初诊组、治疗后作为诱导化疗后组,同时选取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SSM检测,比较各组SSM差异,进一步根据MRD水平将诱导化疗后患者分为MRD-、MRD+组,比较各组SSM差异,分析MRD+组SSM与MRD的相关性。结果初诊组SSM高于对照组、诱导化疗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D+组SSM高于M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D+组SSM与MRD水平呈正相关(r=0.877);7例患者复发时SSM升高,9例持续缓解患者SSM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诱导化疗后SSM与MRD密切相关,用FS检测SSM或可联合FCM检测MRD对AML患者进行动态随访、评估预后。
    • 孙雨; 王向文; 侯慧; 刘建平
    •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诱导治疗完全缓解后微小残留病(MRD)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小儿血液科2015年06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ALL患儿,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儿第33天MRD,追踪至形态学复发或随访截止日期。定义MRD≥10^(-4)为微小残留病阳性。结果60例ALL患儿初诊后根据MRD调整至标危、中危、高危者分别为7例(12%)、42例(70%)、11例(18%),MRD阳性者13例,4例复发;MRD阴性者47例,2例复发。结论应用流式细胞术监测ALL患儿的第33天MRD水平可作为评价预后的敏感性指标,用于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 曹波; 徐征
    • 摘要: 目的分析检测微小残留病(MRD)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生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3例MM患者,且均接受诱导治疗,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进行MRD检测,分析MRD与MM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113例患者共进行MRD检测396次,平均检测3.5次,MM患者中检测MRD阳性46例,阴性67例。MRD阳性与阴性MM患者在性别、年龄、M蛋白类型、血清LDH水平、骨髓浆细胞计数(BMPCs)、细胞遗传学危险分层、疾病修订版国际分期系统(RISS)分期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D阳性患者诱导治疗含硼替佐米、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及维持治疗均低于MRD阴性患者(P<0.05)。113例MM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死亡37例,生存76例,患者总生存率为67.26%,无进展生存率为49.5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细胞遗传学高危[无进展生存时间(PFS):HR=2.061(95%CI:1.355~7.036),P=0.039;总生存时间(OS):HR=2.355(95%CI:1.486~7.619),P=0.042]、MRD阳性[PFS:HR=4.853(95%CI:1.827~12.905),P=0.004;OS:HR=5.226(95%CI:1.913~13.247),P=0.009]是影响M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RD阳性患者中位PFS(29个月比38个月)、中位OS(34个月比42个月)短于MRD阴性患者(P<0.05);细胞遗传学危险分层标危MM患者中位PFS(47个月比29个月)、中位OS(46个月比33个月)长于高危者(P<0.05)。结论MRD阳性可影响MM患者生存预后,诱导治疗含硼替佐米、接受ASCT及进行维持治疗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 苟阳; 张诚; 文钦; 王平; 杨武晨; 邓小娟; 唐永杰; 杨程; 彭贤贵; 张曦
    • 摘要: 目的阐明BCR-ABL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R-ABL+ALL)微小残留病(MRD)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初诊的98例BCR-ABL+AL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分析MRD与移植及预后的关系。结果98例患者中移植41例(41.8%),移植患者总生存时间(OS)、无复发生存时间(RFS)均明显优于未移植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R-ABL转阴患者OS、RFS均明显优于未转阴者(22个月OS分别为81.2%、8.0%;22个月RFS分别为40.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前BCR-ABL未转阴时移植与未移植患者OS、RF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中BCR-ABL转阴、CR1时BCR-ABL下降值大于2 log、移植是BCR-ABL+ALL患者预后的有利因素;BCR-ABL未转阴、CR1时BCR-ABL下降值小于2 log者可从移植中获益。
    • 李乾鹏; 曹荣旋; 张俊英; 孙艳花; 王宝宏; 冉学红
    • 摘要: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肾母细胞瘤基因1(WT1)和融合基因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微小残留病(MR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该院确诊并完成RUNX1-RUNX1T1、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PML)/视黄酸受体(RAR)α和WT1基因检测的伴重现性遗传学异常的AML患者。检测RUNX1-RUNX1T1、PML/RARα和WT1转录本水平,将RUNX1-RUNX1T1、PML/RARα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为0%看作融合基因阴性组,将RUNX1-RUNX1T1或PML/RARα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均不为0%看作融合基因阳性组。结果融合基因阴性组患者WT1转录本水平为0.096%(0.007%,1.990%),融合基因阳性组患者WT1转录本水平为1.420%(0.100%,60.340%),融合基因阴性组患者WT1转录本水平低于融合基因阳性组患者(P<0.05)。融合基因高表达组(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1%)患者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高于WT1转录本水平(P<0.05),融合基因低表达组(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1%)患者WT1转录本水平高于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P<0.05)。结论可联合检测融合基因和WT1,以此提高MRD的检测灵敏度。
    • 王健; 张亚停; 刘勇; 周敦华; 方建培; 许吕宏
    • 摘要: 1病历资料患儿黄XX,女,初诊时6岁,2019-08-02首次入住我院。初发时外周血WBC 358×109/L;骨髓MICM分型:ALL-T,染色体核型正常,伴NOTCH1基因阳性。因诱导缓解d15骨髓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10%,临床危险度分层评为高危。入院初期曾并发颅内出血,因头颅CT及MR平扫+增强均未见脑实质改变,且诱导缓解中3次行腰椎穿刺术查脑脊液均未见异常,故评估为CNS1,经抢救平稳后于2019-8-13起按华南地区儿童白血病化疗协作组SCCLG-ALL-2016高危方案化疗,2020-8-01进入维持化疗。
    • 张静; 王宗慧
    • 摘要: 不同的方法与技术的微小残留病检测限具有差异。近年来随着分子检测技术快速发展,一系列新兴的技术也在微小残留病(MRD)监测中逐渐得到认可与广泛应用。基于精确度的方法将使我们能够根据治疗周期后的MRD正确的对每个患者进行分层。本文汇总了近年来用于微小残留病监测的新技术,并就各自在血液肿瘤领域的应用现状及特点进行综述。
    • 张亚朋; 高大; 苏龙
    • 摘要: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CCAAT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A,CEBPA)基因突变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常见基因突变之一,可分为单突变与双突变。CEBPA双突变为AML预后良好指标之一,但AML为一组异质性较大的疾病。根据CEBPA基因突变位点、合并基因突变、治疗后微小残留病等可对患者进行预后再分层,进而有助于建立新的预后分层体系。因此,探索CEBPA双突变AML再分层策略可能有助于更加精准地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方案选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