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左旋门冬酰胺酶

左旋门冬酰胺酶

左旋门冬酰胺酶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312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药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8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49591篇;相关期刊174种,包括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齐鲁护理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九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第四届中国肿瘤医师大会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第十七届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等;左旋门冬酰胺酶的相关文献由817位作者贡献,包括顾龙君、吴梓梁、孙立荣等。

左旋门冬酰胺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8 占比:0.60%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49591 占比:99.37%

总计:49903篇

左旋门冬酰胺酶—发文趋势图

左旋门冬酰胺酶

-研究学者

  • 顾龙君
  • 吴梓梁
  • 孙立荣
  • 江华
  • 邹亚伟
  • 陈福雄
  • 陈静
  • 关镜明
  • 叶铁真
  • 崔彦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徐清云; 卢婕伦; 曾晓珍; 卫风桂; 吴泽霖; 邹亚伟
    • 摘要: 目的:评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的影响,并探讨长春新碱(VCR)能否逆转其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ALL儿童MSCs原代细胞,建立MSCs-Jurkat共培养模型,应用MTT法检测Jurkat细胞L-asp的IC_(50)、流式细胞仪测定Jurkat细胞凋亡率及RT-PCR检测其ASNS mRNA表达。结果:(1)经L-asp处理后,单独培养及共培养组中Jurkat细胞凋亡率及ASNS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3)VCR预处理MSCs后,共培养组中Jurkat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结论:MSCs与Jurkat细胞共培养可使Jurkat细胞凋率下降,抑制Jurkat细胞ASNS mRNA的表达。在MSCs支持下,L-asp对Jurkat细胞仍有作用,MSCs只可部分抑制L-asp细胞毒性。VCR可部分逆转MSCs的作用,使共培养模型中Jurkat细胞株凋亡增加,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部分抑制MSCs ASNS mRNA表达。
    • 卜广瑞; 张艳敏; 刘小五
    • 摘要: 目的探究克拉屈滨、阿糖胞苷、粒细胞刺激因子(CLAG)方案联合门冬酰胺酶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难治或复发性急性髓性白血病(RR-AML)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与试验组45例。对照组给予CLAG方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进行联合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CLAG方案治疗,CLAG方案联合门冬酰胺酶治疗RR-AML疗效更好,但对凝血功能有一定影响,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风险更大,临床应用时需严密监测。
    • 潘越; 朱学海
    • 摘要: 目的:探讨西达苯胺联合伊达比星或左旋门冬酰胺酶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Jurkat、MOLT4、CCRF-CEM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西达苯胺、伊达比星、左旋门冬酰胺酶单药或两药联合对Jurkat、MOLT4、CCRF-CEM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西达苯胺、伊达比星、左旋门冬酰胺酶单药作用于细胞,细胞的增殖抑制呈现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西达苯胺联合伊达比星或左旋门冬酰胺酶作用于细胞相较于任何一种单药诱导细胞凋亡更加明显(均P<0.05),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CI<0.7),且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蛋白表达水平较单药组显著升高.结论:西达苯胺联合伊达比星或左旋门冬酰胺酶具有协同抑制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Jurkat、MOLT4、CCRF-CEM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
    • 陈娜; 宋春兰; 景钰; 靳玲云
    • 摘要: 目的 比较左旋门冬酰胺酶、培门冬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近期效果及对患儿血清乳酸脱氢酶(LDH)、铁蛋白(SF)和血沉(ESR)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86例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43例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观察组43例应用培门冬酶治疗.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血常规,血清LDH、SF和ESR,住院时间和用药频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为95.3%(41/43),略高于对照组的90.7%(39/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血常规指标均有所改善,但2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LDH、SF和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以上各指标均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血清LDH、SF和ES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用药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过敏反应、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左旋门冬酰胺酶、培门冬酶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近期效果均较满意,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血常规、血生化指标,但培门冬酶能够更好地改善血清LDH、SF和ESR水平,并且住院时间更短、用药频次更少,可以有效降低过敏反应、低白蛋白血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为安全有效.
    • 张园园
    • 摘要: 目的分析两种门冬酰胺酶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32例,按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观察组采用培门冬酶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血常规、肝功能测得值异常率,骨髓抑制恢复时间、完全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肝功能异常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血常规异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完全缓解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培门冬酶治疗效果优于左旋门冬酰胺酶,能加快骨髓抑制恢复速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张改玲
    • 摘要: 目的:研究培门冬酶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3月-2019年1月收治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观察组给予培门冬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疾病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化道反应、高血糖、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左旋门冬酰胺酶,培门冬酶治疗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更好,安全性高.
    • 张妮; 王红力; 钟贵遵; 龚军; 蒙龙; 王惠来; 肖剑文; 贾运涛
    • 摘要: 目的:挖掘和评价培门冬酶(PEG-ASP)和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上市后的安全警戒信号,比较二者的安全性差异,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2004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发布的PEG-ASP和L-ASP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采用贝叶斯置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BCPNN),以信息成分(IC)下限(IC-2SD)>0且事件数≥3为条件,挖掘这两种药品的安全信号,重点评价和比较两药在胃肠系统、肝胆系统、血液及淋巴系统、血管及淋巴管类、各类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代谢及营养类和各类检查等8个系统器官分类中IC-2SD≥1.5的中强及强信号,并对特定ADE信号的IC值及其95%置信区间进行时间扫描图谱分析.结果 与结论:以PEG-ASP、L-ASP为怀疑药物的报告分别有2324、3824份,纳入中强及强信号分别为67、68个.其中,胃肠系统疾病中,筛选出两药的共同强信号为坏死性胰腺炎;肝胆系统疾病中,两药均有静脉闭塞性肝病的强信号且该ADE未在二者的药品说明书中出现;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中,筛选出两药的共同强信号为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凝血障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热性骨髓再生障碍;血管及淋巴管类疾病中,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外,L-ASP其余信号的IC值均高于PEG-ASP;各类神经系统疾病中,除颅内出血外,L-ASP其余信号的IC值均高于PEG-ASP;免疫系统疾病中,L-ASP的速发过敏反应为中强信号,而PEG-ASP的这一ADE为强信号;代谢及营养类疾病中,除肿瘤溶解综合征外,L-ASP其余信号的IC值均高于PEG-ASP.时间扫描图谱结果显示,PEG-ASP的坏死性胰腺炎和凝血障碍2个信号为稳定信号,而静脉闭塞性肝病和超敏反应2个信号为不稳定信号,需继续观察;L-ASP的上述4个信号均为稳定信号.临床使用PEG-ASP或L-ASP时,应密切关注超敏反应、凝血障碍、血栓、坏死性胰腺炎、静脉闭塞性肝病和低蛋白血症等安全问题.
    • 李芸蕊; 张磊; 刘阳; 赵丽丽
    • 摘要: 目的 观察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的疗效及对血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其治疗方法分组,其中VP组(长春新碱+泼尼松诱导缓解化疗)39例,VDLP组(长春新碱+泼尼松+柔红霉素+L-Asp诱导缓解化疗)41例.比较两组短期内(治疗后33 d)临床疗效,并记录其治疗前后的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变化,评估随访过程中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高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3 d后,VDLP组总有效率为82.93%,VP组为74.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3 d后,两组患儿IGFBP-3、TNF-ɑ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而LDH、TSG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且VDLP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治疗33 d后,两组患儿CD3+、CD4+及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均<0.05),而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VDLP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VDLP组化疗期间高血糖、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VP组(P<0.05),末梢神经炎及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VP组(P<0.05).结论 VDLP诱导缓解化疗治疗ALL患儿疗效理想,可有利于IGFBP-3、TNF-ɑ等血清指标的恢复,但治疗期间较易出现高血糖及凝血功能异常,需密切关注其相关指标变化,及时给予处理.
    • 张园园
    • 摘要: 目的 分析两种门冬酰胺酶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32例,按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观察组采用培门冬酶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血常规、肝功能测得值异常率,骨髓抑制恢复时间、完全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肝功能异常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血常规异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完全缓解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培门冬酶治疗效果优于左旋门冬酰胺酶,能加快骨髓抑制恢复速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涂冬云; 张猛; 尹纹静; 徐林艳; 桑威; 李振宇; 徐开林
    • 摘要: 目的 探讨左旋门冬酰胺酶对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CCK-8法检测左旋门冬酰胺酶对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细胞周期、凋亡、自噬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各种分子的表达变化.结果 左旋门冬酰胺酶明显抑制多种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的增殖,并引起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进一步结果表明左旋门冬酰胺酶抑制c-Myc的表达,同时抑制p-PI3K、p-Akt-S473、p-mTOR、p-70S6K和p-4E-BP1的表达.PI3K抑制剂LY294002联合左旋门冬酰胺酶进一步诱导了细胞凋亡.此外,左旋门冬酰胺酶抑制STAT和ERK信号通路.结论 左旋门冬酰胺酶抑制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细胞增殖和G0/G1期细胞阻滞,诱导自噬和凋亡并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凋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