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胰头癌

胰头癌

胰头癌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974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9篇、会议论文52篇、专利文献203539篇;相关期刊379种,包括国际外科学杂志、临床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39种,包括第六届中国杭州胆胰疾病内镜诊治研讨会暨胰腺癌早期诊断与多学科综合治疗进展论坛、第六届中国放射青年医师论坛、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等;胰头癌的相关文献由222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颖斌、彭淑牖、杨尹默等。

胰头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9 占比:0.45%

会议论文>

论文:5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03539 占比:99.53%

总计:204510篇

胰头癌—发文趋势图

胰头癌

-研究学者

  • 刘颖斌
  • 彭淑牖
  • 杨尹默
  • 沈洪薰
  • 席大鹏
  • 席永昌
  • 田雨霖
  • 倪泉兴
  • 赵铁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锦辉; 杨斌
    • 摘要: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肝细胞癌、胆管癌、胆囊癌、胰头癌及壶腹部周围癌等恶性肿瘤的浸润、压迫而导致肝内外胆道梗阻,是以高胆红素血症、皮肤巩膜及体液黄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1]。临床上,在对黄疸患者进行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评估后,判断无法直接手术根治或是为保护肝功能拟行术前减黄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常选择介入胆道引流、手术胆道引流等减黄处理。胆道引流减黄的方式,可根据各家医疗中心的具体情况选择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逆行胰胆管造影(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胆道支架内引流、开腹或腹腔镜下胆肠吻合内引流手术等,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均以操作安全、引流有效为第一要务,兼顾患者生理、心理的个体化选择。本文拟就目前常见的多种减黄方式进行优缺点比较,并结合笔者经验探讨腹腔镜胆肠内引流术在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陈艳浩; 王骥; 马红钦; 刘利; 杜羽升; 赵文星
    • 摘要: 目的研究术前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AR)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可切除胰头癌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以2014年3月~2020年9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胰头癌根治术的99例患者为胰头癌组,胰腺良性病变患者78例为胰腺良性病变组,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正常对照组。收集3组临床资料,计算血清FAR、NLR,行3组间FAR、NLR水平比较。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计算胰头癌组最佳截断值,FAR、NLR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09、3.10,FAR≥0.09、NLR≥3.10赋予1分,FAR<0.09、NLR<3.10赋予0分,上述两项指标评分相加后分值为0、1、2共3组。比较3组间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总体中位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胰头癌组患者血清FAR及NLR均明显高于胰腺良性病变组,胰腺良性病变组的FAR、NL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胰头癌组临床特征分析显示FAR-NLR与腹腔感染、胰瘘相关(P<0.05)。COX单因素结果显示,肿瘤直径、分化程度、胰瘘、FAR-NLR是胰头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FAR-NLR、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是胰头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FAR-NLR是可切除胰头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FAR-NLR的预测性能优于其单一指标,有助于术前评估胰头癌患者的预后。
    • 保吉红; 海华; 党雅莹
    • 摘要: 目的 探讨胰头癌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胰头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PD治疗,术后随访2年,根据患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统计2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灶直径、肿瘤标志125(CA125)水平、淋巴结转移、术后并发症、肿瘤分化程度、脉管转移、术后化疗,分析胰头癌患者PD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2年,84例胰头癌患者PD术后有30例复发,复发率为35.71%(30/84)。复发组CA125≥35 U/ml、淋巴结转移、肿瘤低分化、脉管转移、术后未化疗患者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CA125≥35 U/ml、淋巴结转移、肿瘤低分化、脉管转移、术后未化疗是胰头癌患者PD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胰头癌患者PD术后复发率较高,CA125≥35 U/ml、淋巴结转移、肿瘤低分化、脉管转移、术后未化疗是独立影响因素,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以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
    • 吴辉; 王全兵; 李鹏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脂肪酶、IL-6联合胰瘘风险评分对胰头癌根治术后胰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胰头癌患者46例。按照胰瘘的诊断与分级标准分为胰瘘组(n=6)、无胰瘘组(n=40)。按照胰瘘风险评分对胰头癌根治术后胰瘘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组LPS以及IL-6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脂肪酶、IL-6联合胰瘘风险评分对胰头癌根治术后发生胰瘘的预测价值。结果:胰腺质地软(OR=3.221),胰管直径<3mm(OR=4.950),术后6小时血乳酸≥2.5mmol/L(OR=1.261)及术中出血量≥400 mL(OR=1.087)是导致术后临床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胰瘘组血清中LS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无胰瘘组(P<0.05)。LSP、IL-6和FPS评分评估胰头癌患者根治术后胰瘘AUC为0.775、0.789、0.788。联合检测AUC为0.864。结论:血清脂肪酶、IL-6联合胰瘘风险评分可对胰头癌患者根治术后胰瘘病情进行预测价值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胰头癌病情提供了数据参考。
    • 王伟; 陈雪健; 李宁; 杨真诚; 李祥; 徐力善
    • 摘要: 胰腺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的致命恶性肿瘤。胰头是胰腺癌发生的主要部位,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发现时多属晚期,预后极差。目前,外科手术可能是胰头癌有限的治疗方法中唯一有效的治愈方法,患者的术后远期疗效也随着外科技术及手术方式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高。手术方式的选择由最初的标准切除术逐步演变为更加接近根治性切除的扩大根治术,包括联合血管切除、扩大淋巴结清扫及联合脏器的切除,但其治疗效果在某些方面仍存在诸多争议。
    • 芮爱菊
    • 摘要: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胆胰系统恶性肿瘤,包括胆管癌、壶腹癌以及胰头癌等压迫胆管而引起,临床症状常不明显,早期症状比较隐匿,常以黄疸为首发症状,且往往发现时已属疾病晚期,患者可出现全身多系统器官功能异常,包括肝功能损害、凝血功能障碍、机体免疫功能受损等[1],临床常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进行胆汁外引流减黄治疗,因大量胆汁丢失,常引起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肠内营养不能充分消化和吸收,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等问题[2]。
    • 董磊; 杨雨钊; 王锋
    • 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中晚期胰头癌患者姑息治疗期间分别应用内镜下支架置入术与开腹旁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中晚期胰头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9例患者行姑息性旁路手术治疗(手术组),107例为内镜支架植入术治疗(支架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进食时间、住院时长、住院总费用、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以及生存情况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支架组患者血清胆红素、转氨酶水平术后3 d降低(P0.05);2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支架置入术能够达到早期引流退黄效果,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同时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
    • 沈婕; 何胜利; 胡南华; 蔡芸芸; 喻丹; 孙杰; 曹铁留; 刘鲁明; 张秀梅
    • 摘要: 目的观察清胰化积方对晚期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术后肝功能、感染率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年11月—2019年12月行PTCD的47例晚期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清胰化积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比较2组患者PTCD术后的肝功能变化、感染率及总生存率。结果PTCD术后第28天,清胰化积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总中位生存期为6.6个月,其中清胰化积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6.8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6.1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清胰化积方能促进晚期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的肝功能恢复,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薛佳豪; 吴阳
    • 摘要: 目的探讨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PD)治疗胰头癌(PH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D且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PHC的64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标准的PD组(标准组)32例和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的PD组(扩大组)32例,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阳性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1 a生存率、术后3 a生存率、淋巴结转移率及原位复发率。结果扩大组的手术时间(254.34±36.39)min,较标准组的(214.31±19.14)min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09,P<0.001);扩大组术中出血量(270.59±55.45)mL,较标准组的(253.31±47.97)mL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33,P=0.187);扩大组术中的阳性淋巴结清扫个数14.37±2.30,较标准组的11.95±2.18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0,P<0.001);扩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88%(7/32),标准组为15.63%(5/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0,P=0.522);扩大组术后1、3 a生存率及原位复发率分别为65.63%(21/32)、37.50%(12/32)、3.13%(1/32),标准组分别为68.75%(22/32)、34.37%(11/32)、9.38%(3/3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71,P=0.790;χ^(2)=0.068,P=0.794;χ^(2)=1.067,P=0.302);扩大组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率为3.13%(1/32),低于标准组的18.75%(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0,P=0.045)。结论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的PD能够降低PHC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风险,但无法延长患者术后的生存期,也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马东伟
    • 摘要: 目的:探讨海德堡三角清扫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胰头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胰头癌患者的资料,按治疗方式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标准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海德堡三角清扫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生存情况、病灶复发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术前,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海德堡三角清扫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在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的基础上,能进一步降低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