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肝胆湿热证

肝胆湿热证

肝胆湿热证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6581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福建中医药、光明中医、黑龙江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管理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健康管理学术论坛、第六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等;肝胆湿热证的相关文献由39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家邦、付建家、付立家等。

肝胆湿热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8 占比:1.90%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6581 占比:97.86%

总计:6725篇

肝胆湿热证—发文趋势图

肝胆湿热证

-研究学者

  • 李家邦
  • 付建家
  • 付立家
  • 刘铁军
  • 孙克伟
  • 张玮
  • 戴姣
  • 戴幸平
  • 陈泽奇
  • 丁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苏家辉; 谭嘉斌; 陶银; 邝洁容
    •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蒿芩清胆汤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行PTCD胆道引流,术后予以抗感染、护肝、利胆等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胃管注入或口服蒿芩清胆汤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GO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黄疸减轻时间、腹痛减轻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各肝功能相关指标、各炎症因子指标及PCT、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肝功能指标、炎症因子及PCT、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以蒿芩清胆汤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肝胆湿热证)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减轻临床症状及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促进病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 何守敏; 傅军; 王梽; 丁小凤; 吴大庆; 王守铭
    • 摘要: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对梗阻性黄疸肝胆湿热证术后IL-6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梗阻性黄疸术后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0例梗阻性黄疸肝胆湿热证术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茵陈蒿汤治疗,每组均于术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检测血液中的炎症因子IL-6及免疫功能指标T细胞亚群CD4^(+)T细胞、CD8^(+)T细胞及其比值。结果两组在茵陈蒿汤干预前,即术后第3天IL-6,CD4^(+)T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茵陈蒿汤干预后,即术后第7,10天IL-6,CD4^(+)T细胞,CD8^(+)T细胞即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蒿汤能够明显降低梗阻性黄疸肝胆湿热证术后的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调控作用确切,值得应用于临床。
    • 刘江凯; 牛亚蒙; 李素领; 马庆亮; 张建文; 张雅儒; 李冰倩
    • 摘要: 目的研究解毒化瘀通腑方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胆湿热证患者肠道稳态的调节作用及对内毒素、炎性因子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其治疗组脱落2例,剔除2例,完成32例;对照组脱落2例,剔除1例,完成33例。两组均给予抗病毒、保肝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加服解毒化瘀通腑颗粒,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疗程为4周。运用16S rDNA测序技术对两组粪便菌群进行基因测序,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ALT、AST、TBil、Alb)、内毒素(ET)、TNFα、IL-6水平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8^(+)T、CD4^(+)/CD8^(+))的变化。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时,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2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时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299,P=0.022)。两组治疗后ALT、AST、TBil均降低,Alb水平升高(P值均0.05)。结论在病因及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解毒化瘀通腑方治疗能够缓解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胆湿热证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肝损伤,改善细胞免疫功能。解毒化瘀通腑方可能通过增加厚壁菌门、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等有益菌的丰度和减少拟杆菌门、梭菌门等致病菌的丰度来改善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其对肝脏和免疫功能的进一步改善作用可能与调整肠道微生态有关。
    • 常燕; 韩建军; 崔胜利; 李菊梅
    • 摘要: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减对乳腺癌化疗所致肝损伤(肝胆湿热证)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肝功能、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化疗所致肝胆湿热型肝损伤患者86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参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肝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茵陈蒿汤加减较单独使用常规西医治疗可有效提高乳癌化疗所致肝损伤(肝胆湿热证)患者临床疗效,改善中医证候评分,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肝功能,缓解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 史世更; 尤芳芳; 尤文苹
    • 摘要: 目的 观察清胰汤加减治疗急性胰腺炎(AP)(肝胆湿热证)患者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40例AP(肝胆湿热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生长抑素和奥美拉唑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清胰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病情恢复时间,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尿淀粉酶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腹痛消失、腹胀消失、肠鸣音恢复、肛门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上腹胀痛胁痛、呃逆倦怠、大便不畅、小便短赤、身黄目黄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血尿淀粉酶水平均下降,观察组血尿淀粉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清胰汤治疗AP(肝胆湿热证)患者临床疗效确切,促进病情恢复,缓解中医证候,降低血尿淀粉酶水平,改善预后。
    • 李纯坚; 许茂; 黄金模妮; 罗金波
    • 摘要: 目的:探讨硫唑嘌呤联合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肝胆湿热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肝脏生化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血小板(PLT)比值指数(APRI)、肝纤维化指数(FIB-4)的影响。方法:应用分层随机化临床试验方法和1∶1试验原则,将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92例PBC患者分为2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硫唑嘌呤,观察组患者给予硫唑嘌呤联合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肝脏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直接胆红素(DBil)]、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A、IgG、IgM]、TGF-β1、APRI、FIB-4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5.56%(P0.05)。结论:PBC肝胆湿热证患者应用硫唑嘌呤、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TGF-β1、APRI、FIB-4水平,进而延缓疾病进展,在改善免疫功能、肝功能及抑制肝纤维化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且安全性良好。
    • 姜伟; 李润东
    • 摘要: 李润东教授是山东省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在治疗肝胆脾胃疾病方面,理论扎实,实践成效显著.胆石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李教授认为肝胃不和、湿热蕴结是其主要病机,其病位在胆,与肝、胃有关,临床以肝胃不和兼湿热蕴结肝胆为多发,胆、肝、胃均位于中焦,中焦之病,以疏通气机、利湿清热为主.文章论述李润东教授在多年临床经验基础上自拟"五金利胆排石汤"疏肝和胃、清热利湿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经验.
    • 陈剑明; 王丙信; 刘洋; 连博; 韦重阳; 徐霄龙; 郭玉红; 刘清泉
    •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清热利湿通腑法联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肝胆湿热证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2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63例,对照组64例.对照组予常规及ERCP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大柴胡汤联合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疗程为4 d.记录2组病因及操作情况、中医证候积分、疾病疗效评价、血清淀粉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肝功能主要指标、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联合组疾病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联合组改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腹痛和切口出血在2组的并发症中最常见.结论 ERCP联合中医清热利湿通腑法治疗肝胆湿热证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疗效.
    • 魏超; 江鸿; 邓先桂; 陈婧
    • 摘要: 目的 观察茵芪三黄解毒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4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茵芪三黄解毒汤.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细胞因子、肝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1%,高于对照组的7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主症得分、次症得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总胆红素、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及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2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观察组为8.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茵芪三黄解毒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缓解炎症反应、保护肝细胞有关.
    • 马辉; 李铮; 张莹雯; 吴朝妍; 王佳颖; 杨娜
    • 摘要: 目的 观察茵陈蒿汤合龙胆泻肝汤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依照指南予西医常规干预措施,对照组予乌司他丁加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加注射用美罗培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茵陈蒿汤合龙胆泻肝汤治疗.两组疗程为7d.比较两组腹痛、腹胀消失及肠鸣音恢复时间、肝胆湿热证症状评分、临床疗效、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水平.结果 观察组腹胀、腹痛消失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肝胆湿热证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MGB1和RAG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茵陈蒿汤合龙胆泻肝汤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肝胆湿热证)的疗效显著,且可抑制血清HMGB1和RAGE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