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411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0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593447篇;相关期刊250种,包括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临床儿科杂志、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第54届美国血液年会等;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相关文献由1070位作者贡献,包括顾龙君、汤静燕、薛惠良等。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0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93447 占比:99.93%

总计:593851篇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发文趋势图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研究学者

  • 顾龙君
  • 汤静燕
  • 薛惠良
  • 潘慈
  • 陈静
  • 周敏
  • 王耀平
  • 张丽
  • 江华
  • 董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孙艳娜; 符莹; 林健人; 周小波; 陈日玲
    • 摘要: 近年来,儿童白血病发病呈逐渐上升趋势,但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诊治水平亦有长足的进步,文献报道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5年无病生存率已达70%~80%甚至更高。但在小于12个月的婴儿白血病[1]中,诊断治疗仍然有待儿童血液肿瘤专科医务工作者进一步分析讨论,从而达到提升患儿长期无病生存率的目的。婴儿白血病(infant leukemia,IL)约占婴儿时期所有恶性肿瘤的16%,仅次于神经母细胞瘤,其在肿瘤发生、临床特征、生物学特征及治疗反应方面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白血病[2]。由于发病率低、起病凶险、进展快、化疗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等原因,往往得不到较充分的治疗经验。本文针对我院儿童血液肿瘤科2019年01月至2020年06月收治的5例婴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进行分析,为今后总结、改进诊断及治疗并提高远期疗效提供参考。
    • 胡艳君; 孟江南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化疗期间营养状况与化疗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1~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化疗的60例ALL患儿为研究对象,评估患儿化疗期间营养状况分为营养不良组10例、营养正常组36例和营养过剩组14例。分析不同营养状况患儿化疗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两者相关性。结果三组粒细胞缺乏率均为100.00%,营养不良组感染率高于营养正常组、营养过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正常组与营养过剩组感染、肝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组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为(11.62±3.24)d,长于营养正常组的(6.62±2.14)d与营养过剩组的(7.01±2.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状况与感染、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呈负相关(r=-0.317、-0.284,P0.05)。结论ALL患儿化疗期间营养状况与感染发生、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 张阳; 张灵; 徐静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自我调节模式(SRM)的疾病感知(IP)护理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99例ALL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9例,采用常规护理;B组50例,采用基于SRM的IP护理.护理前、护理2个月,采用简明疾病感知问卷(BIPQ)评估两组IP能力、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评估两组希望水平、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两组心理弹性;护理2个月,采用自制依从性量表评估两组治疗依从性.结果 护理2个月,两组BIPQ评分、HHI评分、CD-RISC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B组BIPQ评分、HHI评分、CD-RISC各维度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依从性高于护理前,且B组治疗依从性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L透析患者采用基于SRM的IP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IP能力及希望水平,改善其心理弹性,提高患者护理后治疗依从性.
    • 赖媛媛
    • 摘要: 目的:研究护理分类措施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化疗干预,治疗周期持续3个月以上,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实施护理措施分类,观察两组患者质量有效率、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情况.结果:经过护理措施分类措施应用,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护理中,使用护理措施分类产生良好临床效果,患者治疗有效率提升,并且白血病指标改善,有助于巩固预后.临床护理中,可对护理措施分类方案进行推广.
    • 陈琼娣; 李晶; 周晓云
    • 摘要: 目的 观察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在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观察组,根据急性白血病类型将观察组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组(33例)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组(59例);同期选取50例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的血脂指标,比较ALL组和AML组初诊时β2-MG、LDH水平.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各亚组,且AML组均高于ALL组;对照组患者三酰甘油(TG)水平低于观察组各亚组,且AML组低于ALL组(P<0.05);初诊时,AML组患者β2-MG、LDH水平均比ALL组低(P<0.05).结论 与AML组相比,ALL组患者体内β2-MG、LDH表达的水平均较高,考虑在临床上诊断不同类型的急性白血病时,可将β2-MG、LDH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
    • 朱瑜
    • 摘要: 目的 观察急性白血病(A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并分析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AL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根据受累细胞类型分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组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组,每组各15例.分别于诱导缓解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测.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其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进行数据对比,观察CD3+、CD4+、CD8+在诱导缓解前后的数据值,并分析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的CD3+、CD4+低于对照组,CD8+高于对照组,且AML组的CD3+、CD4+高于ALL组,CD8+低于A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3+、CD4+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但经相关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说明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借助该检测手段去鉴别诊断血液肿瘤等血液病,对于预防疾病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 周天菊
    • 摘要: 目的 研究鞘内注射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 选择自2018年10月-2020年1月一年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对照组与之相比较高,实验组患儿依从率远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说明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并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张二齐; 邢香芹
    • 摘要: 目的 探究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并发糖尿病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 选取该院2018年9月—2020年4月收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并发糖尿病患者190例,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左旋门冬酰胺敏进行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糖尿病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护理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血糖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 研究组FPG、2 hPG以及HbA1c血糖相关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0、6.478、5.058,P<0.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例数2.11%(2/95),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47%(9/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8,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89%)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8,P=0.030).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左旋门冬酰胺酶用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并糖尿病患者,有助于改善血糖水平,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
    • 管玉洁; 韩金芬; 朱莹莹; 毛彦娜; 刘炜
    •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维持治疗中,依据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调低巯嘌呤(6-MP)用量或停药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120例ALL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6-MP的用量将患儿分为标准剂量治疗组、半剂量及以上治疗组、半剂量以下治疗组及停药组,比较各组毒副作用发生率及全部疗程结束2年后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除停药组患儿复发率增高之外(P0.05);依据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调低或停用6-MP后,所有患儿皮疹、胃肠道反应、肝毒性、重症感染等毒副作用罕见发生。结论:依据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调低6-MP用量不影响患儿的远期预后,临床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但停药可增高患儿远期复发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