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梗阻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84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15篇、会议论文126篇、专利文献436968篇;相关期刊681种,包括临床外科杂志、腹部外科、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99种,包括第九届中国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2011全国肠内肠外营养学术会议等;梗阻性黄疸的相关文献由6361位作者贡献,包括方驰华、王忠裕、陈强谱等。

梗阻性黄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15 占比:0.62%

会议论文>

论文:12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436968 占比:99.35%

总计:439809篇

梗阻性黄疸—发文趋势图

梗阻性黄疸

-研究学者

  • 方驰华
  • 王忠裕
  • 陈强谱
  • 巩鹏
  • 王勇
  • 何振平
  • 傅廷亮
  • 刘金钢
  • 翟仁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海; 江攀; 付伟
    • 摘要: 目的 观察在CT引导下采用一步法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在X线透视引导下或在CT引导下一步法行PTCD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结果 术中,观察组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3%(P0.05);在术后3月末,观察组胆道感染、出血、肝脓肿和腹膜炎发生率为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P<0.05).结论 在CT引导下采取一步法PTCD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可提高穿刺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王蕾; 蔡婷婷; 胡凤爱; 陈强谱
    • 摘要: 目的 调查梗阻性黄疸患者合并肌肉减少症(SA)的发生率,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梗阻性黄疸患者104例。按照2019年亚洲肌少症工作小组(AWGS)诊断标准将其分为SA组32例和无SA组72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人体成分分析、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梗阻性黄疸合并SA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梗阻性黄疸患者SA占比为30.76%。SA组与无SA组患者营养评估风险评分、体质量、握力、体质量指数(BMI)、去脂体质量、四肢骨骼肌指数、细胞外水分比率(ECW/TBW)、上臂肌肉围度、相位角、白蛋白、预后营养指数(PNI)和血红蛋白比较,P<0.05。握力和PNI是梗阻性黄疸患者合并SA的保护因素。不同黄疸严重程度患者SA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 梗阻性黄疸患者合并SA的发生率较高,SA的发生与PNI降低、握力降低和黄疸严重程度有关。
    • 魏伟; 江峰; 徐静雅; 范莉芳; 冯慧俊
    • 摘要: 目的实时常规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临床经验交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4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133例梗阻性黄疸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恶性阻塞性病变118例,良性阻塞性病变15例,数据完整、纳入研究为85例(胰腺、壶腹部占位伴梗阻11例;肝脏原发性占位、转移灶伴梗阻23例,胆管系统恶性病变伴梗阻48例,其中1例合并胆管多发结石;单纯的肝内胆管系统结石合并感染、梗阻的患者有3例),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术后随访常规肝功能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结果纳入研究的85例患者,在介入超声医师与临床医生合作下共行PTCD术86例次,84例患者1次性置管成功,成功率为97.67%(84/86).选择左、右胆管穿刺分别为32例、53例.术后并发症共有16例,其中引流管脱落、胆管少量出血、腹腔出血、胆管感染分别为5例、7例、1例、3例.术后梗阻性黄疸症状逐渐改善,血清总胆红素前明显下降、肝功能总体较术前好转,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常规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OJ患者的黄疸能有效减轻,肝功能不同程度改善;简便、微创、疗效确切等优点.
    • 姚文亿; 吴孝雄
    • 摘要: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肿瘤严重并发症,发展迅速,危害大,属中医“急黄”范畴。药物退黄治疗常无效,容易延误病情。经内镜或经皮穿刺的早期胆道引流是重要的减黄方式,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恢复快等优势。然而胆道引流不能直接引流肝内小胆管、毛细胆管的淤积胆汁,导致血清总胆红素难以迅速下降,甚至部分患者充分引流结合利胆退黄药物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不降反升,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医药治疗黄疸具有特色优势,可联合西医治疗,相得益彰。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引流后及时予以中医药退黄治疗,可降低血清总胆红素。该文介绍茵陈黄柴汤加味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验案1则。
    • 杨小周; 张灵强; 王晶晶; 王凯强; 杜飞; 樊海宁; 阳丹才让
    • 摘要: 黄疸多种原因导致的肝脏代谢胆红素异常或者胆汁排出受阻而引发的胆红素在皮肤和皮下组织中沉积而出现的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的一系列临床表现。黄疸根据病因主要分为胆汁淤积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三大类。其中胆汁淤积性黄疸又称为梗阻性黄疸,其发病原因最为复杂,治疗手段最为多种多样,主要以外科手术切除、内镜治疗以及介入治疗等方法。本文系统性回顾和总结了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方法和进展,以便于在临床中对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进行干预治疗。
    • 何守敏; 傅军; 王梽; 丁小凤; 吴大庆; 王守铭
    • 摘要: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对梗阻性黄疸肝胆湿热证术后IL-6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梗阻性黄疸术后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0例梗阻性黄疸肝胆湿热证术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茵陈蒿汤治疗,每组均于术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检测血液中的炎症因子IL-6及免疫功能指标T细胞亚群CD4^(+)T细胞、CD8^(+)T细胞及其比值。结果两组在茵陈蒿汤干预前,即术后第3天IL-6,CD4^(+)T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茵陈蒿汤干预后,即术后第7,10天IL-6,CD4^(+)T细胞,CD8^(+)T细胞即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蒿汤能够明显降低梗阻性黄疸肝胆湿热证术后的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调控作用确切,值得应用于临床。
    • 韩方歧
    • 摘要: 目的分析大柴胡汤改善梗阻性黄疸术后患者肝功能、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梗阻性黄疸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永城市人民医院2020年5月—2020年12月收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术后常规治疗,试验组实施大柴胡汤治疗,分析2组术后肝功能、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状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白蛋白(AL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沉(ESR)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血细胞比容(HCT)、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术后患者选择大柴胡汤治疗可获得显著价值,能够有效改善其肝功能、血流动力学,且优化凝血功能指标,故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张银; 张悦; 陈炳芳; 孙克文; 王莉; 陈建平; 汤美; 丁炎波
    • 摘要: 目的 对比超声内镜引导下胆道引流术(EUS-BD)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两种方法对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失败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1年3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ERCP失败后行EUS-BD的2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EUS-BD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相同时间段、相同适应证的接受PTBD的3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纳入PTBD组。比较两种方法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有效率、并发症、术后1个月内再干预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EUS-BD组中,25例患者获得技术成功(86.2%),其中25例临床有效(100%);PTBD组中,28例患者获得技术成功(93.3%)(P>0.05),其中25例临床有效(89.3%)(P>0.05);2组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US-BD组并发症发生率16.0%,PTBD组为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率EUS-BD组显著低于PTBD组(4.2%vs25.0%,P0.05)。结论 EUS-BD与PTBD均能有效缓解ERCP失败的梗阻性黄疸,两者相比操作成功率、临床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相当,但EUS-BD短期再干预率较低,其中腔内胆道引流联合EUS引导顺行胆汁引流术(EUS-AG)能更有效地缓解黄疸,可作为ERCP失败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 陈玉秀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ic drainage,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方法及干预效果。方法 于2018年1月—2020年6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接受PTCD治疗且确诊梗阻性黄疸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化护理,组间比较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并在组内、组间比较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术后12~48 h,疼痛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组间比较,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较之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的SAS、SDS及PSQI评分均更低,观察组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7.50%、82.50%,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PTCD治疗期间,个体化护理方案的落实可起到减轻术后疼痛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作用,对患者心理、睡眠及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其护理满意度高。
    • 周璇奕; 白建宁; 何林海; 杨科; 周前波
    • 摘要: 目的:研究双通道超声造影检查(DCUS)在肝门部胆管癌分型诊断及胆道低位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对其实施常规的超声造影(US)检查,术中对其实施DCUS检查。以对其进行术后病理学检查的结果为依据,比较用US检查与DCUS检查对其肝门部胆管癌进行分型诊断及对其胆道低位梗阻进行病因诊断的准确率。结果:与用US检查相比,用DCUS检查对90例患者的肝门部胆管癌进行分型诊断的准确率更高,P<0.05。与用US检查相比,用DCUS检查对90例患者的胆道低位梗阻进行病因诊断的准确率更高,P<0.05。结论:用DCUS检查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肝门部胆管癌进行分型诊断及对其胆道低位梗阻进行病因诊断的准确率较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