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885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65篇、会议论文376篇、专利文献101866篇;相关期刊1432种,包括医学综述、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动物营养学报等; 相关会议251种,包括第十届全国微生态学学术会议、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四届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论坛、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等;肠道菌群的相关文献由24635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卫、谷巍、张灏等。

肠道菌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65 占比:6.97%

会议论文>

论文:376 占比:0.34%

专利文献>

论文:101866 占比:92.68%

总计:109907篇

肠道菌群—发文趋势图

肠道菌群

-研究学者

  • 陈卫
  • 谷巍
  • 张灏
  • 赵建新
  • 杨景云
  • 赵立平
  • 倪学勤
  • 李兰娟
  • 张和平
  • 李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梁家琪; 刘恒旭; 阳金鑫; 杨椅; 邓旭辉; 谭明健; 罗炯
    • 摘要: 背景:运动已成为当下促进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肠道组织中的菌群作为预防和改善人体疾病的重要靶点,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已逐渐得到人们的认识。当前研究已证明,运动可以介入肠道菌群对其组成、结构、功能及多样性进行有效调控,从而影响机体组织健康状况。目的:文章首先对运动、肠道菌群以及机体健康3者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旨在进一步探究运动介入肠道菌群对机体组织健康产生影响的可能性机制;其次不同运动强度下菌群变化对机体健康影响状况进行分析,以期对相关疾病的改善和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和途径。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Elsevier、Springer、PubMed、ProQuest、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及中国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检索与运动训练、肠道菌群、能量代谢、抗炎反应和氧化应激等相关的中英文文献,文献发表时间截止至2022年2月,根据研究目的确立相应的入组标准,最终筛选出97篇文献进行论述。结果与结论:①运动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促进短链脂肪酸分泌促进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的增加,降低脂多糖诱导产生的相关炎症因子,从而提高机体组织抗炎能力,促进宿主健康。②运动介入肠道菌群不仅可以促进短链脂肪酸的产生也可以提高胆汁酸分泌来激活人体器官中的核激素法尼醇X受体和G蛋白偶联受体,从而调节宿主机体脂质、葡萄糖和能量代谢,促进机体各组织能量代谢吸收与稳定。③运动介入肠道菌群改变乳杆菌与双歧杆菌丰度调控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非酶系统谷胱甘肽的活性,从而调控或消除氧化应激,预防病原体入侵,改善肌肉组织损伤。④另外,有研究还发现不同强度运动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有明显差异,从而对机体组织健康也产生不同影响,低-中强度运动介入肠道菌群可以改善肠道有益菌丰度,促进肠道稳态,对机体健康产生有益影响,而高强度运动介入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存在较大争议。⑤目前,运动介入肠道菌群促进机体健康的相关机制尚不明朗,亟待深入研究,且对不同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模式、运动对象等相关特定因素影响下肠道菌群对机体健康作用的具体研究较少,值得学者们进一步关注。
    • 崔振华; 林夏妃; 陈永敏; 林烨; 李关羽; 宋振华
    • 摘要: 背景:针灸与康复训练均能够有效缓解脑缺血患者症状,目前有关两者联合治疗是否对脑缺血患者神经功能障、肠道菌群失调具有调控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究针灸联合康复疗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n=12)。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建立脑缺血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针刺组用头穴丛刺干预,康复组进行任务导向性跑台训练,针康组同时给予头穴丛针刺和任务导向性跑台训练干预,干预14 d。观察造模后4 h及1,7,14 d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情况,检测干预14 d后大鼠脑含水量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半暗带神经元生长相关蛋白(生长相关蛋白43、神经丝蛋白200、排斥指导分子a)表达,试剂盒检测脑组织乳酸脱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质量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粪便中大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肠球菌变化。结果与结论:①造模后4 h及1,7,14 d,假手术组无神经功能障碍,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神经功能障碍(P<0.05);②与同时段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和康复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随着干预时间延长有所改善(P<0.05),而针康组大鼠神经功能改善更显著(P<0.01);③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康复组大鼠缺血半暗带生长相关蛋白43、神经丝蛋白200表达上调(P<0.05),排斥指导分子a表达下调(P<0.05);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脑组织中乳酸脱氢酶、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质量浓度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P<0.05);粪便中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明显增多(P<0.05),双歧杆菌、乳酸菌数量明显降低(P<0.05);且针康组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1);④提示针灸联合康复疗法可通过刺激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再生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保护作用。
    • 傅伟强; 周剑波; 吴雄健; 黄才斌
    •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其疾病谱主要包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及肝细胞癌(HCC)。近年研究揭示肠-肝轴与NAFLD发生、发展相关,运动、饮食、微生态制剂、抗生素、粪菌移植、噬菌体等干预措施均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缓解NAFLD。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与NAFLD的关系和作用机制及以调整肠道菌群为NAFLD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发现肠道菌群与NAFLD密切相关,调控肠道菌群可作为NAFLD治疗的新靶点,将为临床医师治疗NAFLD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 任洁; 郝巧歆; 黄成河; 陈勋; 卢欣
    • 摘要: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方法 2018年6月~2020年7月我院诊治的NAFLD合并T2DM患者58例、NAFLD患者66例和健康人60例,采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针对16 srRNA基因V3~V4高变序列进行扩增测序,通过与肠道菌群GEN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分析肠道菌群的种类和结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免疫层析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NAFLD合并T2DM组粪拟杆菌门显著高于NAFLD组或健康人(P<0.05),NAFLD组粪拟杆菌门又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NAFLD合并T2DM组粪厚壁菌门、柔嫩梭菌属、厌氧棍状菌属和布劳特菌属丰度均显著低于NAFLD组或健康人(P<0.05),NAFLD组厚壁菌门、柔嫩梭菌属、厌氧棍状菌属和布劳特菌属丰度又均显著低于健康人(P<0.05);NAFLD合并T2DM组HOMA-IR指数、血清TNF-α和hs-CRP水平分别为(2.8±1.3)、(52.3±11.7)ng/mL和(2.3±1.1)mg/L,显著高于NAFLD组[分别为(1.6±0.7)、(48.7±10.2)ng/mL和(1.6±0.9)mg/L,P<0.05]或健康人[分别为(1.3±0.3)、(33.2±8.4)ng/mL和(1.2±0.4)mg/L,P<0.05].结论 NAFLD合并T2DM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而且肠道菌群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需进一步研究其临床意义.
    • 周晓霞; 王杰萍; 闫巍; 景玉琼; 张淼淼
    • 摘要: 目的 探讨稳定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的肠道菌群特点及其与肺功能、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老年COPD患者142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66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病例组患者进一步依据肺功能严重程度分组,肺功能Ⅰ、Ⅱ级COPD患者为A组,共72例,Ⅲ、Ⅳ级为B组,共70例.检测各组的肠道菌群、肺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B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比值、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明显低于A组和对照组,A组除乳酸杆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老年COPD患者肠道菌群紊乱情况多于健康老年人,肺功能Ⅲ、Ⅳ级老年COPD患者多于肺功能Ⅰ、Ⅱ级患者,且老年COPD患者的肠道菌群与肺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密切相关.
    • 马彬程; 牟小冬
    • 摘要: 猪痢疾(swine dysentery,SD)是由猪痢疾短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严重猪黏膜出血性肠道疾病,对猪的生产影响很大,并应死亡率和生产性能降低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虽然猪痢疾短螺旋体在传统上认为是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的一种病原体,但在不同猪场间亚临床感染的动物引入未暴发过猪痢疾的畜群可造成潜在的传播威胁.本文对猪痢疾传播的影响因素、传播的媒介、饲料和肠道微生物群体对猪痢疾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 于文会; 金银珠; 姜晓文; 刘斯; 孙梦晴; 邹任杰; 任燕龙; 葛铭; 王海彬
    • 摘要: 热应激是夏季畜禽养殖生产性能下降主要因素.为探讨复方中药对热应激禽类相关生产性能作用,试验选取85周龄海兰褐壳蛋鸡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热应激对照组、复方中药组,试验为期21 d.正常对照组全天温度控制在25~28°C,湿度40%;热应激对照组、复方中药组每天光照10 h,温度控制在30~37°C,湿度55%,其余时间温湿度控制同正常对照组.复方中药组日粮添加1%复方中药.试验通过检测蛋鸡日采食量、粪料比、肠道排空时间、脾指数、产蛋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热休克蛋白70(Highly sensitive person70,HSP70)、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肠道菌群16S rDNA,评价复方中药缓解热应激效果.结果表明,与热应激对照组相比,复方中药组在1~7 d、8~14 d和15~21 d,日均采食量极显著增加(P<0.01);复方中药组粪料比极显著降低(P<0.01).肠道排空时间极显著减少(P<0.01);产蛋率在1~7d极显著升高(P<0.01),在8~14 d和15~21 d显著升高(P<0.05);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GSH-Px、T-SOD活力极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IL-6、TNF-α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肠道菌群16S rDNA检测显示,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Bacteroid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可知,复方中药干预产蛋鸡热应激可缓解产蛋性能下降,虽低于正常组,但差异不显著.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加快胃肠排空时间,提高抗炎、抗应激作用及拟杆菌、厚壁菌等优势菌群占比,缓解由热应激导致的蛋鸡采食量下降和热应激造成的机体损伤,改善因热应激导致的肠道益生菌群丰度失衡.
    • 黄河; 田鑫鑫; 黄旭雄; 陈乃松; 钟国防
    • 摘要: 为探讨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生长、脂质代谢、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在基础饲料中用发酵豆粕分别替代0、10%、20%、30%和40%鱼粉,用晶体氨基酸平衡各组间蛋氨酸与赖氨酸的差异,配制成共5种等氮等能(CP47%,GE19 MJ/kg)的试验饲料,分别为FM、FSM10、FSM20、FSM30和FSM40。将初始体重为(22.05±0.09)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3个重复,养殖58d。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各组之间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替代组饲料系数(FCR)均显著高于FM对照组(P0.05),但OTU数量发生了变化。在门水平上,优势菌群为软壁菌门(Tener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而属水平上,优势菌群为支原菌属(Mycoplama)、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和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FSM20组与FM对照组相比,软壁菌门和支原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变形菌门和邻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试验条件下,大口黑鲈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20%鱼粉不会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脂质代谢、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菌群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且能显著降低肠道中邻单胞菌属在内的有害菌的相对丰度,因此,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适宜比例为20%。
    • 赵爱云; 杨勇; 罗云; 彭智芳; 王丽衡; 舒画
    • 摘要: 目的探讨干预肠道菌群联合序贯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28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治疗14 d后脑梗死灶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第7、14、28天NIHSS评分和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8.00%和94.00%,均高于对照组的86.00%和8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且治疗组治疗14 d后脑CT显示脑水肿明显消退,无脑出血发生。结论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有效性及安全性良好。
    • 王诗琦; 陈雪娇; 梁丽萍; 杨宁; 宣丽; 李春雨; 李洪根; 权志中; 刘显军
    •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添加酶解蛋白肽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确定断奶仔猪饲粮中酶解蛋白肽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选取150头21日龄体重为(7.01±0.17) 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公母各占1/2)。各组断奶仔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2%、4%、6%和8%酶解蛋白肽的等氮等能饲粮。试验共35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6%和8%酶解蛋白肽极显著提高各阶段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P<0.01),极显著降低第1~14天和第1~28天腹泻率(P<0.01),显著降低第15~28天料重比(P<0.05);饲粮添加6%酶解蛋白肽极显著降低断奶仔猪第15~28天腹泻率(P<0.01),显著降低第1~14天和第1~28天料重比(P<0.05)。2)试验第14天,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2%~6%酶解蛋白肽极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P<0.01),饲粮添加2%、4%和8%酶解蛋白肽极显著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P<0.01);试验第28天,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2%和4%酶解蛋白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血清IgG含量(P<0.05或P<0.01),饲粮添加2%~8%酶解蛋白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血清IgM含量(P<0.05或P<0.01)。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2%和4%酶解蛋白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肠道菌群Chao1指数(P<0.05)。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6%酶解蛋白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肠道菌群拟杆菌门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4%和8%酶解蛋白肽极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肠道菌群乳酸菌属相对丰度(P<0.01),饲粮添加2%~8%酶解蛋白肽显著降低肠道菌群Intestinimonas相对丰度(P<0.05),饲粮添加4%~8%酶解蛋白肽显著降低肠道菌群狭义梭菌属相对丰度(P<0.05);此外,饲粮添加8%酶解蛋白肽极显著提高肠道菌群优杆菌属相对丰度(P<0.01),显著提高Lachnospiracea_ncertae_edis相对丰度(P<0.05);饲粮添加6%和8%酶解蛋白肽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肠道菌群衣原体属相对丰度(P<0.05或P<0.01)。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2%~8%酶解蛋白肽均极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粪便中乳酸、乙酸和丙酸含量(P<0.01)。综上所述,饲粮添加酶解蛋白肽能够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提高免疫性能,从而提高生长性能,且以添加水平为6%~8%时效果较优;这种对断奶仔猪的改善效果与丰富肠道菌群多样性,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即增加有益菌数量、降低有害菌数量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