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白介素-6

白介素-6

白介素-6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415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23篇、会议论文127篇、专利文献41690篇;相关期刊811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15种,包括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临床经验学术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第七届华北长城心脏病学会议、河北省心血管病学2014年会暨第三届经前臂(桡/尺)动脉微创化冠脉介入治疗国际论坛等;白介素-6的相关文献由1223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静、张丽、李强等。

白介素-6—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23 占比:8.78%

会议论文>

论文:127 占比:0.28%

专利文献>

论文:41690 占比:90.95%

总计:45840篇

白介素-6—发文趋势图

白介素-6

-研究学者

  • 王静
  • 张丽
  • 李强
  • 王丹
  • 李军
  • 王丽
  • 王勇
  • 刘芳
  • 张敏
  • 张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晓冬; 雷治平
    • 摘要: 目的 探讨膀胱肿瘤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以98例膀胱肿瘤患者为对象,检测患者IL-6、TNF-α、CRP及凝血指标水平.分析炎症因子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Ⅲ期组IL-6、TNF-α、CRP水平高于Ⅱ期组、Ⅰ期组、0期组(P<0.05);Ⅱ期组IL-6、TNF-α、CRP水平高于Ⅰ期组、0期组(P<0.05);Ⅰ期组IL-6、TNF-α、CRP水平高于0期组(P<0.05).Ⅲ期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低于Ⅰ期、0期组,凝血酶原时间(PT)高于Ⅰ期、0期组;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水平高于Ⅱ期组、Ⅰ期组、0期组(P<0.05);Ⅱ期组aPTT低于Ⅰ期组、0期组,PT、Fbg、D-D高于Ⅰ期组、0期组(P<0.05);Ⅰ期组aPTT、PLT低于0期组,PT、Fbg、D-D水平高于0期组(P<0.05).血清IL-6、TNF-α、CRP与aPTT、PLT呈负相关(P<0.05),与Fbg、D-D呈正相关(P<0.05).TNF-α、CRP与PT呈正相关(P<0.05).结论 膀胱肿瘤患者凝血功能随病理分期的增加,紊乱加重,血清IL-6、TNF-α、CRP与患者凝血功能的紊乱存在联系.
    • 周晓霞; 王杰萍; 闫巍; 景玉琼; 张淼淼
    • 摘要: 目的 探讨稳定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的肠道菌群特点及其与肺功能、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老年COPD患者142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66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病例组患者进一步依据肺功能严重程度分组,肺功能Ⅰ、Ⅱ级COPD患者为A组,共72例,Ⅲ、Ⅳ级为B组,共70例.检测各组的肠道菌群、肺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B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比值、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明显低于A组和对照组,A组除乳酸杆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老年COPD患者肠道菌群紊乱情况多于健康老年人,肺功能Ⅲ、Ⅳ级老年COPD患者多于肺功能Ⅰ、Ⅱ级患者,且老年COPD患者的肠道菌群与肺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密切相关.
    • 晏木云; 李丽
    • 摘要: 目的 研究重症肺炎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趋化因子16(CXCL16)、白介素-6(IL-6)以及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GFBP-4)的表达水平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临床纳入2019年4月-2021年4月期间长沙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6例重症肺炎伴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ARDS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34)、中度组(n=58)和重度组(n=24).再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79)和死亡组(n=37).观察不同程度ARDS患者CXCL16、IL-6和IGFBP-4水平,分析三种指标与患者病情程度的关系.再观察不同预后结局患者上述三种指标的水平,分析三种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轻度组CXCL16、IL-6以及IGFBP-4水平均低于中度组,中度组均低于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P<0.05).结论 随着重症肺炎合并ARDS患者病情的加重,CXCL16、IL-6以及IGFBP-4水平表达逐渐升高.CXCL16、IL-6以及IGFBP-4水平有助于预测重症肺炎合并ARDS患者的预后结局.
    • 李丹; 胡凯文; 韩丽; 赵百孝
    • 摘要: 目的观察艾灸对癌性疲劳模型小鼠及其JAK-STAT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模型组15只、艾灸组15只及红外组15只。选择4T1乳腺癌细胞系在雌性BALB/C小鼠左腋下移植,顺铂构建癌性疲劳小鼠模型,干预4周后检测疲劳跑台实验及悬尾实验,并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蛋白酪氨酸激酶(Janus kinase 1,Jak1)、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及IL-6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法检测Jak1、Phospho-Jak1、STAT3、Phospho-STAT3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疲劳跑台时间、距离明显减少(P<0.01),电击次数及悬尾时间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红外组、艾灸组小鼠跑台时间、距离增加(P<0.05),跑台电击次数和悬尾不动时间减少(P<0.05);与红外组比较,艾灸组悬尾小鼠不动时间减少(P<0.05)。在观察对JAK-STAT信号通路表达情况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L-6、TNF-α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和红外组IL-6、TNF-α、Phospho-Jak1、Phospho-STAT3蛋白表达量及IL-6、Jak1及STAT3 mRNA表达量降低(P<0.05);与红外组相比,艾灸组IL-6、TNF-α含量,Jak1、STAT3及IL-6 mRNA表达量减少(P<0.05)。结论艾灸可能通过下调炎症因子介导的JAK-STAT信号通路,起到改善癌性疲劳的作用,而红外线是艾灸起效的因素之一。
    • 黄琳; 李清瑞
    • 摘要: 目的分析叶酸利用度、孕酮诱导阻滞因子及白介素-6血清水平与先兆早产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3月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先兆早产单胎妊娠孕妇,根据分娩结局分为早产组(54例)和足月分娩组(53例),另择同期45例单胎正常妊娠孕妇做对照组,分析三组一般临床资料并比较三组血清孕酮诱导阻滞因子、白介素-6和叶酸利用度情况,以先兆流产足月产、早产为因变量,血清孕酮诱导阻滞因子、白介素-6和叶酸利用度为自变量,分析早产和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组叶酸利用能力风险比较,早产组无风险、低风险人数比例低于足月分娩组、对照组,中风险、高风险人数比例高于足月分娩组、对照组(P<0.05);三组血清指标比较,对照组血清孕酮诱导阻滞因子水平高于足月分娩组、早产组;白介素-6水平低于足月分娩组、早产组(P<0.05);Pearson检验分析,叶酸利用能力、孕酮诱导阻滞因子与先兆早产呈负相关,白介素-6水平与先兆早产呈正相关,经二元逻辑回归相关性分析,叶酸利用能力、孕酮诱导阻滞因子降低以及白介素-6水平升高是先兆早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叶酸利用度、白介素-6、孕酮诱导阻滞因子均与先兆早产妊娠结局具有密切联系,临床可以通过观察以上指标来预测先兆早产孕妇的妊娠结局,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 袁琪; 王伟; 徐春华
    • 摘要: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恶性胸腔积液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治疗的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1月至2017年05月在我院呼吸内科病理确诊NSCLC恶性胸腔积液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流式荧光法检测胸腔积液中IL-6水平,蛋白磷酸化流式分析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STAT1和pSTAT3表达,通过Kaplan-Meier法构建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整体入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64.4%,高IL-6组17例客观缓解率为41.2%,低IL-6组56例客观缓解率为71.5%,低IL-6组客观缓解率优于高IL-6组(P=0.006),所有完全缓解患者均为低IL-6组。高IL-6组和低IL-6组治疗失败时间(time to treatment failure,TTF)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比较结果分别为:6.8个月vs 10.5个月(P<0.0001),20.5个月vs 26.4个月(P=0.0003)。多因素回归分析示IL-6水平是影响TTF(P<0.001,OR 6.190,95%CI 3.136~12.221)和OS(P<0.001,OR 6.28895%CI 3.060~12.925)的预后因素。在CD4+T淋巴细胞中,高IL-6组pSTAT1表达低于低IL-6组(P<0.001),两组间pSTAT3表达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恶性胸腔积液中IL-6水平可能是预测EGFR敏感突变型NSCLC接受EGFR-TKIs治疗的患者临床预后的有效指标。
    • 王月; 陈沛; 江澜; 耿花蕾; 王雅惠; 陆梦馨; 邹忆怀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患者分为痰热腑实证组(71例)和非痰热腑实证组(89例),对患者进行中风病类诊断评分、证候要素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并检测血清HCY、LP(a)、TG、IL-6水平。对比两组患者临床量表评分、理化指标的差异并分析评分与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痰热腑实证组中风病类诊断评分、NIHSS评分、证候要素内火、痰湿以及血瘀评分、血LP(a)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痰热腑实证组(P<0.05);在所有患者中,LP(a)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内火评分呈正相关(P<0.05),IL-6水平与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内风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患者以火、痰、瘀等实邪壅盛为特点,病情更重,LP(a)可能为其危险因素之一;急性缺血性中风病患者的LP(a)、IL-6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分别与证候要素内火、内风密切相关。
    • 黄穹琼
    • 摘要: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介素-6(IL-6)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人外周血中的水平及探讨三者诊断VAP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4年5月至2019年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行机械通气重症监护室病人149例,依据7 d内是否发生VAP分为非VAP组87例和VAP组62例,并以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收集分析各组基本资料;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测定各组外周血NLR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验各组血清IL-6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索VAP病人外周血CD64指数、NLR及IL-6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VAP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外周血CD64指数、NLR、IL-6、CPIS对VAP的诊断价值。结果VAP组病人白细胞计数(10.15±3.22)×10^(9)/L、体温(38.36±0.30)°C、CD64指数(6.75±1.92)、NLR(9.67±2.58)及IL-6(30.53±5.42)ng/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非VAP组(均P<0.05),且VAP组CPIS(7.76±1.56)评分明显高于非VAP组(P<0.05);VAP病人外周血CD64指数、NLR、IL-6与CPIS均呈正相关(r=0.487、0.567、0.559,均P<0.05);CPIS、CD64指数、NLR、IL-6均是影响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外周血CD64指数、NLR、IL-6、CPIS诊断VA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3、0.882、0.818、0.752,此时对应灵敏度分别为71.0%、79.0%、75.8%、67.7%,特异度分别为87.4%、83.9%、83.9%、67.8%;外周血CD64指数、NLR、IL-6联合检测VAP的AUC为0.936,此时对应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3%、87.9%,其灵敏度、诊断价值高于CD64指数、NLR、IL-6、CPIS。结论外周血CD64指数、NLR、IL-6在VAP病人呈高水平,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三者联合可更好地诊断VAP。
    • 王新; 王娟; 张婧; 齐锡友
    • 摘要: 目的探讨孤立性眩晕患者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该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孤立性眩晕患者125例,对其临床基本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所有患者均进行影像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所有患者是否并发脑梗死,分为并发脑梗死组(25例)和非并发脑梗死组(100例),对孤立性眩晕患者并发脑梗死的单因素进行分析,并筛选孤立性眩晕患者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并发脑梗死组合并伴有椎基底动脉狭窄/发育不良、合并吸烟史、伴有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史、伴有脑灌注降低、伴有高血压、伴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占比均高于非并发脑梗死组,并发脑梗死组患者外周血FPG、TC水平及血清IL-6水平均较非并发脑梗死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11、8.235、14.446、10.471、10.048、5.970、6.248;t=4.217、24.689、17.939,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伴有糖尿病、血清IL-6水平高、伴有椎基底动脉狭窄/发育不良、伴有高血压均为孤立性眩晕患者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34、2.098、2.149、1.370,P<0.05)。结论伴有糖尿病、血清IL-6水平高、伴有椎基底动脉狭窄/发育不良、伴有高血压均为孤立性眩晕患者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可通过对患者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降低并发脑梗死疾病的风险,同时给予患者早期的全面诊断,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张雅雯; 赵蕊; 张紫微; 唐瑞雨; 邓欢; 边文静; 冯瑞雪; 张再康
    • 摘要: 目的:研究清热利湿化痰通络开玄方对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和研究组(常规西药加清热利湿化痰通络开玄方治疗)各30例。对比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医症状评分、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NIHS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清热利湿化痰通络开玄方对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具有良好疗效,能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中医症状的改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