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12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
第12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

第12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江苏镇江
  • 出版时间: 2008-10-24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江苏省医学会

会议文集:第12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RPD)治疗壶腹部周围恶性肿瘤导致重大危险并发症出血、胰瘘、胆瘘和死亡的重要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胰腺专业小组在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连续完成156例RPD术后出血、胰瘘、胆瘘和死亡的发病率和处理体会,并结合国内外文献阐明RPD术后发生重大危险并发症的原因和应采取的相应对策。结果:156例RPD患者中4例发生了消化道应急性溃疡大出血;2例患者发生胰肠吻合口出血;术后出血发病率3.85%(n=6)。2例消化道应急性溃疡大出血患者经大量输血、药物止血、抑酸等治疗后出血停止;另2例在上述治疗无效后行DSA,但未发现明显的出血点,随后经留置导管导管持续灌注止血药物24小时后出血停止,2例均并发严重的肺部感染和ARDS,1例经抗炎和辅助呼吸等治疗后痊愈出院;另1例在ICU住院2月后死于呼吸率竭(0.65%)。1例胰肠吻合口出血在DSA定位下栓塞脾动脉分支后出血停止;另1例在选择性栓塞止血失败后剖腹切开胰肠吻合口处空肠缝扎胰腺断端出血点止血,但止血术后第3天发生胰瘘(0.65%)。1例胆总管下端肿瘤患者术后11天发生胆瘘(0.65%)。2例胆瘘、胰瘘患者均经在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等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患者自身的因素、肿瘤所处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和手术的复杂性等,RPD术后难免会发生出血、胰瘘、胆瘘和死亡等危险并发症;正确的术前准备、规范熟练的手术操作和积极有效的术后治疗,可极大地减少重大危险并发症的发病率;及时有效的处理出血、胰瘘、胆瘘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 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危重急症,有起病急、进展快、病程长、病死率高等特点。并且该类病人处于一种高分解代谢状态,糖、脂、蛋白代谢异常,电解质紊乱、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需求异常等,均使SAP患者更易出现营养状况恶化。若无及时而又合理的营养支持,患者将出现免疫功能下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会增加,故而营养支持在SAP患者的治疗中占据着极重要的地位。本文对162例SAP患者采用的肠内营养支持进行归纳分析。
  • 摘要:暴发性胰腺炎(FAP)是一种来势极为凶险的急腹症,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处理棘手。本院在诊治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处理病情如此复杂、历经手术次数如此之多的FAP患者实属罕见。本文介绍了历经14次手术的暴发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出要重视FAP的基础治疗,正确把握FAP外科干预的时机、指征、方式,做好并发症的处理。
  • 摘要: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胰岛素瘤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0—2007年44例胰岛素瘤患者术中超声应用情况。结果:43例术中超声准确定位肿瘤、明确肿瘤比邻关系。结论:术中超声是目前胰岛素瘤定位诊断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且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
  • 摘要:目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最具挑战性的普外手术之一。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文献报到的例数不超过185,其中国外约165例,国内20例左右。消化道重建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非常关键的部分,由于难度大,值得探讨适合于腔镜下的消化道重建的方法。本文初步探讨了腔镜手术中的消化道重建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本中心完成的15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采用了Child或改良Child法进行消化道的排列。曾采用3种胰一空肠吻合的方法:2例采用了彭氏套入捆扎法,2例端端套入间断缝合法,其余11例均采用了端侧包卷式吻合法。对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例采用端端胰腺空肠吻合的患者,有3例发生了轻微的胰漏,尤其是第一例患者。其余采用胰。空肠端侧包卷式吻合法的11例患者,无一例发生胰漏。采用端侧包卷式吻合法后,吻合时间缩短2小时以上。结论:胰腺空肠端侧包卷式吻合是一种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安全快速可行的吻合方法。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胰岛细胞瘤切除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经验。方法:2007年7月~2007年12月收治胰岛细胞瘤患者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其中术前诊断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3例,胰岛素瘤27例。所有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至少1项为阳性,肿瘤位置包括胰头颈部4例,体尾部26例。结果:2例腹腔镜超声探查未发现病灶而终止手术,其余28例发现病灶并成功在腹腔镜下切除(联合胆囊切除5例)。手术方式包括:局部切除13例(钩突1例,胰头颈部3例,体尾部9例),胰体尾脾切除15例(其中保脾7例)。手术时间165(65~465)min,出血145(50~800)ml,术后3例发生胰漏,2例经过保守治疗愈合,1例行ERCP胰管支架置入后治愈。术后住院天数为5.6(2~17)d。无中转开腹及手术死亡。随访15(4.62)m,无肿瘤复发,2例仍有发作性低血糖,1例血糖高(发病前有糖尿病),需要口服降糖药,其余27例血糖正常。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胰岛细胞瘤切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术中超声有助于肿瘤的准确定位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 摘要:胰腺疾病主要包括胰腺炎、胰腺癌和胰腺囊肿等,约10%的慢性胰腺炎可呈肿块型表现,单凭影像学检查很难与胰腺癌鉴别。胰腺癌(PC)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是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的重大疾忠。近年来胰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国内外均报道有明显的上升之势。由于胰腺恶性肿瘤病人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而胰腺位于腹膜后,位置较深并且毗邻血管,周围结构复杂,不易获取组织,因此,胰腺疾病的定性及定位诊断比较困难。不易对胰腺癌作出早期诊断,多数胰腺癌获临床诊断时往往已届晚期,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都非常低。细针穿刺活检(FNA)是胰腺癌确诊的有效方法,并且成为不能切除胰腺占位病变获取病理诊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通过对FNA的研究,作者认为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A)对胰腺占位性病灶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对胰腺癌、胰腺癌小病灶及炎性假瘤的诊断有其独特优势。
  • 摘要:本文介绍了血液滤过技术的发展背景,简述了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病理生理机制,并对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应用于SAP的原理假设、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进行讨论。CBP通过对有害促炎因子的清除,达到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改善患者的预后目的。这一点在SAP中的临床应用中己得到肯定。
  • 摘要:胰岛素瘤的病人是由于胰腺某一局部或B细胞异常增生造成胰岛素分泌过多,病人出现发作性软弱无力、面色苍白、出冷汗、心动过速以及休克等低血糖反应为主要表现的少见疾病。此病发病率低,胰岛素多次复发转移在临床上更是少见,但也具有阵发性低血糖或昏迷;急性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症状立即消失,即whipple氏“三联征”的特色。由于疾病特点,围手术护理及手术上有不同于其他手术的方面,因而在诊断和治疗上也不同于其他手术。现对本院收治的1例胰岛素瘤多次肝脏复发转移患者的围手术期及术中处理情况进行介绍。
  • 摘要:本文对胰腺癌的流行病学调查进行介绍,简述了胰腺癌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进展及胰腺癌早期诊断方面的进展。分析了第六版TNM分期法对胰腺癌手术治疗的影响,并对胰腺癌的手术治疗与综合治疗进行了论述。
  • 摘要:本文对胰腺炎分类情况进行简述,介绍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与发展的机制,指出间室综合征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发展的基本形式,并对关于急性肤腺炎的胰腺坏死与腹膜后组织坏死进行了讨论。通过对重型急性胰腺炎的重新认识,提出了对手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更新的观点,还有待更多的验证。
  • 摘要:制定胰腺癌诊治指南旨在规范胰腺癌诊断和治疗方式,提高胰腺癌病人的疗效,便于交流和总结,提高我国胰腺癌治疗的整体水平。本文介绍了胰腺癌诊治指南的制定依据与制定过程,并对胰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等内容进行了简述。
  • 摘要:捆绑式胰肠吻合术(BPJ)已被广泛应用,它所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当胰腺残端太大时,不易将其送入空肠腔内,为此笔者设计了捆绑式胰胃吻合(BPG),应用结果十分令人满意,不论胰腺残端多大都能顺利将其送入胃腔进行吻合,而且能确切的防止吻合口漏的发生,BPG的优越性堪比BPJ,甚至有些方面还超过了BPJ,本文对其进行报告。
  • 摘要:胰腺内分泌肿瘤指由胰岛Langerhan氏细胞增生发展而成的肿瘤,依有无分泌功能分为两类,有分泌功能的肿瘤,多因特定激素水平的异常增高而产生不同临床症状。熟悉不同高激素水平的临床表现,进行相应血清激素水平测定,是诊断胰腺内分泌肿瘤的第一步。定性明确后,进行影像学定位,首选无创检查,对疑难病例进一步选用有创方法。而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多为胰腺巨大肿瘤,因压迫症状而被影像学检查检出。大多数胰腺内分泌肿瘤需要手术治疗,最终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明确病理学类型和性质,测定Ki-67能帮助界定肿瘤良、恶性。对胰腺内分泌肿瘤的病人均需细致采集病史及进行体格检查,包括各内分泌器官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并详细询问家族史,进行有关激素水平的测定,以排除多发性内分泌肿瘤。本文介绍了胰岛瘤、胃泌素瘤、胰高糖素瘤、胰血管活性肠肽瘤、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定性诊断、定位诊断及治疗。
  • 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癌外科根治切除术中淋巴清扫D2合并神经鞘、神经束切除的价值。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5年间58例胰头癌行根治切除R0,D2手术同时行神经鞘、神经束切除的病例与同期76例未行神经鞘、神经束切除的R0,D2手术进行对照观察。结果:58例行神经鞘切除的患者中有36例(62.1%)经病理证实有神经侵润,22例(37.9%)无侵润。其1、3年生存率分别为:61.1%,36.1%和86.4%,59.1%。而神经鞘切除组58例与76例未行神经鞘切除组相比,1、3年生存率分别为:70.7%,44.8%和60.5%,25.O%。结论:胰腺癌易早期转移。除淋巴结、血行转移和种植转移外,神经侵润转移沿神经鞘、嗜神经转移是其独特的生物学行为,在根治术中应注重这一特征,行神经鞘、神经束切除对提高生存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液体复苏的合理方案。方法:根据每日复苏液中晶体和胶体的不同用量,将该院2005年3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6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4组(n=15),晶体组、晶胶联合I组(晶:胶=4:1)、晶胶联合II组(晶:胶=3:1)和晶胶联合III组(晶:胶=2:1)。观察不同复苏方案对平均动脉压(MAP)、红细胞压积(HCT)、心率、血红蛋白、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02)、胃粘膜pH值(pHi)、血乳酸、APACHEII评分、氧运输(CP02)、氧消耗(VO2)、液体负平衡出现时间、液体扣押量、住院时间、病死率及腹腔室隔综合征(AC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发生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单纯晶体组相比,联合应用晶、胶体进行液体复苏可显著改善SAP的上述指标,而晶胶联合III组的效果最佳。结论:SAP早期,以合适的比例联合应用晶、胶体液进行液体复苏可有效恢复循环血容量、减轻液体扣押量、缩短正平衡持续时间、增加组织灌注和氧供、维护重要脏器功能,从而显著改善SAP的预后。
  • 摘要:目的:分析该院02年06月至07年07月收治的739例次急性胰腺炎病例,研究急性胰腺炎发病因素与其预后的关系,以加深对其认识,积累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该739例各型急性胰腺炎病例资料,详细了解其发病因素的种类及各自所占的比例,就诊科室,治疗措施及结果,分析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739例急性胰腺炎按发病因素所占比例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胆源性,特发性,高脂血症性,酒精性,吸烟相关性,医源性,妊娠相关性;其中预后较差的为医源性,高脂血症性相对较好;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内镜治疗,优于非手术治疗;在普外科及消化科就诊者得到较专业的治疗,预后较急诊中心等其他科室为佳。结论: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好发于中青年人群。它多由胆道疾病,酒精等因素引起,预后与发病因素,严重程度,治疗措施等密切相关。
  • 摘要:目的:分析ICU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SAP)保守治疗期间胰腺继发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ICU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例,将其分为胰腺继发感染组(30例)和未感染组(26例)并对两组间的相关临床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未感染组病人住院死亡率和平均IC[J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感染组,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入院时的APACHE II评分、Ranson评分、入ICU时功能不全器官个数、发病距入ICU时间、患者入ICU时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值、行空肠营养距发病时间及质子泵抑制剂应用时间等与SAP继发胰腺感染相关。多变量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AICU时功能不全器官个数和发病距入ICtJ时间是急性重症胰腺炎继发胰腺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AP保守治疗期间继发胰腺感染将显著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及住院时间,AIcu时功能不全器官个数和发病距入AICU时间是SAP继发胰腺感染的影响因素。rn 重症急性胰腺炎起病突然,病情发展快,常可导致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甚至衰竭,并发症多。是ICU收治的主要病种之一。本文回顾分析了2003年6月~2008年6月间该院外科ICU的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例74例:5例发病早期即并发MOF死亡;13例诊断“胆源性胰腺炎”或并发“腹腔间室综合症”者于发病初期采取手术治疗;其余56例发病初始采取保守治疗,其中30例保守治疗过程中因胰腺继发感染行手术治疗。另26例无胰腺继发感染证据,其中24例保守治疗成功治愈,2例因胰头周围包裹性坏死灶持续压迫十二指肠致肠梗阻而行手术治疗治愈。现将发病初始采取保守治疗者中胰腺继发感染组与未感染组作一比较并报告。
  • 摘要:目的:介绍并总结一种新方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的胰腺及胰周感染。方法: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形成的胰周坏死组织及积液,首先在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3-5天后拔除引流管,采用扩皮器将其窦道适当扩开后,再放置一粗的血浆引流管进行引流。此后一周,拔除粗的血浆引流管,应用胆道镜进行脓肿内清创。结果:通过上述方法治疗22例患者,全部患者胰周坏死组织及积液均达到有效的引流或清除。其中,15例胰周脓肿或积液完全消失;4例因残余脓肿位于脾门或髂窝胆道镜难以安全清创,于后期行开腹脓肿引流手术;3例形成胰腺假性囊肿择期施行囊肿空肠吻合。结论:采用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并胆道镜清创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的胰腺及胰周感染,方法简单、安全,临床效果可靠。
  • 摘要:尽管胰腺癌的手术技巧不断提高和手术设备日趋完备,尽管在临床和生物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目前该病的死亡率仍然很高,远期生存率还甚不理想,在男、女所有导致死亡的肿瘤当中,胰腺癌排在第五位,胰腺癌的五年生存率仍然低于5%。外科手术切除这一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在不到25%的患者身上施行,即使患者经过了根治性手术,有时肿瘤的复发仍然不可避免。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1)胰腺癌早期临床的隐匿性与非特异性使目前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方法对获得疾病的必要信息帮助不大;2)一个公认的事实是胰腺癌的高度浸润性(胰周组织浸润、血管浸润、神经浸润)以及不易发现的早期亚临床转移制约着手术切除率和治疗效果;3)胰腺癌对目前放化疗药物和方法的低敏感性与不应性,使综合治疗的结果令人失望。总之由于对胰腺癌自然病程和生物学特性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深层的认识,所以目前即使是关于胰腺癌的最好的理论和认识也是不全面,这就要求一方面要深入研究胰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探索和寻找新技术、新方法,力求揭示生物学特性的本质,另一方面要思考目前的治疗策略,必要时调整或改进。
  • 摘要:目的:评价术中组织学穿刺对胰头占位的诊断效果,寻找影响术中穿刺活检诊断的相关因素,提出合理的穿刺方法。方法:总结1994年6月至2007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科收治并行术中组织学穿刺活检的胰头占位患者85例之临床资料,提供胰头占位穿刺的相关数据,评价影响穿刺诊断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胰头占位术中组织学穿刺的诊断灵敏度74.6%,特异度94.4%,阳性预测值98.0%,阴性预测值50.0%。单因素分析显示胰头占位大小、穿刺数量和是否并发慢性胰腺炎与穿刺诊断相关。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胰头占位大小和穿刺数量是影响穿刺诊断的关键因素。直径小于25毫米占位的穿刺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低于直径大于25毫米者,穿刺数量增加时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更高。结论:术中组织学穿刺鉴别胰头占位性质,其方法简便。定位准确,取材完整。针对胰头占位较小及并发慢性胰腺炎者,适当增加穿刺数量可提高穿刺诊断的准确率。rn 胰头占位的定性诊断决定着外科治疗方式,不同治疗方式对特定疾病患者的生存时限、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产生不同影响。由于胰头占位术前定性诊断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使术中组织学穿刺活检的诊断结果成为决定手术方式的最后手段。如何提高术中组织学穿刺的诊断效果,改善其灵敏度与特异度,值得探讨。
  • 摘要:目的:研究数字医学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外科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胰、十二指肠外科疾病患者CT数据25例,其中胰头癌6例、胰体尾肿瘤2例、胰管结石5例、胰管真性囊肿2例、胰腺假性囊肿7例、十二指肠球部占位1例、十二指肠降部癌2例。将数据导入自主研发的医学图像处理系统进行程序分割、三维重建,然后将重建的STL导入到FreeForm Modeling System行仿真手术研究。对胰头癌和十二指肠降部癌患者行仿真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胰体尾肿瘤患者仿真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2例,仿真胰管切开取石、胰肠吻合5例,仿真胰腺囊肿切开内引流术9例,仿真胃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对三维重建模型与CT平扫结果进行比较,然后将仿真手术结果用于术前手术方式的选择并与术中手术所见相比较。结果:1.所有患者均采集到64排螺旋CT扫描的平扫期、动脉期、门静脉期、静脉期四套完整的数据,各重要结构显示清晰;2.25例患者肝、胆、胰、脾、门静脉、腹主动脉等重要结构均得到很好的重建,重建率达100%。三维重建出的结果有很强的立体宅间关系,重建的模型能真实反映脏器和肿瘤的实际体积和解剖标志也可清晰判断肿瘤的来源及是否侵犯到周围脏器;3.仿真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仿真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仿真胰管切开取石、胰肠吻合、仿真胰腺囊肿切开内引流术、仿真胃十二指肠切除术、与实际手术过程几乎完全吻合,仿真手术与实际手术切除的标本从外形到肿瘤部位都十分接近。结论:数字医学技术的引入对胰腺十一二指肠癌患者的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术中指导手术、降低手术风险有指导意义。rn 胰腺是腹膜外位器官,深藏于腹膜后,解剖位置深在,质地柔软,腺体特征明显,欠缺有形器官的固定形状是致胰腺疾病的发病也比较隐匿,由于胰腺与周围重要结构关系紧密且多变,界限不易确定,因此胰腺科手术的难度也很大,胰腺手术一直是腹部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尤其是胰头癌作为一种致命的恶性肿瘤,尽管在认识、诊断、获得常规和新型的治疗方法等方面取得重大的进展,其仍然有偏高的死亡率和较低的生存率。治疗胰腺癌仍是依赖于完整的切除局部肿瘤。一个完整的手术切除又依赖于术前肿瘤及其内部与重要结构的准确成像。如何能够在手术前就对其浸润情况和可切除性进行准确评估,安全而彻底根治切除浸润肠系膜根部的胰腺恶性肿瘤成为胰腺外科治疗胰、十二指肠癌的一个难题。数字医学技术在整形外科及骨外科已得到了一定的临床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此,作者将数字医学技术引入到胰腺及十二指肠外科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 摘要:中段胰腺切除术(MP),又称中心性胰腺切除术(central pancreatectomy)和节段性胰腺切除术(segmental pancreatectomy),是针对胰腺颈部或体部等中间部分肿瘤的一种术式。自1957年Guillemin等首先报告应用中段胰腺切除术式以来,迄今已有近50年的历史。相对于扩大的胰头切除术和扩大的胰体尾切除术(ELP),手术范围缩小的一种胰腺节段切除手术,最大的益处在于病人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保存良好,并有更好的生活质量。本文结合1例中段胰腺切除术的治疗体会,复习国外有关文献,对该手术适应症、手术体会、并发症和疗效进行综合报告。
  • 摘要: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是指由胆道疾病(结石、蛔虫、乳头狭窄等)诱发的急性胰腺炎(AP)。胆道结石的嵌顿、梗阻、排石过程和胆道蛔虫感染等刺激造成壶腹括约肌的损伤引起胰胆出口的痉挛、充血、水肿,导致胰胆管排空不畅和压力升高,胆汁向胰管返流,从而引起AP。在我国约有60%以上的AP是由胆道疾病引起。内镜因其在胆道系统的独特优势,现已广泛应用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院共行逆行胰胆管造影1719例,近几年应用该技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42例,现对治疗情况进行总结。
  • 摘要:急性胰腺炎与急性阑尾炎同为外科急腹症,在大多数情况下,鉴别诊断并不困难,但在少数情况下,当临床表现不典型,特别是血、尿淀粉酶不增高时,急性胰腺炎可能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本院共转诊收治4例急性胰腺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现对其具体情况进行报告。
  • 摘要: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EN)是一组多个不同的内分泌腺体在同一个体先后或同时发生、以功能亢进为主要表现的显性遗传性疾病。MEN分为MEN-1型和MEN-2型两大类。MEN-1型主要累及甲状旁腺、垂体和胰肠内分泌。MEN-1型的全球发病率为1/30000~1/50000,迄今国内报道数十例。而MEN-1型患者同时发生多种胰肠内分泌肿瘤则更为罕见,搜索文献仅见4例英文报道。现对本院诊治的一例MEN-1型同时发生多种胰肠内分泌肿瘤的具体情况进行报告。
  • 摘要:成功的胰腺是终末期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随着器官保存技术的发展、手术方式的日臻完善、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和移植免疫学的新发现以及术后管理、监测技术的进步,目前胰腺移植物明显提高,并能稳定甚至改善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因此该手术已被广泛认可与开展。Ⅰ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胰腺移植的受体。应经过充分的选择。本文对胰腺移植的适应证进行了简述,指出胰腺移植物内分泌部分的静脉回流方式、外分泌部分的引流方式一直是胰腺移植技术争论与演进的焦点。胰腺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可分为免疫诱导治疗和维持免疫抑制治疗,文章分别对其进行了介绍。
  • 摘要:美国NCCN(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成立于1995年,由全美21个肿瘤治疗中心组成,为面向肿瘤诊治的协作组织,包括由600多位各学科专家组成的48个指南专家小组,负责相关肿瘤诊治指南的制订及更新。NCCN指南胰腺癌部分为胰腺外分泌癌诊治指南,不包括类癌及胰腺内分泌肿瘤。纵观近三年来该指南针对胰腺癌相关临床问题的讨论,外科及辅助治疗的基本原则无明显更新,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仍有较多改动,反映出目前对胰腺癌诊治的观念变化。本文对强调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强调医院规模及术者经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重视对可能切除的胰腺痛的处理等进行了探讨。
  • 摘要: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癌症之一,年死亡率几乎都等同于年发病率,半个世纪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达国家1年生存率不到10%。在中国,胰腺癌在全身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已由第20位上升到第8位,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5位。手术是胰腺癌唯一根治性治疗手段,但预后极差,术后患者中位生存期通常低于20个月,5年生存率仅1.20%。本文介绍了胰腺癌的辅助化疗/化放疗、靶向药物治疗、新辅助放化疗等内容。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