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07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10篇、会议论文85篇、专利文献17942篇;相关期刊557种,包括中华消化杂志、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54种,包括“急诊医学临床学术探讨研究会”会议、第二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2012中国消化系疾病学术大会等;慢性胰腺炎的相关文献由366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兆申、钱家鸣、廖专等。
慢性胰腺炎—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942篇
占比:89.99%
总计:19937篇
慢性胰腺炎
-研究学者
- 李兆申
- 钱家鸣
- 廖专
- 王兴鹏
- 薛承锐
- 许国铭
- 刘续宝
- 袁耀宗
- 王洛伟
- 刘华生
- 张小明
- 胡先贵
- 邹文斌
- 赵玉沛
- 金震东
- 崔乃强
- 李淑德
- 陈和平
- 杨竹林
- 王伟
- 舒健
- 金钢
- 龚彪
- 孙备
- 施维锦
- 胡良皞
- 赵建农
- 邹多武
- 刘枫
- 夏时海
- 杨尹默
- 王炳煌
- 等
- 赵战朝
- 严茂林
- 吴志勇
- 彭淑牖
- 徐家裕
- 朱颖
- 杨爱明
- 杨红
- 梁泉
- 王坚
- 王春友
- 王烈
- 王瑜
- 苗毅
- 邹晓平
- 陆建平
- 陈浮
-
-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编辑部
-
-
摘要: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受到医学界的高度关注。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研究证实,很多种疾病都能找到其致病的心理因素,这些因素与人们熟知的病毒、细菌、遗传一样也能引起躯体疾病。心身疾病的范畴心身疾病实际已囊括了人体所有系统的疾病,如:(1)心血管系统: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心率不齐等;(2)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胃痉挛,精神性(心因性)厌食/慢性胰腺炎等;(3)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等;(4)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肥胖症等;(5)神经系统: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痉挛性斜颈、植物神经障碍等;(6)泌尿生殖系统:遗尿、阳萎、月经不调、经前紧张症等;(7)肌肉骨骼系统(包括免疫机制疾病):类风湿关节炎、肌痛、颈臂综合症等;(8)皮肤科: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皮肤搔痒症等;(9)眼科:青光眼、弱视等;(10)耳鼻喉科:美尼尔氏综合征、癔症性耳聋、心因性发音障碍、口吃、职业性喉病、咽部异物感等;(11)妇科: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等;(12)口腔科:舌痛、口炎、口臭等。
-
-
周欣;
杨学燕;
胡迎;
陈艳鸿
-
-
摘要:
目的通过使用多层螺旋CT与MRI扫描对胰腺癌、慢性胰腺炎进行诊断,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56例慢性胰腺炎及28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种疾病的影像学检查表现,对比MSCT、MRI检查下两种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胰腺癌病变主要表现为胰腺体积增大、向周围组织及大血管侵犯、周围淋巴结肿大、胰胆管不规则扩张,慢性胰腺炎病变主要表现为病变及周围囊肿、胰胆管平滑状扩张,病变钙化;MSCT检查对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诊断正确率分别为67.85%(38/56)、71.42%(20/28);MRI检查对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1.42%(40/56)、78.57%(22/28);MSCT+MRI检查对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4.64%(53/56)、92.85%(26/28),明显高于单一MSCT、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和MRI扫描对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和鉴别具有参考价值。两种检查相结合,可以提高对两种疾病的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
温政辰
-
-
摘要:
目的评价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对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60例胰腺癌和6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均进行CT、MRI增强扫描检查。比较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影像学特征与病变性质;比较CT、MRI增强扫描及CT联合MRI增强扫描检查对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胰腺体积增大、病变内及病理周围囊肿、胰腺周围组织及大血管的侵犯、胰腺周围淋巴结肿大、病变内钙化、动脉期强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增强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0.00%,高于CT的60.00%和MRI增强扫描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增强扫描对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准确率为93.33%,高于CT的60.00%和MRI增强扫描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联合MRI增强扫描可以有效鉴别诊断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为其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有助于改善预后。
-
-
窦增花;
李虎业;
赵鹏飞
-
-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胰腺外分泌功能、胰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期间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胰腺炎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柴胡疏肝散。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血清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CK、TNF-α及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CK、TNF-α及TGF-β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2%(40/4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42%(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胰腺炎能够有效改善胰腺外分泌功能,降低TGF-β1、TNF-α表达,减轻胰腺纤维化造成的病理损害,缓解临床症状、体征,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
-
-
摘要:
监测血糖是糖尿病人必须定期做的功夫,但是检测血糖中,有许多的学问并不为人所熟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监测血糖的一些知识。糖不但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也是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果我们患了糖尿病、慢性胰腺炎、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感染性疾患、毒血症、颅内疾患等等,血糖就要增高;如果我们患了甲状腺机能减退、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脑垂体机能减退、胰岛6细胞增生和癌瘤、严重患者等等,血糖就要降低。
-
-
孙惠昕;
贾海晗;
王婉莹;
张茂祥;
宋冰冰
-
-
摘要:
胰腺癌是全世界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发达国家癌症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已经确定了某些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遗传、糖尿病等可以导致胰腺癌的发生,但目前仍没有关于胰腺癌的筛查建议,因此一级预防至关重要。了解胰腺癌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是阐明胰腺癌病因的关键,也是制定预防策略的基石。本文就胰腺癌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作一综述,以期为胰腺癌的一级预防提出防治策略。
-
-
吴静怡;
凌江红;
冯煜;
龚彪
-
-
摘要:
慢性胰腺炎(CP)是胰腺的进行性炎症纤维化疾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慢性疼痛及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此外,长期的炎症刺激导致罹患胰腺癌的风险也相应升高。基于此,我国学者率先提出CP微创治疗体系,即在临床治疗中,采取从药物、碎石、内镜到外科手术的逐步升级,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创伤。
-
-
曾方政;
程绩;
郑辉;
周人杰
-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CP)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02例CP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CP患者急性发作情况及急性发作患者预后情况,分析影响CP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结果CP患者中急性发作的发生率为34.11%,CP急性发作患者中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0.56%;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高脂血症、饮酒史、高三酰甘油(TG)、高总胆固醇(TC)、暴饮暴食是CP患者急性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体质量指数、饮酒史、TG水平、膀胱压、血氧分压是影响CP急性发作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CP急性发作及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较高,合并高脂血症、饮酒史、高TG、高TC、暴饮暴食是CP患者急性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体质量指数、饮酒史、TG水平、膀胱压、血氧分压是影响CP急性发作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
贺燕丽;
杨朝帅;
王红
-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CP)患者的致病风险、临床特点及中医分型,为中医药参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CP病例60例,比较并总结患者致病风险、症状体征及中医辨证分型。结果:CP患者主要致病风险因素依次为长期吸烟(66.67%)、饮酒(55.00%)、胆道疾病(48.33%)、急性损伤(35.00%)等;常见症状体征分别为腹痛(91.67%)、食欲下降(51.67%)、腹胀(50.00%)、体重下降(50.00%)、糖耐量受损(41.67%)等。;脾胃湿热证(51.67%)、肝气犯胃证(18.33%)、气滞血瘀证(13.33%)为出现最多的三种证型。长期吸烟组出现胰腺实质变化及体重下降的比例与未吸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饮酒组出现体重下降比例明显高于无饮酒组(P﹤0.05)。结论:CP的主要证型为脾胃湿热证;腹痛是CP最主要最多见的症状;长期吸烟是CP的主要风险致病因素,饮酒也是重要风险因素之一,长期饮酒的CP患者更容易出现胰腺实质变化且更容易出现体重下降。
-
-
徐凯;
张京城;
徐世波;
王成
-
-
摘要:
目的探讨全胰切除术(total pancreatectomy,TP)治疗胰腺良恶性疾病的指征、安全性、可行性,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胆胰外科行全胰切除术的11例胰腺良恶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中慢性胰腺炎3例,胰腺导管腺癌4例,胰腺黏液癌2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11例均成功施行全胰切除术,其中腹腔镜下全胰切除术2例。术后并发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出血1例。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0个月,术后每日胰岛素总量(31.22±4.79)U,血糖控制基本稳定。结论全胰切除术在治疗胰腺良恶性疾病中是安全、可行的,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胰腺癌患者,可以提高R0切除率。
-
-
钟玉川;
李岩;
徐新生;
闫瑞鹏;
张大鹏
- 《“急诊医学临床学术探讨研究会”会议》
| 2016年
-
摘要:
目的:rn 分析和比较Beger与Frey手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rn 方法:rn 收集本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慢性胰腺炎150例,然后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Beger手术进行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Frey手术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和分析.rn 结果:rn 观察组的患者在接受Frey手术之后,糖尿病发病率为12.0%,术后疼痛缓解率为72.0%,外分泌功能不全发生率为24.0%,腹腔感染发生率为2.7%,并发症发生率为18.7%;对照组患者在接受Beger手术之后,糖尿病发病率为10.7%,术后疼痛缓解率为73.3%,外分泌功能不全发生率为22.7%,腹腔感染发生率为1.3%,并发症发生率为22.7%.两组患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rn Beger与Frey手术在治疗慢性胰腺炎方面都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都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此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
-
李仕涵;
王拥军
- 《第九届全国ERCP学术研讨会暨2016消化内镜新技术论坛》
| 2016年
-
摘要:
儿童慢性胰腺炎的发病病因及临床表现均较成人有所不同.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作为一项介入诊断及治疗技术,广泛的应用于成人的胆胰疾病.但对于儿童慢性胰腺炎,由于患儿自身解剖特点较之成人有所不同以及对患儿实施内镜治疗所需内镜医生水平较高,使得ERCP应用于治疗儿童慢性胰腺炎的经验相对较局限.因此,关于儿童慢性胰腺炎的ERCP诊断和治疗值得进行长期关注,本文就儿童慢性胰腺炎发病特点、诊断以及治疗进展进行探讨,以便为日后临床工作提供有益的线索.
-
-
余在先
- 《第二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现代医学对慢性胰腺炎治疗效果差,为了提高对本病的疗效,采取中医辨证分型,将慢性胰腺炎分为湿热内蕴,气机阻滞;脾虚湿阻,气滞血瘀;气阴两虚,瘀血阻滞三型进行论治,经大量临床实践,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胰腺炎,使治疗具有个体化,更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使病情得到控制.故对慢性胰腺炎的中医治疗,准确辨证是至关重要的.
-
-
邵璐;
戎锦锦;
叶蔚
-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七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观察与比较DDC高剂量恒量腹腔注射、DDC递增法腹腔注射、DBTC一次性尾静脉注射三种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造模方法.rn 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组、DDC高剂量恒量腹腔注射组、DDC递增法腹腔注射组、DBTC一次性尾静脉注射组.采取相应的造模措施,在造模后4周检测血淀粉酶、透明质酸,获取胰腺组织标本,常规HE染色,对胰腺水肿、炎症、出血、坏死进行病理评分,应用Masson染色法对胰腺胶原纤维染色.实验中观察大鼠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rn 结果:DDC递增组、DBTC组血淀粉酶水平显著高于DDC恒量组、对照组,透明质酸水平DDC递增组与DDC恒量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DBTC组显著高于DDC恒量组;DDC恒量组、DDC递增组、DBTC组病理评分、纤维化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DC递增组与DDC恒量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DBTC组显著高于DDC恒量组。rn 结论:DDC恒量腹腔注射法和递增腹腔注射法胰腺的纤维化不明显,DBTC一次性尾静脉注射法胰腺的纤维化最显著,比较符合人类CP的发病机理和病理组织学改变。
-
-
尹国骁;
刘秀兰;
杜姣;
向明
- 《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药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胰腺再生因子Reg3g在小鼠慢性胰腺炎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促胰腺组织增殖、抗凋亡及恶性变化的作用,并探讨相关作用机制.rn 方法:采用蛙皮素联合高脂饲料及饮酒喂养C57BL/6J小鼠诱导发生慢性胰腺炎实验模型.动态观察慢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各项指标:Western Blot检测Reg3g、pSTAT3、NF-κB(p65)、DMNT1、SOCS3蛋白表达变化;HE病理组织切片分析胰腺组织损伤状况;碘淀粉比色法测定胰腺外分泌功能.炎症模型建立后采用DMBA诱导小鼠慢性胰腺炎恶性转化,并使采用Reg3g高表达慢病毒系统pEZ-Lv201-Reg3g(pReg3g),研究Reg3g过表达对胰腺组织肿瘤形成的促发作用.动态检测Reg3g、NF-κB(p65)、DMNT1、SOCS3蛋白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分析SOCS3启动子甲基化程度;qPCR检测Reg3g对原癌基因c-fos、c-myc和K-ras转录水平的影响。同时采用ELISA方法测定小鼠血清IL-10、TGF-β水平;分析小鼠T细胞增殖活性和树突状细胞(DC)促T细胞增殖活性;免疫组化分析pReg3g对胰腺组织pSTAT3(Ser727)、淀粉酶、细胞角蛋白-19表达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rn 结果:研究发现小剂量多次注射蛙皮素结合高脂饲料及饮酒法,可提高小鼠血清淀粉酶水平并诱导小鼠胰腺组织结构破坏、炎性细胞浸润、脂肪化生、血管壁增厚等慢性炎症病理损伤;发病过程中Reg3g、pSTAT3(Ser727)、p65蛋白持续高表达,且DMNT1蛋白表达随时间逐渐增强,SOCS3逐步被抑制。研究发现DMBA可增强小鼠胰腺c-fos、c-myc和K-ras mRNA表达,而pReg3g可进一步促进c-fos和K-ras基因转录。pReg3g显著上调Reg3g、NF-κB(p65)、pSTAT3(Ser727)、DMNT1蛋白表达,诱导SOCS3基因启动子部分甲基化,降低SOCS3蛋白表达。rn 结论:小鼠体内研究发现Reg3g一方面直接促进pSTAT3(Ser727)、 NF-κB(p65)表达,上调DMNT1并促进SOCS3甲基化,抑制SOCS3对pSTAT3(Ser727)负调控作用;另一方面Reg3g可提高血清TGF-β、IL10分泌,抑制T细胞增殖和DC促T细胞增殖活性,抑制肿瘤周围免疫反应,从而发挥促胰腺组织细胞恶性增殖、阻止其凋亡,进而诱导慢性胰腺炎向胰腺癌转化。
-
-
-
于亮;
刘郁;
段绍斌;
陈骏;
吾买尔江·买买提;
仝传志;
张增峰;
董俞龙;
董杨帆;
耿加敏;
丁志翔
- 《第七届中医/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方法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已发表的有关非手术治疗慢性胰腺炎中医药干预治疗(CTM)与无中医药干预治疗(CT)对比研究的结果进行Meta分析,明确非手术治疗慢性胰腺炎中医药干预的疗效.方法:收集所有公开发表的有关慢性胰腺炎中医药干预治疗与无中医干预治疗比较的对照研究,通过严格的质量评价,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初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376篇,经筛选后最终纳入11个研究,经分析后结果显示中药干预组的总有效率,腹痛、腹胀、恶心、腹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值均低于对照组,故可得出结论在慢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中,中医药干预组治疗疗效优于无中医药干预组.结论:在慢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中,中医药的干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但本研究因存在纳入研究数量较少,文献质量不高,各项研究中药方案有差异等因素,期待在以后的研究中,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
-
Xu song;
徐松;
Wang xufeng;
王旭锋;
Li xin;
李鑫;
Cao nong;
曹农
- 《2013国际肝胆胰外科东海论坛暨第25届全国肝胆胰外科学术经验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 评价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CBM等数据库,收集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入选标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9篇文献,495例患者纳入分析.术后疼痛缓解(RR=1.08;95% CI: 0.97-1.21;P=0.16)、术后并发症(RR=0.83;95% CI:0.50-1.37;P=0.46=)以及死亡率(RR=1.16;95% CI:0.56-2.42;P=0.69),DPPHR术式优于PD,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DPPHR术后并发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PD (RR=0.75;95% CI:0.63-0.90;P=0.002).术后并发胰腺内分泌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PD (RR=0.75;95%CI:0.57-0.99;P=0.04).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DPPHR显著低于PD (RR=0.12;95% CI:0.03-0.44;P=0.002).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住院时间,DPPHR显著少于PD.术后营养状态(术后体重增加情况)和恢复正常工作,DPPHR显著优于PD.患者术后短期与长期的生存质量,DPPHR显著优于PD. 结论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与胰十二指肠切除在术后疼痛缓解和术后并发症方面同样安全有效, 然而保留十二指肠能显著降低胃排空延迟和术后胰腺分泌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