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基因变异

基因变异

基因变异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206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基础医学、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62篇、会议论文199篇、专利文献89142篇;相关期刊784种,包括生物学教学、百科知识、基础医学与临床等; 相关会议152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5次学术研讨会、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第二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等;基因变异的相关文献由4791位作者贡献,包括杨丽、杨达梅、邵一鸣等。

基因变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62 占比:1.83%

会议论文>

论文:199 占比:0.22%

专利文献>

论文:89142 占比:97.96%

总计:91003篇

基因变异—发文趋势图

基因变异

-研究学者

  • 杨丽
  • 杨达梅
  • 邵一鸣
  • 周琴
  • 张琳
  • 邱望龙
  • 黄梦珠
  • 孔祥东
  • 玉艳红
  • 胡志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姚梦瑜; 马丽晶; 孔瑞泽; 刘劼; 曹宇; 蒋立虹
    • 摘要: 目的通过对一个房间隔缺损先证者的四代家系进行致病突变筛查,利用全外显子测序及Sanger测序等分析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就诊的1例房间隔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患儿及其弟弟、母亲进行遗传学检测,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导致该家系致病的遗传学病因。同时,对在该家系中发现的尾型同源盒基因4(Caudal Homebox Gene,CDX4)基因变异,进行散发ASD患者及健康人群的筛查。结果患儿心脏超声结果及术中所见符合ASD诊断。基因检测提示患儿存在CDX4基因c.C233T纯合变异,其母亲携带该基因的杂合变异,其弟弟携带该基因纯合变异。CDX4基因第1外显子第233号密码子由C突变为T(c.C233T),导致第78号氨基酸由脯氨酸变为亮氨酸(p.P78L)。在198例散发性房间隔缺损患者中,5例患者存在该基因变异,而265例健康人群中未发现该基因变异。采用Fischer精确检验分析发现CDX4基因c.C233T纯合变异与先天性心脏病相关(P=0.014)。结论CDX4基因c.C233T(p.P78L)纯合突变很可能是该家系的致病变异。
    • 摘要: 近日,瑞典卡罗琳斯卡学院主导的一个国际科研团队撰文称,他们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基因变异,能有效保护个体免于新冠病毒严重感染。研究人员通过研究不同祖先的人群成功查明了这种变异,其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助科学家们开发出新冠病毒新疗法。
    • 刘江华; 刘炜; 李彦格; 毛彦娜
    • 摘要: 高IgM综合征(Hyper-IgM syndrome,HIGM)是一种抗体类别转换障碍导致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以反复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为主要临床表现,免疫学特征为IgM水平升高或正常,IgA、IgE、IgG降低。临床发病率低,反复呼吸道感染可使患儿发生不可逆肺损伤,重者危及生命。现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HIGM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变异数据,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治疗。
    • 王芳蕊; 王镇; 韩克元; 李洁
    • 摘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俗称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养猪行业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PRRSV可分为欧洲型和美洲型两个基因型,前者主要流行于欧洲地区,后者主要流行于美洲和亚太地区。PRRSV型间差异显著,型内各毒株变异大。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欧洲和美洲两地区的分离株存在广泛的基因变异,美洲型毒株之间的差异性较大,而欧洲型毒株之间则相对保守。目前,PRRSV在我国的流行特点总体上来说是以美洲型毒株为主,但是欧洲型毒株在我国也有感染个例,有学者认为,欧洲型和美洲型毒株在我国已经并存多年。
    • 红山
    • 摘要: 基因支持着我们生命的基本构造,记录和传递着有关生、长、衰、病、老、死等生命的重要信息。对基因的探索一直在进行,在生物学意义上,是发现和解释普遍意义上的生命现象及其内在的演变规律;在医学应用角度,是希望以其为桥梁去推测、瞄准人与基因变异相关的疾病风险,从而实现预防性的、精准的医疗效果;甚至在哲学意义上,它有助于我们解释自己是谁、从哪里来的问题,对基因的研究是人对自我的深层认识和追问,是人对生命起源的探究,如何看待基因的作用力大小更可以体现出一个人对自由意志和决定论的看法。
    • 李逢潮; 章印红; 吕涛; 朱宝生; 韩思琪; 蔡世岩; 李利
    • 摘要: Lesch-Nyhan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在自伤行为出现前,易被误诊为脑瘫,延误诊治。先证者,男,8岁7个月,因发育落后8年余,肌张力异常就诊。多次血生化均提示尿酸增高,遗传学分析结果证实患儿为HPRT1基因c.200_201delTG变异,经ACMG评级为疑似致病性变异,Sanger测序验证发现该变异遗传自患儿母亲,为未报道的新变异,从而确诊为HPRT1基因相关Lesch-Nyhan综合征,口服别嘌醇片、碳酸氢钠片6月后尿酸水平较前明显下降,仍无自伤行为。临床上遇到不明原因脑瘫表现者,应及早行遗传学检查,以帮助早期诊断和遗传咨询。
    • 孙迪; 孙郁青; 张鑫; 黄丽莎; 林岩松
    • 摘要: 背景与目的: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临床指导意义尚不明确。本研究拟初步探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DTC患儿的基因特征分布及其与临床特征及^(131)I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甲状腺癌相关基因panel(ThyroLead®)对2020年12月—2021年7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儿童及青少年侵袭性DTC的原发灶进行测序,并回顾性收集患儿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131)I治疗相关资料,分析其基因特征与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131)I疗效的关系。结果:本队列纳入39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患儿,可及数据中所有患儿均存在淋巴结转移,侧方区受累率达91.4%(32/35),远处转移率达61.5%(24/39)。61.5%(24/39)的患儿检出甲状腺癌相关基因变异,其中以RET融合(38.5%,15/39)和BRAF V600E点突变(12.8%,5/39)最为常见。突变组与非突变组的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处转移中,91.7%(22/24)的患儿在^(131)I治疗后仍呈结构性疗效不佳(structural incomplete response,SIR)状态,其中9例患儿呈放射性碘难治(radioactive iodine-refractory,RAIR)状态。RAIR状态患儿中88.9%(8/9)检出相关基因变异,其中NCOA4/RET融合占62.5%(5/8)。进一步将RET变异组患儿细化分组显示,与其他形式的RET融合相比,NCOA4/RET融合阳性者远处转移率更高(33.3%vs 88.9%,P=0.089),提示其具有更高的远处侵犯倾向。结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DTC患儿的基因突变以融合突变尤其是RET融合为主,其中NCOA4/RET融合阳性者似乎显示出更强的侵袭性,更易呈RAIR状态。
    • 徐瑞; 张英懿; 刘心洁
    • 摘要: 目的对1例疑诊德朗热综合征(Cd LS)患儿进行致病基因变异检测,明确其发病原因。方法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使用全血DNA提取试剂盒提取DNA,应用高通量测序法检测相关基因突变,使用GATK软件进行多态性位点检测,查找变异位点在各基因数据库中的频率和致病性,筛选数据库中频率 A(p.R154Q)杂合错义变异,该变异为新发变异,且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经家系验证分析,患儿父亲该位点为杂合突变,患儿母亲该位点无变异。生物信息学蛋白功能综合性预测软件REVEL预测结果为潜在有害,SIFT、Poly Phen2、Mutation Taster、GERP预测结果均为有害。经Sanger测序验证,该变异存在于患儿及患儿父亲,c.461G> A可导致编码蛋白第154位精氨酸替代为谷氨酰胺(p.R154Q)。结论 NIPBL基因c461G> A(p.R154Q)错义变异可能是该例Cd LS患儿的发病原因,新变异的检出丰富了NIPBL基因变异谱。
    • 姚妹; 冯艺杰; 夏雨; 周栋明; 金佳宁; 魏佳; 崔易沁; 毛姗姗
    • 摘要: 脊髓性肌萎缩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规基因诊断方法无法检出隐性遗传病携带者,易造成诊断延误,加重家庭及社会负担。先证者,男性,2月龄,生后哭声低弱、四肢无力,肌电图示脊髓前角细胞病变。采取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长片段PCR扩增、连锁分析诊断患儿SMN 1基因为“1^(d)+0”型复合杂合变异(1 d:c.22_23insA)。家系遗传学分析提示母亲为“1+1^(d)”型、父亲为“2+0”型隐性遗传病携带者,目前此种遗传模式未见报道。随访先证者并予遗传咨询后指导其母顺利生育1名健康女婴。隐性遗传病携带者的存在将增加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的漏诊率,排查隐性遗传病携带者有利于疾病早期精准诊断,避免出生缺陷。
    • 邹标; 刘圣烜; 覃华; 黄志华; 舒赛男
    • 摘要: 目的探讨由基因或结构异常所致慢性胰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其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7-10月采用ERCP治疗的3例慢性胰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慢性胰腺炎患儿,2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为11岁1例,12岁2例,主要临床症状均为慢性腹痛,无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表现。2例患儿由基因变异所致,分别为SPINK1、LPL基因变异;1例由结构异常所致,为胰管先天发育异常,胰体部胰管呈分支状。3例患儿常规治疗无效,实施ERCP治疗,通过取出结石、清理胰管、放置支架,以改善引流,缓解胰管压力。术后2例患儿的胰酶均恢复正常,腹痛缓解;1例术后胰酶增高,3天后恢复正常。结论由基因或结构异常所致儿童慢性胰腺炎行ERCP诊治安全有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