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7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2017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2017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召开年:2017
  • 召开地:郑州
  • 出版时间: 2017-04-27

主办单位:《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社

会议文集:2017中国护理管理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标准.如何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护士的积极性,有效预防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是每位护理管理工作的首要职责.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病区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而重视提高护士对人性化管理,重视人的因素,使护士工作主动性增强,科室有较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投诉、纠纷减少.
  • 摘要: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标准.如何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护士的积极性,有效预防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是每位护理管理工作的首要职责.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病区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而重视提高护士对人性化管理,重视人的因素,使护士工作主动性增强,科室有较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投诉、纠纷减少.
  •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中医院护理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方法:对护理管理工作现状进行梳理查因,制定相应对策.结果:针对问题制定有效措施,护理管理工作成效显著.结论:中医院开展护理管理改革实践,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增强,各项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方法:了解住院病人的心理需求及人性化护理模式下指导的相应护理措施与方法.结果:进行人性化护理可让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结论:护理人员只有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把自己置身于病人的角度,才能为病人提供真正的人性化护理服务.这种护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有助于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和持续改进,有助于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 摘要:目的: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文化程度,注重语言行为规范及礼仪培训.结果:护理工作满意度达到95%以上.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文化程度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 摘要:目的:通过对神经外科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对应的防范干预措施,以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方法:针对存在于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以及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预测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加强对护理风险的监控,增强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忽视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降低风险的发生率,从而有效协调护患关系,防止神经外科出现护理风险,提高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结果: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强化风险意识,可以提高护理管理工作效率,有效应对各种护理风险,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手术室安全管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现状进行查因及整改.结果:根据现状制定合理的措施,手术室的工作性质明显改善.我院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给患者提供了一个温馨的手术环境.结论:定期选派有责任心的护理人员外出学习、护士长精通各项业务、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大落实力度、对病患的人文关怀等都是提高手术室工作品质需要密切关注的,同时关注细节、不断改进也是十分必要的措施.
  •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医学模式中心的转移,新医改提出新要求,各种因素都促使中国的护理事业需做出相应的调整来面对人们的要求.实施精细化护理的工作模式,是加强护理服务质量,应对护理服务中的瓶颈问题的重要方式.通过精细化护理可以有效运用科学细化的管理方法,以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以此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体现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理念.进一步改善眼科门诊的便民服务,就要一是开展导医导诊服务,及时、主动、热情、正确引导患者就医。二是设立门诊服务台,免费为患者提供各类信息咨询服务。三是为患者提供就诊须知、就诊流程、健康教育等资料。四是为患者提供轮椅、平车(推车)等设施,为患者测量血压、体温、脉搏,为患者提供饮用水、包裹寄存、针线包、老花镜、笔、纸等便民服务。五是设立门诊专家信息栏或专家信息查询系统,通过网络、宣传板、电子显示屏、触摸屏、门诊病历手册等多种方式公示医师出诊信息。六是开展网络预约、手机短信预约、医院现场预约、医院自助预约及118114电话预约等多种形式预约挂号服务,预约患者优先就诊。七是优化门诊服务流程,实行门诊划价、收费“一站式”服务。八是设立简易门诊、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科学合理分流门诊患者,满足患者就诊需要。九是设立多学科综合门诊,为门诊疑难病、多系统疾病患者提供全方位、多学科综合诊疗服务。十是预约挂号取号处(挂号室)提前上班,门诊收费、调剂室(药房)延时下班;根据门诊就诊量适时增开收费、取药服务窗口;倡导在门诊多个楼层设立分诊刷卡(挂号)处、收费处,开展就诊卡、医保卡、银联卡等“即时结算”服务。十一是提倡在门诊各诊区、医技科室等使用候诊排队提示系统,规范就诊秩序,减少患者等候时间。十二是倡导开展网络自助充值、缴费、查询、打印费用清单及检验结果等多种自助服务。十三是在公共区域配置手卫生设施,满足患者手卫生需要。
  • 摘要: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医院临床护理服务,丰富护理服务内涵,推动护理服务整体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全科室护理人员在护士长的带领下,积极响应,朝着“以病人为中心”服务宗旨不断进步.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在科室主任、护士长的带领下,全体护士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夯实基础护理,提供优质服务,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朝着“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不断前进.
  • 摘要:在医学护理中,由于各种原因常常会产生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这已经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会严重到病人的健康、医护人员的安全和医疗事业的发展.本文希望通过分析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并根据相关研究和实践提出加强正面宣传,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护人员素养等切实可行的办法,为解决紧张的医患关系提供有益的参考.
  • 摘要:护理风险是指存在于整个护理过程中的,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因素.护理风险管理是通过对护理实践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各种风险,探讨、寻求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以尽可能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减少护理事故和护理纠纷,现结合我院骨科临床护理风险存在的相关因素,通过对护理管理、护士、患者及社会因素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 摘要:2010年卫生部提出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患者和医院满意、社会和政府满意、医生和护士满意为目标.我院在全院强化"以患者为中心",倡导尊重患者,关爱患者,方便患者,服务患者的人文精神.进一步完善制度、细化服务流程,推出细节服务新举措,全面提升了整体护理水平与质量.
  • 摘要:目的:了解目前ICU护理质量现状,探讨对策,全方位提升ICU护理质量确保病人安全. 方法:采用满意度调查的方法,围绕ICU护士工作的8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满意度调研,根据调查结果对护士业务能力、沟通、指导、宣教以及提高有效执行力等五个方面进行整改。 结果:护理质量得到普遍提高,各方面满意度提升(沟通能力由85.93%提升到93.8%;业务能力由75.36%提升到92.55%;优化流程后满意度由75.36%提升到94.14%;执行力由71.28%提升到90.77%;教育培训能力86.93%提升到96.94%); 结论:通过调研方法找差距,全方位进行质量改进,取得很好的效果.为重症患者提供优质护理的同时大大提升了ICU护理的满意度.
  • 摘要:所谓的"人文关怀",简之而言,就是要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人文关怀精神其实质就是提倡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本质,维护人的权益,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激发人的创造力有效释放.在医院管理中,突出医院服务特色,简化医疗流程,科学合理配置科室和人员,充分发挥医院功能。并且能满足医疗工作者的多层次需要。认真分析医疗工作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专业的科普讲座,医院将更为细致、周到的精神文明内涵实质化,充分保证了医疗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并更多地使医疗工作者享受到了不同于精神文明方面的人文关怀。
  • 摘要:人文关怀在护理管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需要与精神需求呈正相关互动关系,患者对精神关怀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自从我院开展优质护理工作以来,运用人文关怀使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到身心两方面的满意,树立良好护理职业形象.
  • 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方法:结合当今医疗护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分析和探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服务.结果:人文关怀服务促使儿科患者及其家属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感受到温暖、关怀和信任,同时也促使护理人员感受到被尊重、信任和温暖,符合“以人为本,用心服务”的新理念要求.结论:人文关怀服务在儿科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实施,能为患者及其家属营造和谐的环境,促进患者配合和家属认可,并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心理负担,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整体服务水平和质量,提升服务满意度.
  • 摘要:目的:用人文关怀技巧及时处理患者投诉,把投诉解决在萌芽阶段,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通过解决2016年科室内14起患者或家属投诉,回顾梳理了解决步骤:认同投诉、检查患者、积极处理、上报主管、查找症结、解释或道歉、补偿,最后上报不良事件.结果:2016年科室内14起患者投诉均在科室内解决,无投诉到医院“护患纠纷办公室”.结论:用人文关怀技巧,梳理处理流程,处理患者投诉,收到良好效果.
  • 摘要:受当代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护士在对待患者的时候缺乏了人文关怀的能力.人文关怀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关怀能力,是造就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必要条件.做好内科护士的人文关怀工作,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是现代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 摘要:目的:提高普外科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和患者满意度.方法:创建关爱护理病房,将84例患者按入院时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在实施人文关怀的同时按常规流程进行护理查房,观察组按人文关怀护理查房流程进行护理查房.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和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查房流程有助于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和护士人文素质.
  • 摘要:目的:探讨人文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通过在我院神经外科实施有效的人文护理,优化住院环境,采取以护理程序为基础,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服务.结果:神经外科护理全程体现出了人文化,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形象与素质,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结论:通过开展人文护理,提高了神经外科患者对医院及科室的满意度,使医院收获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 摘要:目的: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人性化管理的应用进行分析. 方法:取手术室2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5月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引入人性化管理,将人性化管理前24名护士划入对照组,人性化管理实施后的24名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 结果:护理质量评价,观察组95分高于对照组89分.满意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8.75%,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90%.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满意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人性化管理理念的引入,可使护理人员工作负担减轻,心理压力得以减缓,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可起到重要作用.因患者满意度较高,护理人员在护理质量上得到明显提高,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可在实践中进行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 方法:采用前后对照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康复医院35护理人员在人性化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满意程度及患者在人性化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满意程度,总结人性化管理模式的护理效果. 结果:35名护理人员在人性化护理管理实施前满意人数有5例,占14.28%,一般人数有20例,占57.14%,不满意人数有10例,占28.57%,实施后满意人数有21例,占60%,一般人数有10例,占28.57%,不满意人数有4例,占11.42%;患者中实施前满意人数有4例,占11.42%,一般人数有10例,占28.57%,不满意人数有21例,占60%,实施后满意人数有28例,占80%,一般人数有5例,占14.28%,不满意人数有2例占5.71%. 结论:护理人员及患者在人性化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对于医院护理管理的满意程度均有明显的提高,人性化管理模式适合临床护理管理.
  •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在护理队伍建设中的应用.方法:我院郑东院区成立,呼吸内一科有10名护理人员,通过对新组建护理队伍实施人性化管理,采用患者评估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长对护士综合考评,统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结果:实施人性化管理患者满意度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减少,护理队伍完善.结论:在建设护理队伍时,应用人性化管理后,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提高,人性化管理模式应在临床管理工作中加以推广.
  • 摘要:探讨多种人性化管理方法在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质、改变排班模式、实行护士层级管理、改善工作环境、建立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完善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及强化核心制度,落实等人性化的管理方法进行处理,在病房管理中实施人性化管理方法能提患者满意度及工作效率.
  • 摘要:目的:对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病患,实验组医护人员将在人性化护理管理下对组内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医护人员则以常规护理方式对组内患者进行护理,待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纠纷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各组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 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人性化护理管理服务下其组内患者对该组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护理纠纷发生率以及风险发生率数据上均优越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促进医患关系,并且能够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同.
  • 摘要:患者满意度的调查一直以来都作为衡量护理工作的标准,尤其是医院实行责任制护理以来,满意度的高低更是作为对于整个科室护理工作的整体评价.随着医院的发展越来越好,到医院就诊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如何才能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培训护士的沟通技巧,提高护士的服务技能,利用满意度调查表收集信息针对满意度不高的项目进行整改,利用患者投诉本及时记录患者所提出的意见并改进,鼓励每一位出院患者填写患者意见本,多途径进行健康教育拉近护患关系,做好延伸服务、提高医院美誉度,加强人文关怀提升护士的幸福感。
  • 摘要:目的:构建三级医院护理专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护理专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通过目标计划、行业规定、历史数据等多种方式设定指标标准值,并用Cronbach'sα系数、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指标的信效度. 结果:构建了包含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4项,三级指标74项的三级医院护理专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所占权重系数分别为:人才梯队建设0.2859、护理专业实践0.3772、教学水平0.1095、科学研究0.1444、专科培训基地建设0.0830;各级指标与其上一级指标的相关性在0.583~0.920之间,p值均小于0.01;各级指标的信度在0.581~0.945之间,总指标的信度为0.931,说明该指标体系的信效度良好. 结论:三级医院护理专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三级医院护理专科建设的客观评价与持续性管理提供量化依据.
  •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人力分层配置与工作现状及工作效率调查特点. 方法:本次共选择20个神经内科护理人员作研究对象,于2014年1月发放问卷对工作现状展开调查. 结果:神经内科20个病房均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护理人员分层岗位管理12个,占60%.分管患者:中班(32.3±19.5)名,白班(8.6±4.1)名,夜班(35.5±18.9)名.除陪送检查外,直接护理部分不同年限各维度无差异(P>0.05).间接护理中护理科研、护理记录、护理管理、临床带教存有差异(P<0.05). 结论:分析神经内科护理人力分层配置现状,针对性制定应对方案,如应用能级岗位管理模式等,可保障护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 摘要:目的:解除神经外科患者安全隐患,防止医患纠纷,保证护理安全. 方法:通过查找神经外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影响护理安全因素,提出了加强护士法制教育,配置合理人力资源,提高护士整体素质,认真履行告知义务,采取有效监控手段,及早发现,及时干预,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及安全管理的重视,使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得到安全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结果:引起重视,主动服务,措施得力,将神经外科护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结论:使患者在对自己疾病有所认识的基础上树立防范意识,通过护患共同努力及配合,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愉快的住院环境.
  • 摘要:目的:通过消毒供应中心临床实用手册的设计与应用,有效提高临床满意度,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方法:科室成立手册制作团队,进行临床需求调研,根据调研结果,结合日常工作存在问题,制定实用手册.结果:实用手册的应用,使得临床对消毒供应中心各项指标的满意度均有明显的提高(P<0.01)结论临床实用手册方便了临床工作,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提升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 摘要:本文即是研究医院评审对护理管理改革的促进作用,首先介绍了最新医院评审方式的特点,并阐述了其对护理管理改革的促进,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目前最近一轮医疗评审改革始于2012年,其所评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并促进了医院内各类全新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规范化管理作为工作重点,以提升院内整体护理质量和患者就医安全性为核心,以“以患者为中心”作为指导思想,建立了更加完善的全新的管理机制,对于精细化管理在医院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进一步强调,保证评审工作能够客观地反应院内日常工作过情况,准确反应医院的发展状态和问题所在。这种全新的医院评审制度对于护理管理工作的改革具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改变了传统护理理念和工作人员的认知。
  • 摘要:目的:探讨在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情况下,结合科室特点进行护理人力资源再配置对护理质量提升的影响,并论证护理人力资源与护理质量的关系. 方法:通过分析科室的危重患者比重、急诊患者比率、平均住院日、床位周转率等指标来评判科室的特点以及对护理人力的基本需求,再通过护理人员的人员床位比、学历学缘结构比、职称结构及业务素质分级等来综合分析科室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情况及现状,运用改革护理岗位设置、简化护理程序及环节、优化排班模式、提升日均工作量、实施护理规范、引进护理绩效管理等方法来对科室的现有人力资源进行二次配置,最后统计分析科室护理差错事故、护理纠纷、护理的病人及医生满意度调查等数据来评估人力资源的再配置对于护理质量提高的影响. 结果:护理人力资源再配置后,科室护理差错事故、护理纠纷率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及医生满意度较前明显提高(P<0.05). 结论:在护理人力资源普通紧张的情况下,通过结合科室自身特点的护理人力资源的再配置将有效地降低护理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护理质量.
  • 摘要:作为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实现工具,PDA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为完善PDA系统的设计、使用及管理,本文就目前新生儿室护理实践中PDA的应用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从而为其在护理实践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 摘要:目的:描述手术室后勤师傅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分析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 方法:选择手术室10名后勤师傅为研究对象,采用发放调查表,调查员直接观察法收集对象手卫生行为相关情况,针对研究对象存在不规范的洗手行为,分析原因并制定干预措施. 结果:后勤师傅手卫生依从性均比较低,尤其保洁师傅最差. 结论:手术室后勤师傅手卫生依从性差、正确率低,不仅因为自身知识水平欠缺,也与科室的监管不到位有直接关系.应加强后勤师傅手卫生相关知识的培训,强化其洗手意识,增加相应洗手设施配备,并将手卫生依从性纳入到奖惩里.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后勤师傅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避免了除医务人员外,经手传播细菌导致医院感染的另一个传播途径.
  • 摘要:目的:建立合理、可行、富有竞争性的手术室护理绩效考核模式,评价实施后的效果.方法:结合定性和定量评估,构建手术室护理绩效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绩效分配.结果:实施绩效考核后护理人员满意度、医患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护理绩效考核模式公平、公正,客观反映护理人员工作实际,有利于推动护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 摘要:目的:合理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专业技能,提高手术室护士专科手术配合质量.方法:根据手术分级、手术室护理质量权重分析,将手术配合难度进行分类,将外科164种手术分为九类,建立专科手术资质准入,规范护理人员培训、考核,提高护理人员专科手术配合能力.结果:通过专科手术规范化培训和资质准入,手术室护士的手术配合质量和护理水平显著提高,外科医生手术配合满意度显著改善.结论:手术室专科手术难度界定、规范护理人员培训及资质准入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专科手术配合能力,提高手术配合质量.
  • 摘要:目的:探讨专科组长在手术室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我院手术室工作5年以上、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专业能力较强的护士为专科组长,协助护士长进行质量控制.利用专科知识和技术为手术医生及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指导和帮助本组护士提高手术室全期护理质量,提供专科领域的知识和合理化建议,新护士、临时护士、护工及实习生带教工作,负责本专科高、精、尖器械及仪器的正常使用及保养,率先参与本专科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并提供该手术的全期护理经验. 结果:手术室的质量控制在专科组长的协助管理下,护士的技能、业务有了很大提高(P<0.05),提高了医生满意度. 结论:充分发挥了专科组长的专业职能,手术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得到了提高.
  • 摘要:目的:探讨授权管理在小儿康复病房一级质控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小儿康复病房的实际情况,科室设置一级质控人员,质控人员具有一定的资质和临床经验,能积极主动负责相应的护理质量监控.结果:一级质控实行授权管理后,小儿康复病房护士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小儿康复病房护理质量有所提高.结论:在小儿康复病房一级质控中使用授权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护士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提高科室护理管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 摘要:在原有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双层管理框架,即按照床位划分责任小组和按照护教研的所有涵盖内容划分小组,其一、按整体责任制护理模式,分床到人,根据护士层级和病人病情全面管理病人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其二、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组、教学培训组、科室运营管理组、医疗装备管理与后勤保障组、科研组,将护教研全面工作内容涵盖,根据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各组职责,工作计划.两组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实施管理,按照PDCA的方法,持续质量改进.病区护理管理按照以上两个框架同时运行,同时全面掌控、协调各组工作,鼓励创新,集思广益,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病区半年召开总结会.实施双层管理框架进行病区护理质量管理,有利于将护理管理的工作分类归纳,目标明确,方法切实可行;同时充分调动每位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其才能,将责权利相结合,以团队的力量完成护理管理,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 摘要:目的:探讨四级分诊标准在儿科急诊中的应用,检验该标准在评判儿科急诊患儿疾病严重程度的分级及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的有效性. 方法:通过东软H1S系统(版本4.5)筛选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7018急诊患儿病例,应用均数和χ2检验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的医生和护士的分诊误评率,急诊入院患儿平均候诊时间以及候诊期间病情加重的病例数比例. 结果:急诊四级分诊标准容易掌握,护士分诊结果与医生矫正分诊结果有较好一致性. 结论:急诊四级分诊标准适用于郑州市儿科急诊分诊,能够快速检出危重患儿,保证所有较重患儿即使在就诊高峰期,都能得到优先的救治,很大程度上合理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另外,4级分诊分级与患者短期预后(病死率)的相关性程度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摘要:目的:调查四平市某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服务的需求情况及满意程度.了解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别、不同婚姻的居民对社区护理服务的需求情况.方法:以自制的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四平市某社区35户居民进行走访调查.结论:有60%的居民对社区护理服务不满意;不同性别的居民对健康教育方面及锻炼与休息方面的知识需求较高;不同婚姻的居民对用药指导方面的知识需求较高.
  • 摘要:目的:探讨新形势下护理安全生产工作的模式和方法.方法:以实施干预机制为分界点,前后各一年内选取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全面的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比较两组主动上报潜在风险事故、护理缺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缺陷几率(1.0%)显著低于对照组(5.0%),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97.5±1.5)、患者满意度(98.0%)显著高于对照组(89.0±2.1)、(88.0%),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心内科实际与循证护理构建心内科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可有效降低护理缺陷,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神经外科护士工作倦怠的管理模式. 方法:对神经外科ICU的236名护士,随机分为120名观察组及116名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措施,观察组给予系统的管理模式.通过系统的管理模式2月后,观察两组护士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 结果:比较系统干预后两组护士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经不同的管理模式,观察组护士干预后SDS评分(30.15±2.76)分、SAS评分(32.74±4.7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0.57±3.67)分、SAS评分(41.72±5.9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系统的干预管理模式正念疗法、心理健康疗法对调节护士工作倦怠和心理失衡具有切实可行的意义,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病房属性变更,神经外科病人入住,护理人员无此专科方面的临床经验,对于神经外科,护理人员都有恐惧心理.而且人员对神经外科病患照顾最迫切优先想了解的是意识评估,期望透过此次改善,提升护理人员执行意识评估正确性,确保护理人员及时发现病人意识状况改变提供病情给医师,医师尽快处置,进而提升临床照护品质. 方法:实施人员教育训练、制定精简版意识评估内容、制定稽核制度、建构意识评估稽核制度、建构意识与生命征记录表填写范本、建构评估辅助工具、纳入专科训练课程. 结果:护理人员执行意识评估认知测试由56.4提升到95.6;护理人员执行意识评估正确性由61.6%提升到96.8%. 结论:意识评估是神经外科护士应掌握的最基本的技术,也是最能反映神经外科病人的一项重要指标,护理人员如能熟练掌握,及时提供给医师,医师做出最准确的诊断,给予最快的处置,能为病人生命抢救争取时间,亦能缩短住院日,进而提升临床照护品质.
  • 摘要: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具体、最直观的反映一个医院的管理水平.从推行整体护理、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到开展品管圈活动、抓护理质控,提升护理质量一直是改进护理工作持之以恒的追求目标.坚持不懈地抓好护理质量改进任重道远.其中以患者为中心,加强护理管理、保障护理安全、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是整个护理质量控制的重点. 目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方法:过培训学习、提高认识、提升素质、转变理念、规范管理、实施临床护理扁平化护理工作模式等措施,提升护理质量. 结果:开展提升护理质量活动后,基础护理、文件书写、病区管理和消毒隔离的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患者对疾病知晓率均显著上升,护理缺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显著下降.
  • 摘要:我国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理念经历了从“医疗质量”到“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相结合”再到“注重预防控制”的变化历程.护理风险管理在医疗活动中越来越重要,其是对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事件及预防方法的识别、评价,并寻求处置对策和科学管理,是确保护理质量的核心决策.体检中心的服务对象以健康人群为主,随着高龄体检客户数量的增长,体检中心的安全风险逐步增加,一旦发生意外,不能及时有效的抢救,危及体检者的生命安全,在人们维权意识逐渐增高的情况下,也增加了医院及体检中心的运营成本和风险.我中心从2015年11月开始增加了老年体检客户安全方面的评估和防范措施,取得了相当满意的效果.
  • 摘要:目的: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务人员应急能力评价体系.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对25位专家实施两轮咨询,使用优序图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确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21项和各级指标权重.结论:本研究最终构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务人员应急能力评价体系专家意见统一,为医疗机构培训、考核应急救援队成员提供了参考依据,为政府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建立快速救援系统建立了有效保障.
  • 摘要: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观念的急速更新,现代医疗护理活动日趋复杂化,人们对医疗护理质量、服务质量、医疗护理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推动了护理工作专、深、精、细方向发展,各种影响因素越来越多,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及患者自我防护、维权意识的提高,护患纠纷日趋增多,在外科护理的各个环节中都有护理风险的存在及发生的可能,护理人员的每一丝疏忽都会导致医疗护理事故,甚至医疗纠纷.更因为外科疾病创伤、麻醉及手术的影响,演变迅速,为规避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已成为了当代护理高速发展面临的巨大课题及考验.
  • 摘要:目的:探讨网格化管理联合走动式服务在综合医院门诊导诊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护理部每月至少1次、护士长每天至少2次、护理组长每月至少1次、导诊人员每1小时进行主动巡查服务,深入到临床科室一线,了解医护人员的需求,征询患者意见,按照护理质量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实施1年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网格化管理联合走动式服务,提高门诊导诊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实施网格化管理以及走动式服务以来,有效的提高了病人及医护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持续改进服务流程,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 摘要:目的:探讨将微信平台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建立手术室微信群,借助微信的形式共享各项新技术新业务,分享学习心得以及传达会议决议,布置工作任务结果:应用微信平台后,所有参与人员均表示微信平台有利于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加了同事之间的沟通,减少了交班的时间结论:将微信平台应用于手术室,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管理的效率,激发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加强了大家的沟通,确保了病人的安全.
  •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微信群在临床护理压疮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护理组微信群运用到临床护理压疮管理中,护士有效评估,利用微信群上传压疮图片,分析压疮程度、分期、治疗方案,护士共同重视压疮预防与连续性治疗.结果:实施微信群在临床护理压疮管理后,护理人员重视程度,患者压疮好转率及治愈率均较前上升;患者压疮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微信群的应用,加强了临床护理管理压疮信息沟通,使护士更加重视患者皮肤交接首次评估,持续落实压疮预防与治疗,增加压疮知识学习培训,可明显提高护理管理效率及临床护理质量.
  • 摘要:本文总结了我国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分层管理中的层次设置和划分依据、工作内容和职责界定以及效果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分层管理应用于ICU 护理管理的意义,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ICU护士分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即缺乏统一的层级划分依据、各层次护士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界定不明确、缺乏统一的效果评价指标,提出制订统一的ICU层级设置和划分依据、严格界定不同层次护士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制订统一的层级评价指标等建议.
  • 摘要:目的:探讨无缝隙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500名住院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1月-2016年6月期间500名住院患者实施无缝隙管理模式作为研究组,调查分析实施前后我科护理质量检查情况及服务满意度.结果:在实施无缝隙管理模式后,我科基础护理、危重症护理、病区管理、急救物品、消毒隔离、护理文书及患者满意度均有很大提高(p<0.05).结论: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无缝隙管理模式能显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 摘要:目的:将无缝隙护理管理应用于病房与血透室患者的双向转交接过程中,以提升患者转运交接的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 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我科收治的360例住院需行血液透析患者,按照血液透析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单向转交接,实验组应用无缝隙管理理念,采用双向转交接单实施无缝隙转交接模式进行转交接,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交接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透析相关信息的知晓性、血透室和病房医护人员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定性资料的两两比较采用X2检验,对交接过程中护理不良事件(导管事件、跌倒事件、压疮事件、药物事件)的发生率;透析相关信息(透析时间、透析方式、超滤量、抗凝剂量、透析器凝血级别、并发症情况)的知晓率;病房医护人员、血透室医护人员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统计,均P<0.01,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将无缝隙护理管理应用于病房与血透室患者的双向转交接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治疗信息的知晓率提高,医护及患者满意度提高,此管理方法能进一步完善转运流程,规范交接内容,保障患者的安全,并提升血液透析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质量,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对提高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方法:将我科2015年8月1日-2016年11月31日收治的240例ICU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按照是否实施细节管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2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120例采用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不良事件的发生、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院内感染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规范化培训,明显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水平,提升了护理品质.
  • 摘要:目的:探讨项目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效果.方法:根据医院护理质量督导检查和不良事件上报中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确立重点改善项目并成立项目管理小组,明确项目组人员职责和分工,运用PDCA循环开展工作,对项目改善质量督导与追踪.结果:项目管理实施后,项目护理质量过程指标、结果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实施前后项目护理质量过程指标、结果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项目管理是改善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运用.
  • 摘要:目的:分析绩效考核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是否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加强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以符合现代消毒供应中心的发展要求. 方法:规范制定各种考核标准作为评价依据,然后通过制度考核,分组分岗、岗位细化、岗位考核,加分及扣分标准来调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提升服务质量,减少不良事件,保证消毒灭菌产品质量100%合格. 结果:实施本方案后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护理质量、医院各科室满意度明显提高,从未出现过不合格产品. 结论:护理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明显增强护理人员积极性、责任心、满意度,使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促进了消毒供应中心的专业化发展.
  • 摘要:目的:消毒供应中心是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的重点部门之一,其工作质量关系到医院医疗护理质量和工作安全,与患者安危息息相关,通过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潜在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加强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降低和避免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方法:对本科室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正确评估和分析,识别可能潜在的安全风险因素,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岗位说明书、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标准落实等措施规避不安全因素. 结果:通过加强风险的分析管理,不只提高了工作人员学习的主动性,工作积极性,还能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自我把关,增加责任心,使质量缺陷降至最低. 结论:降低了安全风险隐患,保证了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和安全,在预防医院感染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摘要:探讨心理授权措施对护理管理工作的影响,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其研究进展,并进一步分析心理授权理论对我国护理管理的启示,为医疗管理者实施有效的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 摘要:目的:探讨心内科实施医护一体化查房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模式护理,给予观察组医护一体化护理.观察患者、医师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医师满意度及护理人员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模式用于心内科中,能够提高医师、患者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 摘要:随着优质护理的开展和2011 版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出台以来,护理界的变化日新月异,质量管理层面的变化最大,管理只依靠经验已经不可行,经验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社会大众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当需求不能被满足,医患关系便变得不协调,医疗护理新形势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总之,医疗环境和医疗形势不断变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亦要随之变化才可以追逐发展的步伐,才可以缩小社会大众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与护理服务之间的差距,达到平衡。在新形势下,正确的分析当前形势,准确的定位护理服务,正确的认知质量与管理的含义,使全员具有质量意识,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以病人健康为中心的团队质量理念与文化是质量管理的新模式。
  • 摘要: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的基石,是护士的基本功,是推进优质护理和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纽带.当前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在推进过程中逐步偏向于护理理念改革,注重护士礼仪、仪表、言行和患者心理需求,而基础护理质量未得到有效改善,有悖于优质护理服务“夯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的初衷,我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取得一定成效,也为今后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基础护理影响着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医院的发展也需要有较高的护理质量,需要训练有素的护理人员,精湛的操作技术,优质的服务态度,才能得到广大群众信任,但这一切又取决于基础护理。因此,加强基础护理,回归护理本源,并非是一场运动式的突击性工作。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一专项活动在近期内使基础护理工作得到加强,使护理服务整体得到改善。我院护士怀着一种“踏实、务实、求实”的心态,使得简单而琐碎的护理工作逐步回归本位,实实在在的用心将基础护理做实、做好,让患者通过护士们的精心护理、用心照护,而真正身心受益。
  • 摘要:近年来,医院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护理信息化管理在临床中的应用尤为重要,它不仅仅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减少护理工作差错,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更为推动医院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护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对于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理念,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有着重大意义.本院目前广泛应用的移动护理站(PDA),本文论述了护理信息系统全面帮助和支持护理人员完成护理程序的过程,通过在临床的应用说明了护理程序信息化在推动护理专业化发展发挥作用.
  • 摘要:护理信息学是在21世纪以后,由我国学者针对医院护理工作信息管理所提出的一门新兴学科,其是以先进的数据化管理方式,更好的设置护理工作内容,由此提升医院服务效率.因此,护理信息学除了涵盖护理学的基本内容外,在现代数据识别、应用和管理上也有着深刻的阐述,可谓是一门相对综合的科学.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信息护理学得到了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应用信息化手段来提高护理水平,以便更好的为病人服务.本文在分析医院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护理人员信息化水平、患者使用信息化的能力、普及电子病历、无线及移动PDA移动工作站、自动服务系统完善、手机导航系统完善以及做好信息安全等举措.这些举措经过实践运用发现,医院护理的信息化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弥补护理人员少以及减少护理错误等结果.因此,本文得出应该医院应该紧随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医护服务的效率有所提升,同时也给患者更好的就医体验的结论.
  • 摘要: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处于夹缝求生的县级医院如何走出困境?如何有效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医院班子清醒地意识到:医院要生存发展,必须引入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必须打破制约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彻底改变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有效地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县级医院规范化管理永远行进在路上,下一步医院将继续提升信息化技术水平,着重在医疗安全、服务管理及物资管理等人财物全程管理,更需要大视野、大合作、大构想的思路来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引领医院管理朝着智能化、简约化、精准化的目标不懈努力,力求实现让管理更简单、更有效、更精细,总之,信息化建设是促进医院现代化建设,提高医院经营质量和效益,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的不可缺少的必要因素。
  • 摘要:通过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建立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在临床护理质量指标的管理、导管、皮肤并发症、压疮等安全风险评估应用中、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的建立、临床岗位工作质量问题及亮点的收集等方面,提供了护理质量管理监控平台,优化了护理质量管理流程,提升了护理质量管理.
  • 摘要:胸外科是一个专业性极强、风险性极高的科室,危重患者多,病情复杂、变化快,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与患者接触最频繁、最直接.在外科护理工作中,医患之间常常出现一些法律纠纷,不仅影响了实际临床护理质量,也给医患双方带来了损失.因此,护理人员除了认真做好日常工作外,还应该注意培养自身防范纠纷的能力.本文就胸外科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做一下探讨.
  • 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应用及效果.方法:端正思想、统一认识,根据我科护士的特点培育优质服务理念、调整护理工作模式、改变传统的排班模式、落实基础护理、拓展专科护理内涵、强化健康指导、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等,对住院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进行调查分析,统计基础护理合格率,考核护士工作积极性.结果: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工作积极性、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等方面有显著意义.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强化基础护理,可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进一步的强化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内涵的理解,提升住院满意率,达到护理零投诉.
  • 摘要: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次将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列为重点项目之一,"护理学"作为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也名列其中,这对于中医护理的发展史是一个突破性事件,也预示着护理必须走上科学、创新的发展道路,重点专科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具有领先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的临床专科,是医疗服务的中心,同时也是推广临床技术,开展临床科研,培养临床人才的重要基地.
  • 摘要:目的:探讨在医-护-患三方合作管理赫赛汀储存及使用新规范在临床的实施情况.方法:请患者或者家属签署《赫赛汀病房管理事项知情同意书》,将自制的《赫赛汀专用存放登记本》、《赫赛汀自我管理卡》、赫赛汀专用瓶贴标签用于医-护-患三方共同管理规范赫赛汀储存及使用.结果:运用新的管理方法使用和储存赫赛汀,在运行的7个月后与新方法实施前对比,赫赛汀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由17.2%降至0(P<0.05);患者对赫赛汀储存和使用满意度得到了提高.结论:改进后的新管理规范确保了临床安全用药,避免了患者因药液浪费而增加医疗费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降低了医患纠纷风险.
  • 摘要: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和病人对医疗需求的进一步增加,优质护理理念深入各大医院,医护一体化这种新型医疗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也在不断进行,医护一体化是指医生和护士形成相对固定的诊疗团队,以医护小组的形式为患者提供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的责任制整体医疗护理服务.这种工作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医患、护患两条平行线的轨道,重建医、护、患三位于一体的崭新工作格局,护士与医生面对面,直接参与患者诊疗护理计划的制定,共同讨论治疗护理方案,医护共同查房、病例讨论及患者回访,在为病人提供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提供整体医疗护理服务.
  • 摘要:通过了解我国医患关系现状,分析影响医患沟通的相关因素,依据医患双方特点,提出药完善相应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医院公益性,强化宣教,增强医患沟通的自觉性,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构建诚信医患关系,强化制度监管,确保有效医患沟通,以及强化学习培训,注重人文技能的积累养成。
  •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院通过开展对院内常用医疗设备的租赁,提高了医疗设备的使用率,节约了重复购置资金,满足了临床科室的工作需要,为医院设备的综合管理、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医院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医疗设备租赁中心是现代医疗设备管理的一个新思路,通过这种租赁方式,使医院的医疗设备得到合理的应用,解决了部分科室设备闲置,而部分科室设备供不应求的问题,提高了设备管理部门对临床的服务水平,保证了急救设备性能稳定可靠,实现了医疗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摘要:目的:探讨以护理部为主导的医院品管圈活动管理模式实践及成效.方法:成立护理部为主导的品管圈活动推动小组,按工作计划逐步进行全院推广.选取我院近年开展的63个QCC,观察比较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的小组工作指标、及相关质量、科研、培训指标.结果:各值均有所增长,其中8项指标增长率≥20%,增长最明显的是工作指标、科研指标和培训指标.结论:通过成立品管圈活动推动小组,有效推进了医院品管圈活动开展,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及护理人员科研创新水平.
  • 摘要:急诊护理管理,应该适应医院体制改革.探讨急诊护理管理方法:培养适任急诊护士,对新入急诊科的护士进行系统培训,提高急诊护士对岗位的满意度,培养慎独精神.提供科学有效的急救护理服务.
  • 摘要:目的:探索中医护理技术在中医医院规范化推广应用的方法. 方法:通过依托我院中医护理学重点专科、学科建设平台,对新进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扩大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各专科的应用范围;承办一系列继续教育项目;建立专项资金资助中医护理技术创新科研成果; 结果:目前我院接受规范化培训的非中医专业毕业的护士数达到全院非中医专业毕业的护士总数的81.2%;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项目为平均6.2项/科;每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1-2项、省级继续教育项目10项;中医护理学术论文、专著、科研立项、成果、专利数量逐年增加;接待参观进修人员达到1000余人/年. 结论:充分发挥重点学科、专科建设平台优势,在拓展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范围的同时,注重挖掘中医护理基础理论和疗效评价研究,促进中医护理事业的更加合理化、规划化发展.
  • 摘要:目的:探讨以护理管理为主导的精神科开放病房管理模式对住院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 方法:选择在开放病房及封闭病房的住院患者各110例,采用自制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定量表进行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开放病房的30名护士,将调查所得结果与常模进行比较分析.另外,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13名开放病房护士进行访谈了解护士的工作体验,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资料. 结果:开放病房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在病房环境、服务礼仪、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四个方面显著高于封闭病房的患者,对基础护理的满意度则低于封闭病房(p<0.01);开放病房护士SCL-90调查各因子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及焦虑四个因子得分高于国内常模,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低于国内常摸,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敌对及恐怖三个因子得分与国内常摸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这种开放管理模式下护士的工作体验提炼出四个主题:护理工作量大、护理风险管理难度大、沟通技能不足、遭遇医疗纠纷的可能性大. 结论:以护理管理为主导的精神科开放病房管理模式能够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但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医院管理者应当从开放病房护士的角度出发,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增加对护士沟通技能的培训、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降低职业纠纷,以此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促进开放病房工作科学发展.
  • 摘要:目的:探讨与医生专业配合为导向的护士培养对提高护理质量相关因素的影响. 方法:采取以医生专业配合的导向对30名护士进行培训,包括医护共同参加科室专业培训、加强专业理论相关知识培训,医护共同查房,护士定期与医生面对面交流疾病难点、疑点、建立科室医护联系微信群,医护配合进行急救能力的培训等.在实施前后,测评护士的核心能力、护理质量、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实施以与医生配合为导向的护士培养后,护士核心能力总分及评判性思维/科研能力、临床能力、教育/咨询能力、专业发展能力提高(P<0.01);护理质量:健康教育、基础护理、护理文书、重症护理提高(P<0.01);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P<0.01). 结论::与医生专业配合为导向的护士培养,能有效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增加护士核心能力,提高了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多先进的监测及治疗仪器应用于临床.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将危重病人集中进行加强治疗的病房,监测及治疗仪器设备相对较多,这些仪器及设备明显提高了医疗、护理效率,改善了病人的预后.在我国,临床护士承担者部分医疗设备使用、维护等管理工作.临床一线护士虽能够早期发现某些医疗仪器设备故障,但在仪器设备的使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ICU更为显著.综合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对策,旨在不断提高临床护士管理及操作技能,并明显降低ICU仪器设备损坏率,从而在患者治疗及监测中发挥应有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提升眼科住院病人睡床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提升眼科住院病人睡床率为主题,活动前对我科住院病人睡床率存在的问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住院病人睡床率的原因及因素,制订相应的活动计划及实施对策.并对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病人睡床率进行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病人睡床率分别为78%、96%,有显著性差(P<0.05);同时通过全员参与品管圈活动的方法,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工作积极性、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我科凝聚力和竞争力,提高住院病人睡床率,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在保障护理安全同时,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 摘要:目的:为了使批量伤病人到达急诊室时能及时、有序的得到救治,享受到优质医疗护理服务.方法:在急诊科现场,对参加批量伤救援的医生、护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一标号,采用编号标识管理法即由相同编号的一名医生、2名护士对该编号患者实行救治并实施一条龙服务.结果:应用编号标识管理可以解决在突发事件批量伤救援过程中检伤分类、紧急处置效率,为伤病员抢救争取到最佳的黄金时间.结论:应用编号标识管理法有效提高我院对突发事件批量伤的应急处置质量与效率.
  • 摘要: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长期住院患者的腕带佩戴率低的实际效果.方法:针对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低的问题,采取问卷调查、要因分析法查找原因,并通过制定相应措施降低长期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低的问题.结果:改善前患者腕带缺陷率为76%(933),通过制定并执行措施后,改善后的缺陷率率提升到9.6%(119),改善值为66.4%,P<0.01,差异显著,实践效果有显著意义.结论:采用品管圈活动明显降低了长期患者腕带缺陷率,降低了医疗差错的发生,提高了护士的安全意识、自我成就感、团队凝聚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
  •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精神科开放病区危险物品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我科于2016年9月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主题选定,针对开放病区危险物品进行调查,设定目标,制定对策.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危险物品的存在率从3.74%减少到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我科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的降低了精神科开放病区危险物品的存在,有效的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病区的安全.
  •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库房耗材领用次数与资金占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逐步开展活动,分析导致耗材领用频繁或耗材积压的根本原因,拟定最佳对策并进行效果比较.结果:对库房进行颜色分区、设定基数、设置不同颜色导引单的可视化管理后,耗材领用次数由18次/月降至9次/月,目标达成率为75%,进步率50%,资金占用由11万元降至6万元,目标达成率为168%,进步率为47.2%.结论:对库房进行可视化和5S管理,实现了“零库存”管理的目标,提高了库房管理效率,保障了医疗护理安全.
  • 摘要:目的:评价优质护理服务绩效考核在护士长管理考评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取回归性分析法,对2016年在我院24名护士长管理考评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绩效考核作为观察组,对2014年在我院24名护士长管理考评工作中实施一般绩效考核方法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护士长护理质量评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评分、医护人员对护士长管理满意评分以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 结果:在护士长护理质量评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评分、医护人员对护士长满意评分三项指标上,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6.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7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士长管理考评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绩效考核的实施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并提高医护人员、患者对护士长管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 摘要: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窗口单位,担负着抢救急、重、患者命生命重任,自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以来,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实践,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在临床一线中得到扎实稳步推进.在创新护理服务工作中始终以优质护理服务为工作主线,从急诊服务流程、服务态度、服务能力三方面详细评估,分析不足之处,提出应对措施.切实改进服务模式,对“三无人员”、急危重症患者,在医院收费系统设计上进行完善,实施“先诊疗后结算”借款支付模式;实行岗位分层管理,调整绩效模式,体现护理人员自身价值,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在护患沟通、医护沟通中开展标准化沟通培训,准确快捷沟通,提高急诊护理工作效率,提升患者就诊过程舒适感受,实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的优质的护理服务.
  •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科自2015年5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管理,选择2015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择2015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82.22%;观察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2.22%,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心内科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低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
  • 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与中医护理双模合一病房的创建和管理效果. 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慢性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则创建优质护理与中医护理双模合一病房.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病房护士服务态度评分、服务技术评分、住院时间;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差异. 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病房护士服务态度评分、服务技术评分、住院时间优于常规组,P<0.05;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改善幅度更大,P<0.05. 结论:优质护理与中医护理双模合一病房的创建和管理意义重大,可提高病房护理服务整体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提高,值得推广.
  • 摘要:年度计划目标是为新一年设计确定的护理管理及护理行动的纲领,是各项护理工作开展落实的灵魂,是保证各项护理工作能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进行的实战安排,所以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制定的目标计划对新年度护理管理品质及创新发展起到了决策性作用.而月工作计划则是年工作计划的根基,细化了工作内容及目标达成时效,对于一家新医院的新的护士长而言,其管理经验不足,与各部门的工作都处于磨合期,月工作计划更为其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合理安排时间,并使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大大提高了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的时效性及执行力.
  • 摘要:目的:运用PDCA管理方法降低骨科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方法:通过调查分析2014年7月-2015年6月骨科11例跌倒发生的原因,制订防范骨科患者跌倒的计划和措施,通过实施过程监测,检查各项防范措施的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反馈结果:通过PDCA管理方法的实施,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骨科患者跌倒发生3例,发生率下降,损害程度均属轻微伤,起到了良好的整改效果.结论:PDCA循环管理实现了由终末质量控制向环节质量控制的转变,使科室管理质量逐步提高,最终实现保证患者安全的总体目标.
  • 摘要:精益与六西格玛管理是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均旨在实现持续改进,其核心理念上强调基于顾客满意的持续改进而达到近乎“零缺陷”的目标.精益与六西格玛结合最初被应用于企业管理,近年来在国外医护行业中亦得到较好应用.本文将精益六西格玛理念应用于护理队伍管理,分析现阶段护理队伍存在的问题,通过DMAIC流程再设计,给予相应改进措施,解决护理队伍不稳定等问题,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归属感和成就感,提高了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进一步促进护理质量发展,加速适应现代医疗改革步伐.
  • 摘要: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福建省目前规模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专业技术人才高度密集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之一,年门诊量达到240万多人次.血液检查是最常规的检查,门诊抽血室年抽血量超过20 万人次.门诊抽血候诊室拥挤、患者抱怨增多,尤其是年老力弱的患者等候时间久出现体力不支和内心焦急,容易引发纠纷,因此服务满意度下降曾经是我院抽血室工作问题的真实写照.自2014年6月起,医院成立专项品管圈改进小组,运用头脑风暴、特性要因法、柏拉图分析法、访谈等科学管理方法,找出门诊抽血室问题症结.通过“一改、二造、三优化”的措施,改善患者扎堆的现象、大大缩短了门诊抽血患者的等候时间,有效的提高了门诊抽血室工作效率,服务满意度下降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避免人流无效流动,降低医疗成本,实现医院候诊就诊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数字化.科学管理的应用优化工作流程,营造和谐有序、人性化就诊环境,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减少纠纷,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医院形象.
  •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120出诊箱物品药品缺陷率方面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降低120出诊箱物品药品缺陷率”的活动主题,运用PDCA循环原则进行现状调查,找出存在问题,进行要因分析,针对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并组织实施,效果检查等.结果:品管圈活动后,120出诊箱物品药品缺陷率由实施前的4.85%降至为0.49%.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利于降低120出诊箱物品药品缺陷率,发挥团队成员的创新意识,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与共同协作能力,解决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提高婴幼儿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品管圈活动,对活动前婴幼儿佩戴腕带佩戴率较低的原因进行分析,拟定实施对策,并将活动前后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婴幼儿腕带佩戴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83.5%提高至实施后的93.6%.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改善工具活动后婴幼儿腕带佩戴率明显高于活动前.同时能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该方法值得儿童病房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运用前馈-过程-结果控制模式构建护理不良事件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提升了护理不良事件的监管质量,还保障护理安全,营造护理安全文化氛围. 方法:与信息科合作,自行研发设计护理不良事件信息管理系统,并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及医院OA办公系统进行对接,通过前馈-过程-结果控制模式,全方位收集护理不良事件相关信息,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评价改进效果,同时还对不良事件的数据结果进行集成分析. 结果:申报及管理人员填写统计分析报表的时间大大减少,自动化填写率达73%,漏报率由1.52%下降至0.81%,2017年1-2月跌倒/坠床、非计划性拔管、用药错误、所有不良事件较2016年同比下降53.33%、40%、35.71%、31.71%,其中跌倒/坠床及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与2016年同期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前馈-过程-结果控制模式构建的护理不良事件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护理不良事件全程化的管理与监测,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的管理意识及效率,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性改进.
  • 摘要:目的:运用项目管理小组降低给药错误发生率,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发生的30例护士给药错误,成立项目管理小组后2015年7月~2016年11月9例护士给药错误.结果:项目管理小组成立前后用药错误发生率的比较明显降低,x2=7.142,P<0.05,有统计学意义;项目管理小组成立前后用药错误时间段的比较,x2=5.713,P<0.05,有统计学意义;项目管理小组成立前后用药错误途径的比较,x2=6.978,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项目管理小组,采用品管圈管理方法,能降低给药错误发生率,并纳入管理长效机制,提高护士用药安全性.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标杆管理是能引发新起点,激起新创新的管理工具,它重视实际经验,强调具体的环节界面和流程,是企业持续改进的工具,借鉴企业应用标杆管理的启示,结合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医院护理管理中如何开展标杆管理进行探讨. 方法:通过与护理同行业的最佳实践方法和流程进行比较,明确自身地位,找出差距,发现存在哪些不足,总结出最优、最有价值的实践方法和流程改造措施. 结果:应用标杆管理提升了临床护士的工作效率,应急能力等综合能力,提高了护理服务态度满意率,并大大提高了护士的岗位竞争意识. 结论:将标杆管理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可以调动临床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在全院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树立医院的一个服务品牌,从而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 摘要:当前责任制整体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模式的发展趋势,而护理理念对护理工作模式的转型起导向作用,本文从构建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护理理念的必要性出发,分析出此模式下护理理念的主要内容,进而探讨完善护理理念的发展策略.
  • 摘要: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取2016.1-2016.11100例接受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对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护理前后临床数据比较,实施护理后,护士服务态度、主动性工作能力、病区管理、健康宣教效果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患者的满意度有2015年的90%,提高至97%;护士长对责任护士工作质量评分由(90±4.8)分提高至(96±3.2)分.结论:泌尿科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是可行的,不仅提高患者满意度,还提高护理质量,更提高护士护理业务能力.
  •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参与“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养项目”中6 家基地的学习及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的现状分析,分析现阶段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推广中的问题及难点,并提出了应用推广的对策,使中医护理技术更有可能进行简单、有效、规范的推广,使中医护理技术得以有内涵的传承.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